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閱讀時間 ‧ 約 37 分鐘

自行車展記者會 逐字稿:疫後商機;低價品砍單、高階/電動自行車需求持續;供應鏈混亂是短期、發展短鏈;BAS聯盟

閱讀說明: 本站法說會逐字稿,是筆者工作之餘,額外花時間心力所整理,希望分享更全面資訊給投資人,也很謝謝有讀者特別回饋、贊助,真的給予相當大的鼓勵,也給我更多動力繼續做下去。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
在解決全球暖化、碳足跡的路上,自行車是關鍵的解決方案之一。它以各種形式在我們的運動、休閒的未來,扮演重要角色,對交通也是如此。智慧、科技驅動的自行車,對於健康和永續的生活來說很重要,台灣自行車產業也在為此鋪路。
2021年,台灣提供全世界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以及相關零組件,總金額超過50億美元,台灣電動自行車成長也超過傳統自行車,所以2025年可見未來,電動自行車出口將會超越傳統自行車。自行車展也會展現台灣強項。
2023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有五大領域,韌性供應鏈、數位連結、創新、活力以及永續共好。這裡可以看到自行車產業生態圈從製造、供應鏈管理、品牌、智慧穿戴、解決方案、訓練軟體、設備,以及自行車旅行服務等等。除了實體展,虛擬展也會同步舉行。我們透過線上、線下平台,讓台灣廠商掌握商機。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李冠志
很榮幸代表貿易局,也代表經濟部來參加我們2023年台北自行車展的今年推廣活動。 誠然,這幾年因為特別受到疫情的影響,再加上所有的大家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對於氣候危機感知,所以也加深了我們大眾、全世界各國對於綠色運輸的需求。
全世界各國也都積極打造低碳城市,特別是在歐美、先進國家以及全世界許多地方,政府再加上民間的團體,也不斷推廣自行車的騎乘文化,所以我們預期符合我們生活,也符合我們現在在因應疫情的情勢之下,運輸以及行動需求。
台灣自行車長期以來高品質、高價值,我們今天有兩位最適合的代言人,吳董事長跟李發言人,他們的經營實力,以及他們在產業聚落發揮的影響力。 我想從整車到相關的高級的零組件,車架、刹車碟片、鏈條,甚至電動車相關單元以及輔助系統,其實在我們臺灣的企業、聚落都可以發現到我們非常好的成就。
所以也就是這個樣子,臺灣的自行車出口在去年也突破到歷史新高,到達將近52億美元,也增加將近40%,我們預期未來,包含電動自行車在內相關的成長,能夠持續往上提升,一方面不只帶動出口,也把臺灣在綠色運輸、智慧騎乘, 在相關自行車以及社會上更進一步的休憩文化的推廣上,也能夠透過我們產業經營實力,透過台北自行車展,一起呈現出來。
所以自行車不只是臺灣的精品,也是臺灣與世界連結、非常重要的管道。我們今年在歐洲自行車展,我們也看到業者所展現出來的輕量化輪胎,相關的導航系統,以及我們先進的車頭設計,所以品質優異,再加上我們價格的競爭力,我相信未來這方面能夠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特別是電動自行車,確實也是我們未來出口趨勢,所以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以及獎勵發展,我們會持續。
明年的臺北自行車展,彙集很多國內外大型指標廠商來參加,我們也期待明年在外貿協會,還有我們自行車工會,還有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夠用更智慧的方式,藉由我們會展科技的運用,把整個自行車的產品品質,還有這樣子的一個騎乘文化,通過會展科技,能夠做一個更多元、更穿越時空的呈現。
我相信這在部分,我們一定會在明年的台北自行車展,來做到讓我們在韌性製造,數位連結,還有這些創新,還有永續更好等等,能夠展現出我們未來的競爭力,讓臺灣精品能夠進一步發揚光大。
也就像我們車子,剛才我們簡介影片,兩個車胎,再加上我們的鏈條,把我們整個的產業實力跟全世界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
最後我期待各位能夠支持明年臺北國際自行車車展,也讓透過我們實質的參與,讓這個活動展現出更大的一個特色,散發出更大的一個光芒,謝謝各位。
