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戰略分析與最早的讀脣術:治國天才管仲

管仲

人物簡介

齊桓公:齊國的君主,春秋時代的首位霸主,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齊國宰相,幫助齊桓公稱霸的關鍵人物。
鮑叔牙:齊桓公的老師,管仲的伯樂、貴人。

預言事例

管仲、鮑叔牙預言齊國將要發生動亂了。
前686年,管仲、鮑叔牙、召忽三位齊國大臣聚在一起商議齊國的亂象與對策。
鮑叔牙說:「做國君的用輕慢的心態去使用百姓,叛亂將要發生了啊!」
管仲也對鮑叔牙說:「國君實在太昏亂了,最後一定要喪失政權。齊國的諸位公子中值得輔佐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小白啊!我與先生一人侍奉一個,誰先達到目標,誰就幫助、招攬另一個人。」
召忽則說:「我們三人對於齊國來說就好像是鼎有三隻腳一樣,去掉一個也不行啊!況且公子小白一定不會被立為國君了,不如我們三個都去輔佐公子糾吧!」
管仲回答說:「不行,首都裡的人都厭惡公子糾的母親,因而連累到公子糾。公子小白母親早逝,因此大家都同情他。所以事情的最後進展還不能確切的知道,不如讓一個人去侍奉公子小白。諸位公子中,能當齊國國君的就只有這兩位公子了啊!」
鮑叔牙同意了管仲的意見,於是管仲、召忽跟隨了公子糾,鮑叔牙身為公子小白的老師,因此跟隨了小白。沒多久,連稱、管至父由於被齊襄公拖延到了在邊境服役的時間,因此回國發動了叛變,殺掉了齊襄公,改立公孫無知為齊國君主。
由於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因此公子糾、管仲、召忽一起逃往魯國。而小白與鮑叔牙則逃到了另一個距離齊國較近的國家:莒國。
小白的母親是衛國人,受到小白的父親齊僖公的寵愛,小白自幼也與齊國大夫高傒友善。因此,等到雍林人又殺掉了公孫無知之後,眾位大臣正在商議立誰為君時,高氏與國氏的族人便暗地裡先去把小白召喚回國。
魯國聽到公孫無知死後,也派遣軍隊護送公子糾回去齊國,並且讓管仲另外率領一支軍隊去攔截從莒國返回齊國的小白。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帶鉤,小白假裝被他射死,於是管仲誤以為目的已經達到,沒有趕盡殺絕,就派人快速的把小白已死的消息回報給魯國君主。魯國人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因此護送公子糾的隊伍就放慢了腳程。結果公子糾花了六天才到達齊國,此時小白早已經進入了齊國,並被高傒立為新的齊國國君,也即齊桓公。

