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2)-鍛鍊心理肌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開始在上重訓的時後,教練會充分評估我的身體狀態,一點一點給與可行的任務,像是搭鷹架般,讓自己完成一個個小任務,讓自己擁能力感的進步。

這種擁有能力感的感覺,先由外而內,最後由內而外。教練給與你一份相信,覺得這是你可以做到的,而透過自己真的做到的滿足感,想要去挑戰下一個階段。當然也會有卡關的時後,這時,教練陪著你一起在困難裡,一起找出問題點,例如某個動作一直做不到,可能是某些肌肉還沒有訓練好,於是先從另一組練習開始,讓自己慢慢跟真正這區域的肌肉有「連結」,知道怎麼使用,然後才再回到卡關的部分。

原來重訓練得不是承擔壓力,而是看見自己目前所能承擔的

那種「遇到困難也沒關係,我陪著你一起。」讓重訓小白我,竟然發現了很大的成就感,發現原以為與我無關的重訓,竟然是另一種跟自己和好的練習。

開始上一對一重訓課,原本只是想要從承擔外在的壓力去鍛鍊,這種具象化的壓力,轉而成為自己內在的承擔力,但在過程中確是看見自己要的不是各種壓力的承擔,而是如何寬容的對待自己,看見自己的不足,接納這份不足,好好的前進。

遇到陌生困難的事情,會因為看見自己的不足,下意識地想要逃走,但有了教練的陪伴,有了一種安心的力量,而願意腳踏實地的從最基本練起,不慌張不躁進,因為你知道有一個專業的人,穩定的教導你。

這種教導別於前篇所說的無條件的愛,而是嚴而不厲,寬而能容的紀律,一種強大的支持。

對,我好想要這樣的父母。 小時候的父母只給你目標,不給你方法,也未將困難任務拆解成小塊,更沒有在困頓時,給與打氣陪伴,和更具體可行實踐可能,但我不怪他們,因為他們也沒有這樣好好的被對待過。

可是在我心裡,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不想找拯救者,或是英雄,可是我渴望一個智者可以陪著我,讓我即使身陷困頓,也能有耐心毅力和有方法的幫助自己前進。

我在重訓教練的陪伴中,找到了這份感覺,我想要把這份「如果父母能像教練般陪伴」的渴望,陪伴自己。

嚴而不厲、寬而能容、溫柔而堅定。

這是我想要被對待的方式,無條件的愛並非寵溺,而是愛你所有的存在,但也同時願意陪伴著你調整自己的做法來克服困難,創造自己想要的可能。

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想望,相信自己可以達成目標,那非只有口號般的愛你相信你,而是願意在陪伴過程裡的黑暗、鬼打牆。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以有方法的態度陪伴自己度過困難,並在每一個挑戰完成後給予自己大大的鼓勵,即使那樣的挑戰完成在外人看起來如此微不足道,但是別人的一小步,的確是自己的一大步阿!

