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不只有古道老橋,喝喝紅茶讀讀書,緬想茶鄉昔時】《草山紅》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馬上列入書單,希望 #陳志豪 教授耗經五年的史料求索,能為我解答。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在於緊扣著作者拋出的問題,在繁案累牘裡抽絲剝繭,直追解答的核心。
這本書是再嚴謹不過的「推理」書,如果你只想追求真相大白的爽感,如果你只想在愛恨情仇裡拼湊歷史,那這本書可能會讓你失望!
但先別急著走開,這本書對於資料解讀有著濃厚興趣,或哪怕對於茶業興衰有半點兒好奇的讀者,保證你大有福氣--因為我可是緊張感滿滿地跟著作者,按圖索驥在兩百年的茶路裡,從山頭淘出液金漫溢。
❶陽明山有茶嗎?
證據一:照片是最好的「見證者」
「愛德華‧格里Edward Greey」於1870年,在大屯山探查後,寫了茶產業的報導,並將一幀茶園景觀的照片刊登在美國畫報。
無獨有偶,1895年美國攝影師「喬治‧普萊斯George Price」亦曾拍攝大屯山的茶園景觀與採茶婦女。
證據二:清代民間土地契約&日治時期官方土地調查報告
1830年「半天寮」(三芝)的土地契約裡,即出現「茶園」承租的說明。
新竹詩人「林占梅」的<過內湖莊>有提到「平隴多栽稻,高園半種茶」,顯示當時稻米與茶園耕作並行。
除此之外,「訪談」與「分產紀錄」都支持大屯山的茶業耕作經營。
證據三:古地圖的秘密--為何茶園的痕跡被消失?
因為日本治臺政策,有意將無人登記的山野土地列管,因此於當時公布的《臺灣堡圖》刻意忽視。
但杜聰明的《回憶錄》裡,提及清代以來,他們家都在這山區中種茶賣茶,與官方製圖的出入「緣故」,書中有更深入的說明。
❷誰靠茶吃飯?
茶樹從哪兒來--從前人研究結果入手,清代官廳府志與日治產業調查報告均顯示,最晚於十八世紀末即有茶樹栽種。
茶樹品種--今日所見的茶樹,經茶改場協助使用「定序技術」(SSR),與中國福建安溪的武夷山茶種「奇蘭」同源。
製茶技術--安溪移民從家鄉帶來茶籽,於大屯山區開枝散葉;在當時盛行的「包種茶」,技術來源則是來自同安茶商。
由「方志」、「產業調查報告」、「耆老訪談」,對比「人口調查」的土地居民來歷得證。
而這些結果,又帶出了「土地開發與民間信仰」,無論閩、漳、熟番,在落地生根的歲月裡,發展出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❸我們離草山紅有多遠?
當時茶館林立的士林,仲介茶葉買賣的茶販會挑扁擔下山,再送至大稻埕精製。
我們再把眼光調回「土地契約」,土地契約裡對於用地的形容,在十九世紀後更趨具體且專業化:「茶寮」、「茶欉」顯示茶業運作的獨立與繁盛。
日治時期,日本希望搶攻沖繩的茶葉市場,於是設立「製茶試驗場」,決心發展臺灣茶業。
大屯山區多是小規模茶農,出口茶葉品質不穩定,難以與印度等地競爭;1918年,臺灣總督府頒布「茶葉獎勵計畫」,一時之間「茶業公司」各地開花。
這些地域性組織配合產業的升級與改良,在當時的「報紙」上多有宣傳;但這些商業組織也因各地行政的便宜行事,而多有補助經費的爭議。
當時引入的「機械製茶」,還有「製茶競賽」、「技術研習」在今日仍沿襲舊制;女性在亟需高度勞動力的「採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腳色。
1933年,印度等地為控制紅茶價格,導致減產影響市場,於是茶農們的機會來了!