鮑叔牙預言齊桓公只有任用管仲才能成就霸業。
小白被立為國君之後,就發動軍隊,抵抗護送公子糾回齊國的魯國軍隊。秋天時,雙方在乾時這個地方進行決戰,魯國軍隊被打敗而逃走。
齊桓公鑑於兄弟之情,本來不想殺掉公子糾,但又害怕他叛亂,因此派遣使者前去魯國觀察他。使者回報說:「公子糾臉在笑,卻不快樂;眼睛在看,卻好像沒有看見什麼一樣。他表裡不一,恐怕將要作亂了。」
於是齊桓公便派遣使者對魯莊公要求說:「公子糾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殺害他,請魯國人自己殺掉他。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啊!請送回來讓我親手殺掉他們。不然的話,我將率領軍隊包圍魯國。」
魯國人害怕齊桓公的威脅,因此就在笙瀆殺掉了公子糾,召忽聽到公子糾死了之後便盡忠自殺了,管仲則要求魯國把他關起來。
這時候齊桓公想要立鮑叔牙為宰相,但鮑叔牙推辭說:「臣下幸運的跟隨了君王,君王最終也被立為齊國國君。國君的尊榮,臣沒有辦法再予以增加了。如果國君只想要治理齊國,那麼有高傒跟我就足夠了啊!如果國君想要稱霸天下,那麼沒有管仲是不可能的事情啊!我有五個方面不如管仲:表現出寬厚慈惠的樣子以安撫民眾,我不及他;治理國家,能抓住關鍵的地方,我不及他;表現出忠實與誠信來團結民眾,我不及他;制定禮儀規範,使天下人民效法,我不及他;站在軍門前擊鼓指揮作戰,使百姓勇氣倍增,我不及他。管仲所在的國家,那個國家就會受到重視,不可以失去他啊!」
齊桓公回答說:「管仲曾經射中我的衣帶鉤,差點害我死掉啊!」
鮑叔牙說:「那是他替他的主子效力啊!如果君王能赦免他,讓他回到齊國,他也會像效忠公子糾那樣效忠您啊!」
齊桓公問:「那麼怎麼樣才能讓他回到齊國呢?」
鮑叔牙回答說:「向魯國請求讓他回來。」
齊桓公說:「施伯是魯國國君的謀臣,如果他知道我們將要重用管仲,他一定不會把管仲放還給我們的。這該怎麼辦呢?」
鮑叔牙回答說:「請派使者去向魯國請求說:『我們國君有一個不遵守命令的罪臣在貴國,希望能把他押回來齊國,讓國君在群臣面前處死他。所以請求你們把他交給我們。』這樣魯國就會把他交給我們了!」
於是齊桓公遵照鮑叔牙的指示,派遣使者去向魯莊公提出了這個要求。
魯莊公詢問施伯這件事該如何處理?施伯回答說:「這絕不是想要殺掉管仲,而是想任用他當執政啊!管仲是治理天下的人才,他所在的國家一定會稱霸。因此如果讓他回到齊國,就一定會長久的成為魯國的憂患啊!」
魯莊公問說:「那該怎麼辦呢?」
施伯回答說:「殺了他,再把他的屍體交給齊國使者。」
魯莊公將要殺死管仲,齊國的使者便向魯莊公請求說:「我們國君想要親手殺死管仲,以解除被他射中衣帶鉤的怨恨。如果我不將活的管仲帶回去,在群臣面前施用刑法,以警惕那些不忠心的臣子。那麼還是沒有達到我們的請求啊!所以,請求您將活的管仲交給我們。」
於是魯莊公就把管仲綁起來關在囚車裡,派士卒押送他跟隨齊國使者回到齊國。管仲害怕魯國人改變主意而殺掉自己,因此想要快一點到達齊國,他聽到押送他的士卒們都在唱歌,於是對押送他的士卒們說:「我為你們領唱,你們為我應和。」
士卒們同意了他的說法,於是管仲開始唱起歌來。由於管仲唱的歌,它的節拍恰好適合在人快速前進時歌唱,因此士卒們不僅不感到疲倦,也提昇了行走的速度,以致於比原本預定的時間更早到達齊國。
管仲到達齊國首都郊外時,鮑叔牙已經到郊外迎接,並親自解開了他的束縛,帶著管仲進入首都,晉見齊桓公。
齊桓公接受鮑叔牙的建議,便想任命管仲為齊國宰相,管仲卻婉拒說:「地位低賤的人管不動地位尊貴的人。」
於是齊桓公就任命管仲為上卿,但國家仍然沒有被治理好。
齊桓公便問管仲:「這是什麼緣故呢?」
管仲回答:「貧窮的人指揮不了富有的人。」
於是齊桓公又把齊國一年的市租賞賜給管仲,然而國家仍然沒有被治理好。
齊桓公便又問管仲:「這是什麼緣故呢?」
管仲回答:「關係疏遠的人不能制衡關係親近的人。」
於是齊桓公就尊稱他為「仲父(第二個父親,對管仲的尊稱)」。齊國國內因此得到治理,最終稱霸天下。
鮑叔牙死時,管仲哭得非常傷心,淚如雨下,於是他的隨從問他說:「兩位先生並非君臣、父子這樣的關係啊!您為何哭得這樣傷心呢?」
管仲回答說:「這不是你能知道的啊!我曾經與鮑先生一起做生意,劃分賺來的利益時我總是多拿一些,而鮑先生不因此認為我貪心,這是因為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與鮑先生謀畫事情卻因此陷入了極大的窮困狀態,而鮑先生不因此認為我愚笨,這是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與不利的差別啊!我曾經三次想要說服國君,卻三次不被國君聽從,鮑先生不因此認為我不肖,這是因為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明君啊!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吃了敗仗,而鮑先生不認為我膽怯,這是因為他知道我還有老母親需要照顧啊!公子糾失敗後,召忽為他自殺,而我卻寧願被關起來、遭受侮辱,鮑先生不因此認為我無恥,這是因為他知道我不會在乎小節,但會對自己的名字不被天下人知道而感到羞恥啊!生下我的是我父母,理解我的卻是鮑先生啊!」