臺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張蕙娟
新冠疫情後,其實我們知道它改變非常多,它不只改變全人類的生活與工作的形態,其實更影響到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價值觀。 如果回到製造業來看,我們發現製造業的生態平臺正在進行劇烈改變,而且這樣的思維,從全球供應鏈在快速中求壯大,移轉到,在穩定中求安定的思維下。
臺灣自行車產業面對全球綠色環保、愛地球減碳的意志之下,我們其實也迎來了蠻大的產業挑戰,但是我們也瞭解,全球騎乘進入了綠色推動與人性化設計,臺灣自行車產業始終都在產品創新與技術創新上勇往直前。
當然,我們只會更加強貼近國際市場需求來服務客戶,我們不僅站立在全球供應鏈的中心,而更是全球客戶心目中知名度第一的商業夥伴。我們永遠會秉持著台灣自行車產業團結一心,像過去30年以來的中心心願,一起為所有產業的朋友們進行最好的、嶄新的服務。
過去兩年疫情下,全球自行車商業展會,進入了全新、虛實整合、數位化的領域,臺北國際自行車展,也將在明年迎來更新的開展機會。 我謹代表臺灣自行車產業,還有曾崧柱理事長恭祝參展的企業訂單滿滿,也祝福展會順利成功。
(對談時間)
黃:我們今天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台灣自行車產業的兩位品牌代表,分別是全球最大鏈條供應商桂盟kmc吳盈進董事長,另外一位是全球最大自行車製造商巨大集團,李書根發言人Ken,來跟我們一起分享自行車產業的對於最新產業趨勢的一些洞察。
首先我想跟robert來探討一下,在疫情之下激發全球的健康永續的意識,也帶動了我們具備健康跟環保特性的自行車銷售成長。市場端我們可以觀察得到,歐洲、美國自行車銷售量居高不下,其中特別是電動自行車,銷售成長幅度是最顯著的。
在政策端,我們也可以看得到鼓勵自行車騎乘的很多利多政策,像比利時、盧森堡、丹麥、荷蘭、奧地利跟愛爾蘭,這6個國家的交通部長,他們最近簽署了一項宣言,呼籲歐盟要採取更積極的自行車政策,並且他們還建議把2024年定為歐洲自行車年。
還有很多歐洲國家,包括英國、法國、義大利等,他們都推出了自行車道的擴建,還有自行車購車的政策補貼,現在不只是買電動車政策補貼,現在連自行車都有政策補貼,所以首先我想請教Ken,您在第一線的市場所觀察到這個趨勢跟現象是怎麼樣?
K:其實疫情期間,套一句巨大集團,我們董事長杜綉珍女士她所講的,其實對於自行車產業而言,是天上掉下來的一份禮物,為什麼會這樣講? 因為實際上在兩年多的疫情期間,我們的確見到了所有自行車產業的蓬勃成長,所有的市場包括所謂的傳統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在整個市場上面都有非常非常顯著的成長。
即使在疫情過後,其實我們也看到了消費者因為疫情的關係,整個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對於氣候的這些關注,長期而言,自行車因為本身就是一個大家心目中的環保,比較永續的交通工具,所以長期而言,我們認為自行車對於所有消費者來講,還是一個長期會持續發展、永續的行業。
另外我們在現場上面的確看到了,在疫情過後,很多在通勤的車,逐漸恢復到比較正常、常態的狀態,但實際上面在高端的 sport level或performance level的運動競技等級自行車,以及電動自行車還是持續一個成長的狀態。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也認為像剛剛黃董事長提到的,在疫情期間,諸多政府對於整個基礎建設的大力投建,我們其實可以在英國、法國都可以看到很多自行車的快速道路,甚至高速公路的產生,甚至是許多政府大力補助,購買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的經費,所以造成消費者也對於自行車的意識逐漸的提升。
這些原因都造就了,消費者在疫情結束之後, 他其實在疫情節已經培養了非常好的一個騎乘自行車的習慣,所以他逐漸做升級轉型的動作,他利用自行車,除了通勤之外,也利用它來作為運動,用來作為健身,也用來作為未來參加競技的交通工具。
所以我們認為長期而言,我們還是持續看好自行車在永續的趨勢之下的長期成長。
黃:同樣的問題我要請教Robert董事長,因為貴公司生產的鏈條驅動了全世界千千萬萬輛的腳踏車,沒有你們的鏈條腳踏車也動不了,所以您看到什麼樣的市場趨勢?
