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麽那麽多憤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記憶中,我們家人相處方式就是——只適合遠距離關心和祝福,不適合同一屋簷下,尤其無法長時間“共處一室”。否則,一切美都將在距離的縮短下被砸的稀碎。
媽媽這個月25號開始調休,一直將到本月30號。也就是說我們有5天的相處時間,順便説一下,過去因爲她工作性質的關係,我們只是每周聚1天(第一天晚上回來,第二天傍晚離開)。事實上,每周只有1天的這種模式下,我們還是能夠相當愉快地相處,因爲沒有人會覺得有必要用那唯一的1天來吵架。只要超過1天,將存在紛爭的可能性。我記得有一次她好像是可以休息2天,我們在第一天發生矛盾——於是我自己買票去看了電影以避免和她接觸,第二天直到她快走了也沒有和好,當然最後我有送別她。
人,真的很奇怪,只要不到達徹底失去/離別的那一天,就無法在過程之中好好珍惜。比如一個人因爲健康問題被宣佈比較危險,他就有可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期待某種好轉,可是如果很長時間他都沒有發生危險,他會比較容易再次回到某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離別也如此,相處的日子,因爲矛盾覺得對方完全無法交流,真是一句話都不想講,但一到離別之日時,又會覺得遺憾,會覺得沒有好好和對方相處。這些反應的根源,也許和死亡是有關係的,活著的時候是很難真的覺察自己與死亡始終同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打開死亡的頻道,而另一個人也如此。
其實我和媽媽這次發生矛盾的原因非常的芝麻小事,完全不涉及對錯,這種對話完全可以好好進行,但是還是引發了她的突然情緒激動和暴躁。由於當時我完全是語氣溫和地表達,完全沒有想到會在這麽一個普通的點爆炸——這會讓我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是可以激發她憤怒和情緒的點,只要還存在溝通交流和共處一室的相處。
我當下覺得非常的莫名其妙,“至於這樣嗎?我是好好和你説話欸”。後面我就去了我自己的房間,然後給她發了短信,我說可以溫和地把話講出來,不是只有激動和憤怒才能把話講出來的。她沒有回復我什麽,我本以爲她有所改變了——因爲過去她是會馬上發語音對我進行批判以及繼續憤怒。但是,一切都只不過是我多想了。沒有太大的變化,她還是可以很理所當然扯過去的事,可即使是什麽過去的事,我也覺得大部分的事類似於今天發生的這種無關緊要無關對錯,所以對我來説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就事論事這一點於媽媽而言是很困難的,我不明白是積壓了太多的憤怒——雖然我不認爲自己做了任何罪惡不可饒恕之事?還是她性格中就是容易暴躁和憤怒的。或許兩者都是。
我發自内心地認爲,我們的憤怒應該是對政府的不作爲——譬如奶奶這次養老金政府直接拖欠不給打了,且沒有任何提前説明或者道歉。已經這個國家和社會發生了太多荒唐的事情。面對這些,他們很難產生憤怒,最多是抱怨幾句的鬱悶。如果説,這樣的事情都很難產生憤怒,我們之間那些無關對錯只是生活細節的芝麻小事,有什麽好憤怒的呢?對家人始終保持憤怒,我覺得是這個世界最悲慘和最遺憾的事情之一。
好像從小,我就是一個想要溝通,努力爭取對話的那麽一個孩子,但是每一次爭取其實都令我失望,這樣説一點也不誇張。比如我現在都記得,我媽會偶爾似乎想要民主地和我對話,但事實上,整個對話,我沒有發言的機會,變成了一場審判大會。那個時候在念中學,爲了早點睡覺我只能妥協做著一種聼進去了的同意表情,否則會沒完沒了的進行下去,她會一直向我確認她説的對不對之類的。現在,她不會這麽做了,但是方式同樣令人壓抑,拒絕平和地對話一起面對我們之間的問題,哪怕就那麽一次坦然的對話,事實上我們之間都不曾有過。她年輕的時候如此,她在步入中年晚期的路上亦如此。
於是,我們之間的冷戰是常有的事——在我們長時間共處一室的相處時間中。冷戰的目的并不是像小孩子那樣,宣告自己的氣勢,而是我不知道要和你説什麽。家人之間基本的平和與包容都不存在的話,始終劍拔弩張保持憤怒,任何的“和好”都只不過是暫時的戰場歇息,而常態仍然是戰爭。可是我討厭戰爭,一切戰爭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究竟爲什麽那麽多憤怒呢?
昨天有朋友説,這個世界一切的關係都只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雖然當下我是不同意的,但我想她説的對。我們對自己存在太多不滿,但是又沒有真正正視過自己的問題,沒有去努力解決它們。如果一個人無法對自己做到心平氣和,而只是忽略自己的障礙不面對自己的困境,從某種程度而言,她是不接受這樣一個自己的。不接受自己的人難以產生喜悅,也難以感受到宇宙的照顧和祝福,所以也很難對另一個人平和與喜悅吧!
也許我現在要做的不是找到和媽媽對話的頻道,畢竟我已經找了這個頻道十多年了。我要找到的是和自己對話的頻道,更開放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更真誠地去面對自己,更勇敢地走出我自己的困境,也許到那時,我將是喜悅的,也許到那時,她也將是喜悅的。能夠感受到世界如此美好的人,是很難對另一個人憤怒吧!我已經擁有這麽多愛與祝福,這麽多恩典與恩寵,我爲什麽要對另一個人充滿那麽多憤怒呢?
