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24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隋唐天下-閻王擒虎】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朝代,特別以欺負前朝孤兒寡母得篡出名。
第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馬家,晉朝。 從曹叡死後,曹家小屁孩就只能被壓制嘛。
最後一個,則是趙匡胤的宋朝。
中間那一位?就是國祚最短的隋朝。 隋文帝,楊堅。
事實上,從「欺負前朝孤兒寡母」的角度切入這三朝的建立,是非常單薄的。
司馬家之所以要搞幾十年,不是司馬懿奪權就能篡位,最簡單一說,就是其他人,不服。
曹魏最大內亂三連發,史稱淮南三叛,可不全是叛假的。
楊堅的篡立,同樣也是打出來的。 打到宿臣舊將盡服,隋朝才能建立。
不是,你反過來一看,宿臣舊將都反對楊堅,楊堅拿什麼跟人打仗?
逢亂世,出英雄。
打仗的需求高了,人手不堪使用了,廖化也要出來當先鋒這個沒讀三國也知道。
不過比較少人知道,「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其實是在說姜維這個新人不夠資格當大將。
是的,沒人才要讓廖化出來打頭陣,這是凡人的智慧。
諸葛孔明的智慧,當然是打破年資經歷,不問出身,提拔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啊!
所以我就問你為什麼讓馬謖守街亭(誤)。
好啦,楊堅在面對內部三方六王之亂時,自然也提拔了不少人。
我們也隨之認識了楊素,高熲,鄭譯等各式各樣,有頭有臉有智有謀,後來在政壇上大放光彩的人物。
武將們的故事,又怎麼能少呢?
想想看,隋自內亂而起,平定南陳,北拒突厥,西滅吐谷渾,最後東擊高句麗失敗而已。
這需要的武將,絕對是比漢武帝還多的。
我們就從《隋書.列傳十七》的雙雄,韓擒虎與賀若弼,先來了解一下吧。
韓擒虎,光是姓名就有十足的勇士風味了吧?
不過有時候,人的命運就是這樣。
韓擒虎在《隋書.列傳十七》裡頭,只能寫作韓擒。 因為虎字犯唐朝之諱。
這兩個人並列一傳是很有趣的,我們從出身說起。
隋前北周,有兩大軍事系統:宇文與獨孤。
楊堅的父親,算是獨孤系統後期的盟主,你知道,北周的國姓就是宇文。所以獨孤壓倒宇文這就是板上釘釘,鐵一般的事實。
至於隋煬帝又被宇文系統的人幹掉,那你就知道,更鐵的是宇文與獨孤在隋朝,仍是有一些變化的。
小孩子才以為今天打倒了敵人就會永世太平。
事實上,就是因為兩大系統衝突,隋朝建立之前才有三方六王之亂。那兩大系統本身也不是非黑即白,同樣有支持楊堅的宇文,跟反對楊堅的獨孤。
提要這樣就夠了:大方向來說,韓擒虎就是宇文系統出身,而賀若弼則是獨孤系統。
真正要成就大業,不是獨孤幹掉宇文,也不是宇文打倒獨孤。而是你有沒有辦法,讓宇文跟獨孤攜手合作。
韓擒虎的父親是誰,說了你都嚇一跳,就是木蘭。
木蘭是河南土著,在東西魏分裂之後,聚眾反抗東魏統治。西魏當然要趁火打劫,當時被東魏打敗的木蘭等人,就此加入西軍,成為其麾下的游擊軍。
說到西方游擊軍的頭號人物,非獨孤系統的首領,獨孤信莫屬。
嗯?不是說韓擒虎屬宇文系統嗎?
