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或太好嗎?談談自我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很容易認為,一個人自我價值感高
是因為這個人有很多優點和成就
而一個人自我價值感低,是因為他的缺點與不足
這是一個最常見的誤解。
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身邊一些熟識的朋友
外在條件看起來很好很優秀
但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辦法欣賞自己的好,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這樣的個案非常的多,且大都是跟原生家庭有關,
一般來說
自我概念多半是在與“重要他人”有關,
例如父母、兄弟姐妹、其他親屬、鄰居
親朋好友、老師和同學、工作中的上司等。
這當中跟父母的關係是最大的
以下跟大家分享
1、「有條件的愛」
孩子表現優異時,父母很高興,很鼓勵孩子
但當孩子失敗時,父母會很失望,不停地數落、嘮叨、甚至痛罵小孩
於是孩子會將價值放在父母的肯定上
只要失去跟父母的連接,關係就會變得很緊張
所以當父母無法愛孩子的全部,只愛孩子的某一部分(課業、成就等等)
這就是有條件的愛
有條件的愛,容易讓孩子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外在的成就上
而不會從心理面去欣賞和肯定自己
2、「溺愛的父母」
從小,就照顧孩子過度的父母,長大了,還是包辦很多事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因為被剝奪自由成長的機會,無法獨力生活
所以長大後會表現出無能,自理能力、人際關係、社會獨立性都很差
進入社會工作之後,會有許多的受挫
於是會很自卑,沒有信心,自我價值也會低落
3、「忽視孩子心靈的愛」
父母看起來也很愛孩子,孩子要什麼買什麼,物質上的供給很充足
但是由於父母太忙了,很少與孩子交流內心的情緒
孩子有什麼情緒的困擾,只能自己默默忍受
沒有人引導,所以這樣的孩子在情緒上的發展受限
也會導致自我價值低落
因此父母無條件的接納是很重要的
「無論我怎樣表現,他們都愛我,我都是有價值的」
長大以後,孩子比較不懼怕失敗,敢於嘗試。
會接納自己成功,也會接納自己可能的失敗。
因為從內心相信自己是夠好的,
就算失敗,也可以從中站起來。
姜尚文諮商心理師撰文
更多好內容,歡迎收聽《懂心理,調出好關係》podcast
歡迎追蹤收聽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podcas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我價值從何而來,理論上有很多 那麼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貼近生活的理論 1922年,Charles Horton Coole,是一位美國社會學家 他提出"鏡像自我"的概念,並指出: 「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是來形容自我是人與人不斷互動的產物 這「鏡中自我」有三方面的要素
美國心理學家Gordon Allport在他的著作「偏見的本質」 提到透過適當管理的接觸 可以減少敵對群體之間常見的成見、偏見和歧視問題,並導致群體間更好的互動 Gordon Allport讓先前與愛滋病患者保持距離的學生 設計一個實驗,就是讓他們與愛滋病患愉快接觸後 1.觀察引發焦慮的原因
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感到坐立難安,心情很煩,擔心放不下 或者是很想找人說話,重複說同樣的話 不斷的叨念,要立刻去做,容易發脾氣 肩膀很緊繃,覺得無法放鬆等等 這樣種種跡象,都顯示了自己正在經歷焦慮 但焦慮不只自己會不舒服,有時還會破壞與人的關係 B. 容易疲倦。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康納曼,所寫的一書 快思慢想 中 有提到人類的思考的模式,分別是「系統1 」和 「系統2」 「系統1」的思考,是以直覺、快速、衝動 不費力且不受自主控制、會被情緒所驅動的系統 假如我們回答「1+1=?」這種簡單的問題 用的就是「系統1」的思考方式。 速度較慢,可被意識所控制
手的肢體語言的反應是來自於大腦的何處呢? 主要是來自於邊緣系統 它是比較原始和誠實的腦 主要是情感,情緒,或是記憶的所在和表達 當人面對壓力和威脅時 而緣緣系統為了人們基本的生存 通常會有靜止,逃跑,奮戰的原始反應 即所謂的freeze,flight,fight 的3F的反應。 即所謂的垂頭喪氣
肢體語言中,有許多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行為 代表的是心中有正向的情緒 臉部表情也是如此 臉部有著豐富的表情,能夠傳達出許多的喜,怒,哀,樂 演員之所以可以演戲,就是因為有許多誇大的臉部表情 我們時常聽說,要看臉色說話,看臉色作事,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臉部表情是我們表現情緒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自我價值從何而來,理論上有很多 那麼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貼近生活的理論 1922年,Charles Horton Coole,是一位美國社會學家 他提出"鏡像自我"的概念,並指出: 「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是來形容自我是人與人不斷互動的產物 這「鏡中自我」有三方面的要素
