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離開豆瓣的你們去了哪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久違地打開豆瓣想看看友鄰們有什麼新動態,才後知後覺的發現世界變了調,我居然連一篇文章的收藏都不被允許,因為身為非大陸用戶需要重新認證,得與個人證件自拍來通過用戶審核,否則無法在豆瓣上發言,更準確地說,除了閱讀你不具備任何行為能力。作為港澳台的用戶就必須選擇,是否要以個人身份資料換取在豆瓣上的行為能力,漸漸地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友鄰退出曾經陪伴他們走過青年時代的精神角落,淪為豆瓣的難民,正努力地將過去留下的文字和記錄遷移,但是沒了豆瓣該去哪裡?
豆瓣的首部品牌影音「我們的精神角落」 圖/douban
比起這些在電影或是文學頗有見解的友鄰來說,清寒如我倒是沒有什麼可搬的,我只是不知道他們離開豆瓣以後,該去哪裡挖掘如此深刻的評論和豐富的視角,畢竟我不是那個時代的文藝青年,現在也稱不上,但離開豆瓣確實對兩岸三地的許多用戶來說是一種時代的殞落。
如同豆瓣最知名的標語「我們的精神角落」,豆瓣的創立來自於楊勃對於「讀書交流平台」的想法,從電影、書籍、音樂的分享日漸形成更富有生活氣息的社群,就像鄰里之間互相討論附近便宜實惠的攤販一樣,在豆瓣你可以分享好書,也可以分享生活中的小發現,文不文藝倒是其次,只是透過分享與交流去創造虛擬世界的相遇,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友鄰。這對小眾的興趣喜好和獨立電影來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地方,因為哪怕相距遙遠也能聚集起一群人一起熱愛某一件事。
豆瓣上有一種很特殊的氣氛,與現在的社群網絡有很大的不同。在豆瓣你與其他人的連結不是取決於真實世界的關係,而是因為相似的喜好與興趣來成為對方的友鄰,在這裡你的頭銜、學校、工作,你是誰都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你看見了什麼有趣的事?嚐到了什麼美食?讀了什麼喜愛的書?看到了什麼難看的電影?體驗了什麼樣的人間?重要的是我們關注的事物有相似之處,於是我們成為了友鄰,或是創立了小組。我們在其中暢所欲言,可以為一碗道地的米粉爭辯,也可以分享你支持的論述,當然也可以僅是將豆瓣作為個人觀影、閱讀記錄的平台。
豆瓣的首部品牌影音「我們的精神角落」 圖/douban
但是當豆瓣的用戶越來越多,自然就會有人發現這個巨大的市場,也就吸引了不同目的的用戶,當大眾走向豆瓣以後,他們的初衷備受挑戰,社群被資本被飯圈給侵蝕,成為了一群人聚集攻擊另一群人的基地,豆瓣的精神角落被植入仇恨的種子,書籍、電影、音樂的評分被資本所操作,而高喊民族主義的人群也利用評分的機制實踐他們以為的正義,性別的對立將此作為戰場互相廝殺,豆瓣的初衷已不如初見。2021年末豆瓣被以違反《網絡安全法》的相關條例屢次罰款,政府要求他們正視網路言論的問題,加強監管用戶的職責。
於是,你是誰變得重要了。
那港澳台的我們是誰,就變得尷尬了。
雖然過去豆瓣也會處置不當言論作出禁言或停號,在中國社群的言論自由本來就有所限制,但是這麼多年來它仍然成為無數中文影迷、書迷、樂迷凝聚的一方土地,甚至當年的文藝青年都已經成為了當今的學者,豆瓣曾是餵養他們精神養分的地方,它讓許多人找到在現實世界難以尋求的知己,互相分享彼此生活的共鳴,而他們在豆瓣留下的文字與紀錄,也乘載著思想與知識,再繼續滋養著相同興趣的新一代人。
然而,當港澳台的用戶不得不離開時,豆瓣的精神角落就會失去一群來自不同教育思想的人群,如此一來也許豆瓣可以更靠近主流,但同時也意味著失去多元。對港澳台的人來說,也很難再找到一個取代豆瓣的中文平台,因為我們的人口、市場、產業都不足以去匯聚豆瓣這樣的存在。當然更讓我感到難過的是,這意味著中文的世界再一次地被分裂,哪怕我們拋開政治,只想要以一部電影、一本書、一首歌來交流,想要以一個故事來尋求知音都不再如此容易。即使我們仍然可以在其他社群維持聯繫,但那個以文會友,百家齊放的時代仍然告別了,哪怕我們都知道在這樣充滿對立的年代,一點點的交流都彌足珍貴,一點點的共識都可以帶來希望。
但時代從來沒有聽見我們的聲音,對立對大多的掌權者而言都等同於利益,我們這些豆瓣的難民們也只是小小的犧牲,不足以憐惜,我只想問曾是豆瓣用戶的你們流浪去了哪裡?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吸取知識日益碎片化,我們腳下的步伐也越來越快,突然覺得如果不寫下來,一切好像都會迅速地流失,那些喜歡的影像、文字都被更新更潮的事物擠壓出去。為了避免多年後遺忘過去所有的所見所聞所感,從現在開始將喜歡的電影、戲劇、影集以心得、影評等方式撰寫下來,偶爾也寫寫影視產業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n magic els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2022年的全面開放為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 電影是否已死?
