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TFAI X 釀|影視聽中心 2022「法國經典影展」開幕報導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嚮往百年前的自由〉by 張硯拓
時序急急入夏,當大家還在烈陽與雷雨間跳著踢踏舞,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下稱影視聽中心)推出整整兩個月的「法國經典影展」,在舒適的影廳內、涼涼的冷氣中,看著足足一百年前的法國黑白電影,格外有種遠離塵囂的情調,及貨真價實「隔世」的感受。
特別的是,本檔影展邀請到法國電影資料館(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資深策展人倪娃法(Wafa Ghermani),與中心的影展統籌李睿婕一同花了兩年時間籌備、選片,學生時期就鑽研台灣電影,也在十多年前來台做研究的倪娃法,三年前在法國策劃《台灣「歹」電影》影展,選映了十三部六〇至八〇年代的台灣商業片。她說當年念電影系,老師給他們看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但問老師再更早之前的台灣有什麼電影?老師的答案是:沒有。
「但其實我念台灣電影史,最喜歡的是六〇年代的台片!」於是聽到老師的回答,倪娃法也只能在心裡說「嗯?⋯⋯好⋯⋯」
「後來,我好不容易花了很長的時間,把台灣電影放到法國電影資料館,要讓法國人知道臺灣新電影也是有歷史的,不是突然出現;台灣早期導演也找到另一個方式拍片,不是只有國民黨的健康寫實。」──結果,法國那些最有名的、一直在講亞洲電影的影評人,都沒來看電影。「我就覺得:嗯⋯⋯好⋯⋯」
主講人倪娃法(右)與主持人楊元鈴(左)/影視聽中心提供
6 月 4 日,中心舉辦「傾聽自由的聲音」講座,擔任主持人與娃法對談的是資深策展人、同時也是《釀電影》的老朋友楊元鈴。元鈴在去年底剛剛策劃「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瞄準的正是一百年前的台灣電影。如今相隔半年,「法國經典影展」回顧的同樣是將近一百年前,那個電影藝術剛剛摸索出自己的生命,同時全世界因為一戰洗禮,文化的生機正在重新萌發的年代。
娃法笑說,這次影展要讓台灣觀眾看看她的「阿公阿嬤的爸爸媽媽」當年看什麼電影──同時,那些電影想必也影響了我們曾祖父母那一輩的台灣文化人吧。「那時候法國有很大的『自由』的感覺,而我看當時台灣的劉吶鷗、鄧南光他們作品裡,很明顯受到 avant-garde(前衛/先鋒派藝術和電影)的影響,可見他們一定也看過那些電影。」
娃法也說,法國電影比較幸運,當年的老作品都有留下來,不像台灣因為政權轉移,許多舊東西被丟掉了。「我從小就看很多二、三〇年代的電影,對『過去』有很深刻的感受。」那些留下來的,即使是宣傳、宣教意味的電影,也可以看到當時的巴黎是什麼樣子,或人們穿的衣服。「我們看得到自己的過去。」
《大幻影》劇照/影視聽中心提供
本次影展選片除了適逢百年回望,也是讓大多比較認識六〇年代以降法國片的台灣觀眾,看看是什麼滋養了那些新浪潮巨匠。此外,還有一個主題,是一同策展的李睿婕非常喜愛的「詩意寫實」主義。