預言齊國日後無法援救江國、黃國,同時也將因此喪失霸主地位。
魯僖公二年(前658年),九月。
齊桓公在貫澤召開會盟,除了所有同盟的會員國以外,江國、黃國這兩個小國也因為認同齊桓公霸主的地位,而不遠千里、不請自來的來參加會盟。
這時候管仲對齊桓公說:「江國、黃國遠離齊國而接近楚國,楚國是一個致力於獲取利益的國家啊!如果楚國去侵略江國、黃國,而我們無法救援他們,那麼日後我們將沒辦法繼續領導諸侯了。因此不能接受他們參加會盟的請求啊!」
齊桓公沒有聽從管仲的意見,於是讓江國、黃國的君主參加了會盟。
前648年,楚國侵略黃國,齊國無法救援,楚國因此滅了黃國。齊桓公霸主的地位開始動搖。前623年,楚國侵略江國,這時候霸主的地位已從齊國轉移到了晉國,晉國派遣陽處父率領軍隊前去救援,仍然無功而返,楚國因此滅了江國。最終,晉國霸主的地位也轉移到了楚國楚莊王手中。

衛姬預言齊桓公想攻打衛國。
管仲預言齊桓公已放棄攻打衛國的念頭。
齊桓公稱霸之後,當然得負起維護天下正義的責任。這其中幫被狄人滅國的衛國復國,就曾是齊桓公引以為傲的功績。齊桓公為了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同時也給諸侯們一些壓力,因此齊桓公稱霸之時,曾經九次召集天下諸侯聚會。有一次,衛國的君主遲到了,齊桓公因此耿耿於懷,想要找個時機教訓一下不懂得尊重霸主的衛國。於是在一次早朝時,齊桓公便與宰相管仲謀畫著討伐衛國的事情。
齊桓公退朝後,進入自己的宮室休息。這時候衛姬(衛國公主嫁來當妾)望見齊桓公,便在齊桓公面前拜了兩次,向齊桓公請問衛國君主的罪過!
齊桓公一聽此言,心裡一驚,表面上卻故作鎮定的說:「我跟衛國沒有過節,妳為什麼要這麼問呢?」
衛姬回答說:「妾望見君王進入室內時,腳抬得很高,氣勢很強,有討伐別人國家的意圖啊!君王看到妾時,臉上卻變了色,可見君王想要討伐的國家是衛國啊!」
齊桓公於是安慰了衛姬說,絕對沒有這種事,心裡便打消了討伐衛國的念頭。
隔天早朝,齊桓公看到管仲入朝,便恭敬的對管仲拱手做揖,請他入朝。
管仲發現齊桓公的態度有異,心中已經猜到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問說:「君王放棄攻打衛國了嗎?」
齊桓公又吃了一驚,問道:「仲父是怎麼知道的呢?」
管仲回答:「君王對我做揖時態度恭敬,而說話時速度緩慢,看到臣時,臉上出現慚愧的臉色,臣因此知道啊!」
齊桓公稱讚道:「好。仲父治理國家,夫人衛姬治理家庭,寡人知道以後不會被諸侯笑話了啊!」

