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愛上一個人?如何去愛?愛的藝術:愛不只是感覺,藝術都需要努力和學習

2023/01/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人為什麼渴望愛?

我們原都與母親共存一體,而一出生在世,人便很快察覺自己已與母體分離,是一孤獨存在的個體。發現生命短暫、發現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發現自己可能早於所愛的人先死或是看著他們比自己早死去,發現自己在大自然與社會的洪流下竟是如此束手無助。
因此人需要愛,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與外界及他人連結。這也是為什麼被討厭的勇氣說,人一生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為什麼社交天性說,人天生愛社交,因為人知道三個臭皮匠總是勝過一個諸葛亮。
為什麼邊緣人是個自嘲的負面詞彙?為什麼單身的人就是狗?分離感,是人羞愧、罪惡感與焦慮根源。為了擺脫分離焦慮,有些人過分從眾、有些人依附於他人填滿自己的空檔,有些人逃進藥物、酒精、毒品和性愛。唯有身體與心靈的完全投入,似才能真正逃離。然後狂歡喧囂過後,為何留下總是更刻骨銘心的孤獨感呢?
自願從眾
極需克服分離,因而懼怕與眾不同和偏離群體。
人們想要從眾的程度,遠高於他們被迫從眾的程度。
佛洛姆說,愛是解答,愛是人與生俱來的力量。愛可以克服孤立與分離,但又讓人仍可以做自己,保有自己人格的完整性。
你認為愛是藝術嗎?如果是,他便需要知識和努力。
但,愛這麼重要的課,為何從小到大,從不編列在正式的教育體系裡。而大多數人,經歷多次心痛,卻仍學不懂這一課。

愛是給予,還是領受?

如果只能擇一,你更想要一段你愛對方多,還是對方愛你多的感情?這個常常出現在茶餘飯後的話題,其實便在探討你想當付出多的人還是接受多的人。
付出不只是名牌包米其林麵包,包含精神的付出,投入自己的情感去愛上對方。不夠成熟的人,認為給予是犧牲、是被剝奪。然而給予其實是能力的最高表現。
真正的富有,是給予很多,而非擁有很多的人。
老生常談那句施比受更有福,會被耳提面命肯定有其經典之處,給予的力量很神奇,給予是把自己的一部分帶入他人生命中,而這些帶入是會反射回來的,冥冥之中以各種形式回到給予者身上。也就是說,給予,讓領受者也成為給予者。雙方都會因為給予而感到喜悅。

愛的 4 個動詞

動詞一,照顧。
愛,是對我愛的他,包括他的生命、成長的積極「照顧」(不只是對他方圓100公尺內坐幾位異性的積極關注)。愛沒在出一張嘴的,愛包含有感的付出和行動。愛和勞力是分不開的。渣男就是在無任何實質行為的情況下仍不斷地堅稱他愛你。
妳發現懷有身孕時,他廢話沒有一句,說:我會負責。
是的,「負責」是第二個動詞,是一完全自願的行為,意味著有能力和準備去好好接住。雖說責任感一不小心便可能變質為支配和佔有慾。
而動詞三,「尊重」便是願意讓另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長,而非以符合我需要的方式。如果我愛一個人,我是按照他原本就是的樣子與他結合,而非把他當成一個能彰顯我、襯托我,或合我所用的物品來需要他。唯有自己達到獨立的境界,才無支配和剝削他人的心態。天啊這段打中我幾乎想整段刻在我房間牆壁上。
這就是為什麼諸多心理學都在講『投射』,藉由把焦點放在被愛者的缺點和軟弱之處,來迴避自身問題。你嫌他上進心不足、太廢,其實你真正害怕的是不夠上進和太廢的自己。
最後,如果不「了解」對方,以上之照顧和責任就是盲目和自以為是的。你對她極致的好,總以為已付出了所有,為何她還無法領會呢?這個畢曲!然而你以為的好不是她的好,她真的需要嗎?還是你強加在她身上所以能讓你好過一些呢。(看見你穿外套阿嬤就不覺得冷了,但你熱得難受)
若了解非以照顧為動機,他就是空洞的。了解絕非一知半解,而是深入對方內心行為深處,去同理他,唯有超越關懷,把你的腳放入對方的鞋子實際走幾步,才有可能做到真正了解。
當我嘗試了解他,才知覺他的憤怒只是某種更深邃東西的外顯。
我認識到他是一個正在承受苦楚,而非一個憤怒的人。

思考現實的愛難以啟齒嗎?

