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雙城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牛津書蟲系列分級讀本《雙城記》雙語簡體版本
雖然我讀的是牛津書蟲系列高中程度分級雙語讀本,但是依然難以自拔地在兩天看完這個經典故事~狄更斯《雙城記》( A Tale of Two Cities )
.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sadness. It was the year 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seventy-five.”
.
不只是1775,哪個年代不是呢?
壞人的那群中,有好人;好人的那群中,有爛人。好與壞,本來就不是如此單純可以被二分。
張讓《如果有人問世界是什麼形狀》電子書 PDF版本 \ Hyread Gaze X 電子閱讀器
同步讀著張讓《如果有人問世界是什麼形狀》(九歌,2018),張讓提到201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艾莉斯孟若(Alice Munro)說:
「事情的複雜——事情裡面還有事情——沒一件事是容易的,沒一件事是單純的。」
讀《雙城記》就有這樣的感覺。殘酷欺凌百姓的勛爵家中,有不齒這樣行徑,寧可放棄一切逃離他鄉的成員;衝進巴士底監獄推翻皇室貴族的革命黨人,也有一心一意只想報復,無論是否推及無辜的殘酷冷血人士。而民眾總是被壓榨的、無助的,或是被操弄的、瘋狂的。
讀著讀著,我明白為什麼《雙城記》是經典,小說內容總是映照人心,無論何時何地。小說呈現出歷史的切面,即使我們都學過,卻還是同時在各個平行宇宙,宿命式的,一再發生,一再被深省。
隨著外力震頻,單擺在盪著,這頭和那頭,極左極右、上上下下。每一次被晃到極致,總是暈眩。
身處其間,如果無法脫離這樣的局,只能自己控制隨之擺動的速率,把線放長一點,緩一點,慢一點,晃到讓自己相對舒服的位置,尋那相對平靜的片刻。
.
《雙城記》告訴我的,那足以安頓身心的力量,是「愛」,是對人的善意。因此,我告訴自己,永遠選擇朝向光明的那面。
「我做的是一件很好的事」
“ 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n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
#雙城記
avatar-img
148會員
106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催眠回溯」繞過了我慣常使用的理性腦,覺察辨識情緒是第一把鑰匙,感知空間場景是讓一切清晰的濾鏡,這顯化的一切,是潛意識調動目前自己最需要的資訊,為自己的問題解決指出一條方向路徑。這份潛意識data目前實在無以名之,就說是「前世」吧。
人靠腰而挺立,這天,當腰側肉極深處的一條筋發炎時,腰桿子再也挺不直,只能盡日「靠夭」。 國、台語轉換之間,總是促咪。「靠」是可靠、是依靠之意,但是當腦袋的語言系統想著用台語模式發聲之時,卻又成了「哭」意。「靠夭」成了無病呻吟。
20年前的一個週末曾在鹽寮淨土。 當時仍是青澀學生,背包上肩,搭火車轉客運打著盹,搖搖晃晃地被搖醒,在太平洋的那一側下車。砂石車在旁呼嘯而過,荒蕪大路塵土飛揚,日頭正焰喉頭乾渴,我低頭尾隨夥伴行列,失魂般踏步前行。一個右轉是一條通往草寮般矮房舍的小徑,荒煙蔓草。
拿起寫字用的藍筆,對著眼前的教室風景,在本子上隨性勾著線。 唔~今天到班的人可真少。
20220424 北師美術館【「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 場內觀眾,大多是為了黃土水《甘露水》而來,就像是「不朽的青春」中《少女像》,黃土水的雕像,多麼細緻美好,總是佔據展場最耀眼的舞台聚光燈之下。少女輕閉的雙眼、迷濛的臉龐,頭部上揚彷彿迎向斜上方的來光,沐浴在神聖氛圍之下。
日前下單的K牌機械鍵盤今天到貨,特別選了最吵的青軸,打起來確實相當有感。清脆的敲擊聲音聽起來真是爽快無比,很享受。
「催眠回溯」繞過了我慣常使用的理性腦,覺察辨識情緒是第一把鑰匙,感知空間場景是讓一切清晰的濾鏡,這顯化的一切,是潛意識調動目前自己最需要的資訊,為自己的問題解決指出一條方向路徑。這份潛意識data目前實在無以名之,就說是「前世」吧。
人靠腰而挺立,這天,當腰側肉極深處的一條筋發炎時,腰桿子再也挺不直,只能盡日「靠夭」。 國、台語轉換之間,總是促咪。「靠」是可靠、是依靠之意,但是當腦袋的語言系統想著用台語模式發聲之時,卻又成了「哭」意。「靠夭」成了無病呻吟。
