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傳真 - 台灣該繼續吸引外資,還是加速投資矽谷?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資金成本即將因為升息而攀高的可見兩三年未來,全球資金都會【往高報酬率的地區移動】。吸引企業與資金投資台灣是該做的事,但台灣最有價值的是技術人才、生產供應鏈與臨床醫學環境,絕非消費市場與資本市場規模

結合台灣關鍵資源與連結投資矽谷,除了協助矽谷新創成長之餘也能享受美國市場規模帶來的高成長與高收益潛力。台灣除了應該繼續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也讓我們的投資人與創業者勇敢走出來。
長久以來,除了打造台灣的新創環境成為更完整與活躍的生態系,吸引國際資金與企業投資台灣,也是政府與民間的目標。

事實上,過去幾年台灣已經吸引不少矽谷大企業與加速器基金投資台灣,無論是 Google 在台灣擁有資料中心與亞洲最大的研發據點,或者 Meta 在台灣布局,以及 AWS500 GlobalTechstars矽谷台灣幫 (Taiwan Mafia) 紛紛在台落地,其實台灣已經是矽谷科技公司與新創生態系投資亞洲的重點。但從矽谷生態系與美國市場的觀點,我們是否也該思考另一條路徑?

回顧去年,北美新創投資領域的各種指標,無論是新創獲得投資的資金規模,或是超過一億美元的大型募資案件與新創上市家數,抑或是創投公司年募得的基金規模,都創下歷史新高與年增幅新高。可以說過去一年在美國通膨的不只是物價房價【企業與新創的估值】也都創下新高,但回顧前兩次景氣循環(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接下來的兩年將會回落。

考慮到今年的期中選舉與後年的大選,美國政府必將以穩定經濟降低失業率為首要目標,一方面要透過升息來平抑物價與房價、壓低消費支出與企業成本以控制失業率,二方面又要避免過度提高企業與政府舉債成本、造成經濟蕭條並對新創不利的負面效益,其實舉步維艱卻又必須快速實施。
我個人不負責任的猜測是會【先加速升息再逐步調控】,由於失業率並未隨通膨而大幅增加,顯然企業仍有負擔成本增加的能力,加上【美國人口正邁入高齡化加速】的階段,整體勞動生產力將開始降低,增加企業獲利能力必須靠提高效率與改變商業模式為主,再上疫情與戰爭等因素,無法繼續採用過去所採用的【外包海外勞動力】來降低成本,未來五年到十年,將是美國各種產業【全面投入智能自動化】的時代,相關投資與新創也大舉展開(日後將再專文討論)。
過去一年我在矽谷已經充分感受到這股浪潮,無論是餐飲業、服飾業、房仲業還是農業、工業、建築業,甚或是金融、教育與醫療,都隨著疫情衝擊外來移民大量減少而開始投資數位化、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方案。而相較於幾年前多數成功的創業者都出自Google、Facebook或已經上市的 SaaS 新創,最近一波的創業潮許多都來自特斯拉或蘋果這一類硬體企業、有大量軟硬整合經驗或自動化機械開發能力的工程師團隊。
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台灣。過去兩年由於疫情,原本在疫情前幾年逐步升溫的新創出國參訪、交流甚至落地徵才、募資的情勢,嘎然而止。線上會議雖然可以取代部分交流功能,但前述的實體產業自動化生意,幾乎都必須有在地且無時差的市場開發與產品開發團隊,才有可能快速地回應客戶需求、修正產品與服務體驗,並且展示實際成果給潛在投資人,進行募資所需要的盡職調查工作。
即便資本市場即將開始緊縮,但因為去年【北美創投新募得資金的總規模】幾乎是往年平均值的兩倍,尤其是已經有長期績效的大型創投都募得高額基金。雖然上市機會與時機將沒有前兩年那麼火熱,但預期兩年後將逐漸回到正常狀態下,創投依然會投資有潛力的案件­,唯獨投資腳步跟心態上會比前兩年謹慎及保守。但也可以說,從今年初到明年底,由於新創估值將有兩年左右的下修,整體資本市場環境由多轉空,對天使投資人與機構投資人來說,是【布局早期新創的好機會】。
回顧北美創投產業近三十年的募資規模與投資績效,去年底的科技業投資暴增、上市熱潮狀態,最接近【達康股災前的市場格局】。金融海嘯前的矽谷還未完全復元,但海嘯過後如同千禧年股災一般,都歷經一到兩年左右的投資低潮。反過來看,在2003年與2010年所募得的基金,投資績效顯著高於前後五年。這就非常類似若在台灣買房,如果在2003年底跟2008年底進場,幾乎保證獲利一般。
投資是一個時間函數的遊戲,關鍵不僅是投入的規模,最重要的是投入的時間與機會成本。前兩波股災台灣的確遭受投資面與經濟面的衝擊,但我們也躲過亞洲金融風暴而失去如南韓與新加坡的轉骨機會。台灣的產業格局在二十世紀下半歷經了出口替代、製造外銷、創投與科技業興起,到了千禧年之後開始受中國開放市場影響,原本以美國日本為主的三角貿易及經濟結構,幾乎全面轉向與中國產生巨大而緊密的關係。島內對外投資的人才與資金也幾乎都被中國吸引,讓我們忽視了其實擁有巨大能量與轉型機會的北美市場。
這也就是為什麼資本市場不發達的加拿大、墨西哥,或者離美國非常遙遠的小國如比利時、以色列、新加坡,可以產生很多隻獨角獸,但我們努力多年卻依舊難產的原因。這些國家的投資人並沒有期待透過投資當地團隊在本土市場,並藉由當地資本市場尋求出場機會。而台灣的創投業歷經近四十年,卻依然以台灣人投資台灣團隊,在台灣股票交易所上市為最主要的投資與出場策略。
