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返鄉,竹扇創作找到身心安頓的所在──築山城‧黃建達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和許多為了討生活離鄉背井的竹山人一樣,黃建達在年輕時成了北漂族,在台北開過精品店、擺攤賣過烤玉米,後來輾轉到宜蘭做民宿。七年前,某一次他回竹山參加社區營造的志工活動,一待就是一個多月,許是勾起年少時的生活記憶,年過50的他,有了倦鳥回鄉的念頭。
黃建達還在台北打拚的時候,就和當時經營「天空的院子」民宿的何培鈞認識,當他決定要回竹山時,也正好是培鈞的「竹青庭人文空間」籌備開張之際,因為他懂吃,受培鈞之邀成為竹青庭的第一任廚師,與何媽媽一起研發菜單,後來他更在社區關懷據點擔任廚師。
喜愛藝術的他,因為鄉下生活放慢了步調,回鄉第二年,開始慢慢拾起創作的樂趣,利用廢棄的竹材做些夜燈、竹片畫、手機架等生活小物,他回憶在1970、80年左右是竹產業興盛的年代,各種竹製生活用品非常多,後來才慢慢走向工藝化。而他也在接觸竹子之後,越做越有興趣,參加各種研習營,真正去認識竹藝,踏入了工藝創作的領域。
以竹子為素材,可以變化出許多有創意的生活小物。

創作手工摺扇,將工藝融入生活

黃建達成立了個人工作室「懷山石竹藝工坊」,在各類竹工藝當中,他選擇手工摺扇作為主力,還特別向竹山當地的藝術家江衍壽拜師學藝,希望能把手工摺扇的技藝傳承下去。他說明做一把摺扇有30幾道工序,扇骨從初胚、整形、打磨到細整,需要一支支處理,平均一把摺扇做下來要花上3~5天的時間,再加上裱扇面又是另外一門功夫。
做扇骨有非常多細工要處理。
除了製作扇面留白的摺扇,喜歡水墨畫的他,更能精巧地臨摹元明清古畫,讓每一把扇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去年他更和擅長牡丹彩繪的張文環老師合作,創作出來的摺扇受到日月潭涵碧樓的青睞,在飯店的精品店裡陳列展售。想要不斷挑戰自己,他今年又和「自然色手作坊」的藍染老師鄭司政搭配,要用藍染布來做扇面,嘗試異材質的結合。
臨摹古畫也是黃建達的興趣。
「手工摺扇具備真正的工藝性。」投入創作之後,他有更深的領略。對現代人來說,摺扇是文人雅士的收藏品或擺設品,不過對他來說,摺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會放在包袋裡的必需品,他習以為常地說:「天氣熱的時候,也是可以拿出來搧一下。」

實體據點築山城,竹藝交流平台

在創作之餘,黃建達也關注竹山的竹工藝發展,竹藝以類別來說,目前大略可分為竹雕、竹編、竹家具、裝置藝術、生活文創品,而大多數工藝師都是以個人工作室的型態存在,如果有比較大型的案子才會再臨時找幫手。除了個人創作之外,平時可能開課、做DIY體驗,他坦言市場不大、不夠穩定,這也是竹產業復興需要努力的地方。
隨著踏入竹藝領域,他認識了時任「南投縣竹藝學會」的理事長蘇保宏,成為竹藝學會一員,積極參與會務,開始對這個產業有更多了解。蘇保宏長期在竹山深耕,以竹雕為主,也做竹藝教學和裝置藝術,他也是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台灣頂級工藝協會工藝師,熱心於推動工藝發展。
築山城提供工藝師創作品一個展售空間。
當黃建達得知台西客運後方有一間閒置很久的私人倉庫要出租,剛好他和蘇保宏老師都有經營一個實體空間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有了「築山城」。他們考量大部分的工藝師都是單兵作業,也沒有店面,缺乏對外曝光的管道,在他們的構想中,築山城可以作為竹藝交流平台、轉介的角色、作品展售的空間,也和社區、學校合作體驗教學。
問他平常誰顧守築山城?他說其實很隨興,誰有空就來,所以想要在這邊遇到哪一位要碰點運氣,不過築山城已經成為他的生活重心,大多數時間都會在,而他也很歡迎大家不用太拘束地隨時走進來閒聊幾句。
築山城成為遊客可以認識竹山竹藝的實體據點。

