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展翅協會【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邀請8位專家與你一起面對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的挑戰,理解及協助發展孩子的網路行為,提升孩子數位生活保護力!
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現實校園生活中的霸凌,孩子過往可能多與霸凌者是有交情的同學,起因通常在某些事件中產生誤解、意見不合,最終在雙方衝突下演變成霸凌事件。 然而,面對霸凌,特別近幾年來日趨頻繁的網路霸凌,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呢?該如何讓孩子調適好自己的心境來面對這艱困的處境? 對此,教育媒體工作者蔡伃婷依據自身在網路的觀察,將常見的網路霸凌事件分為下列種類,供家長或監護人做一辨別: 1.限時動態霸凌
此為出現在某些社群、社交平台上,具有時效性的短影音,霸凌者通常會將雙方爭吵的截圖放入限時動態中,甚至公布對方個資,標註被霸凌者。由於現實動態通常具公開性,經常造成被霸凌者網路上的朋友也能看見其遭霸凌的情形。 且一旦限時動態因時效到期而消失,若被霸凌者沒有事先截圖,便很難將裡面的內容做為其遭言語攻擊的證據。 2.匿名平台公審
匿名平台容易出現惡意留言、肉搜行徑,肉搜者在公開別人個資的同時,都有可能觸法。 匿名平台裡也常出現附和群眾,在不清楚整體脈絡下,與事主一起在留言處謾罵,最後導致被霸凌者的雙重打擊、多次傷害。 3.群組霸凌
普遍發生在國、高中,甚至是小學生在通訊軟體中設立的班級群組,通常是特定同學在群組內進行多對一的霸凌行為。 常見的情形像是「在群組裡公審對方」、「要同學當應援團選邊站」,但有時霸凌行徑較為隱性,像是當某位同學發言,所有人就故意「已讀不回」等類似冷暴力的模式。
如何察覺孩子是否遭遇網路霸凌?
覺得孩子好像有心事,深怕他是不是在學校或網路上遭受什麼委屈,但又不知道怎麼和孩子開啟對話嗎? 蔡伃婷指出,父母可以先不要勉強或急著加孩子的社群帳號,操之過急的想了解孩子遭受霸凌的處境,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嘗試下列方法: -日常關心法-
愛跟信任平常就要累積、建立,若您用相對暴力的方式協助孩子處理他遭霸凌的問題,例如轉學、刪除他所有的社群平台帳號,想讓一切重新來過,這只會讓孩子覺得是在壟斷他的生活,破壞他生活的節奏。 因此,最簡單、但也相當有效的方式便是和家中小孩閒聊,例如「最近學校有沒有發生有趣的事呀?」輕鬆、平易近人的開啟對話。 -食物誘惑法-
準備好吃的食物跟孩子分享,讓他們覺得放鬆。 -時事討論法-
看見與網路霸凌或校園事件較相關的新聞時,可以結合上述的日常關心法,自然地和孩子提出問題:「你有看過這個新聞嗎?」、「那你有什麼想法?」 如果小孩說:「我有個朋友有類似的經驗」,那家長可能要注意聽,因為他說的那個「朋友」,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父母也須留意,若孩子講出來的想法不是你期待的內容,家長也不要隨便去否定、批評小孩,要不然未來恐很難再跟孩子開啟對話,就算能有對話,孩子可能僅會回答政治正確的答案。 -回憶分享法-
在孩子陳述完事件後,家長或監護人可分享自己過往的經驗,不要急著想迅速解決孩子的狀況,可鼓勵孩子先說出來,先著重在當前孩子在乎的現狀,讓孩子可以順著這個話題講下去。 要知道,我們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但可以在現階段孩子需要支持、資源的時候提供給他。
就算察覺到孩子的狀況,後續又該如何協助呢?