東郭牙預言齊桓公將攻打莒國。
又有一次,齊桓公與管仲關起門來策劃討伐莒國的事情,齊桓公尚未發出正式命令,而這件事已經傳遍了整個齊國!
齊桓公知道事情已經洩漏後,非常生氣,於是對管仲說:「寡人與仲父關起門來策劃討伐莒國的事情,寡人尚未發出正式命令,這件事卻已經傳遍了整個國家,這是為什麼呢?」
管仲知道齊桓公不會洩漏這件事,否則沒理由生氣,而自己也不會洩漏,因此得出了一個答案,便對齊桓公說道:「國家一定有聖人啊!」意思是兩人關起門來策劃的事情,被不知情的聖人看穿了!
齊桓公覺得有理,便回憶起當時的景況,說道:「是啊!那一天當值的差役,有一個人曾經端著食物,並看了寡人一眼。難道是他嗎?」
於是兩人為了驗證這個推測,便請那天當值的差役再來當值。沒多久,那天當值的東郭牙就到了。於是齊桓公便命令儐相把他請上來,與他分著階梯一起往上走到座位上。
兩人坐定後,齊桓公便問他說:「先生是那位宣傳齊國將要討伐莒國的人嗎?」
東郭牙回答說:「是的。正是臣下啊!」
齊桓公見他如此坦率,便也心裡釋然,於是問他說:「寡人並沒有說要討伐莒國,而先生卻說寡人想要討伐莒國,這是為什麼啊?」
東郭牙回答說:「臣下聽說,君子善於謀劃,而小人善於猜測。這是臣下猜測的啊!」
齊桓公便問:「先生是憑什麼來猜的呢?」
東郭牙回答:「臣下聽說君子有三種臉色:君子臉上充滿著明顯的喜樂的,這是因為欣賞了鐘鼓之後的臉色啊!君子臉上清淡、平靜的,這是服喪的臉色啊!君子的臉上充滿著生氣的樣貌,手腳動作幅度誇張的,這是準備用兵的臉色啊!那一天,臣下望見君王在臺上用餐時,臉上充滿著生氣的樣貌,手腳的動作幅度大,這是準備用兵的臉色啊!當時,君王的嘴型開而不閉,表示所說的是『莒』啊!君王舉起手臂所指的方向,也正好是莒國所在的方向啊!因此臣下暗自思考了一下,當今諸侯還不服從的,豈不正好也是莒國嗎!因此,臣下便把自己的淺見說出去了。」
齊桓公、管仲知道東郭牙是個人才,因此也就沒有針對這件事與他計較,最後更任命東郭牙擔任大諫之臣。
東郭牙其實用到了今日「讀唇語」的手段,只是當時這還不是一個獲悉情報的主要手法。除了唇語以外,他的其他根據,都是基於人性與當時環境的分析而來。在這裡,東郭牙是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破解了這件他自己無法親身見聞的事情。大概是出於想出名的緣故,他把他的解讀予以放送,最後果然引起了齊桓公與管仲的重視。
衛姬與管仲的例子,由於所預測的事情都跟自己有關,因此都是當事人。結合他們對於齊桓公的理解,與齊桓公對他們的反應,他們也知悉了齊桓公尚未說出的意圖。
衛姬與管仲的例子,由於講的都是已經存在於對象腦中的事實,是已經發生之事,因此一般會把這種行為稱為「推測」而非「預測」。然而在齊桓公尚未說出該事情以前,知道他所要說的事情,這本身就是預測,只是由於時間短暫,很容易便讓人以為這不是預測了!此外,衛姬藉由自己對於齊桓公的解讀,而阻止了齊桓公攻打衛國的行動,也算是早期用預測能力阻止一件事情發生的有名例子。

