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語言的力道】

語言的一線之隔
語言的一線之隔
今天看到了一篇有關「與家人溝通」的文章,突然想起,大學有門通識課程叫做「溝通與表達」,記得是一門很不被看重的內容,而那時還小的自己,也還不懂得該課程的意義與價值。有一次參加校外的日文演講比賽,記得當時第一名的講題是「說話的藝術」。當然,那時也還是納悶著這樣的內容為何會是第一名的問號。
長大後,從台南到高雄、台灣到日本,學生到出社會、從夢想與現實之間,發現在眾多處理人際之間問題的癥結點,不外乎是說話的藝術。不是要自己說假話,而是在自己的意志與嘴巴之間,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不是被情緒、或為了效果(吸引週遭的注意力之類)說出了與真實感受相互牴觸的言語。或許也是以前年輕時的口無遮攔,事後發現其實傷害了不少身旁的人,才開始會注意收斂(當然到現在也還是在學習中)。
說話真的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與家人之間的溝通,通常都會被認為是最可以肆無忌憚的噴射、反正也無傷家人之間的關係,卻也往往在無意之間,成了自己不易察覺的慢性傷害。我覺得與家人的「肆無忌憚」,是意志想法上的信任,而非語言上的無的放矢。很多人常常會忽略,決定事情發展方向的最大因素,其實就是自己本身。唯有自己改變,相對應的人們也才會進而察覺、被影響而改變。
出社會這幾年,創業奔波、夢想與現實之間,加上這個疫情時代,一路上支撐自己最久的,莫過於總是陪伴自己的家人。過程中少不了爭吵、誤會、意見相岐,但也都相互協調、也成長了。或許也是因為進入婚姻後看到了更不一樣的風景,而覺得彼此能夠進步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自我中心」vs「隨波逐流」的溝通
出社會後在人際關係上的一大心得,不管是哪一邊,似乎都暗藏著「逃避改變」的因子(改變自己vs 改變環境)。比起以上兩者,或許最具挑戰的是「保有自我意志的前提,與周遭打太極」(很難用言語完美說明的體悟)。基於「語言」本身就是一個「群體與社會之間」人與人的溝通媒介,或許如果能在尊重與理解聽話者的立場前提下,表達自我的真實意志,才能在溝通時發揮「語言」的最大力量吧。
如果喜歡我的生活紀錄,也對裁縫譯人的斜槓人生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隨喜贊助!你們的支持將成就我持續的力量,感溫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