看完《指考風暴》以後,我想起曾經在交流活動中遇見的女孩,她有著深邃的眉眼,烏黑微捲的頭髮,與導演Shawkat Amin Korki有著相同的母語和相似的經歷。生於伊拉克的導演 Korki 在兩三歲時隨著家人逃往伊朗生活,好多年過去以後,同樣的命運依然上演,戰火依舊無情。她在煙硝中失去了父親
關於顏色的秘密:為什麼是「綠色」+「粉紅色」? 影集中顏色的選擇除了童話故事常用的粉紅色之外,綠色是採用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推行的新鄉村運動中的流行色,也是1970 年代韓國孩子們在學校田間活動日穿的運動服,這件看起來復古和俗氣並存的制服能在三十多年後成為全球流行,想必也是朴正熙始料未及的吧?
朴海英編劇的新劇《我的出走日記》讓青年世代的厭世厭世轉化為治癒人心的力量,1972年出生的她是如何精準地抓住青年世代的內心,將我們靈魂深處的不安說出來 ?那些連我們父母都不理解的焦慮與迷茫,為什麼在她筆下都得以被撫慰?她是如何做到跨越世代的傾聽,並解放無數疲憊的靈魂?
隨著廉家三姊弟離開山浦,搬到了首爾江北以後,故事來到了尾聲。他們的生活沒有隨著搬到首爾就得到解放,但我卻為他們不變的平凡感到豁然。如果一場戀愛就能完全治癒童年的傷,如果離開家鄉就能擺脫格格不入之感,如果離職換一份工作就可以再也不為生活所苦,那朴編何苦花這麼大的篇幅去訴說人們對「解放」的渴望與追求?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2022年的全面開放為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 電影是否已死?
看完《指考風暴》以後,我想起曾經在交流活動中遇見的女孩,她有著深邃的眉眼,烏黑微捲的頭髮,與導演Shawkat Amin Korki有著相同的母語和相似的經歷。生於伊拉克的導演 Korki 在兩三歲時隨著家人逃往伊朗生活,好多年過去以後,同樣的命運依然上演,戰火依舊無情。她在煙硝中失去了父親
關於顏色的秘密:為什麼是「綠色」+「粉紅色」? 影集中顏色的選擇除了童話故事常用的粉紅色之外,綠色是採用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推行的新鄉村運動中的流行色,也是1970 年代韓國孩子們在學校田間活動日穿的運動服,這件看起來復古和俗氣並存的制服能在三十多年後成為全球流行,想必也是朴正熙始料未及的吧?
朴海英編劇的新劇《我的出走日記》讓青年世代的厭世厭世轉化為治癒人心的力量,1972年出生的她是如何精準地抓住青年世代的內心,將我們靈魂深處的不安說出來 ?那些連我們父母都不理解的焦慮與迷茫,為什麼在她筆下都得以被撫慰?她是如何做到跨越世代的傾聽,並解放無數疲憊的靈魂?
