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08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11/1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良因曰:
莫要輕信一面之詞,而隨便評論,以免被他人誤導,或者利用,
這來自定慧的功夫。
激勵他人改過向善時,內心真誠的關懷多呢?
還是厭惡嫌棄的心理多呢?
如果負面情緒多,還是先看好自己的心吧!
這是對眾生的慈悲。
還是不離慈悲與智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3/11/1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良因曰: 大乘行人,應當悲智雙運。 因為慈悲所以寬厚,但同時要有智慧, 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保護他人不造惡業。 因為智慧所以精明,但同時不失慈悲, 所以常能體會他人的感受,而處處與人留餘地,不充滿肅殺之氣。
2013/11/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恩怕先益後損,則恩反成讎,前功盡棄; 威怕先鬆後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良因曰: 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所以一開始的態度,就決定了未來。 例如父母一開始對孩子就是溺愛, 當子女被驕慣的自私自利,認為他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沒有感恩之心時;
2013/11/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良因曰: 為何如此?除了基於慈悲之外,也是保身之法, 因此必須給他人留下迴旋的餘地。 肅殺之氣不僅傷人,往往也給自己帶來災禍, 如歷史上商鞅、韓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都是死於非命。 由此前車之鑑,為了慈悲他人,與自身的安危,
2013/11/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良因曰: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因為平時的用功,所以面對逆境時,自是願力與智力之顯現。 若無平常的功夫,結果就只是浮躁而無力。 面對難處之人,除了智慧覺察之外,更需要慈悲包容,以德服人。
2013/11/2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以仁義存心,以忍讓接物。」 林退齋臨終,子孫環跪請訓。 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 良因曰: 仁者,二人也,也就是以慈悲待人; 義者,合宜,亦即該盡的本分和義務。 以仁心為懷,方能待人以義。 因此所謂的吃虧忍讓,並非一味癡呆,
2013/1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張夢復云:「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 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凡事最不可想佔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爭也。 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 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也。 此余數十年閱歷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 良因曰:
2013/11/1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良因曰: 大乘行人,應當悲智雙運。 因為慈悲所以寬厚,但同時要有智慧, 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保護他人不造惡業。 因為智慧所以精明,但同時不失慈悲, 所以常能體會他人的感受,而處處與人留餘地,不充滿肅殺之氣。
2013/11/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恩怕先益後損,則恩反成讎,前功盡棄; 威怕先鬆後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良因曰: 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所以一開始的態度,就決定了未來。 例如父母一開始對孩子就是溺愛, 當子女被驕慣的自私自利,認為他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沒有感恩之心時;
2013/11/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良因曰: 為何如此?除了基於慈悲之外,也是保身之法, 因此必須給他人留下迴旋的餘地。 肅殺之氣不僅傷人,往往也給自己帶來災禍, 如歷史上商鞅、韓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都是死於非命。 由此前車之鑑,為了慈悲他人,與自身的安危,
2013/11/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良因曰: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因為平時的用功,所以面對逆境時,自是願力與智力之顯現。 若無平常的功夫,結果就只是浮躁而無力。 面對難處之人,除了智慧覺察之外,更需要慈悲包容,以德服人。
2013/11/2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以仁義存心,以忍讓接物。」 林退齋臨終,子孫環跪請訓。 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 良因曰: 仁者,二人也,也就是以慈悲待人; 義者,合宜,亦即該盡的本分和義務。 以仁心為懷,方能待人以義。 因此所謂的吃虧忍讓,並非一味癡呆,
2013/1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張夢復云:「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 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凡事最不可想佔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爭也。 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 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也。 此余數十年閱歷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 良因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修出真智慧,懂得擇善堅持。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Those who practice real wisdom will insist on doing good deed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有一些人,私心比較淡薄,容易因為善知識一句好話深覺有理,便義無反顧的去做。也有一些人,私心比較重,善知識的一句話並不能影響他什麼,也不能使他心開意解,反而覺得對方有些雞婆多管閒事。 這便是心念的不同,念頭習慣往善的方向思考,就能百福叢生,就算是惡人故意咀咒,也不覺得是咀咒,反而感謝對方提醒自己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修出真智慧,懂得擇善堅持。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Those who practice real wisdom will insist on doing good deed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有一些人,私心比較淡薄,容易因為善知識一句好話深覺有理,便義無反顧的去做。也有一些人,私心比較重,善知識的一句話並不能影響他什麼,也不能使他心開意解,反而覺得對方有些雞婆多管閒事。 這便是心念的不同,念頭習慣往善的方向思考,就能百福叢生,就算是惡人故意咀咒,也不覺得是咀咒,反而感謝對方提醒自己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