倪娃法感性地對李睿婕致謝,說「沒有睿婕就沒有這次的影展」。而說起詩意寫實,尚.雷諾瓦和雷內.克萊爾兩位大將本次都有多部作品放映。其中雷諾瓦的《遊戲規則》和《大幻影》都是教科書上的經典,本次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本尊」,非常令人興奮;《朗吉先生的罪行》則是娃法的最愛,辯證殺人罪背後的道德性──被殺的是好人還是壞人?殺人者該不該被制裁?社會正義是什麼?⋯⋯「而且女主角很強悍,男主角很害羞(愛心)」
娃法指出,雷諾瓦不喜歡典型大眾愛看的故事,所以如《布杜溺水記》,善良的書商救起投河自殺的流浪漢,還收留他回家,情節卻不走王道的「感謝救命之恩、獲得希望奮發振作」路線,而是拐向人性的黑暗面。
《沈睡巴黎》劇照/影視聽中心提供
至於雷內.克萊爾,雖然是擁有商業資源的導演,依然會嘗試實驗性的技巧:比如科幻片《沈睡巴黎》在當年就神奇地拍出異世界感,《在巴黎的屋頂下》長達一分半從屋頂直下四層樓到街上的長鏡頭,更是空前震撼。還有《百萬法郎》是講中了樂透又搞丟的音樂喜劇,《自由萬歲》則是探討階級、勞資關係,以及「老闆要大家一直工作一直工作⋯⋯」娃法笑說,「會讓我一直想到台灣」。
整體而言,元鈴指出:雖然雷諾瓦跟克萊爾都是關注二、三〇年代的社會與小人物,但雷諾瓦是用比較諷刺(irony)的方式探討人性,克萊爾則用比較戲劇化的衝突和喜劇感,帶出社會問題。
《死去的帕斯卡》劇照/影視聽中心提供
除此之外,阿貝.岡斯(他最知名的經典《拿破崙》拍了七個小時,法國電資館到現在還修不完⋯⋯)的《瘋狂博士杜伯》是領先運用特效的 avant-garde 作品,布紐爾的《黃金年代》和(劃下很多影迷共同創傷的)《安德魯之犬》也都是錯過可惜的前衛電影;當年法國電影界還有一股特殊的活水,是戰後逃離俄國的電影人們,在他們的作品──比如《燃燒的火焰》中,可以看到承襲自艾森斯坦的蒙太奇傳統。
妙的是,《燃燒的火焰》導演伊凡.莫茲尤辛更為人知的身分其實是演員,娃法激動地說:「我非常愛他!大大的藍色眼睛,在黑白電影裡像是半透明的(translucent),演戲的時候用上全部的身體,非常好看!」莫茲尤辛主演的《死去的帕斯卡》改編自義大利劇作家皮蘭德羅(《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的作品,透過後設結構去尋找人的存在意義,「有點像《今天暫時停止》,但是是一九二六年就完成的,視覺跟情節上都是重重景框,深厚而且多重的思考,那個魔力從一張劇照就看得出來!」元鈴補充。
娃法:「雖然快三個小時,但是真的很好看。」
元鈴:「三小時才划算好嗎!我們票價不變誒!」
可惜的是,後來進入有聲片時代,這些俄國電影人畢竟很難突破語言之牆。成立的電影公司被迫解散,但他們在解散前將所有資料都給了當時創立法國電資館的 Henri Langlois,也才得以讓作品都被保存了一世紀。
《死去的帕斯卡》劇照/影視聽中心提供
另一位倪娃法特別提及的演員,是上面這張《死去的帕斯卡》劇照中的米歇爾.席孟(Michel Simon):「這次回顧很多部都有他,他是那時候最有名、最醜的演員,超醜的一個男生!一直拍一些奇奇怪怪的角色,表演方式非常自然,我們都很愛他!」另一部《奇怪真奇怪》也有他,而且娃法特別推薦本片:「這部是非常好玩的電影,那時候還沒有網路、也沒有 fake news 的概念,但是這部片已經在批評那個時代,而且⋯⋯這是法國電影裡第一次看到男生的屁股!」
