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半年前還在前公司時,處理了一本自費書。稿件的由來,可能是作者為了著作審查,或是單純的覺得爽加上有點閒錢,就抱著大疊鈔票來叫我們幫忙出,也不知怎麼的那東西就到我頭上,我也就做了。
  書的內容大概是用我們中華民國國民都很熟悉的開國元勳級蘿莉控提出的理念,來對西台灣的某項橫跨世界的偉大政策歌功頌德一番,說實在的我也很難理解作者到底想說什麼,只是其中一條註釋吸引我注意,作者引用法蘭西斯福山2014年《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冊:
法治、強而有力的政府和民主是國家富強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是把順序擺對,民主不是首要的,政府才是,這點與孫中山的大有為政府不謀而合... ...。
  這當然不是原文,只是我大概記得的內容,總之意思差不多。由於這和我所認知的福山似乎有點差距,所以我上網訂了厚的要命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冊(分別都有近700頁),然後認真地把下冊《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一頁一頁的開始讀。
  然後我就陷入福山的著作裡了。首先,針對上面那條附註,我最初感覺作者在胡說八道才去找他引用的文獻回來看,看完之後,覺得他也不能完全說是在胡說八道,反而比較像是單純的讀了前面的緒論就這樣寫了。所以他當然沒講錯,因為緒論本來就是作者對自己整本著作的主軸、要回答的問題以及相關章節安排各自處理議題的一個總論與概括,在這部分福山的確也有提及類似的說法,對於民主問責、法治與政府三個要素如何形塑一個良好運作的政治制度,福山認為順序的確很重要:能夠行使公權力、並且具備一定效能的現代政府機制若在民主問責制度出現之前就存在,比起先有民主才有政府,更能夠形成擁有良好治理的國家。
  但福山講述的,仍然是一個「丹麥式的民主國家」——一種現代人想像中結合效能政府、低度貪腐與良好的民主問責的法治國家——如何形成的問題,三個要素的順序至關重要,也只是去解釋為什麼世界各國在目前的政治發展為何天差地遠。在發展的終點,還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絕不是只將具備能夠確實執行公權力、具有大批以功績制度晉用的公職人員,以及科層官僚體系的政府機器的國家,當成政治發展最終的目標或終點。
  這點或許早在福山1992年出版那本《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就已經宣告了(我在那之後也買了這本,然後也啃完了)。「歷史的終結」是黑格爾式的歷史哲學概念,認為歷史進展有其意義,並且如同科學發展一般,是持續進展的。福山利用了「血性」(thymos)作為分析人性的起點,說人類渴望尊嚴、爭取尊嚴的慾望是驅使歷史進程的動力,也由此在歷史的最初,由兩個人——主奴之間的爭鬥開啟了奴隸社會、封建制度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後誕生的共和國等政治制度的變遷,並在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中,每個公民彼此平等,人人的尊嚴都獲得承認而宣告歷史的終結。
  其實上述的內容只是我粗略且破綻百出的理解,畢竟我沒讀過也沒把握讀懂黑格爾,但這樣的理解或許沒有太大程度的誤解福山的意思。順著下去他解釋了「最後一人」是什麼東西,那是一種在歷史終點的人,由於渴望尊嚴並為之奮鬥的慾望已經得到滿足,爭奪榮譽「比他人更好」的血性已成功被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帶來的消費文化馴服,人不再有、也不再需要血性鬥爭,生活重心與慾望將回到近似奴隸的狀態:只追求物質慾望的滿足,不斷消費成為了生活的一切。
  在這樣的一種人組成的社會,財富成為唯一的標竿,在那裡,政治可能只是一種關於最佳化的管理技術:人們可能關注政府如何更有效的提供公共財,或是確保水電之類的基本資源不餘匱乏,又或是如何制定清楚且可預期的法規確保市場交易秩序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要使身處其中的國民過上舒適的、能夠盡情消費的生活。
  這樣一種國家可以是只需要「強而有力的政府」的(也就如最上面那條註釋的作者所言),可以為某些獨尊經濟發展,認定確保了國民的生活所需與提供各式娛樂,讓其盡情消費而不要在意政治的威權國家提供統治的正當性。
  但另外一個問題是,如果按照福山的想法,在歷史的終結裡由最後一人所構成的社會裡,血性的慾望得到滿足,或以消費主義取代之的社會,會是個「丹麥式的民主國家」嗎?這樣一種國家還會是民主的,或是還需要民主嗎?如果答案為否,那技術官僚指導的家父長制威權政府,與人類歷史終點的集體生活形式是否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樣遙遠呢?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秋意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到了康德,宗教因素被除去,心中上帝成為個人的「人性尊嚴」;再到黑格爾認定一個由平民組成的共和國彰顯了人類平等,人性尊嚴不再受壓抑,故他稱之為「歷史的終點」[1]。
若說政治思想史上有兩股對立的思存在,分別可以激進與保守,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代表之,那麼效益主義的角色,尤其,約漢彌爾對政府及社會之角色與個人自由的範圍的觀點,分別代表在這兩個對立之中的甚麼位置?
