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何做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分化不完整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判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工作中接觸了一些孩子,他們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無時無刻擔心父母的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及遊玩;另外一些孩子則擔任起照顧者的角色,照顧脆弱的家人,體貼大人的難過,幫助大人打理很多事情。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好久,有時卻忘記了自己。

某種程度我們都經驗了一些情緒張力,長大後我們不小心在意起別人,承擔了好多的情緒、期待,好像習慣了,有時想想又感覺有點委屈、疲倦。




找回自己

實務工作中發現,陪伴關注小孩,並引導他們注意自己,也發展目標方向,我看到他們變得穩定且開心很多,練習做自己或許可從幾個方面嘗試:



1.找個人陪伴

如果你還是學生,可以找輔導老師聊聊,若是成年人可以找一位心理師陪伴你,並不是他們有什麼神奇魔力,而是你可以有段時間,被全神貫注的傾聽,你可以自由的講話,並擁有一段在乎自己的時間,因為你值得被這樣重視。

2.收集“為了別人而活”的訊號

觀察是否有些訊號,代表著我們太在乎別人,好像自己跟別人界線有點不那麼清楚,若發現了可以給自己一個提醒,慢慢練習分別出來,原來生氣只是對方在生氣,想把這裏打掃乾淨只是他的期待,而我的情緒是什麼,期待是什麼。

我們可以有些訊號觀察的方向:

(1)容易因別人不開心或難過,自己心理跟著焦躁起來,好像急著想解決什麼

(2)覺得對方期待的事情,我們好像必須完成,並難以拒絕

(3)是否擔心某個家庭成員

(4)別人在衝突時,急著介入協調

(5)是否以斬斷關係來處理問題

(6)有沒有跟誰互動常感覺到焦慮,並且感覺身體緊繃

這些狀況其實很正常,然而如果願意你可以多一點覺察,將會讓你更了解自己,並有選擇在乎自己的力量

3.自我認同

(1)尋找別人與自己差異,也就是探究出自己是誰,與你在意的那個人又是誰,你特色在哪裏,你的優勢又是什麼,而對方優點及缺點是什麼?

(2)思考別人期待你的樣貌,有哪幾項是對方在意的,而你期待自己的樣貌,又有哪幾樣呢?

4.設定目標

設定屬於自己的目標時,需要思考真正重要在意的事情是什麼,這樣的過程也能讓你將注意力投注在自己身上;在完成目標過程中,你會走出自己的人生,而這恰好跟他人的期待分開,當越走越遠時,將會證明自己的獨特,並形塑正向自我認同;當達成一些目標後,也會讓你更有自信及能量來拒絕別人的期待。下一篇會討論設定目標技術,幫助自己設定出良好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威輔導老師的沙龍
25會員
7內容數
介紹輔導諮商工作心得,以及一些心理學的領悟,也期待介紹一些親子關係,人際互動的內容
2023/05/25
一段時間的差異,裡面有不被注意的變化,變化裡有隱藏的寶藏
Thumbnail
2023/05/25
一段時間的差異,裡面有不被注意的變化,變化裡有隱藏的寶藏
Thumbnail
2023/05/24
悶嗎 上班煩嗎 家裡雜事多嗎 生活累嗎 原來按下快樂按鈕,也需要習慣
Thumbnail
2023/05/24
悶嗎 上班煩嗎 家裡雜事多嗎 生活累嗎 原來按下快樂按鈕,也需要習慣
Thumbnail
2023/05/20
有別於心靈雞湯,心理學家在接住別人情緒後 正向引導
Thumbnail
2023/05/20
有別於心靈雞湯,心理學家在接住別人情緒後 正向引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不再是對立面,無法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 希望藉由自己的改變,讓身旁的人意識到真正重要的存在, 我習慣以第三視角看清楚場面,所以往往無法以自己的立場說個明白。 想要學習表達、感恩,但又不想被情緒勒索。 與家人的表達,往往最困難,只想懂得表達想法而無法改變現狀。 當你明白幸福無處不在,有沒有意識到而
Thumbnail
不再是對立面,無法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 希望藉由自己的改變,讓身旁的人意識到真正重要的存在, 我習慣以第三視角看清楚場面,所以往往無法以自己的立場說個明白。 想要學習表達、感恩,但又不想被情緒勒索。 與家人的表達,往往最困難,只想懂得表達想法而無法改變現狀。 當你明白幸福無處不在,有沒有意識到而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當你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我們才能真正合作。」學習自我覺察、了解心理狀態、探討心理地位。
Thumbnail
「當你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我們才能真正合作。」學習自我覺察、了解心理狀態、探討心理地位。
Thumbnail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Thumbnail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Thumbnail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Thumbnail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Thumbnail
人會很自然的受到自己所注意的人事物所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通常無法察覺,因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產生, 時常在課程內聽到人們抱怨著原生家庭, 甚至希望找尋方法脫離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這些,都讓我們明白, 社會所認為的那種和樂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與壓抑.
Thumbnail
人會很自然的受到自己所注意的人事物所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通常無法察覺,因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產生, 時常在課程內聽到人們抱怨著原生家庭, 甚至希望找尋方法脫離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這些,都讓我們明白, 社會所認為的那種和樂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與壓抑.
Thumbnail
---獻給每個在關係中關心他人卻忘了自己的你/妳--- 在家,我們接受了父母長輩「都是為我們好」的心意,卻犧牲了自己內心的渴望。 在外,我們順著他人的期待走,一樣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自我分化」一個新的思維方向。讓關係自在,心花朵朵開。
Thumbnail
---獻給每個在關係中關心他人卻忘了自己的你/妳--- 在家,我們接受了父母長輩「都是為我們好」的心意,卻犧牲了自己內心的渴望。 在外,我們順著他人的期待走,一樣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自我分化」一個新的思維方向。讓關係自在,心花朵朵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