石門庄的「阿里磅茶業公司」迅速趕上這波熱潮,背後足見石門、金山這些新興茶區,受惠於轉型而能把握商機。
包種茶馳名於東南亞,紅茶由「三井會社」與官方合作經銷至歐美。
但茶業危機仍蠢蠢欲動:
種植技術不佳,導致地力耗盡;加工製程不僅仰賴密集勞力,同時輸出經過太多關卡,成本居高不下;外銷集中特定國家,易受市場牽動。
但戰爭先來了,身為經濟作物的茶葉也只能退居休耕。
直至戰後,臺灣茶倚靠「日本、北非、美國、歐洲、東南亞」的消費得以再次站穩腳跟。
1980年代後,臺灣茶的成本已不敷國際市場需求,外銷漸轉為內銷;茶葉重地南移至高山,高山茶隨著海拔高度而備受寵愛,「精緻化」的消費走向,逐漸淘汰了大屯山區域缺工的粗製茶產業。
幸而,今日的「金包里大路」與「大屯溪古道」都還保有與茶葉相關的橋梁;山中遺留的茶寮建築,也在偶爾登臨的山客眼中,徒留殘跡。
以「史料析讀」為主的這本書,其實也暗合著今日茶葉的發展。
手搖茶盛行,但精緻化的茶葉不在此列,多以進口茶葉拚配出好滋味。
採茶的姑娘除了熟齡外,也引進大量外國勞動力;這些專業人力,的付出與回收,當越來越不成比例後,技術與後繼者自然就跟著式微。
高山的土地利用,與環境保育議題相關;若無遠識,仍得面對地力枯竭的光景。
書中有幾處,將「包種」與「烏龍」視作兩種茶類,導致段落不明其意--但仍不失為有趣好讀,甚至可做為自學教材的教科書!
推薦給你們,希望下次在陽明山走走時,也能多留意往昔勝景的片刻風流。
那我們下一本書見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58內容數
個人書評為主,因私人因素離開教育界後,期許提供新課綱下國文教育的多元選書,成為體制外的教育助力。 著重議題討論與台灣文學,若有講座研習或課程設計,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ㄓˊ感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茶如癡如狂,書單也逐漸偏移--今天要來分享的書,剛好結合了「茶」、「職人」與「歷史」,都是我難以抗拒的關鍵字啊! 十九世紀,在中英兩國的貿易角力下,誰也沒想到兩種植物:罌粟與茶葉,不僅在檯面下改變了人民的飲食需求,更掀起了一場「沒有下午茶,毋寧死」的大戰--「#鴉片戰爭」。
人生而自由,看似被無常所狙擊,實則挺立於天地。 飽滿的沉默,是老師刻意留下的「留白」。 人生不是考試,沒有正確解答;每個人的理解與評價並不劃上等號,唯有持續學習,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詮釋自我的旅途。 「活著真好!」
日本完全沒在限制台灣人入境,乍聞立馬開啟日本航空網站......優羅本,回家囉! 可能還太早,但會想借這本書,也是想看看自己究竟在日本踩了多少地雷XD 只是在睡前翻一下,沒想到欲罷不能,因為廚師阿伯太可愛了,對於東京人的酸口,直讓我笑到睡不著。 有一陣子在蝦皮上買食器,會發現某些名字反覆出現。
今天看到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提及: 俄羅斯國會通過法案: 「定義使用俄語、血統為俄國民族之一者,皆為俄國人。 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都將被加入俄國民族列表」 (https://www.facebook.com/NeanderthalArtisan/posts/5088399017919181)
《D機關》並未處理「情報運用」這塊,我想是因為「結城中校」的信念使然-「這世上沒有事情擁有正確的解答」-所以機關裡的每個人都要用盡全力去討論,組織裡的每個人都要竭盡所能地去思考。 而高喊「世界和平」的所有人,都必須認知到「情報」傾覆的力量。 一旦戰爭開打,情報是否能降低死傷或提前結束戰爭呢?
我很喜歡書名,這「最後」像是劃上句點,但其實是最沉痛的控訴。 只要有人活著,只要這段記憶還存在,就沒有「最後」。 更甚者,只要有戰爭,「人」就註定豬狗不如;就像是畜生,就像是禽獸,就像是螻蟻。 死掉的人也許痛苦,但活著的人也不成「一個人」。 「一個人」意味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滋味,活得幸福。
對茶如癡如狂,書單也逐漸偏移--今天要來分享的書,剛好結合了「茶」、「職人」與「歷史」,都是我難以抗拒的關鍵字啊! 十九世紀,在中英兩國的貿易角力下,誰也沒想到兩種植物:罌粟與茶葉,不僅在檯面下改變了人民的飲食需求,更掀起了一場「沒有下午茶,毋寧死」的大戰--「#鴉片戰爭」。
人生而自由,看似被無常所狙擊,實則挺立於天地。 飽滿的沉默,是老師刻意留下的「留白」。 人生不是考試,沒有正確解答;每個人的理解與評價並不劃上等號,唯有持續學習,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詮釋自我的旅途。 「活著真好!」
日本完全沒在限制台灣人入境,乍聞立馬開啟日本航空網站......優羅本,回家囉! 可能還太早,但會想借這本書,也是想看看自己究竟在日本踩了多少地雷XD 只是在睡前翻一下,沒想到欲罷不能,因為廚師阿伯太可愛了,對於東京人的酸口,直讓我笑到睡不著。 有一陣子在蝦皮上買食器,會發現某些名字反覆出現。
今天看到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提及: 俄羅斯國會通過法案: 「定義使用俄語、血統為俄國民族之一者,皆為俄國人。 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都將被加入俄國民族列表」 (https://www.facebook.com/NeanderthalArtisan/posts/5088399017919181)
《D機關》並未處理「情報運用」這塊,我想是因為「結城中校」的信念使然-「這世上沒有事情擁有正確的解答」-所以機關裡的每個人都要用盡全力去討論,組織裡的每個人都要竭盡所能地去思考。 而高喊「世界和平」的所有人,都必須認知到「情報」傾覆的力量。 一旦戰爭開打,情報是否能降低死傷或提前結束戰爭呢?
