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學習心得

閱讀時間約 52 分鐘

育兒

  1. 每個小孩都獨一無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標準。
  2. 小孩的發展主要取決於他/她的基因和成長的環境。錯誤的教育方式自然可以毀掉一個小孩,可正確的方式對一個小孩的幫助可能也有限。所以,育兒既要肯花時間,也要放松心態。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未來生活多半會比上一輩好。
  3. 通常的學校教育在少年時(初中和高中)是通才教育,大家學的都一樣,到了大學才進行專才教育。其實,12到19歲是大腦發育極其重要的時間(大腦布線),也是進行專才教育最寶貴的時間,二十歲以後通常就太晚了。所以在這段時間,要盡可能引導小孩在喜歡的項目上花更多的時間。
  4. 孩子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所以身邊的夥伴很重要。如果有什麽壞孩子,要盡可能「拿掉」。
  5. 小孩的學習能力很強。家長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要求小孩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
  6. 為什麽有些人喜歡工作勝過於陪小孩?因為工作可以給人非常需要的實時激勵,包括老板和夥伴的誇獎,漲級,加工資等等。而育兒通常沒有這些。
  7. 要盡量把小孩看作成人。能做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做。即便有一些危險的事情,也要在家長的監督下盡量的做。未成年是為成年做準備。幸福的童年不是不吃苦,而是在學習(包括吃苦)中成長。
  8. 教育可以分為四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教育。要讓小孩從小養成自我教育的習慣。
  9. 電腦遊戲不應該是讓小孩逃避現實生活的工具,而是另一種學習的方式。很多遊戲裏面培養的技能,可以相對容易地轉移到現實生活中,包括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可能,大人要記得提醒他們,把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用在遊戲中解決問題的方式/思路解決。

歷史

學習歷史,懷疑歷史
  1. 一個強大的國家要有自由的人民和充滿活力的經濟。俄羅斯兩條都不具備。他顯示出來的力量大於他的實際力量。原因是,第一,相比周邊的弱小國家,他有更強大的資源和軍事實力。第二,他不介意在需要的時候,以大欺小,動用這些資源和軍事實力。
  2. 歷史在任何時點都不是只有一種可能,沒有什麽是「必然的選擇」。所謂「歷史的選擇」是典型的「社會達爾文論」,意味著活下來的就是正確的,贏了的就是有道理的。但其實歷史的選擇有時是短暫的,而且也會變的。
  3. 人們往往首先接受歷史的結果,再對歷史細節進行「修改和整理」來適應最後的結果,讓一切合理化。
  4. 「指鹿為馬」的秦代宦官/權相趙高是中國「階級革命」的發明者。當時秦二世剛剛上位,很多人不服,趙高給他出的主意就是打亂社會秩序的「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的政策。
  5. 有些國家長時間保持「大一統」,歷史像在一條主線上搖擺不定前行,每一個君王的「質量」都對國家至關重要,而且大的政策很難改變。而在歐洲有幾十個君王,任何的發明和冒險在一國成功後總可以在別國迅速得到復製。所以適當的「分裂」比「大一統」在社會進步上往往更有利。
  6. 歐洲幾乎沒有大的互聯網公司,其中一個原因是文化。很多歐洲人不怕失敗,反而怕成功。很多成功人士會竭力隱藏自己的財富,把自己打扮成中產階級。
  7. 為什麽印度這樣的國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皇帝」?印度的傳統政客為了拉貧苦民眾的選票,不惜一切打擊市場經濟,給大家免費供電和打擊外國投資。這種「民主」是與效率針鋒相對的極其低效的民主。
  8. 許多日本人不把元朝和清朝看作「中國」。日本曾經大量收留明末抗清人士,支持鄭成功,支持孫中山革命(孫的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9. 日本人的常態是收斂各自的不同,以免別人的非議。所謂「大家都一樣,大家才很棒」。日本社會歧視的不一定都是「弱者」,更多的是與大家不一樣的「異己」。