預言如果齊桓公重用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則齊桓公將受害。
魯僖公十七年(前645年)。
管仲生了重病,齊桓公前去慰問他,說道:「仲父生的病很重了啊!萬一不幸拋棄了寡人,有什麼可以教導寡人的嗎?」
管仲回答:「希望國君遠離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這三個人。」
齊桓公回答說:「易牙烹煮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寡人,還有可以懷疑的地方嗎?」
管仲回答說:「易牙肢解了自己的兒子,把他煮給了君王吃。按照一般的人性,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兒子啊!但他連自己的兒子都忍心殺死了,對於國君還有什麼不忍心做的事情呢?如果國君重用他,一定會被諸侯笑話的啊!」
齊桓公又問說:「豎刁自宮以親近寡人,還有可以懷疑的地方嗎?」
管仲回答說:「豎刁自己對自己用刑,割掉了自己的命根子,以求得到國君的任用。按照一般的人性,沒有人不愛自己的身體啊!但他連自己的身體都忍心傷害了,對於國君還有什麼不忍心做的事情呢?」
齊桓公又問說:「衛公子開方服侍我已經有十五年了,連他父親死的時候他都沒有回去哭喪,難道還有可以懷疑的地方嗎?」
管仲回答說:「衛國公子開方拋棄了他衛國太子的身分,而來齊國以臣子的身分服侍國君,這表示他所想要從國君身上得到的利益,將要超過他身為一個擁有千輛戰車規模國家的太子的利益啊!按照一般的人性,沒有人不愛自己的父親。何況齊國與衛國之間,也不過數日的路程!但他連他的父親都不愛了,他還能愛國君嗎?」
齊桓公回答說:「好的。」
管仲死後,齊桓公就把這些人都驅逐走了。可是過了不久,齊桓公就覺得飯菜不好吃(易牙負責),宮中的治理也開始鬆散了(豎刁負責),朝中的秩序也不穩了(衛公子開方負責)。於是齊桓公感嘆的說:「聖人(管仲)也有出錯的時候嗎?」於是又把那三個人都召回了宮裡。
沒有多久,齊桓公生病了,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三人就互相勾結,一起作亂。他們關上了宮門,築起高牆,隔斷了宮中與外界的聯繫。齊桓公就是想喝一口水也都沒人給他,於是他只好去樹上抓麻雀的雛鳥充飢,最終餓死。齊桓公餓死前,不禁後悔的說道:「唉!仲父的見識真是遠大啊!」
魯僖公十七年(前645年),十月乙亥日,齊桓公逝世。
齊桓公死後,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三人殺死許多官員,並擁立公子無虧為齊國國君。齊桓公死了七日也不入殮,經過了九個月都還沒下葬。最終,是宋襄公率領諸侯前來討伐齊國的內亂,殺掉了公子無虧等人,改立齊孝公為齊國國君,這才結束了齊國的內亂。
預測只要把大路旁的樹枝修剪到無法遮蔽陽光的地步,就能讓人們努力工作,從而使人們能穿好的衣服與鞋子。
齊桓公對管仲說:「住在五條大路要衝附近的人民多數都衣服爛、鞋子破,寡人想要讓帛布絲纊的價錢降下來,要做到這件事有方法嗎?」齊桓公以為這些人民之所以衣服爛、鞋子破是因為製作衣服鞋子的原料太貴,人民買不起,因此問管仲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價錢降下來!
管仲回答說:「請下令剪除大路旁的樹枝,使樹下面沒有尺寸大小的陰涼之地。」
齊桓公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口頭上也答應著說:「好的。」於是下令執行。命令執行還不到一年,住在五條大路要衝附近的人民便穿起帛布製成的衣服、鞋子也不再破爛了。
於是齊桓公便招來管仲問他說:「這是為什麼呢?」
管仲回答說:「路旁的樹木,還沒有剪除的時候,住在附近的人民,談戀愛的男女、往來市場的人,市場結束之後,就聚在樹下,彼此交談,一整天也不回家。男女都是壯年,扶著車子、推著貨車,相聚在樹下,彼此嘻笑玩跳遠遊戲,整天都不回家。父親兄長相聚在樹下,聊天討論,整天都不回家。所以田地才沒有被整理,五穀也不播種,麻與桑都沒人種植,縫紉紡織做不好。一個家庭就有幾個人沒有回家,謀生的工作都沒人做,那麼帛布絲纊的價錢又哪裡能不貴呢?」
齊桓公聽後稱讚的說:「說得真好!」
這一則事例不難看出管仲洞察入微的觀察力,能精準把握人民穿得破爛的根本原因。從而對症下藥。表面上毫不相關的事情,卻環環相扣。一個簡簡單單的命令,既沒有對商人下手,沒有搞國際貿易,也沒有強迫人民勞動,只是把樹枝修剪到無法遮涼的地步,就讓人民提早回家,從而更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時間,讓人民自己富裕起來!不能不說真是高招啊!但這樣的高招之所以能使出來,仍然是因為管仲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而這種洞察力,正是我們希望能從學習中獲得的能力!