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希望親情可以不再那麽沉重和壓抑,希望我們之間最好的距離并不是只能遠遠想念和關心。
也許現在我寫不出我愛你,但是我想内心深處,我始終是愛你以及他們的。
2022.8.27
熊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賽斯的熊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們在沸騰的名詞中,在沸騰的情結裡,早早忘記了一個人的生命方向應該永遠大於國家方向、民族方向。我們社會的觀念秩序、民情秩序也許一直處於混亂從未得到過糾正,所以當一些顯而易見的觀念出現時,人們卻覺得簡直荒唐和不可思議。
舊人重逢的那股溫暖夾帶著一點陌生的剋制,灰白頭髮、皺紋、安慰的吐氣,以及Ulay剛剛坐下時對自己坐姿的稍微整理,每一個瞬間都能加深一次我内心的隱痛。於是,Marina終於衝出那靜默的大海,她的眼淚像海浪一樣拍打著在場的所有人,也拍打著桌子另一頭的Ulay。
他的懦弱在破碎的時間後長出了爪牙 偶爾扮演一個懷舊的人
人們在沸騰的名詞中,在沸騰的情結裡,早早忘記了一個人的生命方向應該永遠大於國家方向、民族方向。我們社會的觀念秩序、民情秩序也許一直處於混亂從未得到過糾正,所以當一些顯而易見的觀念出現時,人們卻覺得簡直荒唐和不可思議。
舊人重逢的那股溫暖夾帶著一點陌生的剋制,灰白頭髮、皺紋、安慰的吐氣,以及Ulay剛剛坐下時對自己坐姿的稍微整理,每一個瞬間都能加深一次我内心的隱痛。於是,Marina終於衝出那靜默的大海,她的眼淚像海浪一樣拍打著在場的所有人,也拍打著桌子另一頭的Ulay。
他的懦弱在破碎的時間後長出了爪牙 偶爾扮演一個懷舊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曾幾何時,我只要聽到母親的聲音,看到母親的訊息,我就煩躁起來。由內而外,從頭到腳的厭煩。 她依然是世界上最棒的母親,可是我就是煩躁,忍不住想甩開。 我討厭她打來的電話沒有重點,漫無邊際地把整個故事講完,但我的耐性就像壽命將盡的電池,疾速減少。 我只想知道重點。 我討厭她分享的訊息缺乏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我以前特別討厭生氣,只要看到不喜歡的人都會退避三舍,能不要交流就不要交流,最好連她的聲音都不要聽到,直接完全把她杜絕開來。我只要跟別人一結下心結就很難再解開,因為生氣的感覺對我來說就像毀了一天。就像大家都說平常最安靜的人生氣是最可怕的,我以前真的只有生氣到爆發出來跟不生氣到快爆發這兩種情況。
Thumbnail
這是一位母親在母親節當天的真實故事,她描述了自己對孩子行為所感到的挫敗與憤怒。這篇文章提到了母親節當天的情景,以及母親對孩子行為的反應。文章主要描述了母親對孩子無禮的行為所產生的情緒,以及她在當天對孩子的反應和行為。
我們都覺得異常煩惱。。。也許母親節是我們過去29年唯一一樣沒有變過的心情。。。 我阿媽也是一樣,很像從來不會替人開心。 上星期我們大陸也有一個十幾年沒見的親戚來見我阿媽,吃飯的時候我阿媽也是對茶樓很不滿,我不知道她當時有沒有黑面,但是我知道她的心,就是沒有很開心。。。那個親戚十幾年沒有跟我老母聯
每次和媽媽說話都讓你感到不安,情緒不受控制,彷彿整個人都煩躁不安呢?儘管你已經習慣了媽媽的性格,但每當她開口說話時,你就感覺自己被批評和否定,這種感覺讓...
為什麼!!! 好好跟父母溝通這麼有問題啦!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曾幾何時,我只要聽到母親的聲音,看到母親的訊息,我就煩躁起來。由內而外,從頭到腳的厭煩。 她依然是世界上最棒的母親,可是我就是煩躁,忍不住想甩開。 我討厭她打來的電話沒有重點,漫無邊際地把整個故事講完,但我的耐性就像壽命將盡的電池,疾速減少。 我只想知道重點。 我討厭她分享的訊息缺乏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我以前特別討厭生氣,只要看到不喜歡的人都會退避三舍,能不要交流就不要交流,最好連她的聲音都不要聽到,直接完全把她杜絕開來。我只要跟別人一結下心結就很難再解開,因為生氣的感覺對我來說就像毀了一天。就像大家都說平常最安靜的人生氣是最可怕的,我以前真的只有生氣到爆發出來跟不生氣到快爆發這兩種情況。
Thumbnail
這是一位母親在母親節當天的真實故事,她描述了自己對孩子行為所感到的挫敗與憤怒。這篇文章提到了母親節當天的情景,以及母親對孩子行為的反應。文章主要描述了母親對孩子無禮的行為所產生的情緒,以及她在當天對孩子的反應和行為。
我們都覺得異常煩惱。。。也許母親節是我們過去29年唯一一樣沒有變過的心情。。。 我阿媽也是一樣,很像從來不會替人開心。 上星期我們大陸也有一個十幾年沒見的親戚來見我阿媽,吃飯的時候我阿媽也是對茶樓很不滿,我不知道她當時有沒有黑面,但是我知道她的心,就是沒有很開心。。。那個親戚十幾年沒有跟我老母聯
每次和媽媽說話都讓你感到不安,情緒不受控制,彷彿整個人都煩躁不安呢?儘管你已經習慣了媽媽的性格,但每當她開口說話時,你就感覺自己被批評和否定,這種感覺讓...
為什麼!!! 好好跟父母溝通這麼有問題啦!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