吳:我準備了幾個資料來跟大家做一些分享,首先我想從比較基礎的面向來跟大家敘述,在疫情發生前跟後,它的差異變化在哪裡? 首先如果拿疫情之前,事實上自行車就已經是現在我們地球所遇到的諸多問題的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我們說它叫easy solution。
哪些事情需要被解決?能源短缺、能源價格、交通擁塞、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到人類的肥胖壓力,種種的這些問題點,事實上最簡單、最容易的解決方法就是騎腳踏車,特別是疫情來了之後,無論是為了要保持社交距離,為了能夠有運動,帶給我們更好的免疫力以及個人的衛生,事實上這都是自行車能夠帶來的。
剛剛誠如黃董事長的提點以及李發言人的說明,全世界各國在這個期間當中,包括一些鼓勵政策,或者大家已經知道,各國在腳踏車這件事情上面,無論是在infrastructure、規範還有education上面其實做足了功夫 ,所以讓市場事實上相對來講是一個鼓勵的效果。
除此之外,自行車大家看見的或許只是一台車,但是我們稱自行車市場是一個cycling的市場,為什麼它叫cycling的市場?因為我們可以把它羅列出,不同的8個商業模式。除了整車銷售之外,還可以做零件銷售、服務、租賃、長途旅遊、健身、共享、觀光。
種種的這些事情事實上都代表自行車它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化。 我們稱這樣子的新的文化,它代表著是一個安全、愉悅、低碳、樂活的新生活形態。所以在這麼一個非常棒的氛圍下,我們有理由相信,自行車市場未來都會繼續的蓬勃下去。
黃:我覺得您剛才講的非常精彩,因為自行車它不只是一輛自行車,他帶出來的是一個新的完整的生態系統,涵蓋我們人類生活很多的層面。
當然我們現在全世界大家非常關心,市場變化的非常快速,又有新冠肺炎疫情,又有俄烏戰爭、通貨膨脹,有很多黑天鵝、灰犀牛在干擾。 我想請教,在疫情之後,自行車業也都面臨普遍的原物料短缺,交期拉長,人力跟物流成本上漲等很多的挑戰。
大家還要面對,全球供應鏈朝區域化、本土化,還有分散重組的趨勢,所以自行車業者在這麼多變的局勢之下,如何來調整供應鏈的佈局?才能夠維持在全球競賽當中的競爭力?我想先請教Ken。
Ken:的確在疫情期間,大家知道,很多成車,包括零件廠商的交期,非常非常長,長達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所以連帶到在用戶端交貨這時間拉得非常非常長。對於巨大集團來說,我們認為疫情跟現在供應鏈產生的這些不穩定的狀態,它是一時的,我們認為在疫情結束之後,很快就會恢復常態,這是我們在整個市場上的觀察。
巨大對於整個供應鏈管理,我們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叫做短鏈供應,這個是我們杜綉珍董事長他在前幾年的會議上,常常在跟大家分享的,短鏈供應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也就是說市場在哪裡, 消費者在哪裡,我們供應鏈就設在哪裡。
巨大集團來說,目前在中國大陸我們有5個工廠,在臺灣有一個,做我們最高階的自行車,高端的電動自行車的臺灣廠。另外我們在荷蘭有個物流中心,也有一座工廠,匈牙利也有一座工廠,很快的在這2個月其實就即將投產,是我們在越南最新的工廠,所以可見的是我們在全球總共有9個工廠。
剛剛回應董事長的問題,我們怎麼樣因應地緣政治、貿易戰?其實我們提出了一個短鏈供應這樣子一個概念,希望透過工廠之間在每一個區域的互相的運籌帷幄,能夠盡量的緩解供應鏈上面的短缺的問題,能夠貼近市場,聆聽消費者的聲音, 盡量的滿足就近市場的需求,這個是以上巨大對於整個供應鏈上面的一些觀察。
黃:那Robert你怎麼看供應鏈問題?
吳:我對某些學者提出的短鏈供應,想要小小抗議一下,因為咱們家做鏈條的,我們比較不喜歡短鏈,因為短鏈的意思就表示營收要短,所以在我們公司我們不叫它short supply chain,我們叫它Speed supply chain,一樣是s開頭,但是我們形容成 speed。我就拿speed這句話來做一些敘述,對應剛剛包括黃董事長所說,發言人的回復,由於各種諸多因素,造成了我們需要重新去重整供應鏈。
在這個情形下,我想對之於這麼多的產業界的廠商,沒有一套整體適用的解決方案,但是絕對有適合自己的方法。當然必須考慮到市場的需求,客戶需求,當然也必須考慮到自身的資源分配,或許沒有辦法把所有的資源撒到全世界,把倉庫建在客人的土地或者客人的工廠裡面,所以我想每一家公司有自己的方案在做處理。
以下我就以桂盟自己作為案例來做說明,我想由於桂盟某個程度算是在這些事情上面有一些提早佈局, 這些提早佈局,讓我們在面對現在遇到的諸多困擾能夠迎刃而解。我就把這些我們提早佈局出來的,它所可能造成的結果跟原因來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首先有講到,我們思考到怎麼樣全球在地,當中我們提出了6個s的解決方案,speed, stable, 是synchronize, surface, sustainability, synergy,這是桂盟20年以來,我們在接觸國際市場,我們啟動的叫做全球在地的服務。
全球在地服務,讓桂盟無論在臺灣市場供應地,或者是在中國大陸或者在東南亞或者在歐洲或者在美國,我們都有能夠現地去服務客人,快速反映客人需求這樣一個做法,所以我想僅僅作為一個參考,請今天聽到我們這麼講的產業同業們,其實要考量自身的一些需求, 怎麼樣去搭配市場的需求,客人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能力,去建構這些所謂的全球在地的能力。
黃:這6個s幾乎供應鏈最精華的都講出來。我想接下來是淨零碳排的問題,特別是去年cop26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後, 已經有126個國家承諾要在2050年標,歐盟率先提出來了碳邊境調整機制,而且從2023年開始進入過渡期,2026 年正式實施,所以未來產品要進入歐洲市場,還有另外繳一筆碳費,很多國際大廠也開始做出減碳的承諾。
像apple他就承諾在2030年它的供應鏈必須要達到碳綜合,Nike也承諾在2025年要讓全球的營運設施都使用100%的再生能源。 所以我覺得臺灣自行車產業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鎮,我們應該怎麼樣來應用這樣的一個趨勢? 先請Robert好不好?
