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法」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字:工作流 (Workflow),它是決定我們寫作效率的背後推手。
這篇文章繼續跟著 Esor 讀《How to take smart notes ?》的內容,以下摘要 3 個重點:
- 工作流是什麼?
- 不好的工作流會對寫作產生什麼問題?
- 卡片盒筆記法如何優化寫作工作流?
看完後你就能夠思考自己目前的寫作工作流是否需要改善。
一、工作流是什麼?
指的是:
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一個人採取的行動方式,與一連串行動產生的流程。
舉個例子,你在做簡報的時候是如何開始與進行的呢?
- 是直接開始做簡報嗎?還是先打草稿再做簡報?
- 如果是先打草稿,那打草稿應該怎麼打?
- 草稿打完之後,下一步要開始找圖嗎?還是使用簡報模板先排大綱?
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會影響到「做簡報」的效率與品質,這就是工作流。
以我最近非常頭痛的經驗為例,這兩天我在準備「
卡片筆記術」的簡報時,發現自己做簡報的速度很慢…我一下子要思考上下文的串連、一下子又要顧及到簡報中的內容排列,做下來一個下午就去了。
這就是工作流出現毛病的徵兆。
二、不好的工作流會對寫作造成什麼問題?
寫作也會碰到同樣的情境。如果你的狀況是:
吸收新知 (看書、看文章)時雖然有畫線做筆記的習慣,但寫作時這些筆記「幾乎」毫無用處,甚至要靠意志力來支持寫作的過程,過程很累很不舒服…
那麼你的寫作工作流可能就出問題了。
傳統的寫筆記方法,會有 2 個潛在問題:
- 資訊分散:要找的時候需要到各個來源處去找
- 沒有處理:找到的時候並需重新理解一次,再繼續使用
這個問題在我學生時期常發生。我在學生時期喜歡在教科書的空白處做筆記,但在考試來的時候就會很痛苦。因為…
- 資訊分散:我的筆記寫在2–3 個不同的地方,有教科書、有光南買的筆記本、有電腦Word 筆記,超級難找
- 沒有處理:我的筆記只寫了少少幾行,有時候看其實也看不太懂,必須要回去翻課本的原段落處才能重新理解
以上兩個原因,都會造成之後要寫作時,我們不會 (也懶得) 去翻閱之前寫下的筆記。
三、卡片盒筆記法怎麼解決寫作工作流的問題?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重點,就是要解決資訊「分散」與「處理」的兩個問題。
分散 → 集中
選擇一個「集中」筆記的地方,所有的筆記最後都要存放在這裡。
書中魯曼教授使用「卡片盒 (一個超大的五斗櫃木箱)」收集自己的筆記,需要找筆記的時候就到這邊找、不會再去翻閱文獻上記下的內容 ; 我們則可以使用筆記軟體集中筆記。
使用哪個軟體不是重點,原則是「只要我要找筆記,回到這邊一定可以找到」
沒有處理 → 立即處理
在得到資訊的當下,若是時間足夠、或跟自己手頭上執行的任務有關,就立刻寫下自己的理解與想法。
針對目前用不上的資訊,可寫下待辦清單、或加入到有關聯的筆記中當作參考資料
值得分享的想法是:
如果看到一個超好的網路資源,但是(1)無法讓自己對其有任何評價與感想(2)無法跟現在在做的專案、任務有關聯。那就不要搜集!一個資訊若是真的那麼好,未來總有機會和他再次相遇的。
在資訊爆炸多的現在,練習「不要搜集」才是我們要精進的課題。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