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Ep3.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書封圖片取自:誠品線上
書封圖片取自:誠品線上
這些教授說這些故事, 絕不是要你走跟他們一樣的路, 而是當你勇闖未來、不慎迷路時, 你會想起這些故事, 然後堅定的往前走,哪怕可能不是你原先的規劃, 也能接受過去,擁抱意料外的旅程。 這本書從推薦序就讓我停不下來, 因為實在太有趣, 絲毫沒有意識到左手含著的頁數越來越薄, 翻到最後一頁時, 就像連續劇終的片尾曲那般餘音繞樑,想看續集。 作者將故事分成四大類,方便讀者閱讀: 一、開拓視野(故事1,2,3,4) 二、管理自我(5,6,7,8) 三、領導他人(9,10,11,12) 四、建立原則(13,14,15)

一、【開拓視野】

【故事1】離死亡最近的一刻教我的事
翟庫瑪教授在一次登山行動時遇到山難, 在體力耗盡暈倒時, 巧遇當地一位約莫40歲的矮小婦人, 她慷慨無私的照料這位語言不通的陌生人, 獨自揹著他走了3天到附近更大的村落, 並在確認翟庫瑪教授性命無虞後瀟灑揮手離開。 翟庫瑪教授在這次山難與死神擦身而過, 還失去一位好友, 讓他頓悟「能有今天,是因為好運」 成功來自幸運,也帶來義務。造福他人,自己也能登峰造極。 《延伸思考》 我的人生,能有今天著實是好運, 慶幸過去的傻勁,衝出今日的我, 但過去未曾感覺辛苦,是幸也是不幸。 未來要將這份好運延續, 我需要累積什麼?似乎又模稜兩可。 眼下,我維持運動、廣泛閱讀、練習寫作, 努力讓自己行有餘力而助人。

【故事2】有時,人生就像一場荒謬的考試
雷波特教授在大學時期的一場「動物學」期末考, 是對著手推車上一隻被麻布袋罩住,僅露出 1.固定在基座上的爪子 2.兩條細腿 3.尾端約3公分的羽毛 考試限時四小時內, 要憑藉平時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儘量以專家口吻 來推測這隻鳥的遷徙模式、日常習性等生物慣性,進而推敲出屬名和種名。 唯一條件就是:不能拿掉麻布袋。 《延伸思考》 這裡讓我想到一句話: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我們常在資訊不足、雜訊多的情況下必須做出判斷, 在有限的認知與時間內, 盡力取得在所處階段有利的知識和資源, 加以整合應用、進行有效率的試錯。 我們必須接受手邊資訊有限,而且將來也會經常如此的事實。 不去創新、安於現狀往往活得比較輕鬆, 但要改變現狀,則要對自己的智慧、能力、操守懷抱信心,發揮勇氣和信心。

【故事3】別把自我赤裸裸地帶進職場
泰德羅教授舉了兩位偉人詮釋「公私分明、表裡如一」的生活態度 【柯達相機發明人-伊士曼】的公我和私我「接近本性的外在風采」 商場上:爭強好勝、作風嚴苛 私底下:沈默寡言、事母至孝 ➡️伊士曼知道放下工作的他應該做什麼,卻無法樂在其中。 【鋼鐵鉅子-卡內基】的公我和私我「完全分離,毫不相干」 商場上:不擇手段的工會打擊者和冷血企業家 私底下:崇尚自由的人文派,還曾為文「貶抑金錢崇拜心態」 ➡️卡內基即使是冷酷無情的企業家,卻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慈善家。 《延伸思考》 剛開始看這段有點難以理解,心想:這也太矛盾了吧! 把筆記整理後我還是看不懂! 直到寫出這篇文章後我才理解作者想表達的! 這裡絕對不是要效仿或推崇他們, 而是提醒我們「努力區別公私生活」是每個人終身的作業。 既要忠於自己的原則,態度也要柔軟 這是「高難度的平衡動作」, 我和頂尖人士有一樣的功課了!

