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若說政治思想史上有兩股對立的思存在,分別可以激進與保守,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代表之,那麼效益主義的角色,尤其,約漢彌爾對政府及社會之角色與個人自由的範圍的觀點,分別代表在這兩個對立之中的甚麼位置?
思想可以是殺傷力驚人的武器,為了避免遭人任意使用產生嚴重的後果,有必要限縮與訓練人們對思想與觀點的使用,但思想之掌握,與問題的釐清,必須花上多年,甚至一輩子都無解。如此就造成哲學總是遲來,人們已在受苦,卻未有行動改善;激進的衝撞體制罕見,制度僵化,世界陷入沉思。密涅瓦的貓頭鷹於夜幕展翅時飛過的,可能是苦難人民的屍骨堆積的原野。
沉思生命從來不是鄂蘭想像中的政治,毋寧說,一旦沉思的哲學行為開始,政治就已死亡。因為沉思不是與人互動,而是逕自一人,獨坐書堆前,寧靜的思考些與人相關卻不需與人交流的事物。古希臘人在政治中成就自身,用公共生命的卓越完善個人,「爭著做最好」—這個「最好」只在於集體面前的演說、行動。行動可能啟新,一切未知。人們不曉得自己的行動將造成甚麼後果,將開啟的是甚麼樣旅程,又將帶領彼此至何方;他們只是行動(在行動中,彰顯了甚麼美德?)龜縮於沉思的原因,或許是害怕這樣的未知,也可能是對於人性的懷疑所致:不相信未有充分學識、未能了解所呼籲倡導的理念本身究竟為何的人們,必然會誤用思想導致極糟的後果。
或許這也是法國大革命激起保守主義者的批判的主因,也可能是邊沁怒斥人權是「高蹺上的無稽之談」(nonsense upon stilts)的緣由。人們呼喊著不慎理解的口號,滿懷著革新的衝勁,倡導一個理想的社會,最後卻必然導致互相殘殺。未經訓練的思想,終究殘害了人們。這也可能是柏拉圖在蘇格拉底之死的事件中所見的:暴民的愚行中造成了他們彼此最大的損失。於是理想國沒有政治,作為政治思想的首要讀物,卻是非政治的內容。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秋意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此,從自由的兩種不同面貌,延伸出兩種對於政治與經濟制度的不同安排,現代民主國家大多都接受個人自由必須受到保障,原因部分就是理解了積極自由的觀念若過份延伸的糟糕後果。更因為該怎麼選擇,必須源於自己的決定才有意義,強迫選擇不重視個人的尊嚴與人格。
總體而言,海耶克從人性出發,帶到市場制度的作用,並以市場的特殊性來描繪政府權力應行使的範圍,巧妙的結合的市場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的關係。
  一種對此論點的反駁是,洛克的民主憲政理論,不正是一種資本主義式的、個人出於保障自己的財產,反而形成一個權力受限的政府的代表嗎?難道不正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私產不為任何專斷的暴力所侵犯,人們才有了確切的動機來成立政府,並順從其指揮嗎?
壹、何謂「全過程民主」? 「全過程民主」究竟是什麼?根據中國國務院辦公室在2021年12月4日發布的《民主白皮書》,其內容是: 貳、民主的意義與價值 參、「全過程民主」中的自決 我們可以在中共對民主的定義中看到這樣的人性觀點嗎?似乎可以,在中共《民主白皮書》開頭提到:
一本過時的著作,一個已成定局的批判? 福山時常遭到誤解,總歸源頭應可歸因於《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一書。 既然人人都已知本書的結論,這本最初源自福山1989年的一篇文章,後於1992年出版的專著,如今於當代世界與社會的存在意義為何?我們有必要再讀這本彷若已被證偽的過時著作? 人類的幼年期
而中世紀至當代的公民權發展流變,是一項政府功能分化與放權的過程。依附於公民身分之權利,按T.H. Marshall的劃分,為三個分支: 1. 公民的:關乎人民最基本的自由,包含人身自由、言論自由、思想與宗教自由、財產權、交易自由、接近司法的自由 2. 政治的:參政權(被選舉權)
因此,從自由的兩種不同面貌,延伸出兩種對於政治與經濟制度的不同安排,現代民主國家大多都接受個人自由必須受到保障,原因部分就是理解了積極自由的觀念若過份延伸的糟糕後果。更因為該怎麼選擇,必須源於自己的決定才有意義,強迫選擇不重視個人的尊嚴與人格。
總體而言,海耶克從人性出發,帶到市場制度的作用,並以市場的特殊性來描繪政府權力應行使的範圍,巧妙的結合的市場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的關係。
  一種對此論點的反駁是,洛克的民主憲政理論,不正是一種資本主義式的、個人出於保障自己的財產,反而形成一個權力受限的政府的代表嗎?難道不正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私產不為任何專斷的暴力所侵犯,人們才有了確切的動機來成立政府,並順從其指揮嗎?
壹、何謂「全過程民主」? 「全過程民主」究竟是什麼?根據中國國務院辦公室在2021年12月4日發布的《民主白皮書》,其內容是: 貳、民主的意義與價值 參、「全過程民主」中的自決 我們可以在中共對民主的定義中看到這樣的人性觀點嗎?似乎可以,在中共《民主白皮書》開頭提到:
一本過時的著作,一個已成定局的批判? 福山時常遭到誤解,總歸源頭應可歸因於《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一書。 既然人人都已知本書的結論,這本最初源自福山1989年的一篇文章,後於1992年出版的專著,如今於當代世界與社會的存在意義為何?我們有必要再讀這本彷若已被證偽的過時著作? 人類的幼年期
而中世紀至當代的公民權發展流變,是一項政府功能分化與放權的過程。依附於公民身分之權利,按T.H. Marshall的劃分,為三個分支: 1. 公民的:關乎人民最基本的自由,包含人身自由、言論自由、思想與宗教自由、財產權、交易自由、接近司法的自由 2. 政治的:參政權(被選舉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继之前的兩次思考,继续思考。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为非理性的社會權力穿上了一层理性的外衣,所以要對其大加批判。 因爲社會權力是從現實中形成的,來源於物質利益的鬥爭,其本質就是非理性的。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中國的“皇帝”制度。自從劉邦當上天子的那一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Thumbnail
14.〈政治的弔詭〉   政治在人類存在扮演何種角色?權力之於歷史是何種關係?呂格爾認為,權力可以說沒有歷史,權力的歷史重複其自身、標誌時代;權力的歷史即是政權不斷更迭的歷史。國家由人組成,同樣有善有惡,善的部分即國家政治的理想與目的,其目的應連結於哲學本身的根本意圖、連結於善與幸福,
既然連哲學家皇帝也能安排其誕生,那麼政治為什麼會難在本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继之前的兩次思考,继续思考。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为非理性的社會權力穿上了一层理性的外衣,所以要對其大加批判。 因爲社會權力是從現實中形成的,來源於物質利益的鬥爭,其本質就是非理性的。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中國的“皇帝”制度。自從劉邦當上天子的那一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Thumbnail
14.〈政治的弔詭〉   政治在人類存在扮演何種角色?權力之於歷史是何種關係?呂格爾認為,權力可以說沒有歷史,權力的歷史重複其自身、標誌時代;權力的歷史即是政權不斷更迭的歷史。國家由人組成,同樣有善有惡,善的部分即國家政治的理想與目的,其目的應連結於哲學本身的根本意圖、連結於善與幸福,
既然連哲學家皇帝也能安排其誕生,那麼政治為什麼會難在本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