沒錯的,雖然韓木蘭是跟著獨孤信打仗,威震邊界,但他的兒子韓擒虎,則被宇文泰收養。
韓擒虎從小就大膽雄壯,更難得的是他喜歡讀書。木蘭沒辦法給他更好的教育,也讓宇文泰得以「趁虛而入」。
其實就有點類似質子了。
宇文泰不但讓韓擒虎跟自己的兒子一起受教育,也讓他獨自帶兵作戰,建立功勳。開國君主像曹操那樣自帶90以上智力的不多,而宇文泰絕對是其中之一。
後來,韓木蘭過世,韓擒虎自然而然也接收了父親的勢力。做為宇文系統一員,又能從獨孤系統挖人,韓擒虎格外受到北周皇帝的信任,繼而在東征滅齊一戰中,立下大功,出鎮荊州。
滅齊之後,就是南征預備。
這種事不是楊堅才想要需要做,本就是北朝自北魏孝文帝以來的基本國策。但接著齊地騷亂,南陳朝趁隙攻北。在大局勢上,北周幾乎可以說是難以抵禦。
不過韓擒虎也很是取得了不少勝仗,穩穩守住防線。
身為一個猛將,韓擒虎在這邊展現了他的第一個合格要件:不懂政治。韓擒虎只顧著跟前線陳人作戰,完全不在乎後方朝廷跟各地軍閥已然開戰。
同樣在淮南作戰的楊素,就馬上嗅到風向,轉頭向楊堅獻上忠誠,獲得真正的兵力與權力。
即便改朝換代,韓擒虎也沒什麼表示,更不像其他宇文系統的將士,紛紛要求老大梁睿跟隋文帝楊堅請兵再立功勳。
也正因如此,讓楊堅更認定「此人可用」。
物換星移,鎮守荊州長達十年橫跨兩朝的韓擒虎,突然被任命為伐陳先鋒。他既不慌亂,也不志得意滿,靜靜的跟隨楊廣前往徐州南部。
趁著陳朝注意力全在自長江上游進攻的楊素身上,楊廣的隨軍軍師高熲,下令先鋒渡江奇襲。
是日,長江大霧。
但韓擒虎並不急躁。等到日落西山,韓擒虎才親率五百人渡江,迅速取下歷陽南岸據點,通知自己的部隊跟上。
兵力集結完成,韓擒虎馬不停蹄,趁著鄰近城池還沒發現據點已經陷落,半天之內再下一城。
但奇襲戰術,也只能到此為止。
因為除了韓擒虎,還有另一個先鋒賀若弼,採取了另一套戰術。
韓擒虎是選擇往南推進,穩紮穩打。賀若弼卻是打算直搗黃龍,往北側南京城殺過去。
你猜得到我猜得到,獨眼龍都猜得到。陳朝各地將領,還不趕過來圍爐你賀若弼嗎?
賀若弼姓賀若,不是姓賀。他的父祖是正統鮮卑天龍人,祖父跟韓木蘭大約同輩,長期在潁川居住。加上隋朝有意抹去鮮卑痕跡漢化,所以賀若弼後來是被登記為河南人的。
同樣的,就在木蘭起義後沒多久,賀若家族也殺了東魏刺史,繼而加入西軍。
跟韓擒虎同輩的,是賀若弼的父親,賀若敦。
那場叛亂,就是由年僅十七歲的賀若敦主導。 感覺有點像李淵跟李世民。你以為主子是李淵,其實李世民才是主角。
一直到賀若敦在獨孤信手下大展神威,宇文泰才把他拉了過來,但也只能壓,不能用。
即使賀若敦建功立業,但在官職爵位上,就是比不上同期生。
後來,賀若敦更回頭去與獨孤系統合作,終於被宇文護構陷誅殺。
當時凡是犯了宇文護的人,周武帝都會想辦法保護。最常使用的招數,就是讓弟弟宇文憲把那個人收下。
側面觀察來說,權臣宇文護其實頗有讓宇文憲成為繼承人的念頭。
宇文護被殺後,宇文憲也知道自己有嫌疑,主動跟哥哥請辭,這些故事就不再重提。
總之,賀若弼在宇文憲的庇護下成長起來,也成為密謀推翻宇文護的要角之一。結果沾了一身腥,在周武帝立太子一事上,整個搞臭。
韓擒虎是不涉政治權謀,賀若弼則是走了一遭,發現自己完全不適合,趕緊也去加入對陳前線軍了。
賀若弼雖然不若父親天生神力,提把單刀就可以連殺七八人,但他擅長鼓舞士氣,出謀劃策,箭術如神,也算挺不錯的將領。
問題是他有前科。
三方六王之亂時,楊堅也不敢信任他,拔了他的權。賀若弼也只好乖乖的。
隋朝建立後,卿大夫們同樣要給楊堅壓力,去掃平南朝一統天下。楊堅本來就沒打算硬拚,只好問頭號宰相,高熲該當怎解。
高熲除了提供「狼來了」之策,同時也推薦了賀若弼。
賀若弼是一個有想法,有戰功的人。先前不用,只因不能信任。而如今高熲敢提,楊堅就知道,宰相已經有了搞定這個人的方案。
賀若弼獻上取陳十策,韓擒虎的先下歷陽,其實就是他的戰略。更嚴格一點說,是他從高熲的狼來了去衍生出來的。
高熲的策略簡單說是,趁江南農忙,先發全頻公告說要打陳朝了。陳人就會放下農活來集結抵禦。
等他們集合好,我們就說不打了不打了,要打去練舞室打。
反覆幾次,陳人的農作收成會變差,也會不再輕易相信隋朝會發起進攻。
那被任命為伐陳一員,先行前往前線駐紮觀察的賀若弼,就注意到長江最佳渡口的歷陽守軍,已經完全就是虛應故事。
集合觀察一下北軍動態就會解散。
所以當時,賀若弼就負責虛張聲勢,先架旗幟營帳在北岸,讓陳軍集結之後…… 撤去。
只是沒想到天要助隋,就在陳軍集結復散,各自回家之後,長江起了大霧。
賀若弼是長期觀察,懂行。 韓擒虎其實也不敢完全信任,所以才只發五百兵,進退自如。
就像前面提到的,取下歷陽之後,二人兵分兩路。
賀若弼這邊,是一仗接一仗,敵軍如潮水般湧來。照一般道理來說,韓擒虎應該要想辦法支援吧?