  10. 二戰時,日本曾修建祭奠包括敵國將士在內的陣亡將士的觀音像。這種獨特的生死觀來於日本貴族所謂的「幽靈恐懼」,相信「死者即佛」 「死者一如」。現在,普通日本老百姓參拜「靖國神社」也多半如此,不見得與軍國主義有多大的關系。
  11. 韓國有很強烈的「恨」文化,源於幾千年內400多次被外國入侵。這種「恨」文化是徹底絕望之後,產生的「宿命悲哀」和強烈的被害意識,同時也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自大。
  12. 猶太人獨特的「選民」意識(被上帝選中)使其要麽獨立,要麽被其他民族所統治。從來不曾作為征服者出現,也從不與別的民族相融合。
  13. 美國很厭惡被稱為「帝國主義國家」,因為它本身也是受英國壓迫,反抗殖民起家,而且自認記錄清白,在累積資本時也沒有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
  14. 美國的北方是歐洲文明的延伸,包括法庭和商業等。南方是無政府的榮譽文化之地,同時受家庭,教會和禁酒的文明力量的製約,發展出了非常不同的文化。
  15. 美國建國得天獨厚之處在於,它的地理位置遠離歐洲,沒有外敵入侵的危險。而且中央政府處於弱勢,保證了民眾和各州極大的權利。
  16. 美國的新教徒在「禁欲主義」上的堅持,使他們與原住民通婚的人很少。風俗,宗教和倫理在很大程度上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與南美各國舊教徒的歷史進程相反。
  17. 在阿富汗,接受了先進文化的大都市與眾多落後的鄉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它的歷史就像一個鐘擺,近幾十年每一次擺動都將這個國家推向了另一個極端。
  18. 對於歷史要保持足夠的懷疑。有人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我們所熟知的權威的歷史(尤其是在資料不全的情況下)大多是經過學者復原,篩選後的一種解釋。何況很多時候,這些學者本身就有偏見和預設立場。
  19. 中國的朝代之爭從來就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沒有「正統血緣」之說。而多數歐洲王位的繼承則更加傳統:英國諾曼王朝以及其他各國(至少在法國大革命之前)都是只有特定的血緣才能繼承王位。
  20. 王莽改製是典型的原教旨主義。要「復興傳統」,不能機械的照搬所有過去的政策,應該是基於現狀的「創造性重建」,所有的改革一定要符合現代社會的性質和特征。

學習

Learn, Unlearn and Relearn
  1. 學習的最佳狀態:第一,學的東西有趣。第二,學的東西有難度和一定挑戰性。第三,有一個可以長時間專心,不受打擾的環境。
  2. 一定要記得反過來想 Invert, always invert。在投資中,要經常想 「我的投資哪些地方可能會出錯?」 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問,怎麽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估計很難回答。如果反過來問,怎麽過上悲慘的生活?答案就簡單了:不良嗜好,亂花錢,找錯伴侶等等。所以想生活幸福,避免這些就差不多了。
  3. 我們每個人都受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歷所限。一旦看到一個自己從未見過的事物或現象,我們通常很難預估和想象可能的後果。這使得像2008年這樣的重大經濟危機變得無人可以預測,因為沒有人見過這樣的危機。而上世紀30年代,當英國首相張伯倫面對希特勒這樣的從未出現過的惡魔人物,他也無從判斷,總覺得希特勒的威脅應該只是說說而已,人不可能「如此邪惡」。
  4. 通常媒體或是那些充滿正義感的人士會把很多正當的事物進行戲劇化的誇大,從而走向反面。環境保護就是明顯的例子。
  5. 一個讓人極難理解的事實是,(不論你怎麽努力)有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6. 一定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新思想,以及讓人特別激動的新的主義。要相信的是經過百年千年驗證和錘煉的哲人思想。
