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2)-鍛鍊心理肌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始在上重訓的時後,教練會充分評估我的身體狀態,一點一點給與可行的任務,像是搭鷹架般,讓自己完成一個個小任務,讓自己擁能力感的進步。
這種擁有能力感的感覺,先由外而內,最後由內而外。教練給與你一份相信,覺得這是你可以做到的,而透過自己真的做到的滿足感,想要去挑戰下一個階段。當然也會有卡關的時後,這時,教練陪著你一起在困難裡,一起找出問題點,例如某個動作一直做不到,可能是某些肌肉還沒有訓練好,於是先從另一組練習開始,讓自己慢慢跟真正這區域的肌肉有「連結」,知道怎麼使用,然後才再回到卡關的部分。

原來重訓練得不是承擔壓力,而是看見自己目前所能承擔的

那種「遇到困難也沒關係,我陪著你一起。」讓重訓小白我,竟然發現了很大的成就感,發現原以為與我無關的重訓,竟然是另一種跟自己和好的練習。
開始上一對一重訓課,原本只是想要從承擔外在的壓力去鍛鍊,這種具象化的壓力,轉而成為自己內在的承擔力,但在過程中確是看見自己要的不是各種壓力的承擔,而是如何寬容的對待自己,看見自己的不足,接納這份不足,好好的前進。
遇到陌生困難的事情,會因為看見自己的不足,下意識地想要逃走,但有了教練的陪伴,有了一種安心的力量,而願意腳踏實地的從最基本練起,不慌張不躁進,因為你知道有一個專業的人,穩定的教導你。
這種教導別於前篇所說的無條件的愛,而是嚴而不厲,寬而能容的紀律,一種強大的支持。
對,我好想要這樣的父母。 小時候的父母只給你目標,不給你方法,也未將困難任務拆解成小塊,更沒有在困頓時,給與打氣陪伴,和更具體可行實踐可能,但我不怪他們,因為他們也沒有這樣好好的被對待過。
可是在我心裡,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不想找拯救者,或是英雄,可是我渴望一個智者可以陪著我,讓我即使身陷困頓,也能有耐心毅力和有方法的幫助自己前進。
我在重訓教練的陪伴中,找到了這份感覺,我想要把這份「如果父母能像教練般陪伴」的渴望,陪伴自己。