因此,從自由的兩種不同面貌,延伸出兩種對於政治與經濟制度的不同安排,現代民主國家大多都接受個人自由必須受到保障,原因部分就是理解了積極自由的觀念若過份延伸的糟糕後果。更因為該怎麼選擇,必須源於自己的決定才有意義,強迫選擇不重視個人的尊嚴與人格。
總體而言,海耶克從人性出發,帶到市場制度的作用,並以市場的特殊性來描繪政府權力應行使的範圍,巧妙的結合的市場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的關係。
  一種對此論點的反駁是,洛克的民主憲政理論,不正是一種資本主義式的、個人出於保障自己的財產,反而形成一個權力受限的政府的代表嗎?難道不正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私產不為任何專斷的暴力所侵犯,人們才有了確切的動機來成立政府,並順從其指揮嗎?
壹、何謂「全過程民主」? 「全過程民主」究竟是什麼?根據中國國務院辦公室在2021年12月4日發布的《民主白皮書》,其內容是: 貳、民主的意義與價值 參、「全過程民主」中的自決 我們可以在中共對民主的定義中看到這樣的人性觀點嗎?似乎可以,在中共《民主白皮書》開頭提到:
到了康德,宗教因素被除去,心中上帝成為個人的「人性尊嚴」;再到黑格爾認定一個由平民組成的共和國彰顯了人類平等,人性尊嚴不再受壓抑,故他稱之為「歷史的終點」[1]。
若說政治思想史上有兩股對立的思存在,分別可以激進與保守,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代表之,那麼效益主義的角色,尤其,約漢彌爾對政府及社會之角色與個人自由的範圍的觀點,分別代表在這兩個對立之中的甚麼位置?
因此,從自由的兩種不同面貌,延伸出兩種對於政治與經濟制度的不同安排,現代民主國家大多都接受個人自由必須受到保障,原因部分就是理解了積極自由的觀念若過份延伸的糟糕後果。更因為該怎麼選擇,必須源於自己的決定才有意義,強迫選擇不重視個人的尊嚴與人格。
總體而言,海耶克從人性出發,帶到市場制度的作用,並以市場的特殊性來描繪政府權力應行使的範圍,巧妙的結合的市場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的關係。
  一種對此論點的反駁是,洛克的民主憲政理論,不正是一種資本主義式的、個人出於保障自己的財產,反而形成一個權力受限的政府的代表嗎?難道不正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私產不為任何專斷的暴力所侵犯,人們才有了確切的動機來成立政府,並順從其指揮嗎?
壹、何謂「全過程民主」? 「全過程民主」究竟是什麼?根據中國國務院辦公室在2021年12月4日發布的《民主白皮書》,其內容是: 貳、民主的意義與價值 參、「全過程民主」中的自決 我們可以在中共對民主的定義中看到這樣的人性觀點嗎?似乎可以,在中共《民主白皮書》開頭提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继之前的兩次思考,继续思考。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为非理性的社會權力穿上了一层理性的外衣,所以要對其大加批判。 因爲社會權力是從現實中形成的,來源於物質利益的鬥爭,其本質就是非理性的。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中國的“皇帝”制度。自從劉邦當上天子的那一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14.〈政治的弔詭〉   政治在人類存在扮演何種角色?權力之於歷史是何種關係?呂格爾認為,權力可以說沒有歷史,權力的歷史重複其自身、標誌時代;權力的歷史即是政權不斷更迭的歷史。國家由人組成,同樣有善有惡,善的部分即國家政治的理想與目的,其目的應連結於哲學本身的根本意圖、連結於善與幸福,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继之前的兩次思考,继续思考。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为非理性的社會權力穿上了一层理性的外衣,所以要對其大加批判。 因爲社會權力是從現實中形成的,來源於物質利益的鬥爭,其本質就是非理性的。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中國的“皇帝”制度。自從劉邦當上天子的那一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14.〈政治的弔詭〉   政治在人類存在扮演何種角色?權力之於歷史是何種關係?呂格爾認為,權力可以說沒有歷史,權力的歷史重複其自身、標誌時代;權力的歷史即是政權不斷更迭的歷史。國家由人組成,同樣有善有惡,善的部分即國家政治的理想與目的,其目的應連結於哲學本身的根本意圖、連結於善與幸福,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