結果老韓的方法也算挺妙,直接打出自己的旗號,開始接受各地投降。
賀若弼雖然來坐鎮過一段時間,可江南軍民將士,哪個不認識這個十年來跟他們打得熱火朝天的韓擒虎?
正所謂「猛虎不過江,過江不能敵」,那是完全沒有這個說法的。但事實就是,韓擒虎的大旗一立,江南鄉里就紛紛來投降了。
原本在排隊要克賀若弼爛飯的陳朝將軍們眼看事情不對……
哪裡不對?
就你能徵收到的糧食少了,人力少了,問問就知道老百姓大量降隋了。
幾個就二一添作五,回過去攻打韓擒虎。圍個隋軍沒那麼難吧?不過你們留得住賀若弼,不表示也打得過韓擒虎啊。
一二三,鏡頭一轉,我們看看指揮中心楊廣的現場。
賀若弼失聯,韓擒虎捷報連傳,楊廣管你三七二十一,先幫韓擒虎表功,繼而請求出兵支援韓擒虎,務求一戰功成。
政治的世界殘酷,戰場上更是一翻兩瞪眼。明明是賀若弼快被打趴,支援卻全往韓擒虎這邊送。
老虎哥也不怠慢,收了支援,下令轉道向北。陳後主緊急調兵攔截韓擒虎,但沒人敢與大老虎接戰,四散潰逃。而賀若弼那邊也是拼了死命的打,好不容易擊退了陳朝老將任蠻奴。
任蠻奴正要退走,遇上來救援的韓擒虎,連忙舉手投降。
這一瞬間,韓擒虎靈機一動。他繼續帶兵從外圍救援賀若弼,基本上小弼都算是他主管。但同時也分出五百兵,讓人押著任蠻奴進入南京城。
還有少數陳軍應戰的,任蠻奴就出來罵一罵:「老夫都投降了,你們頂個屁用!」
就這樣,韓擒虎靠著五百壯士渡江,又憑著五百勇士擒獲陳後主,更順利救出賀若弼。
那還真是頭功首功尾功都給韓擒虎佔盡了。
賀若弼怎麼可能就此罷休?立刻趕赴南京皇宮,上演了一齣「義釋陳後主」的戲碼。
那就換韓擒虎不開心了。
兩人當場吵起來,拔劍相脅。眼看就要發展成小則見血,大則兵變的事件時,楊堅的使者趕到了。
從先前楊廣的回報,隋文帝楊堅就知道要出大事了。
兩軍出動,僅一軍報功,而且還是下屬。除非這功是賀若弼報的,不然雙方肯定要起爭執。
更重要的是,這兩人都是「外系」。
可賀若弼是有高熲背書的,而韓擒虎沒有。老虎哥非但沒有靠山,還在江南插旗子招降。不要說主管會不爽,皇帝也不爽啊。
楊堅明面上是來打圓場,實際誰也看得出來,偏袒賀若弼更多,並詔二將回京分說。
可任憑你皇上神機妙算,又怎麼比得上前線元帥楊廣的劍及履及?
二將才放下干戈,準備動身回京,賀若弼就被逮捕了。罪名是不遵軍令,先期決戰。這不算非常嚴重,因為楊廣並沒有在前線把賀若弼就地正法,而是按照隋律送還朝廷大理定奪。
甚至還沒入京,楊堅的使者就來把賀若弼接走了。
楊廣為何要多此一舉?勢必有政治上的理由。
簡單說,賀若弼是個欠修理的角色。楊堅只是故意跟兒子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特意把賀若弼再一次「弄臭」。
即使最後不入罪,與韓擒虎同功同勳,但在公卿大夫們的眼中,賀若弼這個混蛋形象,那是抹不去了。
後來,常常有人檢舉賀若弼心懷不滿,說楊素高熲的壞話,但楊堅一律都以賀若弼是功臣元勳,不加責罰。
有一次,突厥來訪,秀了一手箭術,楊堅大嘆,這只有賀若弼才能比得上啊。
不是嘴一嘴而已,當時就馬上叫賀若弼來跟突厥人比箭。
賀若弼還說,「以上天為證,如果我赤誠為國,此箭必中。
我在看歷史是這樣,一個人要是需要以某某事來證明自己,就表示他的老闆正在懷疑他而他知道。
最終一箭中的,為國爭光,楊堅也不再刁難於他……
這對君臣到底在演哪齣?