嚴而不厲、寬而能容、溫柔而堅定。

這是我想要被對待的方式,無條件的愛並非寵溺,而是愛你所有的存在,但也同時願意陪伴著你調整自己的做法來克服困難,創造自己想要的可能。
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想望,相信自己可以達成目標,那非只有口號般的愛你相信你,而是願意在陪伴過程裡的黑暗、鬼打牆。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以有方法的態度陪伴自己度過困難,並在每一個挑戰完成後給予自己大大的鼓勵,即使那樣的挑戰完成在外人看起來如此微不足道,但是別人的一小步,的確是自己的一大步阿!
你不需要很完美才能去做什麼,而是先從開始做點什麼,才能讓自己往完美的路上前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32內容數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好好的陪伴自己重新長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s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努力讓自己成為比他們更有愛的能力的人。 那麼,愛的能力怎麼來? 很弔詭的是,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得先讓自己內心充滿愛,好好的被愛,才能因為這份愛而能去愛人,但偏偏,從父母那得到的愛,卻是那麼的匱乏。 既然父母給不了那麼多那麼足,那麼就好好保存曾經存在過的愛。
關於家務,追了很多主婦媽媽的youtuber,想把媽媽這個角色做好,但又想把媽媽這個角色做得現代感一點,買了一堆電子產品,掃地機、煮飯機、烘衣機、電子衣櫃、小愛同學、洗碗機......,甚至還買了真空機,想要備料一次備料好,可以有效率的煮飯。即使省那十分鐘,都好。 用很多的機器,想要控制每件事情都像
低限度標準的存在著 Day2 -別人的眼光 那些在意別人的眼光是怎麼養成的? 是過去的生存不安的記憶,讓自己得不斷確定每一個行為、表現都能符合被喜歡被看重,似乎只有被喜歡才能被接納與存在,然後自身體與心裡意志完全的被綁架。 購買商品時在意店員的反應,聊天時在意自己的每段話是否政治正確,對方希望我回答
 Day 1 40歲。 過去每件事情都的”應該”,讓身體心裡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在每個角色的應該裡,比較多的是這個社會的期待、標準,當停下來問問自己內心的想法時,其實有時候也不太確定,這是我想要的嗎? 還是只是想要符合期待而已。 我最近正在練習,最低限度的標準活著。 對很多事情都是,不要高標準,不
週六晚上,舜仔會去東區上畫畫課,我則利用那個時間,逛sogo,逛附近服飾店,今天把距離拉更遠,坐了一站捷運,來到忠孝敦化,逛zara逛H&M。 每次逛這些地方看到好多年輕人時,會驚覺自己是另一個世代的人,會提醒自己真的變老了,然後回想20多歲時,跟朋友逛這裡那裏,或是在哪邊喝咖啡,有時候逛著逛著都會
前先日子參加孩子在學校的第一次的分享會,分享會除了分享,更是孩子的學習成果展現,這樣的展現並非只有單一課程,而是需要揉合一整個學季的學習的課程內容,整合在孩子們的闖關分享。 我印象中的闖關,不外乎老師與家長成立個關卡讓學生闖關,但這個學校不同的是,從小一開始學生們除了試著闖關,也試著擔任關主,從不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努力讓自己成為比他們更有愛的能力的人。 那麼,愛的能力怎麼來? 很弔詭的是,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得先讓自己內心充滿愛,好好的被愛,才能因為這份愛而能去愛人,但偏偏,從父母那得到的愛,卻是那麼的匱乏。 既然父母給不了那麼多那麼足,那麼就好好保存曾經存在過的愛。
關於家務,追了很多主婦媽媽的youtuber,想把媽媽這個角色做好,但又想把媽媽這個角色做得現代感一點,買了一堆電子產品,掃地機、煮飯機、烘衣機、電子衣櫃、小愛同學、洗碗機......,甚至還買了真空機,想要備料一次備料好,可以有效率的煮飯。即使省那十分鐘,都好。 用很多的機器,想要控制每件事情都像
低限度標準的存在著 Day2 -別人的眼光 那些在意別人的眼光是怎麼養成的? 是過去的生存不安的記憶,讓自己得不斷確定每一個行為、表現都能符合被喜歡被看重,似乎只有被喜歡才能被接納與存在,然後自身體與心裡意志完全的被綁架。 購買商品時在意店員的反應,聊天時在意自己的每段話是否政治正確,對方希望我回答
 Day 1 40歲。 過去每件事情都的”應該”,讓身體心裡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在每個角色的應該裡,比較多的是這個社會的期待、標準,當停下來問問自己內心的想法時,其實有時候也不太確定,這是我想要的嗎? 還是只是想要符合期待而已。 我最近正在練習,最低限度的標準活著。 對很多事情都是,不要高標準,不
週六晚上,舜仔會去東區上畫畫課,我則利用那個時間,逛sogo,逛附近服飾店,今天把距離拉更遠,坐了一站捷運,來到忠孝敦化,逛zara逛H&M。 每次逛這些地方看到好多年輕人時,會驚覺自己是另一個世代的人,會提醒自己真的變老了,然後回想20多歲時,跟朋友逛這裡那裏,或是在哪邊喝咖啡,有時候逛著逛著都會
前先日子參加孩子在學校的第一次的分享會,分享會除了分享,更是孩子的學習成果展現,這樣的展現並非只有單一課程,而是需要揉合一整個學季的學習的課程內容,整合在孩子們的闖關分享。 我印象中的闖關,不外乎老師與家長成立個關卡讓學生闖關,但這個學校不同的是,從小一開始學生們除了試著闖關,也試著擔任關主,從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我覺得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學習什麼呢?學習靜心、釋放、家族能量,老師的教導是整體的學習,缺一不可,我自己跟著老師傳授的法練習多年,這樣完整的學習,是足以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提升就會自然發生,輕鬆自由就跟著出現。 再聊聊我要求完美的障礙,從我有自己的家開始,就生出了要維護一個完整乾淨的家的信念,有將近2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我覺得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學習什麼呢?學習靜心、釋放、家族能量,老師的教導是整體的學習,缺一不可,我自己跟著老師傳授的法練習多年,這樣完整的學習,是足以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提升就會自然發生,輕鬆自由就跟著出現。 再聊聊我要求完美的障礙,從我有自己的家開始,就生出了要維護一個完整乾淨的家的信念,有將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