  7. 最好是從別人的錯誤中學到教訓。但通常在自己的錯誤中得到的教訓記憶最深刻。
  8. 突破思維定式非常重要。在太平天國之後的清朝能夠實現「同治中興」,就是因為戰時的進步官員打破了一有農民起義就加征農稅,從而導致國家迅速滅亡的定式。通過向商品收「厘金」以及向外國舉債這兩大創舉,把清朝的統治又延續了幾代。
  9. 吉蔔林有句名言:如果一個人只知道英格蘭,他就不可能知道英格蘭。意思是,如果一個人不了解其他的國家,也就無法真正了解英格蘭的偉大之處。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了解有限的,孤立的一點知識,不了解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那麽學到的東西是很淺的。
  10. 隔柵模型:學習就是要將許多個學科的重要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集合成一個類似隔柵的相互關聯的體系,以此用來做更好的決策。這些學科通常包含物理,數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等。如果一個人的知識體系算是一個操作系統,那這些心智模型就是一個個的App。你的模型越多,模型越好,操作系統就會越強大。
  11. 人的大腦最擅長的就是過濾信息。通常它會把你不相信的信息直接忽略掉,而留下的信息只會讓你更確信你已經相信的東西。這種方式是很危險的。
  12. 我們能從歷史中學到的一件事情是,人類很少從歷史中學到東西。
  13. 就美國來說,1921年開始「汽車泡沫」,最後幾百家汽車公司破產成就了三大汽車公司。1958年,又有「電器泡沫」,多了許多名字後面帶「電器」的公司,估值都很高。到1998年變成了「互聯網泡沫」。基本上每40年是一代人,每一代人只會記得自己這一代所發生的泡沫。
  14. 對那些很重大的決定,一定要非常慎重。對那些可以輕易悔改的小決定,則不妨很快的做出。
  15. 不論是學習,投資,工作或生活,一定把重點放在你做事的流程,而不是結果上。哪怕結果不好,只要流程對了,就問題不大。而如果流程錯了,即便結果很好,你還是錯了,因為靠運氣成功是不行的。
  16. 任何人在職業成功的道路上,都會經歷一場關於自身特長,愛好,和職業需要之間糾結的心理鬥爭。
  17. 其實電子遊戲對我們怎麽生活,怎麽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借鑒。第一,在遊戲中每個人都有很清楚的目標和使命,很少浪費時間在瑣碎的事上。第二,在遊戲中總能得到實時反饋,從而調整自己的戰略。第三,身在遊戲,但是你又有「上帝視角」,不至於太過緊張而犯錯。
  18. 絕不可以照搬或抄襲「成功人士」的行為。每一個成功人士在當時的行為很大程度上被周圍的環境決定。不同的情形和環境要求不同的領導和方式。
  19. 只有當一個群體裏面的每一個人都獨立思考的時候,集合起來的智慧才可能是高質量的。在多數群體裏,群體思維(Groupthink)嚴重,互相影響,這樣的集體智慧並不可靠。
  20. 多數人對世界的感知和判斷只是基於相對非常短的歷史,所以會有很多誤解和偏見。多讀歷史對培養正確的思維至關重要。
  21. 無論怎樣有效的學習,都沒法比得上真正的第一手的實際經驗。
  22. 偉大的作家可以讓讀者身臨其境,多讀這樣的書,這些經歷會重鑄你的人生。讀書人的閱歷既有自己的親身經歷,也有來自他/她的閱讀。
  23. 當你發現你百分之百的贊成某個人,或是某種思想的時候,你就危險了。就像一個美國政客說的:你如果在我的12個提議裏面贊成九個,那你應該把票投給我。你如果12個提議全都贊成,那你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24. 雖然最厲害的棋手現在也比不過計算機,但是優秀的棋手還是比計算機要聰明很多,因為他們可以用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的方式,不經計算就去掉棋局中99.9999%的可能,只把註意力集中在剩下的少數可能上。
  25. 你學的越多,就會越想學習。
  26.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找到每一個行業裏面最頂尖的高手做導師,實際指導自己提高,所以在學習中怎樣「自我指導」就成了一項關鍵的技能。第一步,找到這個行業裏面最強大的人,研究他/她的方法。第二步,設想這個人如果處在你的位置,他/她會做什麽樣的改變?第三步,問自己,我為什麽不可以做這些改變?