許多家長聽到孩子在學校、網路上遭到欺負後,經常會脫口說出「不要理他們就好了」、「反正畢業後你也不會再遇到他們」,而這種說法通常是孩子最不願聽到的,因為父母並沒有表現出同理和陪伴之態度,更沒有減緩孩子現階段的處境。 蔡伃婷認為,家長在回應時,可先思考以下的做法: 1.孩子的情緒要接住
父母不妨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當霸凌發生時,孩子可能產生的心理變化通常是先覺得錯愕,之後想要反擊或逃避,在衝動的行動後,卻也往往不知所措,想讓事件盡快落幕。 因此,身為在一旁支持的父母,我們不要一股腦地發表意見高談闊論,反而應在旁傾聽、適時的給出回應,陪孩子走過這一段,同時我們也可不斷的釋放訊息讓孩子知道:「若你有需要,都歡迎跟父母談」! 2.同理、相信孩子有調適能力
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如何應對問題的機會,蔡伃婷便分享,過往有孩子在上傳自己的才藝作品、觀點到網路平台後,卻遇到網路上的惡評。當下當然很傷心、憤怒。 但沉澱過後,孩子自己體認到,在數位空間中,要選擇在網路上公開自己的作品、言論,就可能會面對不同的意見、批評,小孩通常在這番反思、沉澱後,就會比較釋然,也較能看淡這些衝擊。 但我們還是希望,這樣的經歷是在有成熟大人陪伴下去進行,尤其在孩子陳述完自己的處境、想法後,不代表家長都只能傾聽,不能給予任何想法,有時適當的協助孩子做心態調整也很重要。 畢竟,讓孩子去學習應對當前的議題,我們在旁適時輔助,也是培養他們解決事情的能力,尤其霸凌不會全然消失,當它出現的時候,孩子可以怎樣去面對、調適、處理,更是成長中重要的一環。 3.聽聽孩子打算如何處理
在網路霸凌現象發生時,家長不要急著在社群平台發聲表示,「會保護自己孩子到底」、或「加入戰局謾罵對方」,也不要一開始就嚷嚷著要走法律程序提告霸凌者,因為那往往不是小孩原先的預期。 若家長加入和霸凌者吵架的行列,經常會造成反效果。蔡伃婷便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分享,過往真的有父母在第一時間幫孩子出氣,結果事情越演越烈,爭吵的對話遭截圖放到班級群組中,孩子更因此被踢出群組,甚至演變成孩子在學校遭到實體霸凌。 蔡伃婷強調,父母覺得「為你好」,並不一定是真的為孩子好。孩子面對欺侮、霸凌的情形,也是其生命中要去處理的功課,不應該是我們因為自己共情後的憤怒,而幫孩子去處理他的課題, 況且,做為父母的我們,有沒有問過你的孩子「實際上想要怎麼做」?有時孩子要的僅是霸凌者的一句道歉。 回到讓孩子決定,並開啟好的溝通模式,不僅能讓孩子覺得你是可信賴的對象,也能讓孩子練習在遇到問題時反思、理性分析的能力。
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蔡伃婷最後總結到,未來網路霸凌的樣態一定還會更多,此時家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陪伴孩子面對、釋放愛的訊息,並協助孩子尋找可靠資源,尤其在數位網路的出現後,我們的世界被擴大許多,除了父母自身的經驗外,也有諸多外在的資源可以使用。 因此,千萬不要抱持「家醜不外揚」的心態面對,記住!有很多外部資源是我們可以善用和學習的,同時我們也可在態度上謹記下面三點: 1.以身作則-不要因為自己情緒化的作為而把事件擴大! 2.心態調整-信任孩子有能力處理,並從中陪伴、適時給予經驗分享。 3.資訊素養-讓孩子知道,使用數位工具能帶來的好處,以及可能衍生的問題,若真的遇到狀況,也能善用資源求助。 欲觀看完整影片,可至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官方頻道觀看:
本系列課程感謝 Google、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
台灣展翅協會 上網安全資訊網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