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戰爭與和平

    這幾天中國不是在台灣周圍海域進行軍事演習,甚至將飛彈打到日本的經濟海域,引起日本抗議,國內外許多時事評論家都在擔心說冷戰過後的世界和平局勢即將發生轉變,那究竟決定戰爭與和平的關鍵因素為何呢?
    因為筆者非軍事專家,所以戰略與戰術的部分不太會去談,而比較著重在戰爭的成因。

    政治因素

    在歷史教科書上大部分都描述戰爭的成因為王位繼承、兩國之間的領土糾紛以及國際情勢的影響(如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的確戰爭很大一部分算是政治的延伸,政治與國際情勢確實會影響戰爭是否發生。
    但事實上也有許多政治上敵對的兩國卻長期沒發生戰爭的例子,如二戰後的兩岸與兩韓,乃至於1990年以前的美蘇雙方。到古代的南北朝對峙以及宋與遼金的對立都是如此,由此可知政治與國際因素的確是戰爭的成因,但未必是戰爭發生的關鍵因素,那從古至今,戰爭的啟動因子究竟是什麼呢?

    人口資源壓力才是戰爭的根本因素

    這裡先舉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子,如同前段所述的歷史教科書大部分講到的都是協約國語同盟國間的衝突,嗯,也不能說錯啦。
    各位有當過兵的男性讀者對軍隊應該都是各種負面評價吧,下列文字可能會令各位讀者不快,但筆者還是要說明從古至今軍隊的天職不外乎保家衛國,甚至是對外發動戰爭,而各位只要看過戰爭片就知道戰場上充滿各種突發狀況,而這些預料之外的狀況都有可能造成士兵個人甚至整個部隊陣亡,也因為這個緣故,軍中的文化常常就是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以應對戰場上千變萬化的危險情況,當然軍隊就不會是一個充滿溫情的組織了。
    不要說養尊處優的現代人不愛當兵,古羅馬公民也為了避開兵役想出各種花招閃避,搞得最後西羅馬帝國的軍隊都是蠻族士兵,當一個國家的武力落入他人之手最後的命運可想而知,西羅馬帝國最後當然也亡於蠻族之手。
    那各位讀者想想看什麼情況下一般人民會大量湧入軍隊呢?被侵略國不用說,就是為了不要淪為亡國奴,那發動侵略的國家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其實二戰發動侵略的德國,近因是希特勒掌權,遠因為一戰戰敗後德國為支付龐大的戰爭賠款,導致國內發生惡性通膨,而1929年發生的經濟大恐慌更是令德國經濟雪上加霜,進而導致希特勒崛起,同時為了解決人民的失業問題,也著手擴軍與對外侵略。
    簡單來說,就是當社會上太多人連基本謀生都有困難,或者是在古代土地上的生存資源(如糧食、水源與木材)不敷生存所需時,大量人民就會加入軍隊以謀求生路,進而引發對外侵略的行為,也因此要判斷兩岸情勢是否會快速惡化除了大國國力的消長,與當權者是否權力不穩以外,最重要就是看敵對國是否發生大量人口失業導致人民湧入軍隊,目前看來對岸情況雖然不太好,但要走到那一步還是有一大段距離。(雖然俄國入侵烏克蘭除了普丁想鞏固自身權力外,但其實俄國從2014年油價崩跌後俄國GDP已萎縮至2010年時的六成,各位讀者要想光是經濟停滯就造成找工作的難度明顯增加,那一旦經濟萎縮到這種程度失業狀況會是如何應該不用筆者多提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