吳: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在過去,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各位,我們過度消費它,套我們佛經上面所講的,事實上是過去人類由於貪嗔癡,過度把地球的資源消費掉,所以現在所看見全世界各地已經發生這些災難,事實上是我們人類的共業,所以我們只得開始動作起來。
待會可能也得要請李發言人看這邊多一點說明,透過巨大集團的號召,已經把我們自行車同好,大家對於共同怎麼樣去做淨零碳排,有一定想法的這些產業先進們組織起來,已經有一個bas的協會的存在,我想這個部分多一點,讓ken這邊來做說明。
我這邊或許可以做一些補充或者是一些論述的地方。 由於我們需要為自己、為我們的下一代。如果我們有顧慮到子子孫孫,我們打算現在開始進行什麼樣有效的動作,讓地球能夠留給子子孫孫一顆美好的地球,這都是我們現在必須要馬上開始行動。透過大家熟知的Sinence basic target這樣子一個倡議組織,他們的科學數據分析告訴我們,在2050年的時候,我們必須達到淨零碳排。
各位先進,從今天到2050年,有28年的時間,我們用倒算的方式就會知道,我們每一年必須減少碳排2.57個percent,才有可能到2050變成淨零。 我稱現在這個時間開始,這個世界面臨最重要的關鍵10年。
這10年當中,如果我們沒有任何的作為,可能對這個環境所造成不可逆的環境破壞之外,我們少了10年的時間,就表示我們每年要減碳,就要從原本還有2.57%,或許做得到的目標,就會變成每年要減 10%。
說實話2.57%跟10%不只是數字之間的差異,而是我們根本是沒有方法可以轉變它的。所以我稱這10年,如果我們沒有任何的動作,說實話我們是已經造成了一個不可逆的現象。
作為一個自行車,它不僅僅只是一個產品,我們這個產品,它可以創造出非常無限的想像,它會是生產、它會是生活的、它會是生態的、它會是生命的。 這些面向讓我們自行車產業,每一個人都有著非常崇高的一種使命,我們成為自行車人,成為自行車產業的一員,說實話我們心裡面是非常的興奮。所以我準備的圖表事實上也是跟大家敘述,剛剛所講到生產、生態、生命、生活這幾個面向。
最後一個資料是要跟大家分享,桂盟作為產業的一員,我們很早就體認到自行車是一個很棒的綠色出行產品,但是我們是不是用綠色製造的方式來生產這台自行車?所以桂盟在2012年的時候就率先在公司推動各項產品的碳認證。10年前我們就開始做這件事,10年前我們就拿到聯合國發給我們的第一張碳足級的認證證書。
所以我們當初啟動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我們稱它叫綠平方的方案策略,所謂的綠平方就是,我們要用綠色製造的方式生產綠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來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所以上這樣子的回復希望能夠回答黃董事長的提問。
ken:剛剛 Robert 大概也把整個為什麼自行車產業一定要投入ESG這個領域,從事永續、節能減碳這件事情,我想做了非常清楚的說明。 接下來我就承接剛剛的話題,我稍微跟各位分享一下,身為自行車的leading company,在自行車產業裡面,巨大集團如何推動 ESG 在我們內部,甚至整個產業上面的發想,我是怎麼做的。
首先我們大概是花了一些時間,最重要凝聚內部共識,另外做了碳盤查,在幾年的時間之內,我們設定了一些目標。
幾個面向的做法,其實我們都已經開始做了。從比較小,比如在辦公室裡面同事或是我們銷售公司,我們的分公司可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說辦公室裡面推動無紙化、數位化的轉型,辦公室推動很多,譬如說鼓勵員工bike to work ,因為我們自行車產業其實非常多的員工,平常能夠騎自行車來上班的。
因為像我們現在在台中是一棟大樓,我們公司也鼓勵大家三層樓之內的盡量走樓梯標做電梯,關燈,用水節約,我們現在辦公室裡面也推動完全沒有保特品的瓶裝水,我們全部的同事都是用所謂的保溫杯自己攜帶保溫杯,這些小事情大家一定覺得沒有什麼,但是點點滴滴會累積成江河大海的力量, 這是我們在內部的辦公室端所做的。