【故事4】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框
麥可羅教授分享父親在艾森豪總統即將上任時, 因為擔心未知的變動所產生的恐慌意識。 我們要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框就應該要了解自己的觀念來自何方。 即使表面上有憑有據的觀念,也可能造成反效果。 《延伸思考》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 我們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們常接收到「聽起來有道理」的事, 卻忽略了「探究事情的本質」而走偏; 當我們有了這項認知、懂得追溯源頭, 就能幫助我們用更寬廣的架構做為評判的標準。
這位美國第一位共和黨籍總統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 Dwight David Eisenhower, 與台灣有很深的淵源,他是有史以來唯一在「任期內」到訪中華民國的美國總統, 卸任後仍致力於推動反共立場、種族平等以及造就戰後首次經濟繁榮等重大貢獻, 故常被美國人民認為是歷屆以來最優秀的幾位總統之一。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二、【管理自我】

【故事5】一句話的份量
寇夫曼教授提出他當上執行長的代價,不只是身份、待遇的轉變,也失去更多肺腑之言。 身處領導職位,紆尊降貴成了溝通環節中的必備技能。 透過反覆操演和訓練,剛開始會十分僵硬,接著就會非常自然。 《延伸思考》 從護生實習開始, 我對工作環境普遍不公的學長姐制深惡痛絕。 當輪到我在臨床帶新人時, 我會主動向新進人員自我介紹: 「叫我綽號、英文小名都好, 但不要叫我「學姊」, 還有,如果我臉臭, 有兩成是我在焦慮, 其餘八成只是我天生長得有距離感。」 我認為在初識階段, 那些 刻意拉開距離的階級稱謂 於工作無助益。 新人來到新的環境已經夠焦慮了, 於是,摘掉嚴肅的稱謂是我轉變爲領導角色時, 認為能幫助新人進入狀況最簡單的方法。 當遇到必須糾正的錯誤時, 我喜歡以討論取代訓誡, 現代人的自尊都很高, 就像我當初也希望有人能幫我「減少無謂的自責」一樣。 至少在臨床職涯中, 屢次證明我帶的新人「存活率」都滿高的。 但,我必須坦承,剛開始時,跟自己內心有場拉鋸戰, 畢竟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爬到「前輩」這個位子, 一聲「學姊」確實很能滿足優越感, 不過,久了就發現, 那些讓人發自內心尊敬的前輩,是不太在乎這些的, 我並不是說他們不在乎被尊敬, 而是他們的思維格局往往是更寬廣的, 換句話說,他們的底氣絕對不是來自稱謂。

【故事6】別參加校友會
貝爾教授奉勸別參加會彼此炫耀、比較的場合。 勇於冒險時的策略思考: 1.你想從中獲得什麼? 2.把成功的定義放寬一些:所設的目標要有彈性,至少不能成為阻礙自己踏出第一步的絆腳石。 3.把目光放遠一些,拉大格局規劃生涯,站在宏觀的角度,再冒險的決定也顯得無足輕重。 《延伸思考》 要牢記我們的敵人是自己, 當有人試圖把我們的戰場轉向有限思維, 我們可以選擇立場堅定地不要參與。

【故事7】重新定義完美,重拾完整的自己
孔安教授在失去父親後發覺 成功不只有一種定義, 任何人不可能完美無瑕,也不可能一無是處。 既然如此, 為何我們仍無法用寬廣、公正的角度去了解自己和他人呢? 其困難來自於我們都活在一個「鼓勵人人追求完美」的文化中, 這讓我們痛惡「不完美」,以為我們有能力、也應該達到完美的境界, 於是當我們達不到完美時,就會覺得丟臉和失望。 《延伸思考》 我們都知道要看優點與成就, 但應該也要能接受缺點和失敗。 這相當不容易,尤其是放在自己身上。 總之,無論如何,我們都是有缺點但依然完整的人。

【故事8】說出你的個人風格
康特教授藉由一次空中演講, 藉由引人入勝的開場白說明 有實力的領導人總會比別人 早一步看清現況、 拋開令人分心造成歧異的事物、 懂得引起共鳴、 藉由吸引人認真傾聽和採取行動 來傳達他們希望完成的目標及背後原因。 精明幹練的主管目標永遠一致: 『清除橫更在某個群體和迫切問題之間的層層路障。』 延伸思考: 我要如何充分發揮聲音的力量? 談話對象是誰?內容有哪些? 表達方式?要製造什麼效果? ➡️試著找出適合自己、發自內心的表達方式。

三、【領導他人】

【故事9】員工不只是一推數字
波恩教授從母親身上看到 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子女或父母, 他們犧牲奉獻個人理想抱負或尊嚴, 目的是為了成就別人, 每個努力工作的身影,都有值得尊敬的故事。

【故事10】別給部屬指令,只要幫他認清當下
傅蕾教授,從籃球員變成了哈佛商學院教授 人有無限可能,妳要如何發揮影響力幫助他人? 傅蕾教授做的正是「推己及人」, 對方也許不會感謝你的苦心, 身為領導人應先完成別人對自己的高度要求, 再將這種要求回饋給別人, 認清每一個機會都彌足珍貴,讓人也活在當下。 《延伸思考》 幫助他人之前,得從反省自己開始。 不要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就好比老闆和員工的思考角度是不同的, 這也就是為何你是老闆,他是員工。 我選擇告訴員工你可以滑手機, 但是你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用焦慮,只要你肯努力,我會幫助你。 我感激員工讓我有精進領導能力的機會。

