「是紅毛人的魔物,還是變大的螢火蟲?」百年前,電燈第一次點亮臺灣的那一夜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作者:徐祥弼
日治時期臺灣館裝飾電燈(Source: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夜晚該是什麼樣子呢?
我們已經很難想像,在沒有燈光的闃寂暗夜,人們是如何摸黑度日。其實電燈進入臺灣人的生活僅僅一百多年,初登場時更一度使鄉人詫異,誤以為它是魔神仔。在小說《夜流》裡,龍瑛宗鮮活地寫下新竹北埔居民聽到臺北點燈時的反應:
村人間傳言著這樣的事:在臺北出現了名叫電燈的,不可思議的會亮的物體。又是紅毛人造出來的魔物吧,是把村落的谷澗草叢裡無數穿飛著的螢火蟲變大的嗎?村人無法想像。—龍瑛宗《夜流》
對於當時的鄉人來說,為了使油燈放光,他們必須時時補充燃料,實在難以理解看似憑空發光的電燈,到底是什麼?也因此,電燈在 19 世紀末的臺灣被點亮,也照亮了一整個島嶼從未想過的全新時代。

話說從頭:電力到來的前夜

在電力來臨之前,要讓夜晚不那麼黯淡,除了蠟燭之外,就只能仰賴燈油。從 1879 年第一次進口燈油以來,短短五年的時間,海關官員就已經表示:「燈油是中國人每日生活必須品,現在無論貧富都在使用。」這些主要從美國進口的石油,很快地取代了過去臺灣人日常所及的花生油,成為日常照明的主要燃料來源。
苗栗陶業生產的油燈。日光燈尚未普及之前,主要使用油燈照明,以花生油或煤油為燃料。(Source: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當時,石油創造的可觀利潤,吸引不少商人投資爭相投資,就連以茶葉貿易起家的大稻埕富商李春生,也在這時候成為了石油代理商。李春生不只眼光精準,系統性的燈油供應鏈,更使他幾乎壟斷全臺灣的燈油市場。就算 1888 年劉銘傳第一次在臺北街道點亮電燈,也未能撼動油燈在臺灣社會的地位。
李春生(Source: wikimedia
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每個夜晚都能看見油燈的微弱光芒閃現──但燈火的主要用戶還是在市區,鄉下的夜晚並沒有太多需要燈火的時刻,再加上燃料也是筆額外支出,還是「較早睏,較有眠」。 

不過,由於當時臺人房舍大多由竹籬、土角構成,這些建材的助燃能力絕佳,利用火光照明的油燈因此成了大敵。再加上油商與民眾對於燈油放置的散漫、輕忽,用燈而引發的火災因而頻傳,一不小心幾乎「滅村」的情況也時有耳聞。相對於此,電燈似乎更為安全、可靠。

1920 年代恆春仕紳在自發籌組電力公司的主要理由也強調,使用電力的電燈,遠比油燈來的安全:「恆春地處本島南端,季風甚強,向來居民夜間皆以石油燈照明......加上恆春街內每逢枯水期,連飲用水都很難取得,萬一發生火災,加上猛烈風勢,全街將一瞬間化為烏有」。
於是,隨著 1910 年以來臺灣陸續增建了多座小型發電廠,電力資源不再那麼稀有,電燈因此開始有普及的可能,成為大眾照明一個更好的選擇。

臺灣的電燈時代:令民眾趨之若鶩的新奇東西

電燈的好不用多說,不過,這個新時代的產物,真正被運用在生活中,還要等到日本政府來到臺灣,當時早已西化並習慣電力設備的日本人,透過總督府製藥所(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煉鴉片的機械運轉發電機,讓臺北再次被點亮。這些煊爛的燈光祛除黑暗,使臺北城區變成一座不夜城。同時,對於日本政府而言,這也是炫示現代性的實績,所以製藥廠不僅開放參觀,還成為公學校畢業旅行的景點之一。

但此時的發電量有限,基本上只供應政府部門所需。

直到 1905 年 8 月 25 日,新店溪上游龜山水力發電落成,臺灣供電的歷史才就此展開,迎向全新的時代──雖然一開始只供應臺北三市街(日本人為主的城內,以及臺灣人為主的艋舺、大稻埕三地),供電時間也僅限於日落到日出間的短短數小時,還是有大批民眾趨之若鶩。根據總督府的統計,在 1905 年結束前的電燈使用者已逾 700 戶,後來,不到五年的時間,中南部的都會地區也陸續開始供電。
1905 年在大稻埕首次豎起的電線桿,亦宣告電力時代就要到來。《臺灣日日新報》,1905-09-19,2版(Source:臺灣圖書館)
一時間,電燈的使用申請供不應求,遠超過當時電力所能負荷;有時甚至申請後還要再等上半年才有電用。為了解決這個狀況,除了不斷興建小型發電廠提升電量供給,總督府亦在鎢絲燈泡一問世之際,隨即引進取代過去的碳絲燈泡,減少燈泡無謂的電力折損。

