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普賢行願品》講記 29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看十大願的同時,跟看前面十大願王文字的時候,都要體會兩種菩提心,就是世俗菩提心及勝義菩提心。菩薩依著這二種的菩提心而發起這十種偉大的願力,若你依著這兩種菩提心,再體會這個願文的時候,才有辦法感受到菩薩心量的廣大及菩薩的偉大。
就像經典裡面說:獅子的乳只有黃金杯才能夠容受。如果不是黃金的杯子,其他的杯子接觸獅子乳就破裂。黃金杯譬喻什麼呢?譬喻大乘的種姓,必須大乘的種姓才有辦法承受大乘的佛法、大乘的空義、大乘的菩提心等。若是過去生善根不夠,聽到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這麼廣大,想想:「算了,管好自己就好了,入於無餘涅槃,跟二乘一樣就好了。」這個就是根性問題啊!
所以我們要受持佛的教理行果就是能夠詮釋解脫之道的語言文字;就是教下所詮釋的道理。比如菩提心,我們用很多語言文字來讚歎菩提心,然後說明菩提心怎麼生起,這個是是這麼多語言文字所詮釋,為利有情願成佛的那一念心,所以理就是菩提心就是依著這個來行持,在相上則是拜佛、念佛,這樣修行度眾生;果就是果報,即依著而起,最後得到果報。
所以有的經典會講「教行果」,有的經典會講「教理行果」,就是所詮釋的境界,就大乘法而言,其理都是實相,因此我們要受持的就是教理行果。現在請看經文,再分別解釋: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盤荼,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我為菩提修行時」,這是受持果。就是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得到佛果菩提,在佛果菩提當中有無量無邊的三昧陀羅尼,無量無邊波羅蜜的功德,這是我所要得到的境界,即我為了菩提而來修行。
接著說明「一切趣中成宿命」,前面為了菩提而修行,隨逐著眾生來到世俗的六道境界,趣就是指六趣,即來到世俗的境界當中,隨逐眾生、度化眾生的時候,希望能夠成就宿命通,這是受持理
菩薩成就宿命通並不只是能夠憶持菩薩道而已,若只是憶持菩薩道,其實法身大士之前就可以做得到,因為這是法身大士發的願。此處所說的宿命通就是:對於教下這個所詮的,即各式各樣大乘的理、小乘的理都能夠攝持於心,都不會忘失。
為了度化眾生,希望過去所攝持的教法所詮的,不要忘失掉,教法可能會忘失掉,但是教下所詮的不要忘失。這句是什麼意思?比如我們學習完《金剛經》基本的之後,《金剛經》所詮釋的不生滅、無垢無淨的是,學完《金剛經》之後,其中你能夠記的語句,可能就只有幾段話,甚至可能只有幾個字,在可能忘失的時候,但是《金剛經》所詮的,當你了解之後就不會忘記了,以上就是說明一切趣中成宿命
再來講受持行,依著清淨實相的而能夠顯現出種種清淨之,就是「常得出家修淨戒」。受出家戒之後,能夠「無垢無破無穿漏」,即無垢戒、無破戒、無穿漏戒。此處指的是比丘戒有五篇,五篇是從重到輕,最重的當然就是殺盜淫妄,這是第一篇,然後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次第地結罪,次第地減輕,最後篇是突吉羅,那是惡作罪,其內容就不說了。
無垢無破的破,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犯了最重的第一篇,破殺盜淫妄的重戒。戒還有垢、染之分,若犯戒程度也很重,但還沒有到破的情況,這就是垢,即是犯第二篇,此時戒體已經有垢了。第三個是無穿漏,垢是指整個戒體有垢,穿漏就是指犯戒還沒有到有垢的程度,但是有漏洞,此處所犯的是五篇當中的下三篇。總之,若希望能夠依止中道的理,未來能生生世世出家,並且「持戒嚴謹、輕重等持、塵點不犯」,真正做眾生的大依怙,這個就是受持行
下一個頌就是在講受持教,即希望能夠受持語言文字教法,也能夠憶持於心,也就是希望一切天龍夜叉鳩盤荼人與非人等等,反正就是六道眾生,所有一切眾生的語言「悉以諸音而說法」,就是希望未來能夠隨著眾生根性的不同、語言的不同、種類的不同,而能夠隨著他們相應的語言方式,與其相應的教法而為他們說法。
就像什麼呢?就像佛陀的大善巧、大智慧,祂遇到放牛的人,就用放牛的道理來告訴放牛的人,怎麼樣來調心;遇到種田的,就依著種田的道理來調他的心。這個必須有大智慧、大善巧,因為佛陀也沒有放過牛、也沒有種過田,怎麼會知道?
這就是佛陀親證大智慧的境界,能夠以一切眾生之語,悉以諸音而說法,與美國人當然要講美語,與中國人當然講中文,這是指不同的音聲語言;還有剛才講的不同的根性,若是士農工商,各式各樣行業的,就是以他的根性、他熟悉的、有感觸的語言、法義來為他說法,這個就是受持教的善巧方便,一切都是為了度眾生,因此希望能夠受持教理行果。接著請看到:
丑二、「修行二利願」。
二利是指自利、利他的兩種利益。其次第是受持教理行果之後,接著再修十波羅蜜。為什麼修十波羅蜜呢?就是為了破除度化眾生時所遇到的障礙,希望透過十波羅蜜,使度化眾生更加圓滿。
十波羅蜜事實上就是六波羅蜜,將六波羅蜜後面的般若波羅蜜開出來,再另外開出願、力、智、度這四個波羅蜜,這四個波羅蜜實際上是屬於俗諦的善巧、願力這些的,所以把度化眾生俗諦的部分開出來,所以修行十波羅蜜能夠成就自利、利他及破除利益眾生時的障礙,以上是說明修行二利願。接著請看到頌文:
勤修清淨波羅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後面這一個頌,我相信可能很多人都見過,這個頌應該很有名的,我們先看到前面的這個頌,即十波羅蜜的體,「勤修清淨波羅蜜」即以四正勤精進地修十波羅蜜,達到自利利他。波羅蜜是梵文,就是到彼岸之意。
所謂十波羅蜜就是十種使自己和眾生,能夠到達彼岸的法門。為什麼此處稱之為清淨波羅蜜?就是「恒不忘失菩提心」,此句是解釋清淨的意思,也就是依止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這兩種菩提心,所以才修波羅蜜,才有辦法真正地稱之為波羅蜜。
譬如布施,布施是通於人天乘,如果沒有大乘世俗菩提心,以及第一義諦的勝義菩提心的話,世俗的布施只是得到人天的小果報,不能夠稱之為波羅蜜。此處的波羅蜜,勉強只能夠說是度過貧窮的此岸,到達沒有貧窮的彼岸,但這還不是它的原義,波羅蜜的原義是度生死海,度凡夫的分段生死、還有二乘和權教菩薩的變易生死,能度這兩種生死海的才能稱之為波羅蜜。
菩薩必須依著清淨心,也就是依著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來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乃至願、力、智、度,這時才可以稱之為到彼岸波羅蜜。所以要作個菩薩是不容易的。我們現在就只是在學習做菩薩道,但真正要作菩薩,第一個你要發起世俗菩提心,再來要了解空性的道理,能夠隨順勝義菩提心,你再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等的時候,才可以真的稱為波羅蜜,以上是說明十波羅蜜的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