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雜文4

      半年前還在前公司時,處理了一本自費書。稿件的由來,可能是作者為了著作審查,或是單純的覺得爽加上有點閒錢,就抱著大疊鈔票來叫我們幫忙出,也不知怎麼的那東西就到我頭上,我也就做了。
      書的內容大概是用我們中華民國國民都很熟悉的開國元勳級蘿莉控提出的理念,來對西台灣的某項橫跨世界的偉大政策歌功頌德一番,說實在的我也很難理解作者到底想說什麼,只是其中一條註釋吸引我注意,作者引用法蘭西斯福山2014年《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冊:
    法治、強而有力的政府和民主是國家富強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是把順序擺對,民主不是首要的,政府才是,這點與孫中山的大有為政府不謀而合... ...。
      這當然不是原文,只是我大概記得的內容,總之意思差不多。由於這和我所認知的福山似乎有點差距,所以我上網訂了厚的要命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冊(分別都有近700頁),然後認真地把下冊《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一頁一頁的開始讀。
      然後我就陷入福山的著作裡了。首先,針對上面那條附註,我最初感覺作者在胡說八道才去找他引用的文獻回來看,看完之後,覺得他也不能完全說是在胡說八道,反而比較像是單純的讀了前面的緒論就這樣寫了。所以他當然沒講錯,因為緒論本來就是作者對自己整本著作的主軸、要回答的問題以及相關章節安排各自處理議題的一個總論與概括,在這部分福山的確也有提及類似的說法,對於民主問責、法治與政府三個要素如何形塑一個良好運作的政治制度,福山認為順序的確很重要:能夠行使公權力、並且具備一定效能的現代政府機制若在民主問責制度出現之前就存在,比起先有民主才有政府,更能夠形成擁有良好治理的國家。
      但福山講述的,仍然是一個「丹麥式的民主國家」——一種現代人想像中結合效能政府、低度貪腐與良好的民主問責的法治國家——如何形成的問題,三個要素的順序至關重要,也只是去解釋為什麼世界各國在目前的政治發展為何天差地遠。在發展的終點,還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絕不是只將具備能夠確實執行公權力、具有大批以功績制度晉用的公職人員,以及科層官僚體系的政府機器的國家,當成政治發展最終的目標或終點。
      這點或許早在福山1992年出版那本《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就已經宣告了(我在那之後也買了這本,然後也啃完了)。「歷史的終結」是黑格爾式的歷史哲學概念,認為歷史進展有其意義,並且如同科學發展一般,是持續進展的。福山利用了「血性」(thymos)作為分析人性的起點,說人類渴望尊嚴、爭取尊嚴的慾望是驅使歷史進程的動力,也由此在歷史的最初,由兩個人——主奴之間的爭鬥開啟了奴隸社會、封建制度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後誕生的共和國等政治制度的變遷,並在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中,每個公民彼此平等,人人的尊嚴都獲得承認而宣告歷史的終結。
      其實上述的內容只是我粗略且破綻百出的理解,畢竟我沒讀過也沒把握讀懂黑格爾,但這樣的理解或許沒有太大程度的誤解福山的意思。順著下去他解釋了「最後一人」是什麼東西,那是一種在歷史終點的人,由於渴望尊嚴並為之奮鬥的慾望已經得到滿足,爭奪榮譽「比他人更好」的血性已成功被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帶來的消費文化馴服,人不再有、也不再需要血性鬥爭,生活重心與慾望將回到近似奴隸的狀態:只追求物質慾望的滿足,不斷消費成為了生活的一切。
      在這樣的一種人組成的社會,財富成為唯一的標竿,在那裡,政治可能只是一種關於最佳化的管理技術:人們可能關注政府如何更有效的提供公共財,或是確保水電之類的基本資源不餘匱乏,又或是如何制定清楚且可預期的法規確保市場交易秩序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要使身處其中的國民過上舒適的、能夠盡情消費的生活。
      這樣一種國家可以是只需要「強而有力的政府」的(也就如最上面那條註釋的作者所言),可以為某些獨尊經濟發展,認定確保了國民的生活所需與提供各式娛樂,讓其盡情消費而不要在意政治的威權國家提供統治的正當性。
      但另外一個問題是,如果按照福山的想法,在歷史的終結裡由最後一人所構成的社會裡,血性的慾望得到滿足,或以消費主義取代之的社會,會是個「丹麥式的民主國家」嗎?這樣一種國家還會是民主的,或是還需要民主嗎?如果答案為否,那技術官僚指導的家父長制威權政府,與人類歷史終點的集體生活形式是否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樣遙遠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