但這樣的方法其實治標不治本,成效相當有限,要徹底改善臺灣電力不足的問題,首先,還得要有足夠的電力生產——直到 1934 年日月潭水力發電廠竣工後,供電問題才獲得緩解。這座大壩的最大發電量高達 16 萬馬力,遠比當時日本國內最大的「豬苗代湖水力發電」多了 5 萬馬力,是當時東亞最大的水力發電設施。儘管這項電力建設的規劃與落實,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電燈的普及,而是希望可以殖產興業、促進工業發展,但同時也使得臺灣的電力供給逐漸由市區往周遭街市擴散,一盞盞的電燈在街上、民宅中被點亮。
延伸閱讀:「動力,乃國力之根本!」推動臺灣工業現代化,日治時期亞洲最大的日月潭發電廠
日治時期明信片上的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Source: wikimedia
第一次親眼目睹電燈的人,無不目眩神迷,讚嘆連連。就連見過大風大浪的臺南府城,在 1909 年啟用電燈時,仍「觀者人山人海,極其雜沓」。更不用說彰化員林、嘉義東石、南投等地的民眾,光是聽到家鄉要架設電線的消息,就已雀躍期待。燈光的出現使得夜晚不再百無聊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有了其他的可能,一位鹽分地帶的作家吳新榮,生動地記下了 1933 年臺南六甲出現電燈後的轉變:「六甲地方自有電燈以來,蟋蟀自白天後,夜間見光就飛來,所以幼兒老婆都喜喜欣欣捕之於電光下」。
報紙上的電燈廣告《臺灣日日新報》,1924-10-31,6版(Source:臺灣圖書館)
電燈作為現代化象徵,當然不只有照明用途,更經常成為商家或旅館用來宣傳、吸引路人目光的利器。一位與總督府關係良好的日本商人亦回憶,在沒有電燈的年代,儘管想方設法要讓夜裡的活動辦得盛大繽紛,用盡了煤油燈、燈籠、人造花、煙火等物品來裝飾會場,但效果終究比不上電燈──在電燈傳入臺灣之後「晚會活動裝飾等都改用電燈,情景更為壯觀」。

但對於臺灣人來說,這些新潮的華麗與盛大,最適合運用的場合就是各大廟宇的慶典與酬神祭儀。神明遶境時,信徒紛紛解囊捐款,為廟宇、臨時牌樓裝上各種顏色的電燈,這還都只是基本款。漸漸地,連穿梭大街小巷的藝閣、花車也都相繼點綴起五顏六色的燈光,儼然成了現在電子花車的前身。

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人漸漸習慣了電力的舒適與便利,電燈對時人來說愈發尋常。這也使得電燈出現前習以為常的暗夜,反倒變得陌生。比如 1932 年夏日的一場暴雨,使得中部地區大停電波及霧峰林家,使得林獻堂好幾天晚上只能摸黑移動,連連抱怨:「電灯仍是不明,室中黑暗令人難耐」。

甚至,電燈還被認為是能夠「遏阻犯罪」的工具,地方政府使用電燈,來防範無人、無光的地方「淪為男女之密會場所,或為不良少男少女作其惡事」,或者藉由這些明亮的光線,避免色狼伸出狼爪,以及沒公德心的民眾在路邊隨地便溺等等。從電燈的使用,可見當時臺灣人在適應電力新生活下的各種樣貌。

跨越一個世紀,截然不同的生活想像

不過,雖然不少民眾有意願裝設電燈,日本政府也積極推廣,但直到日治時期的最後,全臺電燈的普及率仍未滿四成,要一直等到 1960 年前後才突破五成,遑論當時的農村地區仍有超過八成還在使用煤油燈。也因此,電燈的普及依然是戰後新政府積極推動的政策──不只增加發電量,也逐步建造更牢靠的供輸電系統,期待能一步步將臺灣打造成「夜空中一座巨大的鑽石島」。
50 年代已見電力線的普遍架設,是經濟起飛的基礎。當時政府的目標,是「村村有電力,戶戶有電燈」(Source:國家文化資料庫
時至今日,電力與電燈已成為維繫日常生活運作的必要基礎設施。隨手可得的電力,以及日新月異的電器種類,大概都是日治時期,第一次看到電燈的臺灣人所無法想像的未來。便利用電與技術進步,都在在揭示了一個全然不同的時代正在展開,除了想像更方便的電力生活,現代人也逐漸開始注意到,電力生產與環境永續之間的問題。或許,現在的我們,也和日治時期初見電燈的臺灣人一樣,將因為電力產生對生活的另一種想像:關於未來電力的來源與用電的方式,是否能有更進步、永續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畫裡高高佇立的電線桿,是現代生活降臨的宣告──日治時期美術畫作裡的臺灣電力城市