隨著廉家三姊弟離開山浦,搬到了首爾江北以後,故事來到了尾聲。他們的生活沒有隨著搬到首爾就得到解放,但我卻為他們不變的平凡感到豁然。如果一場戀愛就能完全治癒童年的傷,如果離開家鄉就能擺脫格格不入之感,如果離職換一份工作就可以再也不為生活所苦,那朴編何苦花這麼大的篇幅去訴說人們對「解放」的渴望與追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背叛》是豆豆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 整篇的佈局非常精彩,我覺得只有肚裏墨水非常豐富、知識面廣、思維嚴謹、學識淵博的人才可以寫得出這麼一本小說。
Thumbnail
透過這篇故事,瞭解一本絕版書對兩位朋友之間的情誼與交流。透過互相幫忙尋找書籍、分享閱讀和電影的經驗,彰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價值觀。另外,文章也提到與不同城市的相遇,串連故事起點和結局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最近有一間頗為有名的獨立咖啡店宣佈不敵結業潮結業,很多行內朋友站出來說不捨得,說是時代的眼淚,像說到獨立咖啡店沒有生存空間,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近年來有三位暢銷作家,他們的小說襲捲全世界,早一點的是「哈利波特」,讀者老少通吃,最大功勞是讓小學生也勇於嘗試看六七百頁厚厚密密麻麻的純文字書,建立閱讀的信心,另外一位是「暮光之城」,打動了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堅定嚮往永恆愛情的幻想;另外一位就是我最近才看完作者的最新創作「起源」,丹布朗以「達文西
Thumbnail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在這個世代裡,大家的生活圈子變得太快,很難再與一群人長久的待在一起,為某些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辛辛苦苦建立的關係,因為轉職、移民、興趣的更替,很快就會「丟淡」。久而久之,我們都懶於再建立深摯的關係。所有相遇都僅是露水情緣。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交心的卻越來越少。正如長大後終於可負擔起琳瑯滿目的奢
Thumbnail
台剧这几年已经有了不错的进步,从过去无脑玛丽苏偶像剧模式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去探讨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第九节课》、《一把青》、《我们与恶的距离》,游走于人性的阴暗和道德的枷锁之间,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部《我们不能是朋友》也许可以带给你新的答案。 郭雪芙
Thumbnail
可惜台灣缺少像「豆瓣」這種大規模匯聚並留存讀者和閱聽人集體經驗的網站。
Thumbnail
台剧这几年已经有了不错的进步,从过去无脑玛丽苏偶像剧模式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去探讨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第九节课》、《一把青》、《我们与恶的距离》,游走于人性的阴暗和道德的枷锁之间,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部《我们不能是朋友》也许可以带给你新的答案。   郭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背叛》是豆豆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 整篇的佈局非常精彩,我覺得只有肚裏墨水非常豐富、知識面廣、思維嚴謹、學識淵博的人才可以寫得出這麼一本小說。
Thumbnail
透過這篇故事,瞭解一本絕版書對兩位朋友之間的情誼與交流。透過互相幫忙尋找書籍、分享閱讀和電影的經驗,彰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價值觀。另外,文章也提到與不同城市的相遇,串連故事起點和結局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最近有一間頗為有名的獨立咖啡店宣佈不敵結業潮結業,很多行內朋友站出來說不捨得,說是時代的眼淚,像說到獨立咖啡店沒有生存空間,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近年來有三位暢銷作家,他們的小說襲捲全世界,早一點的是「哈利波特」,讀者老少通吃,最大功勞是讓小學生也勇於嘗試看六七百頁厚厚密密麻麻的純文字書,建立閱讀的信心,另外一位是「暮光之城」,打動了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堅定嚮往永恆愛情的幻想;另外一位就是我最近才看完作者的最新創作「起源」,丹布朗以「達文西
Thumbnail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在這個世代裡,大家的生活圈子變得太快,很難再與一群人長久的待在一起,為某些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辛辛苦苦建立的關係,因為轉職、移民、興趣的更替,很快就會「丟淡」。久而久之,我們都懶於再建立深摯的關係。所有相遇都僅是露水情緣。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交心的卻越來越少。正如長大後終於可負擔起琳瑯滿目的奢
Thumbnail
台剧这几年已经有了不错的进步,从过去无脑玛丽苏偶像剧模式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去探讨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第九节课》、《一把青》、《我们与恶的距离》,游走于人性的阴暗和道德的枷锁之间,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部《我们不能是朋友》也许可以带给你新的答案。 郭雪芙
Thumbnail
可惜台灣缺少像「豆瓣」這種大規模匯聚並留存讀者和閱聽人集體經驗的網站。
Thumbnail
台剧这几年已经有了不错的进步,从过去无脑玛丽苏偶像剧模式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去探讨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第九节课》、《一把青》、《我们与恶的距离》,游走于人性的阴暗和道德的枷锁之间,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部《我们不能是朋友》也许可以带给你新的答案。   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