  27. 曾國藩的學習方法叫「研幾」,他用日記把自己的瞬間念頭,很多小事以及對天下大勢的思考都記錄下來,然後花時間無情的分析/推敲這些,看哪些地方可以提高,到達更高的境界。
  28. 想要把知識完美的從一個人轉到另一個人的腦裏是不可能的。因為每一次轉移就像經歷一次「復印」,而經過多次轉移的知識,就像是經歷了復印,又復印,又復印過後的文件一樣,總不如原來的文件那麽清晰。
  29. 有些書可以提供一個領域比較完整,同時又很可靠的知識框架,這些書是需要精讀的。
  30. 不要費盡心思的去想怎麽才可以預計未來。而是要仔細留心,現在發生的細小的趨勢。
  31. 你如果不讀書,那你就不可以領導。美國軍方在每一次提拔軍官之前,都會給軍官一套新的圖書來讀,以確保軍官在新的崗位上有足夠的知識來管理自己的團隊。

商業

"I am a better investor because I am a businessman."
  1. 我們現在所用的GAAP(通用會計準則)是為工業社會企業準備的。在互聯網行業中,真正有價值的數據和其他無形資產都無法在報表中體現,所以這些企業真正的價值比報表中的價值要高得多。
  2. 美國國防部是真正的「軍民一家親」的典範。在近幾十年,幾乎每項重大科技發明背後都有他的身影,包括互聯網的誕生,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和太空計劃等等」,所以許多美國民眾無法理解個別高科技企業會拒絕和美國國防部合作。
  3. 出於無私的精神,居裏夫人從來沒有把自己的發現申請專利來盈利。但這也使她晚年的研究受到資金不足的重大製約,因為社會沒有給理想主義者提供經費的機製。
  4. 在美國這樣的社會,一個公司要不要有自己的道德標準?要不要在一些復雜的社會問題上亮明態度,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巴菲特的公司曾經支持由股東自己決定,把慈善基金投向哪些項目。即便如此,仍然引起美國民眾對旗下公司的抵製,最後項目被迫取消。
  5. 一個家族企業要長期生存。第一,要保持只有一個領導者,避免內亂。第二。在關鍵的戰亂時期,要「兩邊下註」以保全自己。第三,要找到精明的職業管理人來管理自己的企業。
  6. FAA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作為監管航空企業的機關,把每條人命算作900萬美金。再按照發生事故的頻率來看要不要航空企業花大價錢提升自己產品的安全性,來保證在航空安全跟航空業發展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但是美國社會對核電的要求完全不一樣,要求核電完全無事故,這使得核電很難發展。
  7. 歐洲的《反壟斷法》旨在確保企業間有足夠的競爭。所以歐洲的法院可以通過大額的罰金或是直接要求大公司修改他們的產品來實現這個目的。而美國的《反壟斷法》是基於公司是否對消費者有傷害,所以那些對消費者免費的互聯網公司,很難在現有的法律下受到大的製約。
  8. 創新分兩種。有一種是讓現有產品變得更好的創新,是可持續性的,比如說 booking.com ,它對酒店就有補充和提高的作用。而另一種創新是破壞性的,它會產生新的市場,對原有的企業構成重大威脅。比如Airbnb對酒店的影響。
  9. 企業一般都存在強大的製度性強製力,抵製與其目前方向不一致的變化,這使得在企業內進行變革有時候極為困難。
  10. 多數關於招聘和公司管理的通用流程/準則是經過多年的錘煉,應該受到尊重的。有些公司曾經嘗試在這些領域進行大幅度的變革,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11. 每一次經濟的衰退之後就是經濟的復蘇。前面經濟衰退的時間和深度,直接決定了後面經濟復蘇的長度和強勁程度。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很長的,但不很強勁的經濟復蘇期,因為之前的金融危機是一個很深的也很長的時期。
  12. 在一個健康的商業環境裏保持各方「均勢博弈」是很重要的,意味著在相同條件下,各方都沒有必勝把握的競爭。而一旦公權力進入,博弈中的一方處於絕對優勢,一方處於絕對劣勢,競爭就不復存在。
  13. 就像一個高明的政客永遠不會對強大的專製鄰國表示不滿,一個好的公司高管也不應該有(至少不應該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不應該在復雜的社會問題上「站隊」,因為這會給公司帶來極不利的影響。
  14. 在支付系統上做財務創新會很困難。因為你如果要把自己的系統建於 Visa/Mastercard 信用卡體系之上,通常就不能有太高的利潤。如果你不,那你很難迅速取得大量的用戶。
