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對於這幾天的伙食並沒有特別的期許,有想過或許可以吃到一些部落特殊的料理,但卻沒想到每頓都好好吃,即使一直被"苦苦"相逼,也是吃得滿開心的(是M嗎?)
用心烹調
第一餐一端上桌我就忍不住讚嘆:太美了吧!看似簡單的蒸南瓜,切塊後擺上苜蓿芽、沙拉醬,再撒點洛神花作點綴。
炸魚排算是這幾天少見的現成品,用鳳梨豆腐乳炒的雞肉,酸甜鹹且不油膩,還有最讓大家驚豔的是看似普通的龍鬚菜,怎麼可以這麼嫩!不太確定是不是有"撕"過,但整盤菜不管夾哪裏都超級嫩,不像平時吃自助餐可能會吃到樹枝(誇飾XD)。
在跟野菜箱奮戰的那一年,我學到了雞蛋跟野菜很搭這件事情!將野菜切碎跟雞蛋一同,也許捲成玉子燒、烘蛋、或歐姆蛋,用足夠的油脂激發出的蛋香,不論搭配有清涼感或者略帶苦味的野菜都很合,可以將一些較澀的菜變得很好吃。
你以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炸魚嗎?大家咬開了才發現,麵衣竟然混了刺蔥,雖然之前有聽說可以用刺蔥來蒸魚,是阿美族魚料理去腥的方法,但沒想到這樣子處理的炸魚會如此美味,外皮有刺蔥的香氣,魚肉被麵衣包裹所以還維持著水嫩。這個魚是淡水魚 (待我問一下魚的名稱,人老了不做筆記就不記得了QQ),有許多細刺,大家邊吃邊提醒要小心,我則覺得好像也還好吧?馬上被花吐槽(稱讚?)說:「你是台南人,平常吃虱目魚的不一樣啦!」這時不禁心虛了一下,因為我在家也是吃虱目魚肚而已,沒在吃整隻虱目魚的啊!
隔日一早就要有行程,七點半大家乖乖起床吃早餐,本來想說會不會就是什麼饅頭包子,沒想到又是很完整的一桌。南瓜粥非常香甜,稠度是我剛好喜歡的,各種炒青菜都清脆可口。
不確定是因為有學員吃素,還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搭配,我覺得這幾天的餐點蔬菜量一直很適切,而且也都做的很用心。最近是南瓜盛產的季節,但雖然幾乎餐餐可見南瓜,都用不同的形態出現。
像過貓在外面餐廳點大概也就燙過,擠上沙拉醬以後給你一盆,但這盤過貓沙拉可不一樣。燙過冰鎮水擠乾的過貓被切碎揉成球狀,完全沒有黏液、脆爽清涼,你說調味有複雜嗎?沒有,但就是處處可見用心。於是這盤用超驚人的速度消失。
又是另外一個過貓的料理,一樣的菜但變化著不同的花樣出現,讓人不會吃膩,還餐餐驚喜。
第三天早餐依舊是清粥小菜,說簡單又不簡單,好幾樣蔬菜,龍鬚菜依然是嫩到令人驚奇。粥裡頭黑黑的不是奇亞籽而是黑藜,雖然小顆但比起更有口感,咬起來像是奇異果籽。這碗白粥讓我發現,原來昨天南瓜粥的清甜不完全是南瓜的功勞,而是這個米本身就很有滋有味。雖然幾天下來吃白飯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米很好吃,但是煮成粥甜度又更加釋放了。
吃草喝茶
本以為吃粥會很快餓,但也許因為天氣熱灌了很多水跟茶,也許因為一直有事情要做,時間很快又來到了午餐時間。當天早上去採了要泡腳的草藥,雖然說是泡腳,但是也有一些是可以內服的,因此ina 就很細心的把可以飲用的草分別熬煮了茶湯,讓我們試試看每種草的味道。
岡梅不一定要熬水,部落的人也會切片直接拿起來咬,就像是咬蔘片一樣,咬起來苦苦的,吐掉之後喝水會有回甘的感覺 (就說阿美族真的是物理性的很愛吃苦.......),而熬成茶的苦味不會那麼重,不過這些我都是聽說的,因為聽到會苦,我就直接跳過了!哇哈哈!
至於獅子頭......不是....,是長花九頭獅子草很令人驚奇的是,煮了以後竟然很像仙草茶!但仙草又略帶一點苦味,但獅子草就是淡淡清香,尾韻有些甘甜。大家聊天時說芒草根茶跟獅子草茶都自然帶點甜,應該是因為剛剛吃了岡梅的緣故,但因為我完全沒碰岡梅,所以應該不是這樣,是真的這兩樣都自然回甘。
雖然沒有拍照,但這天還有學員建議的刺蔥茶,第一天晚上就煮了刺蔥茶,不知道為什麼熱的時候喝有蛋花湯的味道,據說因為是用比較老的刺蔥葉煮的,檸檬胺含量少,就少了一點檸檬的香氣。冰鎮了一晚,涼涼的刺蔥茶超級超級好喝,跟前一天的蛋花湯完全是兩回事!我有兌了一半的水,淡淡的香氣喝起來更舒服,好後悔沒有多裝一點啊!
天氣炎熱,當浮著許多冰塊的洛神花飲出現時,總是很快被喝光。
本來想說就是洛神花茶有什麼稀罕的?沒想到真的不一樣!