你不需要很完美才能去做什麼,而是先從開始做點什麼,才能讓自己往完美的路上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ish的沙龍
12會員
32內容數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好好的陪伴自己重新長大。
Fi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25
先謝謝朋友寄來這本我一直想看的書,真的好看易懂。 還沒有看書前,憑著對這本書的書評,自己依樣畫葫了的寫了未來日記,這樣的未來日記對我來說,很受用。 寫下了今天在某個層面,或某件事情會是美好的一天,然後一開始竟也有那麼一點點的巧合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從科學角度看,可能是因為書寫了,所以你會刻意
2023/09/25
先謝謝朋友寄來這本我一直想看的書,真的好看易懂。 還沒有看書前,憑著對這本書的書評,自己依樣畫葫了的寫了未來日記,這樣的未來日記對我來說,很受用。 寫下了今天在某個層面,或某件事情會是美好的一天,然後一開始竟也有那麼一點點的巧合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從科學角度看,可能是因為書寫了,所以你會刻意
2022/09/26
在這裡我們是團隊合作,我們跟孩子說:「孩子們每天都是在看老師如何合作的。」對於孩子我們有所閱讀過的書籍文章教學經驗,試著理解包容學生,但回到教師群的互相對待,仍是退回到我們被傳統經驗所教養的狀態。 對孩子談論情緒,但在彼此互動中只求功效,不談論情緒,甚至厭惡彼此在工作中所產生的負面感受,我們教孩子談
2022/09/26
在這裡我們是團隊合作,我們跟孩子說:「孩子們每天都是在看老師如何合作的。」對於孩子我們有所閱讀過的書籍文章教學經驗,試著理解包容學生,但回到教師群的互相對待,仍是退回到我們被傳統經驗所教養的狀態。 對孩子談論情緒,但在彼此互動中只求功效,不談論情緒,甚至厭惡彼此在工作中所產生的負面感受,我們教孩子談
2022/06/23
那天在實驗教育youtube聽到一段話"被好好照顧的人,自然會長出照顧它人的力量,如何讓更多的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就從鼓勵老師們長成自己的樣子。" 校長打電話給我先問問我的想法,然後我們一起聊到我個人教學經歷、特質、以及初到這所學校的狀況,以及考量整個教學團隊的運作。 願我的實驗教育旅程一切順利。
2022/06/23
那天在實驗教育youtube聽到一段話"被好好照顧的人,自然會長出照顧它人的力量,如何讓更多的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就從鼓勵老師們長成自己的樣子。" 校長打電話給我先問問我的想法,然後我們一起聊到我個人教學經歷、特質、以及初到這所學校的狀況,以及考量整個教學團隊的運作。 願我的實驗教育旅程一切順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這條階梯看得見,走上去吧! 除了你,沒有人能夠、 也沒有人有義務每天去滿足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 這些都是你自己該努力的事。 在駕馭自身力量的過程中, 會和自我創造更深刻、更真實的連結。 我們有責任教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當自己睿智的父母,找出自身身心靈的需求, 然後練習去觀察,想滿足這些需求時, 我
Thumbnail
這條階梯看得見,走上去吧! 除了你,沒有人能夠、 也沒有人有義務每天去滿足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 這些都是你自己該努力的事。 在駕馭自身力量的過程中, 會和自我創造更深刻、更真實的連結。 我們有責任教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當自己睿智的父母,找出自身身心靈的需求, 然後練習去觀察,想滿足這些需求時, 我
Thumbnail
這是一回事。就是說轉變你的視角。就比如說我們以前通靈經常說的,如果你覺得對方是一個來殺害你的人讓你產生的反應和對方像是你的教練一樣是你的陪練讓你產生的反應,這兩種方式你身體產生的反應是不一樣的,你進入的頻率是不一樣的。就好像它有A門和B門,你進去體驗的是不一樣的。
Thumbnail
這是一回事。就是說轉變你的視角。就比如說我們以前通靈經常說的,如果你覺得對方是一個來殺害你的人讓你產生的反應和對方像是你的教練一樣是你的陪練讓你產生的反應,這兩種方式你身體產生的反應是不一樣的,你進入的頻率是不一樣的。就好像它有A門和B門,你進去體驗的是不一樣的。
Thumbnail
2/4 (六) 有時候我們想改變, 卻發現無法改變, 這個時候產生的無力感會非常的濃厚, 就好像小時候考試考不好, 再怎麼努力都無法考好, 還有在同儕之間吵架了! 想要幫忙卻無法幫忙的無力, 長大後職場或是成為父母, 有些時候也在很多的地方無法改變的無力, 聆聽這集的時候, 非常的有共鳴, 小時候真
Thumbnail
2/4 (六) 有時候我們想改變, 卻發現無法改變, 這個時候產生的無力感會非常的濃厚, 就好像小時候考試考不好, 再怎麼努力都無法考好, 還有在同儕之間吵架了! 想要幫忙卻無法幫忙的無力, 長大後職場或是成為父母, 有些時候也在很多的地方無法改變的無力, 聆聽這集的時候, 非常的有共鳴, 小時候真
Thumbnail
小時候,什麼都不懂,父母告訴我們要多聽別人的意見,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標準是變動的,做的決定考量都有其時空背景,複雜的情境,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評價。 生活當中總避不了那些的酸言酸語、唱衰,甚至聲量大的,好似他說的就是對的。這種聲量大,彷彿是我們小時候的那些權威、長輩,讓我們不得不折服。
Thumbnail
小時候,什麼都不懂,父母告訴我們要多聽別人的意見,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標準是變動的,做的決定考量都有其時空背景,複雜的情境,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評價。 生活當中總避不了那些的酸言酸語、唱衰,甚至聲量大的,好似他說的就是對的。這種聲量大,彷彿是我們小時候的那些權威、長輩,讓我們不得不折服。
Thumbnail
開始在上重訓的時後,教練會充分評估我的身體狀態,一點一點給與可行的任務,像是搭鷹架般,讓自己完成一個個小任務,讓自己擁能力感的進步。 原來重訓練得不是承擔壓力,而是看見自己目前所能承擔的 這種教導別於千篇所說的無條件的愛,而是嚴而不厲,寬而能容的紀律,一種強大的支持。
Thumbnail
開始在上重訓的時後,教練會充分評估我的身體狀態,一點一點給與可行的任務,像是搭鷹架般,讓自己完成一個個小任務,讓自己擁能力感的進步。 原來重訓練得不是承擔壓力,而是看見自己目前所能承擔的 這種教導別於千篇所說的無條件的愛,而是嚴而不厲,寬而能容的紀律,一種強大的支持。
Thumbnail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努力讓自己成為比他們更有愛的能力的人。 那麼,愛的能力怎麼來? 很弔詭的是,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得先讓自己內心充滿愛,好好的被愛,才能因為這份愛而能去愛人,但偏偏,從父母那得到的愛,卻是那麼的匱乏。 既然父母給不了那麼多那麼足,那麼就好好保存曾經存在過的愛。
Thumbnail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努力讓自己成為比他們更有愛的能力的人。 那麼,愛的能力怎麼來? 很弔詭的是,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得先讓自己內心充滿愛,好好的被愛,才能因為這份愛而能去愛人,但偏偏,從父母那得到的愛,卻是那麼的匱乏。 既然父母給不了那麼多那麼足,那麼就好好保存曾經存在過的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