因為我們擁有很多製造端的工廠,工廠其實我們也做了非常多工作,節能減排,節能減排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減排的部分,比如說我們減少塑膠包材的運用,減少紙的包裝,把一些運送自行車的棧板,利用它、再回收、再利用的這些方案。
另外在所謂節能的部分,除了在工廠會進行非常縝密的碳盤查的部分之外,我們也設定了在未來幾年之內,所謂的綠電佔的百分比的目標,也是非常清楚設定進來,工廠也逐步汰舊換新,我們在工廠裡面推動了所謂的智慧水網、智慧電網的這樣的工作,把整個流程的一些工廠的設備也推展成逐漸的汰舊換新,換成高效低耗能的這些所謂的設施,這是工廠裡面在做的一些部分。
另外回歸到產品跟許多消費者最息息相關的產品的部分,其實我們也琢磨非常深,產品基本上我們就遵守了所謂三個r的原則,reduce,recycle,reduce,減少塑膠材料的運用, 減少我們塗裝上面的,因為塗裝其實也是新車製造供應鏈過程當中一個非常耗能的一個地方,讓我們減少塗裝的層數,減少烤漆數目,都是一些這樣的做法。
另外包括了我們也投入很多再生環保、循環材料的這些研究,包括了再生的碳纖維,再生的鋁合金,再生的鎂合金,這都是我們在材料上面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合作夥伴一起參與來共同推動的部分。
在business model的部分,剛剛吳董事長在先前也有提到,譬如說所謂的 u bike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循環經濟最好的一個business model ,因為我們也生產非常多車,所以我們從捷安特臺灣開始,我們也開始推行所謂的二手車認證計劃,因為客人騎的車,我們希望能夠一方面延長它的壽命,一方面能夠有二手車循環回來,我們可以再做回收跟利用。此外包括了上來電動自行車的電池的回收的再利用,這些部分其實都在program裡面。
所以其實方方面面我們集團其實做了這幾年大概有非常多的面向在逐步的推動。
剛剛提到供應鏈的部分,其實這就一定要談到bas聯盟,自行車永續聯盟,這是今年10月底,我們會正式的成立大會,正式對外來宣佈,Robert也是我們起始的會員之一,因為桂盟非常早,投入在ESG的領域裡面,巨大還是在向桂盟學習的。
我們為什麼會成立bas平臺,自行車永續聯盟平臺,因為我們也發現其實做自行車產業鏈裡面80%能耗是消耗在供應鏈端,所以我們認為身為最大整車廠,如果只有我們做ESG, 我們不引入所有的上下游供應鏈一起投入,這件事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因此我們成立聯盟,希望號召成立一個大家來共同分享學習的esg的平臺,目前也已經有超過30家以上的,包括美利達,都是在我們的會員的名單裡面有非常多的整個產業的partner,我們形成這樣的聯盟, 希望集大家共同的力量來共同推自行車產業的esg。 我們未來當然勢必要把這個更擴展到國外,引入更多的品牌商共同加入,這個是關於bas上面的一點點小小的分享,謝謝。
黃:剛才講說,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其實是人類過去一兩百年工業化累積下來的一個共業,如果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在自行車產業的業者,這個產業就是幫人類消除共業,的一個最好的產業,因為我們的碳排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運輸工具,所以這個產業真的是值得大家好好推廣。
接下來我想請教的就是我想請教兩位有關於數位轉型、新商商業模式的問題,我相信這也是全世界界的業者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
我們知道大數據、雲端運算、IoT等這些的新興科技,加速了我們整個企業資運流過程,客戶體驗,商業模式的全面的轉型。 同時這些新興科技也給自行車產業帶來更多的能量,也會帶來數位化、智慧化的發展,也激發新形態的應用跟商業模式。 剛才其實兩位都已經有提到了,所以我想請教Robert跟Ken,就是數位轉型的趨勢,對自行車業者在你們的公司管理、產品設計,製造生產到通路端的銷售,是不是有潛在的新的機會跟新的商業模式?