相對於【北美的消費市場與資本市場規模】,台灣市場所能提供的成長潛力非常有限。長期依賴中國市場的語言文化與地緣關係也造就了一批不願意往太平洋另一端冒險的投資人與創業者。但如果把今年初全球一千家獨角獸(上市前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企業)的分布數據打開來看,美國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新創投資國家,獨角獸數量在全球過半,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更是獨佔全球獨角獸的四分之一】。
若把各國獨角獸數量除以人口,全球每百萬人獨角獸數量排名前三的國家是以色列 2.73、新加坡 2.03、美國1.53。我們熟悉的南韓、中國、日本則是 0.22、0.12、0.05。若把加州與灣區視為獨立區域的話,分別是 6.25與 22.5,遠遠超過全世界任何區域。也就是說同樣一筆錢,投資矽谷命中獨角獸的機率是以色列與新加坡的10倍,美國其他地方的15倍(事實上扣掉矽谷獨角獸數量佔美國一半,命中機率應該是30倍)。
投資到獨角獸代表著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投資回報。相較於多數國家的新創投資多半追求三到五倍的回報,從天時地利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產業需求、創新機會或投資報酬率,投資美國市場與矽谷新創,都是全球投資人都會做的事情。當我們邀請全球企業或頂尖創投來台投資時,他們評估的絕對不只是在台灣能拿到多少政府或民間資源,最重要的是投資人力與資金,能得到多少倍的技術成果、營收成長或資本市場回報。
在資金成本即將因為升息而攀高的可見兩三年未來,全球資金都會【往高報酬率的地區移動】。過往兩年在全球各地蓬勃的投資熱錢將回流美國,主要就會在華爾街與舊金山灣區這兩個區域來回移動。吸引企業與資金投資台灣是該做的事,但台灣最有價值的是技術人才、生產供應鏈與臨床醫學環境,絕非消費市場與資本市場規模
而也因為矽谷的新創投資機會與潛力巨大,投資人之間的競爭遠比全球任何地方都激烈。多數國家地區的新創生態系,都是創業者募資困難、投資人姿態較高,唯有矽谷,是一個優秀創業者被投資人追著跑,尤其有千萬美元估值出場經驗的連續創業者,幾乎再次創業就會數百萬美元以上的創投基金前來投資。
那麼台灣的投資人有甚麼利基可以在矽谷立足呢?其實就是【研發實力與供應鏈關係】,目前對全世界的硬體產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剛需。在矽谷兩年來我遇到非常多新創都苦惱於原型開發、元件採購與生產製造的拖延,尤其搶不過大企業的規模採購優勢,若透過投資關係而取得研發能量與供應鏈策略聯盟,在美國即將進入工業 4.0 的階段,前面所提到的各種軟硬整合與智能化應用,都將是台灣製造業的投資機會。
傳統上大型製造業集團因為管理成本因素無法從事規模較小的早期新創投資,台灣最優秀的中小企業們卻又不一定有人有資源能在矽谷進行投資。
這就是【Taiwan Global Angels】的創立背景。由具有台灣科技業背景與投資能量的天使投資人,發揮台灣的優勢,協助矽谷新創成長之餘也能享受美國市場規模帶來的高成長與高收益潛力。台灣除了應該繼續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也讓我們的投資人與創業者勇敢走出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8會員
33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打造一家企業,你需要適應生態系的改變,但要創造一個產業,你需要造就生態系的改變。 這是最壞的年代,但也是最好的年代。與其讓世界改變你,不如改變這世界。得生態系者得天下,這也是我在矽谷旅居兩年的心得。
近來紅杉資本與 a16z 相繼推出每案投資一百萬美元的超級加速器,為什麼大型創投要跳入加速器的投資競賽?為何許多著名的加速器在投資入選團隊之外,都還會另外設立創投基金?加速器的業師、校友跟創投內部的駐點創業者為什麼常常被投資?就讓我從「加速器其實難產獨角獸」這件事開始跟大家解析。
要打造一家企業,你需要適應生態系的改變,但要創造一個產業,你需要造就生態系的改變。 這是最壞的年代,但也是最好的年代。與其讓世界改變你,不如改變這世界。得生態系者得天下,這也是我在矽谷旅居兩年的心得。
近來紅杉資本與 a16z 相繼推出每案投資一百萬美元的超級加速器,為什麼大型創投要跳入加速器的投資競賽?為何許多著名的加速器在投資入選團隊之外,都還會另外設立創投基金?加速器的業師、校友跟創投內部的駐點創業者為什麼常常被投資?就讓我從「加速器其實難產獨角獸」這件事開始跟大家解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北美車市需求回升,特斯拉升級高續行反應樂觀,韓國出口顯示美國對半導體需求有所支撐、尚未放緩,上週五美股延續支撐買盤,位階輪動的分歧震盪,盤勢溫和,靜待本周經濟數據。
Thumbnail
美國7月就業市場少數產業仍有增長人力、短期臨時性裁員人數上升推升失業率,然而勞動參與率維持上升,主要以兼職人數支撐,目前僅資訊產業有裁員現象,未有大規模產業的裁員發生,並在建築維持增長,有望支撐經濟基本面,市場關注這種臨時性裁員是否短期內能夠解除。
Thumbnail