補充註釋

管仲雖然最終幫齊桓公稱霸了,但在此之前,他也有很多遭人議論的地方,那麼管仲這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或許可以從子路與孔子關於管仲此人的問答中,讓我們獲得一個大略的認知。
子路曾經問孔子說:「管仲是個怎麼樣的人啊?」
孔子回答說:「是一個大人物啊!」
子路說:「從前管先生遊說齊襄公,齊襄公感到不悅,這是他沒有辯論的才能啊!管先生想要立公子糾為齊國國君卻不能辦到,這是沒有能力啊!管先生的家庭在齊國遭到摧殘卻沒有憂慮的臉色,這是不慈祥啊!管先生被綁起來關在囚車裡面卻沒有慚愧的臉色,這是不知羞恥啊!管先生服事曾經被他差點射死的齊桓公,這是不忠貞啊!召忽為公子糾而殉職自殺,但管先生沒有殉職,這是沒有仁德啊!老師為何認為他偉大呢?」
孔子回答說:「管仲遊說齊襄公,而齊襄公不感到喜悅,這不是因為管仲沒有辯論的才能啊,這是因為齊襄公不知道該喜悅啊!管仲想要立公子糾為國君卻不能辦到,這不是無能啊,這是沒有遇到時機啊!他的家庭在齊國遭到摧殘卻沒有憂慮的臉色,這不是不慈祥啊!這是知天命啊!他被綁起來關在囚車裡卻沒有慚愧的臉色,這不是因為不知羞恥啊,這是因為他自己制裁自己啊!他服事曾經差點被自己射死的國君,這不是不忠貞啊!這是知道權變啊!召忽殉職而死,管仲沒跟著死,這不是沒有仁德啊!召忽這個人,是一個當臣屬的人才,他不殉職而死就只是一個三軍的俘虜啊!他殉職死了,才能讓天下人知道他的名字!那麼他為何不死呢?管仲這個人,可以當天子的輔佐、諸侯的宰相啊!他殉職死了就不免成為臭水溝裡的腐屍,他不死才能讓他的功業讓天下的人知道啊!那麼他為什麼要死呢?由(子路的名字)!你不懂管仲啊!」
管仲在當上了齊國宰相後,與他在幫助齊桓公稱霸的過程中,他家庭富有的程度已經可以與齊國王室比擬,同時他還娶了三個不同姓氏的女子,在宴會時使用反坫(反坫是用坫土修築的平台。是周朝諸侯在宴會中互相敬酒後放置空酒杯的平台。管仲並非諸侯,而是齊國宰相,因此用了反坫,就違背了禮法。也是一種奢侈的象徵。),但齊國人都不認為他奢侈。這是因為齊國人都感受到了他治理齊國所帶來的好處。當領導人帶給人民的好處越多時,人民對他的言、行的忍受度也就越高。反過來說,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檢測領導人是否治理好一個國家的實際指標。

題外話

在衛姬、管仲的那個故事裡,如果這裡的當事人不是齊桓公,而換成別的君主,同時如果不是因為管仲是管仲、是被齊桓公尊稱為仲父的人,同時攻打莒國的事情也不是關起門來談的。那麼關於攻打莒國洩密一事,就可能演變成一場悲劇。
譬如秦惠王在位時,魏國大將公孫衍因為遭受陷害而投奔秦國。由於秦惠王老早就想要任用公孫衍,因此公孫衍一逃到秦國就受到重用。但秦惠王手下的嬴疾(樗里疾,秦國皇室貴族,號稱智囊。)害怕公孫衍取代自己為秦國大將,於是就偷偷在秦惠王用來商議軍國大事的密室附近鑿了一個洞,以偷聽秦惠王與公孫衍的對話。沒多久,秦惠王果然開始與公孫衍談到了進攻其他國家的議題。
秦惠王問公孫衍說:「我想要攻打韓國,該怎麼做呢?」
公孫衍回答說:「秋天的時候,是個可以進攻的時機啊!」
秦惠王於是又囑咐他說:「我想要把國家託付給先生,先生一定不能洩漏這件事啊!」
公孫衍一聽大喜過望,起身後對秦惠王拜了兩次,說道:「微臣受命。」
嬴疾從穴道中聽到了這件事,於是便想出了法子,以阻止公孫衍被秦惠王重用。
於是嬴疾便將這件事情偷偷洩漏給了秦國的所有郎中說:「軍隊將在秋天時進攻韓國,以公孫衍為將。」於是一天之內,所有郎中都知道了這件事;一個月後,整個秦國境內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
於是秦惠王便找來嬴疾,問他說:「為什麼這件事傳得沸沸洋洋呢?是從哪裡傳出去的呢?」
嬴疾回答:「聽說很像是公孫衍傳出去的啊!」
秦惠王原本不信,便假裝說:「我沒有跟公孫衍說過這件事啊!怎麼會跟公孫衍有關呢?」
嬴疾回答:「公孫衍是個寄居異鄉的客人,他剛剛獲罪於魏國,他的心裡很是孤單,因此想用這樣的話來與眾人結交啊!」
秦惠王一聽覺得有理,便派人去把公孫衍找來。公孫衍知道了秦惠王想要召見他,已經知道他被嬴疾說服了,眼見這件事無從辯駁,只好先行逃到其他國家去了。
為何公孫衍無從辯駁呢?因為攻打韓國這件事是關起門來談的事情。正常情況下,天底下只應有兩個人知道,一個是秦惠王,一個就是他。秦惠王自然不會認為是自己洩漏的,而自己也確實沒有,因此當秦惠王想要召見他時,那鐵定不是好事了。洩漏國家機密,當然是頭等大罪,公孫衍只好繼續逃了。(實際上,公孫衍也是在魏國被陷害後,才逃奔到秦國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