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十四期】山霧裡的寶藏——專訪華岡博物館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黃皓天
  沿著仰德大道上行,山畔上的中國文化大學是這座山最著名的地標之一,校園內的建築以中國明堂的造型設計,帶有濃厚的傳統韻味,尤其在春末初夏梅雨季來臨時,季節特有的雲霧正圍繞著這所大學周邊,從遠方看有如童話世界裡的空中樓閣,美不勝收。若從歷史的脈絡來看,這所學校不僅是戰後最早創立的大學之一,同時也有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成就,在校園裡的「華岡博物館」,同樣作為全台灣第一間創立的「大學博物館」[1]

博物館化的大學

  華岡博物館位於中國文化大學校園的曉峰紀念館內,毗鄰文化大學圖書館,建築樓高共四層,一樓主要為提供師生申請或館際交流時所用之展覽空間,二樓為國際會議廳,三樓為常設展。四樓為主題特展。華岡博物館現任館長劉梅琴博士,從2014年起擔任至今,他娓娓道來館所的創立過程。
華岡博物館四樓特展室,在為數不多的大學博物館內,配有專業展示設備。
  華岡博物館的創立來自於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亦即前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張其昀博士的理念及其遠見。博物館前身為民國52年所揭幕之「中華文物陳列館」,與創校理念相同,張創辦人希冀館所能成現代中華文藝復興的基地,藉著此理念蒐羅大量的珍貴文物與藝術作品,前後經過8年時間的蒐集、研究、展示後,在民國60年將館所正式命名為「華岡博物館」。
「現代大學注重文物,整個大學應該博物館化」——張其昀博士
華岡博物館三樓常設展,主要以中國常民文物收藏為主要展示。
  劉館長提到,當年張創辦人秉持著「現代大學注重文物,整個大學應該博物館化」的理想,因此館舍的典藏極其豐富,創立早期蒐集典藏文物包羅萬象,除書畫、歷史文物外,也搜羅人類學、考古學及古生物學等範疇的文物,後來逐漸調整典藏及展示方向。在典藏方面,以清末民初書畫為代表,典藏如于右任、郎靜山、溥心畬、張大千、歐豪年等書畫大家的作品。展示方面,目前以近現代藝術史為主要策展方向;常設展則展示自史前彩陶至現代名家的中華歷代陶瓷,以及常民文化的特色文物為主。

南張北溥

現時四樓展示廳之特展:「六十週年校慶—溥家圖稿」,圖為溥心畬所寫之書法對聯。
  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華岡博物館四樓展示廳之特展:「六十週年校慶—溥家圖稿」,展示館內最重要的典藏之一,溥心畬及其弟子的圖畫手稿。溥心畬出身清朝皇室,是現代書畫大師,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當時與同為書畫大家的張大千齊名,因此世間稱其兩人為「南張北溥」。劉館長強調,溥心畬所留下的豐厚文化資產,華岡博物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典藏三分天下,可見其館藏之罕見及珍貴。劉館長介紹最特別的典藏是〈溥心畬與張大千合作山水冊頁〉,此作繪於1955年,由溥心畬與張大千於日本合繪,共12開,畫風秀麗簡潔,深富韻味。這不僅是「南張北溥」兩位大師合力的大作,直到溥心畬1963逝世前,兩人若在8年間沒有再次合作,此收藏極有可能是合繪的絕作,極具典藏價值。
   對博物館的未來發展,劉館長表示館舍近年來積極對外推廣,在2021年更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成立「鳯岡藝術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兩館有性質相近的收藏與連結,因此擴大合作主題輪流異地展覽。最後,劉館長期許華岡博物館仍保持著與創辦人張其昀的理念,讓館所作為「中華文藝復興的基地」,持續弘揚中華文化,同時仍保持現代博物館的功能,提供文藝修養和休閒的場所,服務對象不只文大師生也包括社會大眾,希望來館觀眾也能懂得欣賞中華文化之美。

