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禪林寶訓》卷二 117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知子莫若父。」即命諸山堅請,抑不得已而應命。
《蟾侍者日錄》

【注釋】
① 昺首座:宋朝韶州南華・智昺禪師四川永康人。稟性端嚴,為人剛正,時號「鐵面」,嗣佛鑒慧勤和尚
② 司空山:地名。在安徽省太湖縣,乃二祖傳衣鉢於三祖之處。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和尚太平移住智海寺,當時郡守曾元禮問:「大師移錫智海寺後,誰可以繼任太平寺的住持?」佛鑒禪師就推舉韶州南華寺的智昺首座可以繼任。
郡守想派人請智昺禪師來見一面,佛鑒禪師說:「智昺首座為人剛毅中正,於世淡泊,沒有嗜好。即使郡守親自去請,他還未必願意來;何況派人去請他,他豈肯自來呢?」
郡守果然再三親往邀請,智昺禪師說:「我可不願意做一名賣身求名的長老。」便借機逃到司空山隱居。
郡守對佛鑒禪師說:「看來真是知子莫若父了。」於是命諸山長老一齊前往司空山堅請,智昺禪師礙於諸山長老的情面,迫不得已只好答應到太平寺任住持。
良因贊曰:
修行人如果有恢宏的見識與氣度,方能沉潛,為蓄積道力故。
倘若以世間微小之榮樂而自喜,甚至眷戀不捨者,只是因為見地過於淺薄。
如何擴展見地?
先從觀察世間榮樂,但如草上露、水上漚、風中燭,變滅無常開始。
則不為眼前境界所拘,而能漸漸拓展視野矣!
智昺禪師的公案,可為法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法師平日開示法語,俾令見聞者歡喜,普潤法雨。廣度群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