吳:我首先稍微跳回去剛剛的那一題,真的必須在這個場合幫巨大幾位高層主管講一下話,我跟他們大家都熟悉,才剛剛有幾場國外的展覽,我看見他們二位,杜董事長跟劉執行長,他們隨身帶著水壺,這水壺裡面裝的咖啡,咖啡要喝一天,意思是他不希望他到訪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攤位,大家都給他一個紙杯,只喝了一小杯水或者一小杯咖啡之後,紙杯就扔掉, 所以他們兩位的投入方式事實上會創造一家公司的DNA。
我相信這個組織不僅在巨大集團當中去發酵產生效應,它會變成全產業的一個概念。 隨著剛剛黃董事長所講的,因為我們大家用相同的理念,所以就可以來幫人類蕭共業,回到黃董上的提問有關智慧化、數據化的這件事。
我每天都望著我的水晶球,朝著我的水晶球一直問他,10年後的腳踏車要長什麼樣子? 水晶球你要告訴我。終於有一天圖案真的跑出來了,圖案在這裡。
記者朋友可以拍一下,大家看見的綠色的區塊是一台電動自行車,它的背面是一朵雲,象徵包括物聯、雲服務各方面,這張圖說實話,真的是我日思夜想在思考,到底未來的腳踏車要長什麼樣態。
在我回答商業模式、業態之前,我要先講,因為這個產品要長成這個樣子,所以它會在業態有一些什麼變化,我把它羅列成是兩大面向發展趨勢,一個是E化,一個是I化,e當然是electric。 有了電動作為助力,I化當然是要讓這台車子變得更聰明,而且能夠物物相連。
E化的最主要目的讓我們更遠,爬更高,騎更久,過去我們看到要環島,腳就軟掉,看到要爬五嶺,看來還是不要好了。 有了電動自行車的出現,環島不是困難的夢想,登五嶺不會只是少數選手的專利,騎更久的意思,不僅僅只是在指我們騎的時間久,而是我們的使用時間可以更久,70歲可以用,80歲還可以用,90歲歡迎你繼續用。
在這樣一個主導情形下,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包括汽車產業、3c產業,看見了他們這些科技的存在,我們可以看見因為電的協助,所以剛剛有講可以騎更遠、騎更久、爬更高,會帶來更多樂趣,這是一種新的產品,它也會帶來新的業態。
此外,由於I化的導入,I 化導入,我就講物聯好了,過去我們從汽車、3c這樣子一個產品角度來切入跟理解,我們會看見從過去有線變無線,單機變聯網,類比變數位,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思考,原來車上的零件跟零件要相連,零件跟車子要相連,車子要跟人相連,車子還要跟其他的車輛相連,就是我們所說的車聯網。
有了電、有了E、有了I,就可以讓這個產品轉換成一個新的definition,它就會產生新的需求,它就會產生新的業態。所以我以上這樣子的回答方式來回答黃董事長的提問。首先在我心裡面是出現了這麼一個符號,所以讓我們知道整體產業要往這樣子的方向驅動,要往這樣的方向去做準備。
Ken:robert説,他桌上有顆水晶球,轉出那台自行車,我們執行長桌上也有一顆水晶球,它轉出了兩個圈,我們兩個圈叫做O plus O,offline plus online。
對於巨大集團來說,online是消費者或者是所有一般general搜尋資料的地方,透過online上面它可以獲取很多的資訊,offline是感受溫度,讓消費者體驗的地方,所以對巨大集團來說, 我們執行長提出了一個策略,叫做人車店騎網,所謂的ecosystem的概念,什麼叫做人車店騎網?
人很簡單,以消費者為核心,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他對自行車產品的詮釋跟自行車的想像是什麼?車子當然就是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店是store,門市門店,我剛剛提到的offline,在實體門店當中,消費者能夠感受自行車服務,感受自行車的美好,感受到溫度的地方;騎乘,透過包括APP通過剛剛講的一些不管怎麼樣的串聯的方式,感測器或者的其他方式這些串聯,網,就是物聯網或是車聯網,所以人車店騎網,這5件事情串在一起,具體的實現我們o plus o的一個完美的實現。
這也是我們的執行長心目中打造了所謂的自行車的eco system,所謂的自行車的騎行新生態這樣的一個概念,我認為這樣是一個在數位轉型下,巨大對於所謂的數位,對於所謂的物聯網人聯網的一個具體實現的目標。
媒體提問:其實全球產業因為疫情的部分產生很多質變,目前也自行這個產業也處於一個比較混沌的狀態,有一些廠商對於砍單的狀態也表示非常悲觀,因為下半年蠻多廠商有反映出砍單的狀況,也有些廠商也希望藉此開創新局,這邊不知道吳董有沒有一些期許,或者是一些想法可以分享的?
