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非法狩獵目標、領地被奪走,台灣黑熊的宿命因人類的入侵而改變了。知道了這件事的我們,能夠做什麼來改變這樣的悲劇?
「TUTUMAZ」,這是布農族對台灣黑熊的稱呼,也是布農族語「英雄」一詞。傳說黑熊和布農族曾一同抵抗外敵,還立下了誓約,讓黑熊從高處保護布農族人。而如今數量日漸稀少的黑熊,變得需要人類的保護和復育,但身為一同在台灣這座島生活的同胞,人類似乎卻在破壞與黑熊之間的生態平衡。
台灣唯一原生熊類,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
講到「台灣黑熊」,台灣人應該都不陌生,牠是台灣最大的食肉目,有著黑色毛皮和大而圓的耳朵,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胸前淡黃色或白色的「V」字斑紋,因斑紋形似一輪新月,所以台灣黑熊也有「月熊」之稱。
在台灣,台灣黑熊鮮明的形象刻在所有台灣人心裡,但是這樣具代表性的生物,卻面臨著生存危機。而問題的源頭,就和人類有關。
山林解禁後,黑熊何去何從
登山在是台灣是十分受歡迎的休閒活動之一,但人類所謂親近大自然的行為,其實也是在改變黑熊的領地及生活習性。登山客所留下的剩食、垃圾,獵人布置的捕獸陷阱,或是過度開發的道路及人類活動的雜音等等,都再再顯示共享自然和侵入領地只有一線之隔。
人類和黑熊生活的重疊也是人熊衝突的起點,台灣黑熊會為了覓食等原因踏進山屋或人類駐足的地方造成雙方的危險,而用來捕捉野生動物的陷阱也讓半數的台灣黑熊斷掌、斷指。
只有200~600隻的台灣黑熊被列為瀕臨絕種的生物,加上是台灣唯一原生熊類,台灣當然在進行保育活動,但非法的捕獸夾和獵殺、過度開發和人熊衝突,都讓這件任務變得更加困難。
另一方面,身為一般大眾的我們,除了知道台灣黑熊胸口上白色的「V」字斑紋外,似乎也沒有更多的認識,也不會想到黑熊存續的難題。且黑熊「熊」的形象和龐大的身軀也容易造成恐懼或誤解的心理,又是生活在高山地區,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神祕的存在。
頻繁的斷掌與斷指
森林中的捕獸夾造成的台灣黑熊斷掌與斷指,被譽為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說從20年前他開始關注台灣黑熊到現在狀況依然沒有改善,令他非常絕望與生氣,那為何依然會有許多陷阱呢?
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獸夾是全面禁止使用且禁止販賣、製造,但經過主管機關允許,原主民是可以獵捕動物的,他們並不是故意要抓熊,而是為了獵捕山羌及其他野生動物時,黑熊誤觸陷阱。
除了因為原住民放置的捕獸夾外,也有不少人是非法獵捕野生動物,包括台灣黑熊,現今依然有民間謠傳認為熊膽汁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等功效,也有人開處高價買熊掌、熊皮,因而大量獵捕及販售。
斷掌、斷指會造成台灣黑熊補食困難,無法抓住獵物,也可能影響繁殖,例如斷掌的公熊無法扶住母熊,就無法順利進行交配。
在保育中心有幾隻黑熊是斷掌甚至有截肢的台灣黑熊,斷掌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狀況,有些會自殘,例如咬自己的腳掌、腳,或者會不斷出現特定行為,例如搖頭晃腦,或是變得過動,即使受到很好的照顧,這些台灣黑熊已經無法在回到森林中自主生活了。
尊重山林,保護黑熊
但近年來,我們也能看到政府和民間團體致力提升黑熊形象,也不乏山地的環保宣導,許多山上在進山前,都需先在登山口看完宣導影片。但也許這樣還是遠遠不足,黑熊瀕臨絕種的事實反映出的,就是大自然的失衡。
環保從來都不是想想就好,而是自發性的提醒自己和他人。許多人都說日漸稀少的台灣原生種動物,是沒扮演好山林「管理者」的政府的責任,而身為大自然訪客的我們,是不是也得扛下「自律」這個重大任務?
想要接觸台灣美麗的山林時,先問問自己是否能夠盡最大努力實現不留垃圾剩食,不去破壞原始,留下無痕環境,為黑熊和其他山地居民們,盡些心力。
台灣原生種,由台灣人來守護
黑熊在台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牠是食物鏈的頂端掠食者,負責調控台灣動植物的數量,也是傳播種子的一員,牠們的活動範圍很大,可將種子傳播到不同地方。
而牠們在人類社會上也有一定影響力,是最有台灣意象的代表性動物之一。台灣的民間團體曾拍攝紀綠片,讓更多人認識台灣黑熊,也致力研究黑熊生態及保育方法。
也許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每個人都有渲染其他人的力量。台灣黑熊值得我們發揮影響力,進而讓更多人重視牠們,讓曾經有「英雄」之稱的台灣黑熊們,能因人類的自我約束和道德復育,更加安心的生活在台灣這座寶島上。
高一亮孩記者/范芳瑜、葉芝宇、程子熙、游騰勛 採訪報導
「亮孩」是專欄作家,也是暢銷書作家,看看我們的「
暢銷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