竹藝復興計畫,讓議題持續在竹山發酵

2019年,築山城參與了小鎮文創的「竹藝復興計畫」,這是為期一整年的計畫,請來四位工藝師,三個月為一個檔期,在竹青庭人文空間辦主題展;此外,每位工藝師還要在三個月當中辦五場體驗課程,包括黃建達的摺扇、蘇保宏的茶則、葉梅森的風車、石金妮的竹編,讓竹子的議題持續在竹山發酵。只可惜接下來連續兩年因為遇到疫情,活動就暫停了。
黃建達觀察近幾年各地方政府、機關團體、私人企業舉辦許多藝術季活動,讓竹裝置藝術的需求增加,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另外也看到竹山鎮公所想要讓竹子變成竹山觀光特色的用心,其中包括支持竹藝師的作法,像是每年過年期間最熱鬧的燈會,往年是廣邀各學校、社區團體提供花燈作品,今年的「2022竹山竹藝燈會」則特別邀請由60位竹工藝師來負責60座主題花燈,並且規劃菸葉館、竹文化園區兩大燈區,大大提升了花燈的藝術性與觀賞性。
菸葉館的大型竹燈作品,為竹山增添亮點。
問他返鄉之後的生活如何?他說竹山很適合慢活,「竹山美在民情質樸、人文豐富,還有自然風景。」在這樣一個山青水綠的地方,能夠做文化保存,又足以過生活,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現在時興號召青年返鄉,其實在社會闖蕩過的中年後,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更能成為地方穩定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2016年回鄉之前,賴彥池直言:「根本不知道竹工藝產業長什麼樣。」曾經認為不可能回家當竹二代,但命運還是將他帶回竹山。原本以為只需要短暫回家幫忙三個月,不知不覺變成六個月,漸漸他發現不跳進去無法徹底了解竹產業,終究還是不忍看到產業斷鏈,正式接手「竹籟文創」。
2012年,在竹山還苦撐的傳統竹工廠,元泰竹藝社是其一。原本在台北做服裝設計的林家宏,因為家逢變故,在家裡需要人手的狀況下回家幫忙,許多青年返鄉一開始的故事都是這樣。 竹牙刷成為他重新扛起「元泰竹藝社」招牌的第一支主力產品。當然,並不是決定了要做竹牙刷就一帆風順,可以穩定量產已經是他返鄉三年後的事。
做地方創生也需要科技化嗎?何培鈞笑稱做社造的人都不喜歡科技,也不想談數據,「我愛鄉土耶,你要檢視我愛的程度嗎?」然而這卻是他看到的困境,人雖然有了鄉土意識,但只是感情投射,實際執行起來沒有效率和效益,也無法做長期反省,因為經驗都累積在人的情感和腦海中。
這麼多年過去,培鈞還是理著小平頭,最常穿著白T恤,不變的更是四處奔走、分享理念的熱情,他說:「最重要的,這些事情都是我很想做的。」從一個26歲的青年,如今年過40,培鈞開始自稱中年大叔,他用身體力行的人生寫故事,而他心裡著急的是,經過了15年,有沒有年輕的一代接上來?
我認識竹山小鎮,是2012年,從「天空的院子」開始。當時,這座藏在山間的三合院民宿已經遠近馳名,古孟偉與何培鈞兩個年輕人舉債千萬、山中修屋,讓一間用竹管、編竹夾泥牆古法建造的百年老宅得以重現古典優美的樣貌,這個熱血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在2016年回鄉之前,賴彥池直言:「根本不知道竹工藝產業長什麼樣。」曾經認為不可能回家當竹二代,但命運還是將他帶回竹山。原本以為只需要短暫回家幫忙三個月,不知不覺變成六個月,漸漸他發現不跳進去無法徹底了解竹產業,終究還是不忍看到產業斷鏈,正式接手「竹籟文創」。
2012年,在竹山還苦撐的傳統竹工廠,元泰竹藝社是其一。原本在台北做服裝設計的林家宏,因為家逢變故,在家裡需要人手的狀況下回家幫忙,許多青年返鄉一開始的故事都是這樣。 竹牙刷成為他重新扛起「元泰竹藝社」招牌的第一支主力產品。當然,並不是決定了要做竹牙刷就一帆風順,可以穩定量產已經是他返鄉三年後的事。
做地方創生也需要科技化嗎?何培鈞笑稱做社造的人都不喜歡科技,也不想談數據,「我愛鄉土耶,你要檢視我愛的程度嗎?」然而這卻是他看到的困境,人雖然有了鄉土意識,但只是感情投射,實際執行起來沒有效率和效益,也無法做長期反省,因為經驗都累積在人的情感和腦海中。
這麼多年過去,培鈞還是理著小平頭,最常穿著白T恤,不變的更是四處奔走、分享理念的熱情,他說:「最重要的,這些事情都是我很想做的。」從一個26歲的青年,如今年過40,培鈞開始自稱中年大叔,他用身體力行的人生寫故事,而他心裡著急的是,經過了15年,有沒有年輕的一代接上來?
