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操控是以貶低孩子的姿態來得到想要的自尊
雖然我們都聽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家長心中都是這種「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期待。
甚至,有時會有「不知不覺的競爭心態」出現,這些競爭心態、對自我長期能力的自卑感藏在身為父母親的角色中,讓父母感受到,必須要用「父母角色的地位權威」來壓制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的好壞、成就,是由「做爸媽」的來認定。意思就是,若我沒有認同你是好的,不管你在社會上做出什麼成就,我都要也都可以來貶低你。
這樣的意識,事實上問題是出在父母本身的自信心不足,因此必須要用「父母身份」作為護身牌,得到一個地位上的優勢,讓自己感到是正確的、優秀的、能力更高的姿態,才能維護父母事實上內心自卑的防護城。
父母自己的生命經歷不見得能夠讓他們自我認同
個案中時常遇到「自信心低落」「害怕不被認同」的情緒,他們碰到父母擺「你不夠好」「你做的決定是錯的」「你根本不行」的言行時就會瞬間被剝奪了自己的力量,好像立刻回到那個小孩被爸爸媽媽斥責功課不好的自己。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難道父母就真的不希望我們做得好、有成就、真的不相信我們的能力?
當我們試著把問題的焦點拉回自身,能慢慢認清,其實父母自己也會有自我認同不足的狀態。
它發生的經歷背景包括:
「父母工作的社會地位較一般工作微薄」
「父母工作的薪水為低收入」
「所做的工作不屬於社會主流大眾所接納、認知」
「曾經欠債、曾有犯罪或破產等過往經歷」
「有特殊身世背景」
因此,即便是父母,當然內心也會感到「自尊不足」「抬不起頭」等等的內在感受。
當孩子一輩有了自己的生命經歷,漸漸走出自己的路、有了更好的學經歷、社會地位、更社會化能夠符應社會的潮流,反觀父母漸漸的年長、老去,有時也會顯露出自己的內在遺憾、無法自我接納的心情。
因此,不知不覺的用「父母姿態」來保護自己的尊嚴是一種不自覺的安全感保衛戰。
「你不要以為你現在長大了、做事了就說話大聲了!」
「你不要以為你賺的錢多了就可以回來教我怎麼做!」
或者,你不管做了什麼,都會得到一頓數落和不信任、什麼都還沒做就有各種負面的唱衰。
他們講出的話很傷人,但對父母而言,他們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維持自尊的高度,於是開始只能抓住父母身份來成就剩下的高姿態。
有時兒女也以為,自己用新的方式、新的思維對於父母會有所幫助,但也有時發現,不一定能幫助到父母做出生活中的改變,這裡讓我們用脈輪做一下意識的拆解,因為在脈輪意識中,第二脈輪對應到人際關係做自己的勇氣、接納他人與我意見的不同、第三脈輪對應到自我相信的能力,於是當生命課題演繹在第二、三脈輪的失衡意識時,就會落在以下生命課題:
➡️ 不接納自己現有能力的狀態
➡️ 不接納兒女比自己的賺錢能力更好、社會地位更高
而讓父母與兒女的關係產生緊張張力,不自覺得用第二脈輪的原生家庭父母較高地位來壓制兒女,不得爬到自己頭上來教育、教導、指正自己,回過頭來,其實是自我尊嚴的保衛戰。
父母也是人,
他們也有他們的害怕與做不到,
讓我們試著透過和解,
先滿足自己內心匱乏的愛,再來以愛相待
即便是父母,也會有無法真正認同我們的時候,但當我們能夠自我和解,願意把「自我認同」的力量拿回自身,父母維護自尊的行為,對我們而言就不會彼此共振。
能夠理解對方也有對方需要被認同的地方,也會有害怕被社會淘汰、被孩子看不起的種種心境,當自己成為父母,數十年後,孩子出落得比自己更有能力、更能與社會接軌,自己一樣要經歷卸下責任、慢慢減少自我能力發揮的舞台。也會經歷這樣「找不到自我價值」的生命階段。到時我們一樣要體會,不知道要拿什麼來維護自尊的問題。
想法、意識就是會跟著年紀漸增,而體會不同的生命風景,若我們在幾十年後,也一樣會感到社會的淘汰感,那我們希望自己是被後輩所尊重的嗎?
弄清楚自己在各個脈輪投射的意識,
減少意識的投射,
降低與他人負面想法情緒的共振,
你也能輕鬆過好日子!
把力量拿回來,我們能單純處理自己共振的底層意識,當下關係的能量共振就會大幅減少,不用真正的走到對方面前吵架、委屈、哀傷,把力量拿回來的日子,你會發現,真的輕鬆多了!
減少投射、減少太多生活中過度的戲劇張力,但感受到更多愛的流動與彼此同理
愛,從自我和解的一步,順順的開啟後接住自己吧!
第二脈輪臍輪的相關意識:
⭕️過陰:無法自我尊重者
⭕️過陰:人際關係中總是委屈、忍讓、無法畫界線
⭕️ 過陽:無法接納他人者
⭕️ 過陽:很害怕不自由、害怕別人管束我框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