其實前面就說了,獻計打壓賀若弼的人,就是高熲。但這個時候,高熲已經失勢了。同樣就表示著,太子楊廣登場。
楊廣做為曾經負責修理賀若弼的執行者,這時候也是需要了解一下情況。
他把賀若弼找來,問:「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俱稱良將,優劣如何?」 這是打探。
對楊素的看法,就是對楊廣派系的看法。 對韓擒虎的意見,則可以看出賀若弼是否還記舊仇。 至於史萬歲,當時代表楊廣的么弟楊諒。
今天可以換楊廣當太子,明天楊諒也可能翻盤上台。
賀若弼的回答也是很妙:「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是鬪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
師爺給你翻譯一下。
楊素很厲害,幫你奪下了太子之位,但他不夠深謀遠慮。 韓擒虎打仗很厲害,可他不適宜侍奉左右。
嗯,這裡的領將,我不打算翻成「能領導部隊的將軍」,這樣翻只會顯得賀若弼無知又善妒。
「領軍」本身是長期以來,禁軍主將的一種官銜,也常跟護軍並列。這裡看成韓擒虎不適合入主禁軍,才是跟楊廣說話的「態度」。
最後我們乾脆一點,他在說的就是:楊諒手握天下精兵鐵騎,但終究上不了大位。
楊廣何等聰明人?隨即再問:「那你認為,誰才是大將之才?」
賀若弼一拱手,直盯著楊廣:「殿下選中的那個人,就是大將!」
我就是邱森萬。 選我選我選我選我選我。
可楊廣到底沒有選上賀若弼,最終跟高熲一起誅殺掉。
相比於一直搞得自己好像很懂政治,卻不得善終的賀若弼,我就想問一句:韓擒虎是真的不懂嗎?
平陳之戰後,兩人雖是同功同勳,但一開始有罪的賀若弼無事下莊,進封宋國公。韓擒虎卻被反告先入南京,放縱士卒,淫污陳宮,竟不封爵。
然而,同樣也是趁著突厥來朝時,楊堅叫來了韓擒虎,跟突厥使者說:「這就是我們擒下南陳國天子的大將軍。」
欸?你這下知道為什麼賀若弼要嗆自己一片赤誠了。
韓擒虎連手也不用抬,往那邊一站,突厥人就嚇得屁滾尿流了。
楊堅隨即加封韓擒虎為壽光縣公,直上邊疆防線鎮守。
可誰也料不到,開皇十年,楊堅大加封賞分派,隔年,就一個一個收回來。包括這些功臣大將的性命。
開皇十一年,就是大隋的妖變之年。
隋對於南朝的天文預言系統,有了初步的破解,知道了這些大將們所屬「妖星」。
回到京城的韓擒虎,先是有隔壁的跑來他們家問,這邊現在是王住的地方嗎?
也有人來說:「我來迎接王了。」
這人問完話就消失了。
不久,附近有個重病之人迴光返照,來到他們家說,「我時候到了,該來見王了。」
門衛實在也是受不了了:「你們到底在找什麼王?」
「當然是閻羅王啊。」
韓家子弟聽到了,馬上衝出來要暴打那傢伙一頓,卻被韓擒虎阻止了。
「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這樣還有什麼好不滿的嗎?」
說完,韓擒虎就開始生病了,幾天之後隨即過世。
要知道的是,韓擒虎會被眾人誤認為「王」,就是因為楊堅破「禮」給他特殊待遇。
楊堅一開始就準備送韓擒虎上路。
但韓擒虎可不是賀若弼那種全家被抄被貶。他的弟弟,兒子,依舊是楊堅,甚至楊廣都極為倚重的大將。
很有趣的是,韓擒虎的兒子「韓世諤」參加了楊玄感之亂,原本被捕要押送往高陽,但成功逃脫,不知所蹤。不久後,高陽又出現了一個黑臉界名人,後來還成為了門神。
說的是尉遲恭。
而聽說唐朝其實沒有「尉遲恭」的記錄。
好我其實不是要說韓世諤跟尉遲恭是不是同一個人。要說的是,或許韓擒虎就是楊堅「封」的閻羅王。
不是畫個像就算了的門神,而是親自到陰曹地府上工的閻羅王。
一個能為大隋朝鎮住妖變的陰間之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