不像平常洛神花茶通常是用乾燥洛神花去沖煮,這是用新鮮的洛神花萼加糖去醃漬,就像是做酵素一樣的方法。雖然 ina 對於到底要醃漬多久實在講的不太清楚,但是新鮮花萼漬出來的洛神飲,會有個發酵的香氣以及細微的氣泡感,可以說是天然的汽水,若難以想像,或者可以想想康普茶,大概有點類似那樣。
苦苦相逼
前一天喝苦苦相逼湯時,我還在跟花花說幸好沒有苦茄(輪胎茄),因為那東西真的是野菜箱裡面我怎樣都吃不下去的,還好當初帶便當時我的食友有幾位吃的了苦的,幾乎苦茄都塞給他們了。
然後......當我悠哉泡完腳吹完頭髮走回來,花花遠遠的就對我大喊:有苦茄!!
前一天的苦苦相逼湯,晉級變成苦苦相逼餐啦!
苦瓜鹹蛋、油煎(?)苦茄&辣椒、苦茄鑲肉,還有可能會中獎的青辣椒。救命啊!QQ
雖然怕苦,但苦茄鑲肉做的精緻漂亮,大家也讚不絕口,於是我還是拿了一顆。沒想到比我預期的好吃多了!果然當初是我不會料理嗎?內裡的鑲肉放了馬告調味,肉類的脂肪溫和了輪胎茄的苦味,如果有一天要有原住民料理主題的國宴,我真心覺得這道很可以上啊!
石頭火鍋
在奇美部落這邊用的石頭是麥飯石,將麥飯石燒得火熱,放入水中就可以將水滾沸。挑選石頭的時候要注意是否有裂痕,否則加熱後可能會爆裂,每顆石頭大概可以重複利用個三~四次。
麥飯石是安山岩的一種,而馬太鞍部落似乎是用蛇紋岩,我覺得這跟當地有什麼石材有關,查找資料時發現有學生科展做過相關題目,看了這份資料,石頭這麼多種,為什麼最後阿美族會決定使用這幾種石頭是有原因的,有些石頭容易碎裂、有些石頭會溶出雜質,安山岩跟蛇紋岩算是既穩定又能續溫的。該篇文獻我放在下面,有興趣的人自己點囉!
自己吃的蝦自己抓...那我們大概會餓死
第一天下午就去放了蝦籠,終於到要把他們變成石頭火鍋的時候了!但是......我們放的蝦籠有不少都失敗了,只捕到一些很小的魚或者蝦,當然也就都被放回溪裡頭啦!
還好大哥們也有放了蝦籠,所以中午還有蝦可以吃~XD
燒熱的石頭放入水中,大概放到第三顆就可以看到水滾了起來,當水滾之後,把活跳跳的蝦子放入,再加鹽巴和刺蔥調味。鹽巴量放的不手軟,大家看到時不禁大叫了,不過因為這只是要燙蝦子,並沒有要喝湯,所以後來事實證明,那個鹹度其實是很剛好的,這樣蝦子才會入味。
石頭的續熱滿厲害的,可以看到即使放入蝦子水還是滾個不停。刺蔥被豪邁的丟進去時,香氣清爽誘人。
有擺盤就是不一樣
剛好早上去採摘的各種草藥花卉還在一旁,馬上被拿來當擺飾,果然看起來就是不一樣啊!
友人看到照片問我為什麼在山上吃泰國蝦?雖然有螯,但這不是泰國蝦唷!(而且若是泰國蝦也太小隻了XD) 雖然當天在現場出現各種蝦子的討論,海水蝦淡水蝦傻傻分不清楚。不過根據對於台灣各地溪流的生物研究文獻資料,我想這些蝦可能是沼蝦屬的,所以其實跟俗稱的泰國蝦是同一個屬的,長的很像也是很合理。另外台灣的淡水蝦很多都是洄游性的,當天現場又一陣討論所以是會在淡水產卵嗎?討論未果,讓我們看看台灣的學者們寫的文章吧!
洄游又可分為分為三種,分別為:河海洄游、純淡水洄游與純海洋洄游。河海洄游還可再細分為: 由海水上溯到淡水溪流中繁殖的「溯河洄游」,鮭魚就是此種型態; 由淡水下降到海水中繁殖的「降海(河)洄游」,例如淡水鰻;以及洄游的目的和生殖並沒有強烈關係,但生活史又需經淡水及海水間度過,此類皆屬於「兩側(域)洄游」。此篇主角「洄游性淡水蝦」就屬於此類。
好勒~我還真不知道洄游有分這麼多種!
野菜水餃出現啦
被我跟花花講了好幾次的野菜水餃在最後一天出現了~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最後一天突然出現了擋蒼蠅的紗網,搭配前面拍石頭火鍋的花朵,整桌變得很....文青XD。
奇美的野菜水餃有好幾種口味,龍葵、山蘇、毛豆、刺蔥、洛神,我以前最喜歡山蘇,但這次我反而覺得刺蔥味道最好。這趟旅行真的是開發了我對刺蔥的喜愛,不論是吃菜喝茶都很不錯呢!
致謝!!?
這篇文章裡有些照片是花花提供,感謝她(啾咪)。
下面是他撰寫的文章,也可以看看不同角度切入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