我很喜歡書名,這「最後」像是劃上句點,但其實是最沉痛的控訴。 只要有人活著,只要這段記憶還存在,就沒有「最後」。 更甚者,只要有戰爭,「人」就註定豬狗不如;就像是畜生,就像是禽獸,就像是螻蟻。 死掉的人也許痛苦,但活著的人也不成「一個人」。 「一個人」意味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滋味,活得幸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奇萊山春韻烏龍茶,臺灣在地深耕50餘年老茶莊的積極推薦。茶館推出了「奇萊山春韻烏龍茶」,產地在奇萊山屯原部落,海拔高度在1800M-2000M之間。茶莊與在地茶農合作已超過40年,口碑良好。推出了三種不同價位的茶品供消費者選擇。而「春茶」的重點,是要求茶香飽足、回甘以及入口順滑。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台灣的茶葉世界中,南投名間的不知春茶顯得尤為獨特。這款茶以其精緻的製作過程和豐富的口感而著稱,特別是採集於冬茶與隔年春茶之間的時期,氣候變化為其添加了獨特風味。採用團揉技術製成,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完整性,還增強了茶湯的圓潤和飽滿感。
Thumbnail
蜜香紅茶是源自中國福建省的珍貴茶葉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與製茶工藝。本文將從蜜香紅茶的歷史來源、製作過程、風味特點和品鑒技巧進行全面介紹,讓讀者深入瞭解蜜香紅茶的魅力。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以很多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茶園裡,是待加工的農作物。在茶店裡,茶是待出售的商品、在酒樓,是解油膩的甘露、在書籍裡,是回顧過去的歷史。茶有金融屬性,有社會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但是最終在我眼裡,它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媒介。 無論
Thumbnail
倫敦霍尼曼博物館舉辦特展「茶, चाय, Tea (Chá, Chai, Tea)」,展現茶葉在歷史與文化上的多面貌。從路線、發音到茶文化的影響,讓人重新認識隱藏在每一杯茶背後的故事。除此之外,展覽也針對茶葉貿易所帶來的衝突、抗爭與勞動剝削進行探討,帶領觀眾重新審視這一特色飲品所涉及的複雜議題。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奇萊山春韻烏龍茶,臺灣在地深耕50餘年老茶莊的積極推薦。茶館推出了「奇萊山春韻烏龍茶」,產地在奇萊山屯原部落,海拔高度在1800M-2000M之間。茶莊與在地茶農合作已超過40年,口碑良好。推出了三種不同價位的茶品供消費者選擇。而「春茶」的重點,是要求茶香飽足、回甘以及入口順滑。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台灣的茶葉世界中,南投名間的不知春茶顯得尤為獨特。這款茶以其精緻的製作過程和豐富的口感而著稱,特別是採集於冬茶與隔年春茶之間的時期,氣候變化為其添加了獨特風味。採用團揉技術製成,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完整性,還增強了茶湯的圓潤和飽滿感。
Thumbnail
蜜香紅茶是源自中國福建省的珍貴茶葉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與製茶工藝。本文將從蜜香紅茶的歷史來源、製作過程、風味特點和品鑒技巧進行全面介紹,讓讀者深入瞭解蜜香紅茶的魅力。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以很多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茶園裡,是待加工的農作物。在茶店裡,茶是待出售的商品、在酒樓,是解油膩的甘露、在書籍裡,是回顧過去的歷史。茶有金融屬性,有社會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但是最終在我眼裡,它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媒介。 無論
Thumbnail
倫敦霍尼曼博物館舉辦特展「茶, चाय, Tea (Chá, Chai, Tea)」,展現茶葉在歷史與文化上的多面貌。從路線、發音到茶文化的影響,讓人重新認識隱藏在每一杯茶背後的故事。除此之外,展覽也針對茶葉貿易所帶來的衝突、抗爭與勞動剝削進行探討,帶領觀眾重新審視這一特色飲品所涉及的複雜議題。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