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筆記第九章】田 ME M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搭車從台北到宜蘭學種菜,起心動念是什麼呢?
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搭車從台北到宜蘭學種菜,起心動念是什麼呢?從W學員幫自己的菜畦取名為「田 ME ME」,大約略知一二。
記得W學員第一天上課自我介紹,分享他是快樂的家庭煮夫,每天逛傳統市場採買新鮮食材、學習烹飪菜色技巧、用心準備每日三餐,太太以及小孩的嘴巴老早被他慣壞,外面買的菜真的可以一直滿足下去嗎?不不不,寵愛的最高等級就是--自己種菜給家人吃!
學員參加學堂是為了種菜給家人吃,並把菜畦取名為「田 ME ME」
就像下午要參訪的康富友善農場,主人家康富厚老師曾經說:「菜園裡選擇種的菜色,都是依照老婆愛吃的菜類來做規劃」,農場氛圍充滿著愛與能量。
康富友善農場主人康富厚老師曾經說:「菜園裡選擇種的菜色,都是依照老婆愛吃的菜類來做規劃」
來到位於內城村的康富友善農場,第一眼映入的是一整排薑黃叢,宛如自然生成的圍籬,緊鄰著薑黃是長得比人高的甘蔗,需要低著頭稍為撥開甘蔗葉才能進入,農場內的菜畦上種植福山萵苣、仙草、高麗菜、金針花以及各式各樣當季蔬果,處處可見農夫的菜園設計巧思。
康富友善農場的規劃處處可見農夫的菜園設計巧思
這個季節正值木薯採收,富厚老師安排學員挖木薯體驗,解說下過雨的土壤會比較鬆動,可以先用雙手搖晃地上莖,再試著用力拉起在土壤下的木薯,如果拉不起來,要用三角鋤把表面的土慢慢撥開,再用圓鍬鏟出木薯,這過程要小心不讓木薯斷掉。學員們興緻勃勃照著老師的方法,準備拉起木薯那一刻聽到ˮ啪ˮ一聲,原來是木薯斷掉的聲音,老師笑著說挖斷了就自己留著吃!
富厚老師解說下過雨的土壤會比較鬆動,可以先用雙手搖晃地上莖,再試著用力拉起在土壤下的木薯
富厚老師的太太佳蓉姐手藝一流,還沒等學員沖洗挖完木薯的雙手,小桌子上面已經擺滿各式小點心,有當季自家栽種的紅心芭樂、珍珠芭樂、洛神花蜜餞、芭樂果乾、玉米鬚茶、還有本日主角木薯甜湯,木薯口感Q彈綿密,這就是專屬於農夫們的奢華享受吧!
小桌子擺滿各式小點心,有當季自家栽種的紅心芭樂、珍珠芭樂、洛神花蜜餞、芭樂果乾、玉米鬚茶、還有本日主角木薯甜湯,木薯口感Q彈綿密,這就是專屬於農夫們的奢華享受吧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Service@islandtime.tw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慢島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老師先用除草機把菜畦上的草割平之後,接著發動小牛奔馳在菜畦上,來回一趟之後,草的根部被捲起來,土壤也被打鬆了,學員們輪流實習如何操作,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牛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
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秋天,是蓮藕的盛產期,蔬菜班課程安排半天讓學員們體驗當藕農。 穿著青蛙裝,雙腿泡在泥水裡的專任講師鄭永昇,示範用高壓水柱沖開水面下的泥塊,讓田土變成細軟鬆動後,再用雙手探索泥水裡,把完整一節一節的蓮藕挖出來;學員們著上青蛙裝,一組人馬負責沖水,另一組則是負責挖蓮藕,大家分工合作。
學員喬提到:「自己曾經從忙碌的職場,退回到只過著為自己準備三餐的樸實生活,一步一步地用食物療癒自己,在嘗試動手做梅干菜的過程中,從採買鮮綠色的芥菜,用鹽巴醃漬後看經過時間發酵之後接著晾在陽台,接受陽光的洗禮,水份一點一滴的消失,慢慢轉化一股美妙的香氣,原來這就是手工的滋味!」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老師先用除草機把菜畦上的草割平之後,接著發動小牛奔馳在菜畦上,來回一趟之後,草的根部被捲起來,土壤也被打鬆了,學員們輪流實習如何操作,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牛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
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秋天,是蓮藕的盛產期,蔬菜班課程安排半天讓學員們體驗當藕農。 穿著青蛙裝,雙腿泡在泥水裡的專任講師鄭永昇,示範用高壓水柱沖開水面下的泥塊,讓田土變成細軟鬆動後,再用雙手探索泥水裡,把完整一節一節的蓮藕挖出來;學員們著上青蛙裝,一組人馬負責沖水,另一組則是負責挖蓮藕,大家分工合作。