  15. 消費者對不同的服務有不同的需要,比如像保姆,有很強的「獨占特征」,因為人一旦發現一個好保姆,通常就不會換。餐廳就不同,人總想嘗試新的餐廳,所以相比保姆,把許多餐廳集合起來,可能更容易建成一個在線市場 marketplace。
  16. 一個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商業模式是不是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流量是買來的還是自發的。如果都是靠從谷歌和臉書買流量,產品經理就不會花大力氣把自己的產品做好。

公司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1. 亞馬遜零售業務的戰略有點像星球大戰計劃,靠不斷增加的投資把競爭對手拖垮。而其競爭對手沒有高利潤的雲端業務作為補貼。
  2. 微軟的雲端業務發展很快,但它的主要客戶是微軟現有大客戶,而中小客戶以及新興的公司多半都使用亞馬遜的AWS,所以微軟雲端的長期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3. 蘋果的iPhone相比同檔次的安卓手機,其實可能會更便宜。因為他們在二手市場上的價值要高的多。
  4. 法拉利是很少的幾乎沒有競爭的公司。它的汽車會隨著年齡而增值而不是貶值,這是極少見的。所以對它的估值不是按汽車公司,而是按照LV這樣的奢侈品公司來做的。
  5.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企業的關鍵財務指標有三項。第一,每組客戶的增長率 (growth by cohort)。第二,單個的利潤率(unit economics )。第三,每年的凈流失率 (net churn)。
  6. 為什麽互聯網公司會非常容忍那些道德敗壞的員工?由於這些互聯網公司贏者通吃的商業特質,一位明星工程師或者產品經理可能的技術/產品突破會帶給公司幾十億的收入,所以這些人是公司真正的「精英」。他們每個人的重要性,都勝過傳統公司管理一個很大事業部的副總裁的重要性。除非萬不得已,公司不會讓這些人走。
  7. 谷歌的廣告業務依賴於能夠顯示帶廣告的多個答案,如果未來的發展是語音,虛擬世界和人工智能的話,答案的數量會變少,顯示廣告會將變得困難。
  8. 甲骨文這樣的大型軟件公司現在腹背受敵。很多大的客戶可以基於AWS,自己做需要的軟件,而小的公司則可以針對自己具體的需要,每月付很少的錢給那些SaaS公司,用他們現成的軟件。
  9. 臉書的核心競爭力不是社交媒體。社交媒體有很多,他們的實力和臉書無法相提並論。臉書的力量來自它是唯一的實名製。
  10. 那幾家不是臉書/谷歌,也以廣告為收入的公司的生活並不容易。因為對廣告主來講,他們可以很容易的通過谷歌和臉書找到自己想要的受眾,不必再去找別家。
  11. 作為市場聚合者(aggregator)的科技公司,它的力量有多大,關鍵取決於供給方有多分散。像是谷歌/臉書,整合幾十億的人/網站,其中每個人和網站對他們微不足道,所以谷歌和臉書擁有巨大的力量。而Spotify的供給方主要是三大唱片公司,所以對他們的依賴很強。Spotify就處於很弱勢的地位。
  12. 當然,任何公司都不是不可戰勝的。這幾年百度的衰敗證明了在搜索的模式下,如果有足夠多的大網站屏蔽百度,它的搜索質量會迅速下降。而對臉書來說,如果幾個名人占據了Instagram流量的很大部分,對它的生態系統也會是威脅。
  13. 亞馬遜是可怕的公司,因為它的核心零售業務的利潤率很低,在亞馬遜看來,其他企業的利潤率都是極有吸引力的。
  14. 亞馬遜獨特的企業文化把公司裏面所有的部門變成了直接面對外部服務商競爭的獨立單位。包括傳統服務/支持部門在內的所有部門因此都必須高效。
  15. 高科技公司得益於三個大的趨勢:全球化,數字化和自動化。其中自動化才剛剛開始,如果需要的話,他們可以大幅削減成本來提高利潤率。
  16. 這幾家大的高科技公司在剛起步的時候,對他的合作夥伴是有益的(像是谷歌對網頁,臉書對發布者,亞馬遜對商戶,Netflix對內容製造商)但隨著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就會對生態系統內的其他公司造成強大的「擠壓」,把他們變成普通的商品,這種趨勢是無法逆轉的。
  17. 幾大公司把持了廣告,社交,手機系統和雲端業務,把自己變成了新的「基礎設施提供商」。其他的小的新興公司都把它們的存在視為「想當然」,沒有能力去破壞他們的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他們可能已經具備了金剛不壞之身,很難被撼動。