最後,本次影展還有個單元叫「她們選擇自由」,娃法解釋道:在一戰前後,很多女生在戰時因為丈夫離家、必須工作賺錢,同時也獲得了經濟獨立,而且為了上班方便可以剪短頭髮、改短裙子;本次影展選映了潔嫚.杜拉克的《阿拉伯花飾》、《貝殼與牧師》就是很棒的女性主義作品;甚至在尚.雷諾瓦的《遊戲規則》裡,也可以看到男性比較懦弱,反而是女性知道自己要什麼。
主講人倪娃法(右)與主持人楊元鈴(左)/影視聽中心提供
那個年代的法國,已經崇尚這樣的女性形象,不像美國電影的高大強壯男性 vs 矮小柔弱女性的刻板,還要再延續數十年。有趣的是,娃法也指出:台灣直到六〇年代的國語片也都是比較傳統的性別印象,反而台語片中可以看到女性比較強悍,比較自由的戀愛,比較像三〇年代法國的「摩登」感。
那天講座一開始,用流利中文驚艷全場的娃法謙虛地說,自己平常中文還 OK,但因為今天是禮拜六,「通常週末的時候頭腦在休息所以可能比較不清楚,請大家見諒。」但整場講完,我們不只毫無困難地理解她,更感受到策展人這種生物這個身分果然是跨越語言、文化、年代,講起每一部選片都愛不釋手、興致勃勃。「每一部都要看!」──這句話,真的是不用翻譯呢。

《巴黎鐵塔》劇照/影視聽中心提供
二、〈別說是電影夢〉by 黃于真
開幕式上人群四散,三五個人為單位低語著,分不清是呢喃或是對話,行經時總覺得踏入了他者的清醒夢,沒有風、無雨,永遠高照的鎢絲白燈,粉藍色的海報高掛當中,「法國經典影展」幾個黃色大字顯得特別明亮搶眼,像是無聲的鬧鐘,使人清醒。
看電影的人、拍電影的人,總說自己在做夢,踏進電影院體驗一場不屬於自己的人生、拿起攝影機拍下一場虛構與現實交界的故事,「像是一場夢」是總被拿來比喻的說詞,但對這個說法我總有些遲疑。夢是如此遙遠,當清醒後所記得的永遠只餘片段,但我所看見的電影大多飽含著豐滿的真實與完整的感動,再踏實也不過如此。
影視聽中心跨越百年,將一段一段的膠卷修復、儲藏、紀錄,包含電視廣播與電影,將台灣的影像歷史收進其中,本次「法國經典影展」與法國電影資料館、法國藝文推廣總署及法國在台協會合作,是台灣首度以新浪潮以前、二〇至三〇年代法國電影為主的專題。策展人倪娃法說道:「難道大家不好奇新浪潮時期的導演都是看哪些電影嗎?」每個世代所曾聽聞過的,總會默默寄居在腦海裡的某個角落,成為今日所思所想的陽光空氣水。
影展開幕,林強現場演奏全新創作配樂/影視聽中心提供
由林強重新配樂的《巴黎鐵塔》、《光與影》,以及開幕片《沈睡巴黎》,坐在黑暗的影廳裡,我仿若身處巴黎,看著巴黎鐵塔從紙頁上的設計成為真實存在的建物,搭進鐵塔中的電梯,遠處陽光照耀與鋼鐵形成細密的陰影,在臉上出現、復又遠去,隨《沈睡巴黎》裡的人群大肆在沈睡的城市裡喧鬧,從鐵塔頂端將珍珠一顆顆丟下,在無人會看見的高塔上伴著夕陽跳舞。
電影如夢,是因其不受現實限制,在「法國經典影展」的大字底下,還有一行較小的字:「自由是我們的!」,那是自由的國度,那裡是陽光正好,那裡是無風無雨,那裡是現實與想像的相互映照與再現的彼方。
黑白電影在現代的大銀幕上播放著,我們別說那是一場電影夢,那是一群落地真實的人,留給後世一場、一場、一場冒險的自由瞬間──我們做夢、造夢,記下夢,於是夢境落地,成了現實與歷史的血肉。
國家影視聽中心:法國經典影展
2022.6.03 - 7.31
購票網址|
