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euroscience 7月新觀點】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的大腦也需要共識。


身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什麼訊息有助於生存?
什麼只是無助生存的雜訊?

而我們的大腦又怎麼處理海量的資訊?

行之有年的有效編碼假說 ( Efficient coding hypothesis ),內容提及,為了使訊息傳遞效率提高,神經元間傳遞的訊息會「盡量減少」。

換句話說,不會有相同的資訊重複出現,神經元只傳遞需要的訊息。

但最新的研究卻說:

「這樣的理解並不夠,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raw-image

實驗是這樣做的:
走道兩邊分別會出現相異數量的標記,老鼠會按照訓練結果,選擇標記較多的那邊。同時間,研究者經埋在後頂葉皮質區(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PPC)的電極觀察跟做出決定相關的神經反應。

結果發現與有效編碼假說的預測相悖,做出正確決策的時候,神經元間的訊息相關性較高,反而是做出錯誤決策時的訊息間相關性較低

這是什麼回事呢?

原來肇因於長期被忽視的一項判斷標準:內在一致性(Internally consistent judgments)

照附圖下方示意圖:左邊訊號來源相關,右邊則是不相關

研究者將 PPC 腦區的神經元分成兩群,它們分別會依照接收到的訊號輸出命令。
可以從解碼器(decoder)的輸出結果看到,當訊號來源相關性高,兩群神經細胞輸出意見「相同」時,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左圖)。

也就是說,

正確的決定取決於神經細胞是否有「共識」。



總歸來說,這個研究給我們全新的觀點!

不過,這並未代表以前的研究都是錯的,也不是說耗時耗力處理較多資訊是必要之惡。有效編碼假說於前端感官處理階段的解釋力仍不可撼動,而較多資訊可能有助於表現較彈性的行為(Task-flexible behaviors),動物能從其中萃取需要的資訊。

這建構了從感官輸入到大腦輸出行為網路間的路徑,讓我們理解得越來越清楚。

大家以後都該重視大腦裡所含的不同意見


原文: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8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3/05/27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5/27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瞭解大腦如何運作及記憶如何被創造是重要的,因為這份理解增加行為的選擇。
Thumbnail
瞭解大腦如何運作及記憶如何被創造是重要的,因為這份理解增加行為的選擇。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資訊流傳,當大腦要做出是否接受,或是為什麼不接受,總會花上好一番功夫。資訊量很龐大與是否接受這兩件事相乘後,是一個光想到這就備感疲憊的一件事。 省時間與省力氣中,到底省了什麼?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會用最省力的方式求生存,於是我們看得越多,大腦也越容易轉成省力模式,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資訊流傳,當大腦要做出是否接受,或是為什麼不接受,總會花上好一番功夫。資訊量很龐大與是否接受這兩件事相乘後,是一個光想到這就備感疲憊的一件事。 省時間與省力氣中,到底省了什麼?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會用最省力的方式求生存,於是我們看得越多,大腦也越容易轉成省力模式,
Thumbnail
當我們掌握了不變的規則,會更清楚該採取怎麼樣的因應策略。
Thumbnail
當我們掌握了不變的規則,會更清楚該採取怎麼樣的因應策略。
Thumbnail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吸收出於各種立場的看法和包裝好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能對這類資訊抱持懷疑與好奇心,並試著求證、觀察、討論、省思,尋找解答。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經歷「思」與「動」的過程,以讓外在資訊與自主意志求取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唯有反覆思索,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獨立思考」。
Thumbnail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吸收出於各種立場的看法和包裝好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能對這類資訊抱持懷疑與好奇心,並試著求證、觀察、討論、省思,尋找解答。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經歷「思」與「動」的過程,以讓外在資訊與自主意志求取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唯有反覆思索,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獨立思考」。
Thumbnail
前言 文章內容皆來自「NLP超強溝通術」這本書籍的讀後心得,吸收、內化後透過作者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與輸出。 什麼是NLP? 其實就很像我們的電腦程式一般,以眼睛、鼻子接收輸入(N),藉由經驗化為程式並透過思考判斷產生出決策的過程(P),透過語言或肢體進行輸出(L),這就是NLP的基本運作模式。
Thumbnail
前言 文章內容皆來自「NLP超強溝通術」這本書籍的讀後心得,吸收、內化後透過作者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與輸出。 什麼是NLP? 其實就很像我們的電腦程式一般,以眼睛、鼻子接收輸入(N),藉由經驗化為程式並透過思考判斷產生出決策的過程(P),透過語言或肢體進行輸出(L),這就是NLP的基本運作模式。
Thumbnail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Thumbnail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Thumbnail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Thumbnail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Thumbnail
腦電圖藉由侵入式電極或電極貼片測量大腦電訊號而得,多年前科學家測試受試者做決定前的大腦活動發現,在做出決定的前幾秒,大腦就已經做好相應的訊號處理,因此我們的決定似乎是只純物質的決定形式,就跟電腦一樣,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但有另一派科學家則認為......
Thumbnail
腦電圖藉由侵入式電極或電極貼片測量大腦電訊號而得,多年前科學家測試受試者做決定前的大腦活動發現,在做出決定的前幾秒,大腦就已經做好相應的訊號處理,因此我們的決定似乎是只純物質的決定形式,就跟電腦一樣,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但有另一派科學家則認為......
Thumbnail
學習如何學習(拓、活) 繼上一篇談到「記、懂、網」之後,讓我們再續談「拓」。在拓篇,我們將要增加知識的品質。而在本篇的最後一節「活」篇,則是探討到學習的管道。 所以,在讀這篇文章時,你也可以反過來,先拉到最下面的「活」篇,掌握正確的學習管道之後,你再回來這裡,將知識依照順序加工
Thumbnail
學習如何學習(拓、活) 繼上一篇談到「記、懂、網」之後,讓我們再續談「拓」。在拓篇,我們將要增加知識的品質。而在本篇的最後一節「活」篇,則是探討到學習的管道。 所以,在讀這篇文章時,你也可以反過來,先拉到最下面的「活」篇,掌握正確的學習管道之後,你再回來這裡,將知識依照順序加工
Thumbnail
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裡,為了在危機四伏、野獸環伺的世界裡存活下來,必須經常迅速做出反應來應付緊急狀況,因此我們的腦袋通常只求很快的找出一個堪用就可的答案,而不會浪費太多精力與資源做周密完整的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演化出的大腦不但喜歡抄捷徑,而且還會預先設立很多立場。
Thumbnail
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裡,為了在危機四伏、野獸環伺的世界裡存活下來,必須經常迅速做出反應來應付緊急狀況,因此我們的腦袋通常只求很快的找出一個堪用就可的答案,而不會浪費太多精力與資源做周密完整的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演化出的大腦不但喜歡抄捷徑,而且還會預先設立很多立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