吳:這個問題確實是在近段期間當中,產業間討論度最高的一個話題。 我想不僅僅是自行車產業,非常多的產業在過去疫情當中,整個供應需求有點亂掉。
首先講到從2020年疫情發生之後,各地的封城停止生產,人員禁止移動,這些事情讓整個原本的供應端出現了一些擁色。 那段時間開始之後,我們大概每天都聽到的就是四缺,缺料、缺工、缺人、缺櫃,什麼都缺的情形下,全世界所有需求端,有一些我們所說的overbooking這個是存在的,很多產業都存在,這些overbooking慢慢的在這幾年時間當中確實有被消化掉。
消化掉了,一直到現在來講, 現在所存在的現況是這樣子。剛剛發言人也有提到,在疫情當下,大家需要緊急的採購一台腳踏車,來作為非常棒的社交距離的通勤,這些出行的腳踏車基本被滿足。
現在廠商仍然被需求的其實是比較高階的,也就是說它代表著休閒,它代表著運動,再加上有一些產品,它需要有我們所說的補修需求,所以其實我們產業基本上要先把它分成兩塊,如果還停留在比較屬於出行方面的領域,無論乘車或零件,或許現在會遭遇到了一些我們所說的訂單被延誤,或者說需求稍微慢慢來這樣一個現象。
但是如果你所提供的產品,他在高階、補修,他是電動,他是屬於運動跟休閒的產品,說實話大家還很忙,所以我想我們必須要把這整個事情把它分開來看。而且從銷售區域別來看也是有一些差異,並不是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現在都擠滿了,庫存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很hungry需要趕快再補貨,所以其實需求,...,但是礙於時間的關係, 我沒有辦法給你哪一些國家哪一些車種,但是很rough的給你這樣的picture。
媒體:具體ESG規劃?
Ken:其實短中長程,依照每個公司的進程不一樣,我剛才有分享一些具體的做法,其實短程對我們來講,因為我們不像桂盟10年前就投入,巨大大概這三年期間我們才開始,雖然其實有些東西是默默在做,只是我們沒有用esg這樣的概念,用這個角度去看他。
所以其實短期的目標,我們大概是說先凝聚內部的共識,很多的指標的設定,因為我們全球有非常多的製造端體系,所以其實包括碳盤查,這個部分其實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很龐大很龐雜的工作,這個是短程的部分。
中程我剛剛也提到了,特別講到bas的聯盟自行車,永續聯盟的成立,我們希望能夠連接上下游所有臺灣的所謂的零件,乘車的廠商,各個品牌的,自行車大家去共同來努力,朝ESG的部分來做。
長城的目標。當然剛剛黃董事長有提到的2050年的長程目標,我想是普遍產業不管是在法律上面,或是說在大家的願景上面大家都能夠一致期待能夠達到的,我想2050大概是一個比較所謂的比較longter的一個目標。 以上是簡短的回答。
一下在夜視劇上面的一些方向,謝謝。
謝謝。
三位貴賓,我現在手上也看到現場媒體提問是非常的踴躍,我這邊也有兩題,我將分別以中英文來各敘述一次,貴賓可以選擇以中文或英文來回答。
第一個來自線上媒體的發問,是我們要請教外貿協會的黃董事長,從過去幾年的臺北塞口都再次展現出臺灣自行車產業在國際上的重要性與地位。
媒體:請問自行車產業就聘用的人數含出口產值來看對於台灣的相對重要性如何?
首先,因為晶片短缺,現在大家都知道臺灣是全球最重要的國家,在半導體製造方面,但不僅如此,臺灣在PC、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新世代通訊設備方面也是全球ICT產業的強國,而且最重要的是臺灣也是世界自行車王國。
去年,我們在自行車、自行車、零部件、裝配等方面,出口額達52億美元。因此,自行車工業在臺灣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產業,它佔我們全球出口非常重要的份額。而這個行業其實是有2萬多名員工支援的。我們在中部有一條自行車走廊,近70公里長度,而大多數重要的供應商,都位於自行車。
所以我們互相支援。甚至整個島嶼實際上都是一個自行車集群,因為您可以通過1小時或2小時的 車程或高速列車輕鬆到達彼此。所以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而從今天的論壇和我們兩位嘉賓分享的真知灼見中,我們可以告訴他們,全球自行車行業的未來趨勢將是將自行車,會和ICT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及新型機械發展相結合。而在這些方面恰恰是台灣的實力。因此,台灣處於一個非常好的位置,可以進一步發展我們的自行車產業,並支援全球自行車社區。
媒體提問:我們要分別請教規模以桂盟及巨大,目前還有哪些自行車的品相或是零件還面臨供應上的難題,以及我們也關心未來景究竟臺灣自行車整體的供應穩定性展望如何?