美國心理學家Gordon Allport在他的著作「偏見的本質」 提到透過適當管理的接觸 可以減少敵對群體之間常見的成見、偏見和歧視問題,並導致群體間更好的互動 Gordon Allport讓先前與愛滋病患者保持距離的學生 設計一個實驗,就是讓他們與愛滋病患愉快接觸後 1.觀察引發焦慮的原因
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感到坐立難安,心情很煩,擔心放不下 或者是很想找人說話,重複說同樣的話 不斷的叨念,要立刻去做,容易發脾氣 肩膀很緊繃,覺得無法放鬆等等 這樣種種跡象,都顯示了自己正在經歷焦慮 但焦慮不只自己會不舒服,有時還會破壞與人的關係 B. 容易疲倦。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康納曼,所寫的一書 快思慢想 中 有提到人類的思考的模式,分別是「系統1 」和 「系統2」 「系統1」的思考,是以直覺、快速、衝動 不費力且不受自主控制、會被情緒所驅動的系統 假如我們回答「1+1=?」這種簡單的問題 用的就是「系統1」的思考方式。 速度較慢,可被意識所控制
手的肢體語言的反應是來自於大腦的何處呢? 主要是來自於邊緣系統 它是比較原始和誠實的腦 主要是情感,情緒,或是記憶的所在和表達 當人面對壓力和威脅時 而緣緣系統為了人們基本的生存 通常會有靜止,逃跑,奮戰的原始反應 即所謂的freeze,flight,fight 的3F的反應。 即所謂的垂頭喪氣
肢體語言中,有許多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行為 代表的是心中有正向的情緒 臉部表情也是如此 臉部有著豐富的表情,能夠傳達出許多的喜,怒,哀,樂 演員之所以可以演戲,就是因為有許多誇大的臉部表情 我們時常聽說,要看臉色說話,看臉色作事,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臉部表情是我們表現情緒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何自我肯定如此重要? 當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時,我們會認為它真實存在,而不是幻覺。同樣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也會構成我們的現實,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如人、能力不足或有任何負面想法,這種認知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並影響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夠好,你就會表現
Thumbnail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提高自我價值感對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提及自我價值感的定義、與父母和夫妻關係的關聯等。文章分享瞭如何在夫妻關係中有效溝通,並深入探討了高自我價值和低自我價值人的不同反應和觀感。
Thumbnail
「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由父母對小孩所說的話語培育而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在理解如何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它的本質,自我肯定感是一種內在的信念,它源自於個體對自己的認同和價值感。 在孩童時期,這種感覺主要來自於外界的回饋,尤其是來自最親密的家庭成
Thumbnail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何自我肯定如此重要? 當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時,我們會認為它真實存在,而不是幻覺。同樣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也會構成我們的現實,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如人、能力不足或有任何負面想法,這種認知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並影響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夠好,你就會表現
Thumbnail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提高自我價值感對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提及自我價值感的定義、與父母和夫妻關係的關聯等。文章分享瞭如何在夫妻關係中有效溝通,並深入探討了高自我價值和低自我價值人的不同反應和觀感。
Thumbnail
「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由父母對小孩所說的話語培育而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在理解如何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它的本質,自我肯定感是一種內在的信念,它源自於個體對自己的認同和價值感。 在孩童時期,這種感覺主要來自於外界的回饋,尤其是來自最親密的家庭成
Thumbnail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