  18. 和Chrome 一樣,安卓也不是谷歌傳統意義上的「產品」,它不過是一種工具,幫公司拿掉他跟自己用戶之間的中間層,以避免為拿到這些手機搜索流量而付費,所以它本身是防禦性的。對蘋果是好事,因為谷歌自己的手機業務會繼續「三心二意」,因為這對谷歌的核心業務無足輕重。
  19. 手機遊戲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任何一家公司想獨霸都會很困難。第一,很少有公司能把一款火熱的遊戲的「熱度」代入下一款遊戲中,第二,手機遊戲和掌機(console)遊戲,從用戶的習慣到商業模式都非常不同,很難二者都做好。
  20. 美國的航空公司在過去的幾十年經歷了大量的重組和兼並,形成了現在的四大航空公司,將來出現惡性競爭的概率小了許多。但是他們仍然面對外國航空公司的競爭,畢竟和鐵路不同,飛機是可以飛過大西洋的。
  21. 時尚品牌通常受消費者喜好的影響很大,很多品牌在多年暢銷之後,會突然失去消費者喜愛,業務陷入困境。所以這些公司其實沒有「護城河」(moat)。
  22. 一家石油/能源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三點很重要。第一,公司是否有大量的現金。第二,公司的石油開采成本在業內是不是最低?第三,公司的管理層有沒有清晰合理的資本配置方案?何時融資?何時發股息?何時縮減生產等?
  23. 在流媒體服務(streaming media)的戰爭中,你要麽是Netflix (還有以後的迪士尼)有最大量的用戶,要麽像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一樣有自己獨占的小眾市場。如果這兩者都不具備,那你的處境會很困難。
  24. Hulu原本有廣告,在被迪士尼完全控製後,變成了沒有廣告的模式。所以廣告在流媒體上是否有前途值得更深的研究。
  25. Uber 的資產是司機。但是只要這些司機可以隨時為其競爭對手工作,不是被鎖定在它的生態系統裏,那它的商業模式就沒有什麽規模性可言。Airbnb也是一樣。這些公司既不是傳統公司,也算不上高利潤,輕資產的高科技公司。他們是一種新型的,但並不怎麽美妙的公司。
  26. 社會等級對人類是很自然的。所以如果有公司可以向它的客戶提供邁向更高等級的成功證明,需求一定會是強勁的。這就是奢侈品牌魅力所在。
  27. Avon/Herbalife 不是騙子公司的原因是,(雖然它們的產品並不那麽神奇)他們真正的產品是強烈的社區感,以及成員之間互相得到的社會認同。
  28. Shopify 作為一個由商戶,設計師,開發者,和第三方運輸商共享的生態系統,各方利益是一致的。其商戶高的流失率不見得是多大的問題,因為這個生態系統使電子商務生意變得簡單。很多人在上面嘗試又失敗,對Shopify本身不構成威脅。
  29. 在社交媒體泛濫的當今社會,愛美之心只會越來越強,人們會越來越在意他們的美麗的臉和完美的微笑。這對生產 Invisalign(隱適美正牙) 的 Align公司是長期的利好。
  30. CACC (Credit Acceptance) 是一個很奇妙的公司,業務是向低收入人群提供汽車貸款,是一個很難做的生意。但公司同時又是美國最佳雇主之一。
  31. Spotify的商業轉型會很困難。因為他們如果想做原創音樂,第一,會得罪三大唱片公司,第二,從音樂人的角度,他們80%的收入來自於巡回演出,所以對他們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而不是把自己鎖定在一個平臺上。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們要去做播客(podcast)的嘗試也會不容易。因為對播客主來講,最重要的是擴大受眾,而Spotify本身不足以支撐播客的生態系統。
  32. Nextdoor 是一個基於你的家庭地址來優化你生活的一種服務,因為你生活中很多信息和決策是與你的地址相關的。它不是社交媒體,但也可以很有用。

社會

不要給人貼標簽,不要政治正確,更不要「受害者心態」
  1. 除非有戰亂或是大規模的社會動蕩,貧富之間的絕對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原因是,第一,社會逐漸向專業化發展。大眾對那些在任何行業拔尖的人都願意付出極高的報酬,不管是歌手還是運動員。第二,資本比勞動力更稀缺,資本所得通常比工資增長要快。第三,互聯網會逐漸深入社會各層面,已經創造(還會創造更多)贏家通吃的企業,會引起社會財富的更大規模的集中。