參考資料

  1. 《中央日報》
  2.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
  3. 龍瑛宗著,陳千武,林至潔,葉笛譯,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3:小說集》
  4. 葛璧編著,吳光華、鍾博譯,《進步中的臺灣農村》。臺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61。
  5. 吳政憲,《繁星點點:近代臺灣電燈發展(1895-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99。
  6. 林蘭芳,《工業化的推手──日治時期的電力事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本文由故事StoryStudio編輯部與Jera 捷熱能源共同製作,原文為「聽說,臺北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會亮的物體……!」百年前,當電燈第一次點亮臺灣天空
JERA 捷熱能源
JERA 捷熱能源是由日本兩大主要電力公司─東京電力燃料與電力公司以及中部電力公司─於 2015 年合資所成立。核心目標是為世界的能源議題提供劃時代的解決方案:從日本出發,創造能源新時代。展望 2025 年願景,捷熱能源專注拓展液化天然氣產業價值鏈事業、與以離岸風電為中心的大規模再生能源兩大重點領域。希望能夠為現代社會,創造可靈活彈性調度的發電模式,提供穩定、潔淨、且經濟的電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伍佰〈樓仔厝〉可以看出異鄉人初抵臺北的第一印象:一棟棟向上發展的樓仔厝,象徵著繁華與機會;但在這首歌至今已過 20 年之際,當初力爭上游的、象徵著希望的樓仔厝,也不敵歲月逐漸衰老。但即使知道老舊住屋隱藏的危險性,大眾仍普遍對都更存著負面印象;其實,都市更新並不只有拆除重建,「整建維護」也是好方法!
「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2021 年 10 月開幕,本文訪談臺史博策展人許美雲與黃裕元,看特展如何從 A4 計畫書化身為 191 坪、豐富趣味的大展,以及過程中有哪些動人故事?
曾經,2012馬雅世界末日是全球流行的預言,但原本那塊石碑其實是這麼說的:一位叫做「烏龜聖鳥王」的統治者,在 6 世紀時,主持了一場三溫暖浴室的開幕典禮?
1970年代末,臺北市政府驀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社會現象:在那幾年之間,市民們為了扭轉個人運勢而跑來申請改名的案件,不知為何變得越來越多,甚至擠爆了政府公報的版面。日漸增加的改名業務,讓一票公務員忙得人仰馬翻,戶政事務所也幾乎變成了改名事務所。
透過歷史錄音,讓我們帶你走進一座以幻境構成、深藏於臺灣人和社會之內的「祕密花園」。在這一張張唱片裡,你能聽見人們占卜算卦、進入地府、甚至尋覓亡故的親人……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伍佰〈樓仔厝〉可以看出異鄉人初抵臺北的第一印象:一棟棟向上發展的樓仔厝,象徵著繁華與機會;但在這首歌至今已過 20 年之際,當初力爭上游的、象徵著希望的樓仔厝,也不敵歲月逐漸衰老。但即使知道老舊住屋隱藏的危險性,大眾仍普遍對都更存著負面印象;其實,都市更新並不只有拆除重建,「整建維護」也是好方法!
「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2021 年 10 月開幕,本文訪談臺史博策展人許美雲與黃裕元,看特展如何從 A4 計畫書化身為 191 坪、豐富趣味的大展,以及過程中有哪些動人故事?
曾經,2012馬雅世界末日是全球流行的預言,但原本那塊石碑其實是這麼說的:一位叫做「烏龜聖鳥王」的統治者,在 6 世紀時,主持了一場三溫暖浴室的開幕典禮?
1970年代末,臺北市政府驀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社會現象:在那幾年之間,市民們為了扭轉個人運勢而跑來申請改名的案件,不知為何變得越來越多,甚至擠爆了政府公報的版面。日漸增加的改名業務,讓一票公務員忙得人仰馬翻,戶政事務所也幾乎變成了改名事務所。
透過歷史錄音,讓我們帶你走進一座以幻境構成、深藏於臺灣人和社會之內的「祕密花園」。在這一張張唱片裡,你能聽見人們占卜算卦、進入地府、甚至尋覓亡故的親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千年闇室,一燈即明;累劫愚癡,一智頓悟 油燈是六種供奉佛陀的物件之一,在佛家諭意著智慧。燃起燈火可破暗為明,故經論中常將佛法、智慧比喻為燈~所以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之說 世間上最可怕的是什麼?~愚癡最可怕 愚癡就是不明理,顛倒、邪見、惡行,不但影響自己、影響一時,而且影響他人、影響後世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物件、一個聲音、還是一個氣味給我們點醒,才會想起自己真正經過那些日子」,也是礦工之子的吳念真導演說過這句話。而一個地方不也是要留一些東西,才會讓人記得那些過去。 昨天台語團坐火車來猴硐(Kâu-tōng-á),我們不看貓,出車站往南步行八百公尺,要去探詢一處台灣的文史國寶。