Ken:我想供應鏈問題剛剛在我們的discussion當中其實有提到了,我們認巨大的觀察是認為這個是短期間發生的事情。 好當疫情結束很多包括未來可能不再封城,或者是未來解封之後,所有的包括了物流、製造,包括了很多剛提到的缺工、缺料、缺人、缺貴這些問題,相信都會解決掉。
所以長期而言,我們還是非常相信,臺灣擁有非常高附加價值的自行車的產業供應,鏈也非常的穩定,通過大家的智慧跟我們認為臺灣在短中長期之內,都在自行車產業還是非常正面跟樂觀的,這是我的回答。
吳:在剛剛幾分鐘前的時候,也針對現場記者的回復,差不多一樣的內容來做一些敘述。 在過去將近三年時間疫情當中,需求起起落落,其實他必須回到市場面,供應跟需求會有一個自然的趨勢。 在過去兩年時間,我們生產了很多東西往市場裡面丟的時候,它需要一點點的時間去消化。
我剛才有說,他可能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車種會有不同的情況,現在稍微會被塞住的,說實話,可能是屬於通勤或者是價格稍微親民一點的產品線,或許稍微有一點點,但是我相信這些塞住的現象,也會在時間慢慢消化掉,但是這當中生產包括電動,包括高階,包括休閒運動的產品或者零件,事實上都還是很忙碌的。
在這樣的情形下,再加上我剛剛接受黃董事長的第一個提問,有關對未來自行車市場的一個看待,跟你發言人看所做的回覆是一樣的,我們認為自行車它作為全世界現在所面臨的所有的諸多困難,是一道非常簡易的解決方案,以及加上它可以衍生非常多來自於自行車之後的衍生性商品衍生性服務這樣子的諸多商業模式,看待這些事情是未來非常必要的利多了, 所以我想我以這樣的方式來回答剛剛的提問。
(會後提問?)
ken:第一次大概會在10月底,所以未來實質上怎麼執行,都會在大會公佈,我們之前巨大擔任角色是比較是屬於把大家集合在一起,然後去倡議平臺建立,你說後面到底會不會做認證推廣?我相信應該是有機會的,因為結合所謂的ESG的趨勢,我們其實也認為說執行長講的話,我們想把壞球打成好球, 剛才提到比如說有探邊境稅這些問題都是未來必須要發生的,但是同樣我們也意識到消費者對ESG的需求跟他的awareness,他的認知其實非常高的。
所以其實年輕的世代,勢必對於具備有ESG合格的這樣的產品一定會有所期待的,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其實看到很多運動產業進比如說Nike,其實非常多的產業都在積極的投入這一塊,所以自行車產業就是一個相對比較有環保概念意識的產業,我們也認為它本質上面比較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所以我剛剛提到比如說我們巨大本身我們現在在做很多這種所謂的再生環保材質的這種研發研究,因為過去這些材質其實沒有人知道,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可以處理這些材質。 包括我剛剛提到像這種二手車回收的認證制度,所以我相信在某一個程度的確會如那當然現在是巨大,本身現在開始慢慢做,我們當然是希望說有我們的影響力去結合上下游的零件廠,這些supply券大家來共同努力這個方向,但我相信未來應該會會是有這樣子的一個program出現。
(您提到三十幾位廠商,已經導入?)
其實每一家在ESG的導入的狀態不太一樣,像剛剛桂盟吳董事長算是自行車產業鏈走的非常早的,所以其實他們很多的概念在10年前就已經開始做。
聯盟裡面,目前為止大家程度是不太一樣的,有些像我們可能走了幾年,桂盟可能比較早,有人可能根本還沒開始做,因為有些廠商的規模也許是比較小的,因為千頭萬緒不知道該怎麼投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成立BAS 自行車永續聯盟的目的跟意義就是說希望成立這樣的平臺,然後大家共同來學習,然後我對共同來分享,然後有很多的技術或是有很多外面的新的knowhow,我們也利用這個平臺來跟大家通過這樣來做一些交流的活動,也許會在未來互相去分享彼此之間的一些怎麼做。
(第四季展望?)
越南廠10月投產,但是不拼產能,而是要讓他運作起來,明年預估有30萬輛,如何短時間建立起來。
我們基本上今年還是持續看好的,但是就像剛剛吳董也在講,其實我們我們大家對產業界的看法是一樣的,現在的確看到有些市場,比如說在歐洲,因為歐洲受到很多狀況,還有俄烏戰爭,他現在要步入冬天了,所以其實可能會有水電問題,像英國又有脫歐,又有匯率,種種這些對他來講都是不利的因素,所以歐洲的確有看到剛Robert 講的,就是兩個category,比較低階的,為什麼現在會稍微我們叫做slow down下來或是恢復到原狀,是因為疫情結束了,所以當時候大家可能拼了命都去買自行車騎,現在可能可以恢復,解封之後開始做大眾交通工具,所以會逐步恢復正常。
所以在所謂的這種最低階通勤的這種東西會開始比較平緩,但是我們還是持續看到電動車跟所謂的高端的自行車還是持續的在成長,因為疫情期間消費我們認為已經養出了一群消費者,他即使過了這兩年的時間,他其實還是覺得騎車還是一個很棒的事情,而且就像環保意識這些健康意識的抬頭,長期來說這些部分,我們其實還是認為在高端的部分還是會很不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