  2. 由於資本會大量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所以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下,其實有收入「世襲製」的風險。這也就給遺產稅和加大個人所得稅提供了正當的理由。
  3. 宗教世俗化的關鍵是公共生活的世俗化,意味著宗教全面從教育和司法中退出,實現與現代社會的妥協。
  4. 伊斯蘭教政教合一(既是宗教也是政治體製,嚴格規定了社會準則,而這些準則與西方的主流思想和文明體系完全不兼容),認為《可蘭經》是完美的,是沒有任何不同解讀余地的經書。西方那些堅持「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極左派,把不能批評伊斯蘭教作為政治正確的一部分,完全無視迫害婦女/同性戀等群體的惡行,反而把少數要求伊斯蘭宗教化改革的人視作「仇視伊斯蘭」。
  5. 人工智能在未來的普及會不會導致大量工作崗位的流失?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以往科技的進步總會在淘汰一些工作之後,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可這次確實不同,即便有新的工作出現,多數也會被新的人工智能代替。
  6. 失業所引起的問題只能用就業來解決,而不是用福利和救濟,因為就業是人尊嚴和社會性的關鍵。大量無業人員的出現,會使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迅速衰敗。
  7. 多數犯下種族屠殺的罪惡之人,都是通常意義上的「良民」。他們的罪行很多是「環境」決定。
  8. 慈善事業也要非常註重投資回報。要不然很難保持長期的可持續性。
  9. 多數兇殺案的受害者都是被自己的家人,朋友和鄰居所害。
  10. 為什麽許多學者提議的經濟或者政治政策,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比政客的主張更荒謬? 第一,這些人不必親自去執行這些政策。第二,講錯話不用負責。就像以前所謂「清談誤國」,如果自己不用下地耕作,上戰場打仗,空喊口號會越喊越響。
  11. 貧窮其實是最大的性別歧視。一個國家越是貧窮,通常女性的地位就越低。
  12. 丘吉爾曾經說:政府應該提供一架梯子和一個安全網。梯子使人民通過努力可以改善生活,而安全網可以防止人們一旦失足就落入深淵。政府的主要力量要用在梯子上。而適當的減少安全網可以讓人出於恐懼而更努力向上爬。
  13. 一個社會最高的形式,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基於嚴苛刑法上的互相信任。
  14. 對少數派人群的過度保護造成了「逆向歧視」的現象。這是另一種特權主義,同樣破壞公平。
  15. 長期困擾好萊塢和矽谷風投行業的對女性的騷擾的問題,在Netflix和亞馬遜AWS普及以後有好轉。原先很少的機會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裏,但現在,Netflix提供了大量的電影電視的機會,而AWS讓很多人可以不經過風投,用很少的錢就可以創立自己的公司。
  16. 一個理性的社會應該把每個人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膚色,性別,性取向以及其他特征,每個人得到公平的機會和一樣的對待和尊重。在今天美國盛行的「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卻把人們按照各種特征分門別類,貼上標簽。和我一群的,不論好壞我一概保護,不和我一群的,一概打倒。
  17. 不能用一種歧視去代替另外一種歧視。紀錄片《紅色藥丸The Red Pill》記錄了美國男性在爭奪小孩撫養權和遭受家庭暴力時所遇到的製度性的歧視。
  18. 可持續能源在未來幾十年對抑製氣候變暖的作用會很有限。真正有希望扭轉的技術一是更加安全的核電技術,二是可以取代現今農畜的人造肉技術。
  19. 在一個國家的社會生活中,在金字塔最頂端的精英階層是很不可靠的,因為他們擁有極多的政治和經濟資源,可以讓他們在全世界任何國家安家,躲避社會動蕩。只有中產階級才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因為他們無論如何也要與自己的國家共命運。
  20. 想真正區分一個具有偉大願景的發明家和一個騙子,有時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特征和對周圍人的影響是非常相似的,像愛迪生和喬布斯也都曾欺騙自己的合夥人和投資者。可能最好的區分就是,他們最後有沒有成功?
