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菜編。各位有聽過
最新一集的《究竟想怎樣》了嗎?這集我們提到了很多不同的課程,今天這篇文章想特別介紹「
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因為我也有修過這個學程,覺得相當值得推薦,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對興趣在自然生態研究的人有所幫助。
消弭地理區隔,不只一間大學的課程?
未來地球生態學程相當特別,以清大李家維老師募集的資金為基礎,是一個跨校辦理的學程,我修課那屆除了清華大學,還集結有臺大、中興、東海、東華的學生跟老師,當時清大主要由黃貞祥老師處理總籌,今年這屆則加入了顏士清老師跟郭立園老師,招生對象主要是大學生,研究生也能報名,於選課系統點選前,還需要另外的報名跟面試,確定沒問題才會入選。
三學期馬不停蹄,理論與實作兼顧
每年教課方式好像都會微調,這邊我只能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差距理應不太大。學程總共分成三個學期,第一學期是線上課程,由不同領域的老師錄製影片,教授關於不同物種分類群的知識,是個「生物多樣性」很高的課,觀看影片除了自行做筆記,還得問問題,隔一段時間老師就會召集大家分組討論,基本上這個學期的任務即是擁有關於不同物種的基礎學識。
第二學期的課主要在寒假進行,因為學程結束時需要有專題成果,那時候的課程著重於統計、作圖等,還有幫忙大家進行專題發想。第一次認真思考專題是在放寒假前,所有人拉車到了福山植物園,在上面的會議室,一個逃不掉的空間,慌亂的絞盡腦汁。儘管修課前就知道有專題這檔事,但多數人其實沒什麼概念,直到那天老師明確跟我們說:「大家要想幾個能做的題目出來喔!」實際感才比較濃烈。專題題目方向不限,指導教授要自己找,也不限是在什麼學校或機構,但老師希望大家能接觸不同於自己原實驗室的研究題目,甚至能跨校合作。
除了思考專題外,在植物園的中途還有很多活動,例如學習野外採集方法,像下圖的巨大彈弓,其功能為採集高處的葉子,拉這個器具需要用到全身的力量,很有意思,順帶一提,照片裡的小馬尾是菜編我本人。另外,我們還學了關於土壤分層的研究方法,知道如何放陷阱 (Sherman Trap) 抓小型哺乳類,他們喜歡吃蜜地瓜喔!老師們學識淵博,沿路介紹各式各樣的植物,就連大便也能講出一番道理,生平第一次聞麝香貓的大便,有種很特殊的腥味,在收取這次的經驗後,現在上山我也養成了翻大便猜是什麼物種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