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29

《禪林寶訓》卷一 02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6.23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演祖曰:

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

行無越思,思無越行。

有其始而成其終,猶耕者之有畔,其過鮮矣。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出家人守護道心,如同兵卒防守城堡一樣,不可以有絲毫疏忽大意。奉持戒律不能有微細毀缺。心中念念不忘的是佛法,朝夕所行的也是佛法。

做到行解相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這樣自始至終保持不變,必有成就。猶如耕田一樣,中邊俱到,就不會有荒廢的過失。

raw-image

良因贊曰:

在價值觀混亂的時代,眾生各逞習氣,廣造惡業,以獲取所需。

如果學佛只是之乎者也於經典的文字,不往修持中會;

猶如水上浮萍般的信念,面對眾生以非法獲得財富與權勢時,

如何能不隨波逐流?

唯有「守心城,奉戒律;行無越思,思無越行」,

將全部生命投入佛法的思維觀察與實踐,

才能抵禦眾生共業之狂潮。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6.15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居上,當謙恭以接下,執事在下,要盡情以奉上。 上下既和,則住持之道通矣。 居上者驕倨自尊,在下者怠慢自疎,上下之情不通,則住持之道塞矣。 古德住持,閒暇無事,與學者從容議論,靡所不至。 由是一言半句,載於傳記,逮今稱之。 二則預知學者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禪林寶訓 2014.6.13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 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 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奸必除,佞必去。 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如刈而不知種。 《二事與淨因臻和尚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禪林寶訓》 2014.6.15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居上,當謙恭以接下,執事在下,要盡情以奉上。 上下既和,則住持之道通矣。 居上者驕倨自尊,在下者怠慢自疎,上下之情不通,則住持之道塞矣。 古德住持,閒暇無事,與學者從容議論,靡所不至。 由是一言半句,載於傳記,逮今稱之。 二則預知學者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禪林寶訓 2014.6.13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 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 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奸必除,佞必去。 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如刈而不知種。 《二事與淨因臻和尚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