我認識竹山小鎮,是2012年,從「天空的院子」開始。當時,這座藏在山間的三合院民宿已經遠近馳名,古孟偉與何培鈞兩個年輕人舉債千萬、山中修屋,讓一間用竹管、編竹夾泥牆古法建造的百年老宅得以重現古典優美的樣貌,這個熱血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提到我們家的『黃金葛大哥』,是因為它的種植容器是古陶盆,也算古董。 既然提到他,就不能不提夫家的代表植物—也是六十歲的『九重葛』! 在我爹扦插黃金葛的同時,我老衙的阿公,也從他們的老家,把這盆九重葛帶到台北! 老衙的家族,原本在雲林的虎尾、崙貝務農和燒磚,生活不
Thumbnail
到過南埕衖事館內的導覽解說可以讓自己認識這棟舊建築,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創作的形式,不止一種。如果運氣不錯,南埕衖事創辦人黃先生在現場更是樂於分享這一段心路歷程,他幕後促成這一切的困難和精彩程度,不亞於這棟八棧樓建築。當然為什麼拿八棧樓來賣冰?真的是賣冰?
Thumbnail
竹山竹青庭位於南投竹山,以文化藝術融入在地菜餚打造地方創生場域,從產地到餐桌呈現出在地風味的家鄉私房菜料理,提供多款風味美食及綠意飲品,並展示著土地孕育了一方風味料理的深度意義。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提到客家創作歌手黃子軒,通常他留給人們的記憶完整稱呼是黃子軒與山平快。 這一次他再度發行新的創作專輯,並不是離開樂團單飛,還是把許多製作的部分全部交給樂團,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空間的創作歌手。 他說以前很擔心離開台北之後工作會變少,回到新竹之後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而且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忽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有事沒事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常在山裡漫步,看著沿途風景裡也翻著自己往事,這樣的時候常翻到這些年和好朋友一起帶工作坊的種種,這些畫面一浮現,如晚餐時分廚房飄出的氣味,牽動著人的心頭與嘴角。   三十幾歲,我(錦敦)和哈克、祺堂相識不久,就開始一起創作,一起帶工作坊。特別是這十幾年來的四手聯談和三根棍子,都在我心
Thumbnail
提到我們家的『黃金葛大哥』,是因為它的種植容器是古陶盆,也算古董。 既然提到他,就不能不提夫家的代表植物—也是六十歲的『九重葛』! 在我爹扦插黃金葛的同時,我老衙的阿公,也從他們的老家,把這盆九重葛帶到台北! 老衙的家族,原本在雲林的虎尾、崙貝務農和燒磚,生活不
Thumbnail
到過南埕衖事館內的導覽解說可以讓自己認識這棟舊建築,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創作的形式,不止一種。如果運氣不錯,南埕衖事創辦人黃先生在現場更是樂於分享這一段心路歷程,他幕後促成這一切的困難和精彩程度,不亞於這棟八棧樓建築。當然為什麼拿八棧樓來賣冰?真的是賣冰?
Thumbnail
竹山竹青庭位於南投竹山,以文化藝術融入在地菜餚打造地方創生場域,從產地到餐桌呈現出在地風味的家鄉私房菜料理,提供多款風味美食及綠意飲品,並展示著土地孕育了一方風味料理的深度意義。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提到客家創作歌手黃子軒,通常他留給人們的記憶完整稱呼是黃子軒與山平快。 這一次他再度發行新的創作專輯,並不是離開樂團單飛,還是把許多製作的部分全部交給樂團,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空間的創作歌手。 他說以前很擔心離開台北之後工作會變少,回到新竹之後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而且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忽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有事沒事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常在山裡漫步,看著沿途風景裡也翻著自己往事,這樣的時候常翻到這些年和好朋友一起帶工作坊的種種,這些畫面一浮現,如晚餐時分廚房飄出的氣味,牽動著人的心頭與嘴角。   三十幾歲,我(錦敦)和哈克、祺堂相識不久,就開始一起創作,一起帶工作坊。特別是這十幾年來的四手聯談和三根棍子,都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