館所資訊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 - 16:00
電話:02 2861 0511 #17607、17608
[1] 「大學博物館」顧名思義,所指的是由大學所經營管理的博物館,作為大學教育的一環,提供教育與研究的機構,對象除了校園的師生,也向公眾提供服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81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山報 的其他內容
清晨,掠過廟頂的金光,拂過熠熠生輝的飛龍舞鳳,庇護信眾的神靈瑞獸,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於屋脊上演繹一齣齣精彩傳奇,而將其鮮活展現的工藝便是──剪黏。
剪黏技藝是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技藝,大至廟宇與古厝的屋頂主視覺,小至室內壁堵及樑柱上的裝飾,都能看到剪黏技藝的展現。
2020年3月,齊東街53巷2、4、6、8、10號日式建築完成修復工程,而後與濟南路二段25號、27號以及53巷12至16號幸福草地合併為「臺灣文學基地」,於2021年1月正式開幕,並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委託玉山社出版公司營運。
歲末大雪節氣過後的冬陽日,穿過1860年以來的台北河岸老城,摸沿淡水河岸,從艋舺大溪口出發,順著淡水河來到艋舺大溪口與大稻埕碼頭,騎著單車探訪河岸的風景,在萬千風帆的故事中,看見台北老城大河戀。
近年臺灣掀起舊時代的懷舊眷戀,尤以找回臺灣日本時代下的老城區樣貌,除了建築外貌的復興,連結家族並與在地關係建構更是一個很大的人文工程。
故居與小冰的緣分,早在2007年第一屆林語堂故居文學獎便已開始,持續書寫的小冰參與林語堂文學獎時,正是剛步入職場的菜鳥社工,雖一直抱有攻讀中文碩士的念頭,卻總是擦肩而過,於是選擇待在原本的社工領域,卻也因此,讓他的筆下的故事更貼近真實。
清晨,掠過廟頂的金光,拂過熠熠生輝的飛龍舞鳳,庇護信眾的神靈瑞獸,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於屋脊上演繹一齣齣精彩傳奇,而將其鮮活展現的工藝便是──剪黏。
剪黏技藝是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技藝,大至廟宇與古厝的屋頂主視覺,小至室內壁堵及樑柱上的裝飾,都能看到剪黏技藝的展現。
2020年3月,齊東街53巷2、4、6、8、10號日式建築完成修復工程,而後與濟南路二段25號、27號以及53巷12至16號幸福草地合併為「臺灣文學基地」,於2021年1月正式開幕,並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委託玉山社出版公司營運。
歲末大雪節氣過後的冬陽日,穿過1860年以來的台北河岸老城,摸沿淡水河岸,從艋舺大溪口出發,順著淡水河來到艋舺大溪口與大稻埕碼頭,騎著單車探訪河岸的風景,在萬千風帆的故事中,看見台北老城大河戀。
近年臺灣掀起舊時代的懷舊眷戀,尤以找回臺灣日本時代下的老城區樣貌,除了建築外貌的復興,連結家族並與在地關係建構更是一個很大的人文工程。
故居與小冰的緣分,早在2007年第一屆林語堂故居文學獎便已開始,持續書寫的小冰參與林語堂文學獎時,正是剛步入職場的菜鳥社工,雖一直抱有攻讀中文碩士的念頭,卻總是擦肩而過,於是選擇待在原本的社工領域,卻也因此,讓他的筆下的故事更貼近真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稱史博館)與楊英風美術館共同主辦,於5月24日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舉行開幕晚會。史博館館長王長華、楊英風美術館館長王維妮、總策展人蕭瓊瑞教授,與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釋寬謙法師及各界貴賓,一同於表現山川磅礡氣勢的《有容乃大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張學良在臺灣的禪園,以及他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包括禪園內的建築、美饌餐飲和溫泉體驗。文章還提供了交通建議和住宿分享,並預告了未來的臺北旅行日記。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座落於南投草屯九九峰山下的毓繡美術館,以當代寫實藝術為主的私人美術館,創辦人為侯英蓂、葉毓繡賢伉儷出資興建,兩位以「一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理念來創立美術館,歷經了四年的準備終於在西元2016年1月開幕,周末帶著家人去草屯走走來個文青之旅。 毓繡美術館建築簡介 毓繡美術館園區有1800坪,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創辦人許文龍建館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座能連結大眾生活,不單只是館內收藏,藝術品是無侷限的,不分族群不受距離限制,皆能在座博物館感受到歲月打造的收藏品。 創辦人許文龍於孩童時期,數次參觀日治時期博物館,被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稱史博館)與楊英風美術館共同主辦,於5月24日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舉行開幕晚會。史博館館長王長華、楊英風美術館館長王維妮、總策展人蕭瓊瑞教授,與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釋寬謙法師及各界貴賓,一同於表現山川磅礡氣勢的《有容乃大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張學良在臺灣的禪園,以及他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包括禪園內的建築、美饌餐飲和溫泉體驗。文章還提供了交通建議和住宿分享,並預告了未來的臺北旅行日記。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座落於南投草屯九九峰山下的毓繡美術館,以當代寫實藝術為主的私人美術館,創辦人為侯英蓂、葉毓繡賢伉儷出資興建,兩位以「一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理念來創立美術館,歷經了四年的準備終於在西元2016年1月開幕,周末帶著家人去草屯走走來個文青之旅。 毓繡美術館建築簡介 毓繡美術館園區有1800坪,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創辦人許文龍建館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座能連結大眾生活,不單只是館內收藏,藝術品是無侷限的,不分族群不受距離限制,皆能在座博物館感受到歲月打造的收藏品。 創辦人許文龍於孩童時期,數次參觀日治時期博物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