【故事11】驅動他人內心的關鍵不在權威,而是同理心
巴特勒教授闡述驅動他人的關鍵不在權威,而是同理心。 領導者要有認知: 「充分授權」的意思不是要求別人執行你的命令, 而是容許他人照著他們的願景,實踐他們的想法。 因此,領導者必須思考如何幫助員工「多元發展」和「控制不受駕馭的程度」。 《延伸思考》 領導者看待權利、冒險、授權的態度將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及對工作的熱忱。 將心比心,我們也希望在職場能有進步,而不是生產線上的機器。

【故事12】發揮你的正面影響力
狄龍教授帶女兒旅行發現更寬廣的人生 我們每獲得一種成就,視野會隨之窄化, 追求成功的習性使我們上癮, 而忽略許多能從小地方發揮正向影響力的機會。 可以從觀察日常互動開始練習問自己: 1.別人怎麼看你? 2.當別人跟你相處時,他們怎麼看自己? 《延伸思考》 我在聽蔡康永、黃渤說話時感覺很舒服, 聽他們說話真的是門藝術; 我們身邊也有些人相處起來就是很自在, 在他們身邊不用擔心自尊受傷。 這些人能帶給周圍的人溫暖, 不單是因為 善於傾聽、懂得給人台階下、站在他人立場思考、 我認為他們的厲害在 「擅於把自己的角度 在當事者與旁觀者間做切換」 而且做到「睿智的推己及人」 為什麼說睿智? 想想我們在向他人傾訴時, 情緒暫時被解決了, 但事情還是待解決,一樣很煩。 如果這時有人能「點我一下」有多好啊! 這個「點我」不一定是解決問題, 而可以是一股動力, 讓我有希望、有幹勁去面對事情, 在此所指的這份'睿智' 就是能帶來正向影響力的行為。

四、【建立原則】

【故事13】與其變成漂亮的瓷茶杯,不如當個耐摔的塑膠杯
賴林教授:哈佛學院多年長期研究,在校成績與未來成就無關。 除了天資以外,能帶來成功的因素有: 化解挫折的能力:放寬心胸面對挫折,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 好運:泛指沒有遇到厄運、知足感恩的心態。 良好的領導特質:好的領導類型多到難定義,但不好的領導特質較容易一眼看出,比如滿腦只想著錢。 公平觀念:個人認為公平的本質是尊重,面對不同對象應公正表達無私的禮貌。 正確的判斷力:「忠」:持續、盡力;「誠」:不自欺欺人。 《延伸思考》 本人國小、國中的成績總是敬陪末座, 從小就被貼上“不愛唸書”、“容易分心”的標籤, 有次看到文章提到高敏感族群、共感人二詞, 我因為感官和情緒太容易受周遭影響而放大 困擾許久,初識這名詞時太有感了! 迫不及待做了測驗, 在確立身為「外向高敏感族群」但「非共感人」後的我, 過去諸多無法理解的焦慮終於得以釋懷, 原來從小我容易分心不是缺陷, 原來這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療, 只需要接受這就是我。 高敏感族群的我們太擅長短時間一心多功, 無時無刻都在回應他人,但沒有表現出來, 所以常常身心疲憊 現在我好好接受這份天賦, 讓她幫助我比別人更敏銳的察顏觀色。 現在的我,還沒有成功,但願我現在在走的路,是出於正確的判斷力。

【故事14】成為令人願意追隨的領導者
諾瑞亞教授:企業醜聞排山倒海而來,你要建立什麼樣的領導者的形象? 領導是錯綜複雜的結合, 如何定義願景、 要守著什麼樣的道德基礎、 要如何捍衛專業、 又要擴大社會福祉增加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令人願意追隨」。

【故事15】記得你是誰
柯拉克教授母親的告誡「記得你是誰」 「當領袖」的意思不是遵守規定, 而是不要受雜訊所惑而做出不符合自己個性和正確觀念的事情。 「記得你是誰」這句話背後的意義是「我相信你」 《延伸思考》 事情發生時,我想拿什麼作為判斷基礎? 我的信念是什麼?
從現在起,希望你我都找到可以指引人生方向的基本原則及價值理念,然後忠於他,守住他。
*這裡有其他關於我的閱讀思考、運動分享文,一起加入Potato Media以文會友吧! 點👉🏻這裡加入👈🏻你我都會得到100積分獎勵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