學員喬提到:「自己曾經從忙碌的職場,退回到只過著為自己準備三餐的樸實生活,一步一步地用食物療癒自己,在嘗試動手做梅干菜的過程中,從採買鮮綠色的芥菜,用鹽巴醃漬後看經過時間發酵之後接著晾在陽台,接受陽光的洗禮,水份一點一滴的消失,慢慢轉化一股美妙的香氣,原來這就是手工的滋味!」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走靜貓空」系列活動開跑!於6/24舉辦第一場活動「我在老泉里當小農-食尚綠竹筍1日體驗行程」,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主辦,攜手老泉里、小農及當地餐廳,邀請旅遊業者、飯店業者及民眾親手採筍及品嚐創意蔬食綠竹筍饗宴,深入體驗臺北城南老泉里的在地風情及物產。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林口位於台灣新北市,有些地方還保留一些農家。他們種植各種蔬菜、水果和穀物。林口農家以其勤勞和生產力而聞名。林口農家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土地開發和農產品價格波動。然而,他們仍然致力於為社區提供新鮮、健康的食品。 用粗硬蠟筆畫出的線條粗細不一,有種自然的流動感。加上淡淡的 watercolo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稍早和歌房的朋友們閒聊,其中一位是住在雲林縣元長鄉的花生農夫,經他分享才知道原來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的花生商家的花生原物料也是跑去元長鄉採購的耶,好震驚! 我們家的花生都是去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購買的,連台北親戚姑姑們回來嘉義想吃花生,也都是開車去灣內的牛家莊花生採買.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農家的小路 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小路蜿蜒曲折,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兩旁的田野上,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裡是水塘子,小小一個,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 樸實和淳樸 下車走路,小
Thumbnail
我是2015年底移居台東後,才開始認識植物的。之前,只是個書呆子,沒種過植物。現在,很意外的成了農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農場上摸泥土、種植物。真是好大的轉變!雖是務農新手,但八年來摸過數十種植物,倒也學到一些心得,也深深迷上種植的樂趣和成就感。泥土和植物,真是上帝美好的創造物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走靜貓空」系列活動開跑!於6/24舉辦第一場活動「我在老泉里當小農-食尚綠竹筍1日體驗行程」,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主辦,攜手老泉里、小農及當地餐廳,邀請旅遊業者、飯店業者及民眾親手採筍及品嚐創意蔬食綠竹筍饗宴,深入體驗臺北城南老泉里的在地風情及物產。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林口位於台灣新北市,有些地方還保留一些農家。他們種植各種蔬菜、水果和穀物。林口農家以其勤勞和生產力而聞名。林口農家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土地開發和農產品價格波動。然而,他們仍然致力於為社區提供新鮮、健康的食品。 用粗硬蠟筆畫出的線條粗細不一,有種自然的流動感。加上淡淡的 watercolo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稍早和歌房的朋友們閒聊,其中一位是住在雲林縣元長鄉的花生農夫,經他分享才知道原來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的花生商家的花生原物料也是跑去元長鄉採購的耶,好震驚! 我們家的花生都是去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購買的,連台北親戚姑姑們回來嘉義想吃花生,也都是開車去灣內的牛家莊花生採買.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農家的小路 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小路蜿蜒曲折,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兩旁的田野上,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裡是水塘子,小小一個,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 樸實和淳樸 下車走路,小
Thumbnail
我是2015年底移居台東後,才開始認識植物的。之前,只是個書呆子,沒種過植物。現在,很意外的成了農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農場上摸泥土、種植物。真是好大的轉變!雖是務農新手,但八年來摸過數十種植物,倒也學到一些心得,也深深迷上種植的樂趣和成就感。泥土和植物,真是上帝美好的創造物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