20年前的一個週末曾在鹽寮淨土。 當時仍是青澀學生,背包上肩,搭火車轉客運打著盹,搖搖晃晃地被搖醒,在太平洋的那一側下車。砂石車在旁呼嘯而過,荒蕪大路塵土飛揚,日頭正焰喉頭乾渴,我低頭尾隨夥伴行列,失魂般踏步前行。一個右轉是一條通往草寮般矮房舍的小徑,荒煙蔓草。
拿起寫字用的藍筆,對著眼前的教室風景,在本子上隨性勾著線。 唔~今天到班的人可真少。
20220424 北師美術館【「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 場內觀眾,大多是為了黃土水《甘露水》而來,就像是「不朽的青春」中《少女像》,黃土水的雕像,多麼細緻美好,總是佔據展場最耀眼的舞台聚光燈之下。少女輕閉的雙眼、迷濛的臉龐,頭部上揚彷彿迎向斜上方的來光,沐浴在神聖氛圍之下。
日前下單的K牌機械鍵盤今天到貨,特別選了最吵的青軸,打起來確實相當有感。清脆的敲擊聲音聽起來真是爽快無比,很享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推薦指數:★★★★★ 懷抱著窮苦,在最艱困的時代裡羨慕富裕;強忍著猜忌,在居心叵測的社會中渴求信任;壓抑住懦弱,在最多舛的命運中學會勇敢;隱身於黑暗,在最令人失望的世界裡哀求著光明與希望。 19世紀的文學經典帶你進入工業革命,見證文明發展的光明與黑暗。反思現代社會,我們也身處最好且最壞的時代?
Thumbnail
這是一部撰寫於二戰期間、描繪二戰期間中國留洋學生婚戀市場文學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一點點中國被侵入的原因、戰時生活的影子、以及洋派思想流入後漸漸改變的婚戀市場,然後發現從前的問題到了現在仍然是問題。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你知道緣份這種事有多麼奇妙嗎? 前陣子在誠品的新書陳列架上看到一本名為「城北舊事」的散文書籍,第一眼看到上面的推薦序寫著「北投最溫柔的地誌書寫」就吸引到了我,從小到大都一直在這個地方生活著,因此看到家鄉相關的書籍便頓時來了興趣。 開始深入閱讀後才發現這是一本很有趣的作品,雖為散文卻擁有小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 這句話完全符合現在的經濟狀況,對人工智慧來說經濟最好,對傳統產業來說經濟最差,在資本的催化下,只要是做尖端科技,都會受到資本的吹捧與追逐,似乎未來已經來到,而過去呢?是不是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呢? 資本是如此殘酷,每年都會淘汰不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
Thumbnail
推薦指數:★★★★★ 懷抱著窮苦,在最艱困的時代裡羨慕富裕;強忍著猜忌,在居心叵測的社會中渴求信任;壓抑住懦弱,在最多舛的命運中學會勇敢;隱身於黑暗,在最令人失望的世界裡哀求著光明與希望。 19世紀的文學經典帶你進入工業革命,見證文明發展的光明與黑暗。反思現代社會,我們也身處最好且最壞的時代?
Thumbnail
這是一部撰寫於二戰期間、描繪二戰期間中國留洋學生婚戀市場文學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一點點中國被侵入的原因、戰時生活的影子、以及洋派思想流入後漸漸改變的婚戀市場,然後發現從前的問題到了現在仍然是問題。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你知道緣份這種事有多麼奇妙嗎? 前陣子在誠品的新書陳列架上看到一本名為「城北舊事」的散文書籍,第一眼看到上面的推薦序寫著「北投最溫柔的地誌書寫」就吸引到了我,從小到大都一直在這個地方生活著,因此看到家鄉相關的書籍便頓時來了興趣。 開始深入閱讀後才發現這是一本很有趣的作品,雖為散文卻擁有小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 這句話完全符合現在的經濟狀況,對人工智慧來說經濟最好,對傳統產業來說經濟最差,在資本的催化下,只要是做尖端科技,都會受到資本的吹捧與追逐,似乎未來已經來到,而過去呢?是不是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呢? 資本是如此殘酷,每年都會淘汰不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