Thumbnail
十分鐵道放天燈是臺灣的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來到這裡體驗放天燈的浪漫。這篇文章介紹了十分放天燈的歷史背景、相關行程和當地的民宿咖啡館,菁桐站是平溪線的終點站,日式木造車站目前是新北市古蹟。隨著臺灣鐵路古蹟文化的保存和活化,這裡都可以感受到豐富的文化底蘊。 2024/04/09
Thumbnail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
Thumbnail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台灣還在清領時期,歐洲正在工業化,離現代主義的20世紀還有一段時間,距今170年前,英國的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寫下了《建築的七盞明燈》;分別是獻祭之燈、真實之燈、力量之燈、美感之燈、生命之燈、記憶之燈、遵從之燈。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來到新竹內灣,不只有熱鬧的內灣老街,新竹內灣還有很多好玩必玩的景點唷!夏天最棒的新竹景點,就是即將來到春夏之際,也是螢火蟲閃亮的季節,跟著我們一起探訪新竹內灣螢火蟲季有哪些推薦賞螢火蟲地點以及最佳賞螢時間、賞螢注意事項。 「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
Thumbnail
「一切世間諸安樂,皆由供養三寶生,故當恆勤供三寶。」天眼第一的 阿那律尊者是如何修得天眼的呢?往昔,人壽四萬歲時,正值 拘留孫佛涅槃舉行法會,許多盜賊來到那裡。盜賊首領的鞋子破了,看到佛塔內殿裡燃著油燈,祂走進去補鞋子。這時,酥油燈變暗,於是祂將燈芯挑高,使燈光更加明亮...從而於許多世中獲得天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千年闇室,一燈即明;累劫愚癡,一智頓悟 油燈是六種供奉佛陀的物件之一,在佛家諭意著智慧。燃起燈火可破暗為明,故經論中常將佛法、智慧比喻為燈~所以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之說 世間上最可怕的是什麼?~愚癡最可怕 愚癡就是不明理,顛倒、邪見、惡行,不但影響自己、影響一時,而且影響他人、影響後世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物件、一個聲音、還是一個氣味給我們點醒,才會想起自己真正經過那些日子」,也是礦工之子的吳念真導演說過這句話。而一個地方不也是要留一些東西,才會讓人記得那些過去。 昨天台語團坐火車來猴硐(Kâu-tōng-á),我們不看貓,出車站往南步行八百公尺,要去探詢一處台灣的文史國寶。
Thumbnail
十分鐵道放天燈是臺灣的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來到這裡體驗放天燈的浪漫。這篇文章介紹了十分放天燈的歷史背景、相關行程和當地的民宿咖啡館,菁桐站是平溪線的終點站,日式木造車站目前是新北市古蹟。隨著臺灣鐵路古蹟文化的保存和活化,這裡都可以感受到豐富的文化底蘊。 2024/04/09
Thumbnail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
Thumbnail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台灣還在清領時期,歐洲正在工業化,離現代主義的20世紀還有一段時間,距今170年前,英國的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寫下了《建築的七盞明燈》;分別是獻祭之燈、真實之燈、力量之燈、美感之燈、生命之燈、記憶之燈、遵從之燈。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來到新竹內灣,不只有熱鬧的內灣老街,新竹內灣還有很多好玩必玩的景點唷!夏天最棒的新竹景點,就是即將來到春夏之際,也是螢火蟲閃亮的季節,跟著我們一起探訪新竹內灣螢火蟲季有哪些推薦賞螢火蟲地點以及最佳賞螢時間、賞螢注意事項。 「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
Thumbnail
「一切世間諸安樂,皆由供養三寶生,故當恆勤供三寶。」天眼第一的 阿那律尊者是如何修得天眼的呢?往昔,人壽四萬歲時,正值 拘留孫佛涅槃舉行法會,許多盜賊來到那裡。盜賊首領的鞋子破了,看到佛塔內殿裡燃著油燈,祂走進去補鞋子。這時,酥油燈變暗,於是祂將燈芯挑高,使燈光更加明亮...從而於許多世中獲得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