一見鐘情、沒辦法就愛上了、愛丟阿卡慘死... 愛總被認為是一自然而然自然湧現的情感,是一個人被抗拒不了的感覺所擄獲的結果。
但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要素:意志。愛上並非僅是一種強烈感情,他還是一個決定、判斷和承諾。如果愛只有感覺支撐,不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怎麼有信心能愛的天長地久?第一眼我一見她就知道自己愛上了,第1000天我只看見她那堆永遠不主動洗的碗。
愛是意志,是願意去犧牲去奉獻的決定,而這些都可確保愛情恆久遠。

我只能愛上一個人?

愛不單純只是我跟你,他跟她、他跟他、她跟她,愛還是一種態度、一種能力。
佛洛姆認為:真正愛一個人,便可愛所有人,愛世界、愛生命、愛自己。
那些「全世界我只愛你」,或是「我愛你更勝於我自己」,真正健康的愛都不應如此,如果一個人只能愛某一個人,他的愛只能稱作為共生依戀,或是一種擴大的自我中心主義。
共生(symbiosis):需藉由他人來使自己完整,無法獨處無法忍受孤獨。
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真正的愛,絕非只存在一個人身上那麼狹小。但這裡不代表所以你要開始培養一座後宮,或是開始光勉堂皇的展開一夫多妻制,佛洛姆想說的是,你也能以不同形式,去好好愛家人、自己、朋友及身邊的人。
Meister Eckhart:如果你愛自己,你就會愛人如己。
如果你能愛包括你自己在內的所有人,你就會愛他們如愛單一個人。

你是 S 還是 M ?

曾跟朋友聊過,你在感情中屬於S還是M的那一方?(指精神方面^_^)雖說似乎在聊笑話,但佛洛姆看待受虐狂和施虐狂,都是強烈孤獨感下的產物。
受虐狂,讓自己完整的方式是讓自己成為另一人的一部分,讓對方指揮他、引導他、保護他。受虐狂不需做決定、也不孤單,但同時他很匱乏,因為他必須依附另一方,他心靈才能感到完整。
而施虐狂同樣缺乏,他須藉由命令剝削羞辱對方來使自己支配、強大,因而感到完整。

但成熟的愛不是兩個不完整的人相互依附才能完整,而是在一己完整的前提下達成的合一。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被愛,所以我愛。
;但成熟應是:因為我愛,所以我被愛。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但成熟應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愛需要信仰

「愛上她,結局會讓我受傷嗎?」
「萬一,他沒有我愛他那樣那麼愛我怎麼辦?」
「我們真的能天長地久嗎?他口中的愛我,都是真的嗎?」
愛,本就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才總會聽見人們問:這世上有真愛嗎?
才總會聽見她問他:你愛我嗎?
愛你一萬年這個承諾,誰又能佐證必定發生,必定落實。
愛這麼沒有保障,還不能保險的東西,god damn 誰告訴該如何勇敢去愛?
所以佛洛姆說:愛需要信仰。
我們害怕不被人愛,同時卻也恐懼去愛,對愛沒信心的人,愛得也少。
唯有信仰,能讓你無條件相信,能讓你不講求投資報酬率去愛。你需要勇敢,才能義無反顧;需要有勇氣,才能冒險承接痛苦和失望。

愛的藝術需用一輩子去精通

為了更輕鬆的生存,歷史將「依附」深植入我們的基因,因此我們總盡力貼近他人,害怕被 tag 成為邊緣人標籤、怕朋友『不揪喔』、社群 FOMO 唯恐成為局外人。
但請記住,每個人從母體分離後,本就是完全獨立的個體。我們生而孤單,獨自一個人來,最終也將一個人去。蔣勳孤獨六講中說,享受孤獨是一種福氣,害怕孤獨的人就會寂寞。如果你無法與自己相處,別人又如何與你相處呢?
只有兩人先體驗自己、再從自己出發互相溝通,愛才有可能產生。

本書適合的人類|
哲學、心裡、愛情、想愛的人們啊~
作者| Erich Fromm
出版社|木馬文化
推薦指數|💛💛💛
延伸推薦|
#孤獨六講 蔣勳 聯合文學
#小王子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16會員
20內容數
Fianne,已讀 Podcast 的 Host。30分鐘有找,聊一本書。白天是fintech打工的行銷經理,假日是上山下海的野人,不滿一年的數位遊牧新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