本文重點摘要。 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是否會被追趕過去呢? 2024年業績展望如何? AI未來發展狀況? 台積電 TSMC 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全球市占率超越50%,年營收達兩兆新台幣,在台股大盤市值佔比接近3成,對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灣股市有莫大的影響,而且對於台灣民生消費、房市更是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據報導,台灣重電族群,受惠強韌電網計畫及美國基礎建設供應需求,首季財報表現亮眼。重電軍團甚至可再旺十年,未來展望看好。另外,謝金河也指出,台灣錢淹腳目有望再現,將重寫台灣經濟傳奇。 資金與人力回流,台灣經濟成長!企業倘若能搭配政府的措施,將資金投入於人力知識成本與技術創新上,台灣經濟必然會持續成長!
Thumbnail
《貪婪的多巴胺》書中提到,人類起源於非洲大陸,最先遷徙至亞洲、然後是歐洲和美洲,也就是美國人遷徙的距離最遠,同時書中也提及,「美國人比起其他社會擁有更多的多巴胺基因」,而多巴胺扮演著驅使動機的角色,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善新創產業的環境,也有著近百年來最高的股市回報,很難讓人不把多巴胺和生產力串聯起來。
本週台股在投信創天量買超後收20294.45點、小漲66.02點,櫃買收252.11點,重回均線上,加上融資不增反減,交易量無明顯增加,顯示短期多頭格局未變,操作上應可較為積極,但考慮指數處於高檔,持股市值需嚴謹。 觀察最大消費國的經濟,疫情過後美國移民人口淨流入超過600萬人,就業市場已連續4個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臺灣財經新聞和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訂單顯著下降,科技產業表現韌性,全球通脹和地緣緊張影響需求,投資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硬件具成長潛力。2024年認為具有投資潛力的臺灣股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和玉晶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北美車市需求回升,特斯拉升級高續行反應樂觀,韓國出口顯示美國對半導體需求有所支撐、尚未放緩,上週五美股延續支撐買盤,位階輪動的分歧震盪,盤勢溫和,靜待本周經濟數據。
Thumbnail
美國7月就業市場少數產業仍有增長人力、短期臨時性裁員人數上升推升失業率,然而勞動參與率維持上升,主要以兼職人數支撐,目前僅資訊產業有裁員現象,未有大規模產業的裁員發生,並在建築維持增長,有望支撐經濟基本面,市場關注這種臨時性裁員是否短期內能夠解除。
Thumbnail
本文重點摘要。 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是否會被追趕過去呢? 2024年業績展望如何? AI未來發展狀況? 台積電 TSMC 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全球市占率超越50%,年營收達兩兆新台幣,在台股大盤市值佔比接近3成,對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灣股市有莫大的影響,而且對於台灣民生消費、房市更是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據報導,台灣重電族群,受惠強韌電網計畫及美國基礎建設供應需求,首季財報表現亮眼。重電軍團甚至可再旺十年,未來展望看好。另外,謝金河也指出,台灣錢淹腳目有望再現,將重寫台灣經濟傳奇。 資金與人力回流,台灣經濟成長!企業倘若能搭配政府的措施,將資金投入於人力知識成本與技術創新上,台灣經濟必然會持續成長!
Thumbnail
《貪婪的多巴胺》書中提到,人類起源於非洲大陸,最先遷徙至亞洲、然後是歐洲和美洲,也就是美國人遷徙的距離最遠,同時書中也提及,「美國人比起其他社會擁有更多的多巴胺基因」,而多巴胺扮演著驅使動機的角色,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善新創產業的環境,也有著近百年來最高的股市回報,很難讓人不把多巴胺和生產力串聯起來。
本週台股在投信創天量買超後收20294.45點、小漲66.02點,櫃買收252.11點,重回均線上,加上融資不增反減,交易量無明顯增加,顯示短期多頭格局未變,操作上應可較為積極,但考慮指數處於高檔,持股市值需嚴謹。 觀察最大消費國的經濟,疫情過後美國移民人口淨流入超過600萬人,就業市場已連續4個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臺灣財經新聞和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訂單顯著下降,科技產業表現韌性,全球通脹和地緣緊張影響需求,投資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硬件具成長潛力。2024年認為具有投資潛力的臺灣股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和玉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