https://bit.ly/3yMmoVP
線上手冊|
https://bit.ly/37NBwH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8到2020年期間,南韓發生了震驚社會的「N號房事件」,加害者在加密即時通訊軟體上創建多個聊天室,將透過威脅取得的女性自拍照發布在社群裡供成員取樂。這起性剝削案件在事件過去兩年後,由Netflix推出了《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紀錄片,從記者、電視台的角度出發,一步步揭發私密聊天室裡的種種犯行。
過往總需往返異地、通車開會的奚浩,生活也因疫情而多有影響,所幸他的工作正是他的興趣──讀書、看電影是年輕時所培養的興趣,開始工作後,休閒活動也多半圍繞著這兩件事,工作與休閒並存的同時,累一點也並不感到壓力,奚浩只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本集【電影釀的酒】是鬆鬆軟軟的朋友聊天場,邀請「一頁華爾滋」Kristin 一起來聊聊:那些年,我們熬夜必追的影集終於出續集了! 從奇幻影集聊到逼出一缸淚的韓劇,我們不爆雷,所以快來聽!自認邊緣人的大家,今晚如果沒有局,就待在家配啤酒聽! 【本集重點】 沒有濟州島就去小琉球來趟治癒之旅!
《電影之神》是松竹映畫的百年紀念作品,它不是一部風格技法有重大突破,或是劇情設計多精巧的電影,甚至可能躲不過雕琢感太重的批評。但《電影之神》絕對情感真摯,是瘟災之年裡獻給所有影迷的情詩。
明明正面形象在他身上壓倒性地突出,卻難掩他那些符合人性的小奸小惡。人人善於理解他這類主流意見中的正人君子,卻無力理解尋常社會裡不待見的女性特務,避談色慾、壓抑人性,最終看輕了人性,也高估了人性。「她以為她可能會喜歡鄺裕民,結果後來恨他,恨他跟那些別人一樣。」他終究還是和那些男人一樣。
只許一念之差,小林導演進入大叔們既私密又開放的個人空間,無論是鄰近路邊的幾張椅凳、供人復健的診療所、居民聚散的當地廟宇,都是他們怨嘆人生、喜作自己的老派場所,讓所有心肝底的不爽快,都朝著新時代的潮流迎面幹去。
2018到2020年期間,南韓發生了震驚社會的「N號房事件」,加害者在加密即時通訊軟體上創建多個聊天室,將透過威脅取得的女性自拍照發布在社群裡供成員取樂。這起性剝削案件在事件過去兩年後,由Netflix推出了《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紀錄片,從記者、電視台的角度出發,一步步揭發私密聊天室裡的種種犯行。
過往總需往返異地、通車開會的奚浩,生活也因疫情而多有影響,所幸他的工作正是他的興趣──讀書、看電影是年輕時所培養的興趣,開始工作後,休閒活動也多半圍繞著這兩件事,工作與休閒並存的同時,累一點也並不感到壓力,奚浩只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本集【電影釀的酒】是鬆鬆軟軟的朋友聊天場,邀請「一頁華爾滋」Kristin 一起來聊聊:那些年,我們熬夜必追的影集終於出續集了! 從奇幻影集聊到逼出一缸淚的韓劇,我們不爆雷,所以快來聽!自認邊緣人的大家,今晚如果沒有局,就待在家配啤酒聽! 【本集重點】 沒有濟州島就去小琉球來趟治癒之旅!
