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困難的究竟是被愛,還是去愛? 關於《愛的藝術》心得

簡介

《愛的藝術》是於1956 年出版的經典之作,由心理學大師佛洛姆書寫。整本書以不同層面探討愛的本質,並由理論與實踐帶領讀者看待愛這門學問。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
來自博客來
來自博客來

何謂給予?

作者提到人們常誤解假定給予就是放棄某些東西,是被剝奪和作出犧牲。但給予的真正意涵是在這樣的行為中,體驗到我的強壯、我的豐饒和我的能力。使人喜悅滿足的,是因為給予是在表現我的蓬勃生命力。

一、愛和勞力是分不開的

愛的本質是為某件事物「付出勞力」而「使他成長」。若愛的行為中沒有勞力那僅是空談。最常見的例子即是母親的愛,母親在孩子出生時給予餵奶,提供孩子生命的基本需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為孩子的吃穿打理、為學業鋪路,母親付出的勞力存在於成長中的每個片刻。
我們愛我們為之付出勞力的事物,也會為我們所愛的事物付出勞力。
from Unsplash

二、在愛中,兩個人是從他們生命的本質去體驗自己

愛,是在自己的本質中體驗自己,是透過與自己合一而不是逃離自己去和對方合一。
要如何在愛的過程中從生命的本質去體驗自己?
雙方各自有完整的生命力,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將自己得不到的期望強加於對方身上,能夠尊重獨立的個體性,負責不僅是生命行為上的負責任,更是對於自己生命曾經的缺乏、遺憾和失去都有釋懷和放下的能力。若無法為這些過去的情緒負責,它則會根治在生命裡頭,使關係存在著碎裂。
雙方有強壯的生命力,是愛存在的證明,是愛的果實,也是愛賴以被辨識出來的標誌。

三、愛的實踐:紀律、專注、耐心、無限關注的態度

這本書如此具有價值的原因也在這裡,佛洛姆不只提出愛的理論和哲學觀點,更教導我們愛實踐之方法。這邊僅提出紀律與專注細講。

紀律
一門藝術的實踐要求紀律,若我不按照一定的紀律行事,就做不好任何事情。如果我只有「興之所至」才會去從事,則一門藝術充其量只會成為讓我愉快的嗜好,我永遠不會成為行家。
紀律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不外乎是準時起床、飲食節制和克制任何慾望的導向。
那紀律與愛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紀律與愛之於我的解讀,是在愛所愛之人和自己之間有適當的「分配」,不會過度耽溺於對方的愛或渴望把自己完全奉獻,而是在一來一往之間保有愛的熱度和彼此都舒適的關係。愛的猛烈是需要克制及自律的。
如何實踐紀律?
不可把它當成外力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束縛。應該讓他成為我們意志的表達,我們該是心甘情願、成為習慣後,反而覺得不去實踐而若有所失。
我們會認為因為做「痛苦」的事,因此這件事是「可嘉」的,但我們該將這一切看作對於靈魂與肉體是好的東西,必然是讓人愉快的,儘管在開始時有某些抗拒力需要克服。
from Unsplash

專注
要精通一門藝術,專注是必需的條件。
作者提到專注的部分我認為十分有趣,我們缺乏專注清楚顯示在我們難以獨處上,一個人若能夠專注意味著他能夠獨處。專注在如今的社會文化中比以往更難達到,現今的時代講求快速和多工,能一次處理越多事情生產力就越高,而生產力高意味著競爭力強,進而專注被這個時代慢慢遺忘。
專注與愛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愛並不只是一種強烈的感情,他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在感情中,即便我們有另外一半,我們依然有可能會持續遇到更優秀的人,此時,專注的愛便是關鍵,專注的愛著一個人是決定也是習慣。
如何實踐專注?
1.學習與自己獨處:
獨處時不要閱讀、不要飲食、不要收聽音樂,單單專注在一件事上,不論那件事多微小,在小事上專注也能領略到其他意義。
2.學習專注地傾聽
大部分人在聽別人說話或給忠告時,都沒有真正傾聽。他們有一種錯覺,以為他們專心傾聽會更加疲倦,實際的情況正好相反。如果是出之以專心的方式,活動會讓人更為清醒。
專注意味著完全活在當下,意味著當我正要做某件事的時候,不去想下一件要做的事。
from Unsplash

四、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

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而無能於愛就是缺乏能力去喚起愛。
我們的愛可以喚起對方生命中的能力,那樣的愛是富有創造力,是積極有生命力的愛,愛是人身上主動的力量,愛的主動積極性包含照顧、責任、尊重、了解。喚起愛的能力是願意給予,在付出的同時豐富了他人,也豐饒了自己。

結語、我們真正的恐懼是不被愛還是去愛?

在以前,有個流浪狗之家,裡面住著無數隻流浪狗,有隻尾巴斷裂的黃金獵犬皮皮,皮皮有天和好朋友波波說:「真想快點離開這裡」
波波說:「我一點都不想離開這裡,待在這裡很好啊,出去多累呢?如果和主人產生感情之後,他不要我或是他傷害我,萬一有改變怎麼辦~安逸就是最棒最舒服的生活!」
「但是我覺得不被選擇和喜歡更讓人害怕,不被喜歡就代表我不值得。」
「那你為什麼要把價值定義在他人的眼光上?」
「那你為什麼要害怕改變?離開這裡,你也可能有不同的生活,你甚至還會被愛!」
「因為改變意味著我可能被傷害,付出的真心有被傷害的可能,所以我不願意去給予和愛,連被愛我也不奢求,沒有渴求就是我最好的生活方式。」
皮皮的恐懼是不被愛,波波害怕的則是去愛,筆者認為這兩種恐懼我們都同時擁有,時而像皮皮害怕被世界遺忘,時而又像波波,看似是害怕改變實質是害怕去愛。
無論我們的恐懼是什麼,愛是存在於我們周遭不爭的事實,它需要細品與照護,在天色漸暗的晚霞裡,願我們讀懂愛與愛之藝術,勇於認識自己的靈魂吧!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此篇引用書中許多佳句,但整篇文章是經過筆者自行編排加心得,有疑問歡迎一起討論~
我的生活ig(無聊可以看haha):@0961la 成長小地:@readdaer096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