《電影之神》是松竹映畫的百年紀念作品,它不是一部風格技法有重大突破,或是劇情設計多精巧的電影,甚至可能躲不過雕琢感太重的批評。但《電影之神》絕對情感真摯,是瘟災之年裡獻給所有影迷的情詩。
明明正面形象在他身上壓倒性地突出,卻難掩他那些符合人性的小奸小惡。人人善於理解他這類主流意見中的正人君子,卻無力理解尋常社會裡不待見的女性特務,避談色慾、壓抑人性,最終看輕了人性,也高估了人性。「她以為她可能會喜歡鄺裕民,結果後來恨他,恨他跟那些別人一樣。」他終究還是和那些男人一樣。
只許一念之差,小林導演進入大叔們既私密又開放的個人空間,無論是鄰近路邊的幾張椅凳、供人復健的診療所、居民聚散的當地廟宇,都是他們怨嘆人生、喜作自己的老派場所,讓所有心肝底的不爽快,都朝著新時代的潮流迎面幹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15週年的重映電影開始,到40週年的重映電影結束。 我和台南真善美的開始其實是誤打誤撞,當時才剛開始看電影,前幾部看的都是院線熱映片,《盛夏光年》重映的時候一心只想著要衝電影院二刷,卻沒想到場次這麼少。 我記得台南好像只有真善美,於是第一次去了真善美,像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2022 年電影《醉遊西班牙》,2024 年電影《再見哥雅》和 2016 年的電影《環法心節奏》。這些電影串聯了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展現了藝術的魅力。不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普通的觀眾,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懷揣著一個夢。而藝術,就是將這些夢境照亮的力量。
Thumbnail
劇情敘述一個六十多歲的漫畫家,婚姻亮起紅燈。 兒子跟兒子的好友安東導演,合送他一份禮物:「時空旅行」體驗過去, 他選了1974年,在餐館遇見老婆的那一天......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灼人秘密》台灣演技派女星吳可熙主演的新片《以愛之茗》昨(22日)於2024第74屆柏林影展世界首映,票券早已銷售一空,千位觀眾座無虛席,她與張翰、非裔法籍女星妮娜美羅(Nina Mélo)以及非裔法籍導演阿布代拉曼席沙克(Abderrahmane  Sissako)以及所有劇組人員合體踏上首映紅毯
Thumbnail
對我而言,每年都相當期待年初的「我的法國影展」上線串流,今年依然不例外。由法國國家電影聯盟(Unifrance)舉辦的「我的法國影展」(MyFrenchFilmFestival)如今已邁入第十四屆了。我有幸觀賞了連續三年選出來的作品,不只有近年沒能上映台灣戲院的優秀作品,每次也都會精選幾部重要的法國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Thumbnail
從15週年的重映電影開始,到40週年的重映電影結束。 我和台南真善美的開始其實是誤打誤撞,當時才剛開始看電影,前幾部看的都是院線熱映片,《盛夏光年》重映的時候一心只想著要衝電影院二刷,卻沒想到場次這麼少。 我記得台南好像只有真善美,於是第一次去了真善美,像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2022 年電影《醉遊西班牙》,2024 年電影《再見哥雅》和 2016 年的電影《環法心節奏》。這些電影串聯了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展現了藝術的魅力。不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普通的觀眾,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懷揣著一個夢。而藝術,就是將這些夢境照亮的力量。
Thumbnail
劇情敘述一個六十多歲的漫畫家,婚姻亮起紅燈。 兒子跟兒子的好友安東導演,合送他一份禮物:「時空旅行」體驗過去, 他選了1974年,在餐館遇見老婆的那一天......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灼人秘密》台灣演技派女星吳可熙主演的新片《以愛之茗》昨(22日)於2024第74屆柏林影展世界首映,票券早已銷售一空,千位觀眾座無虛席,她與張翰、非裔法籍女星妮娜美羅(Nina Mélo)以及非裔法籍導演阿布代拉曼席沙克(Abderrahmane  Sissako)以及所有劇組人員合體踏上首映紅毯
Thumbnail
對我而言,每年都相當期待年初的「我的法國影展」上線串流,今年依然不例外。由法國國家電影聯盟(Unifrance)舉辦的「我的法國影展」(MyFrenchFilmFestival)如今已邁入第十四屆了。我有幸觀賞了連續三年選出來的作品,不只有近年沒能上映台灣戲院的優秀作品,每次也都會精選幾部重要的法國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