  21. 為什麽有些選擇把自己奉獻給社會的人會不結婚?愛情是責任的墳墓(Love is the death of duty)。他們相信,結婚生子後你的責任就局限於你家庭的幾個人。不結婚卻可以服務無數人。
  22. 大人物與小人物擁有同樣的不幸,同樣的悲痛,同樣的激情。但一種是位於輪子的頂端,另一種則更靠近輪子的中心。所以在同樣的震動下,靠近輪子中心的振幅更小,影響也小。
  23. 其實登山和投資有很高的相似之處。看似風險高的事業,只要會控製風險。也會沒事。登山的時候要記得:從下邊爬上去是個可選項,而活著從頂上下來卻是必選。投資也是一樣:首先要避免虧損,其次才是怎麽賺錢。
  24. 一個文明是由很多個層面構成的。我們日常看到的創新,潮流,商務和科技,這些在上層,是變動比較大的。而在社會的底層,是基礎設施,政府,倫理和自然,這些是相對穩固的。各個層面之間相互影響,互相作用,保持動態平衡。
  25. 互聯網是新興的事物,它對商業的影響剛剛到中段。而過去幾年人們對社交媒體的反思,正是互聯網逐漸滲入到了文化和倫理的層面,未來這個過程只會繼續。
  26. 人類的發展經歷了神學,玄學和科學三個階段,與此對應,醫學的發展也經歷了神學醫學,玄學醫學和科學醫學三個階段,而中醫毫無疑問屬於玄學醫學。
  27. 扶貧的困難在於,窮人有和富人一樣甚至是更多的缺點。只顧眼前,不相信機遇,不願意吃更健康的食物,即便做正確的事情也需要別人的「助推」。
  28. 民主的平等指的是政治上的平等,一人一票,但是許多人把它當成了觀點的平等。認為任何話題每個人都可以有觀點,而這些觀點都是一樣好的。事實不是這樣,觀點有好有壞,絕對不會有平等。
  29. 為什麽英國的脫歐派可能比很多人想象中更理智?在全球化貿易中,即便所有國家加起來的GDP上升了,但仍然有可能多數人狀況比原先更差。脫歐派很可能明白,平均而言,脫歐後大家可能會更差,但是每人的相對境地很可能不同。所以他們願意冒險一試。
  30. 自然法則來自真正的宇宙真理和自然秩序,集中了人類的常識和習慣。它包括,第一,自然公正的原則。第二,勞動占有的原則。第三,親屬繼承的原則。
  31.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則強調所謂人類的「共同意誌」。他從普遍的「公意」;到個人應該獻出全部達成社會契約;再到最後,如果有人不遵守契約,全體要讓他強製遵守。這其實就是納粹的路線圖:只要符合「公意」,當權者就可以為所欲為。
  32. 美國的《獨立宣言》脫胎於自然法則。意味著人類的權利不是被政府所賜予,也不可以在所謂的「共同意誌」的借口下被剝奪,它使得迫害少數人成為了不可能。
  33. 廣泛的擴大公民權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戰勝波斯後,希臘大量地擴大了公民權,最高決策機構成了四千人大會,公共決策的質量嚴重下降。羅馬卡拉卡拉皇帝讓所有屬國的公民統統變成了羅馬的居民,這是羅馬衰退的一個原因。而現代政治當中的精英治國/兩院治國,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
  34. 猶太人的公社基布茲有點像「人民公社」。它之所以成功:第一,每個獨立,規模很小,公社上面沒有人管。第二,生存環境惡劣,有合作的必要。第三,有共同的猶太傳統和信仰。
  35. 即使在一個有司法獨立,很少有誤殺的國家,死刑也要特別慎重。正確的價值觀應該是「沒有什麽是高於生命的」。如果把人的生命分成三六九等,不善待別人的生命,那自己的生命也不值錢,因為你的命在別人眼裏也是「別人的命」。
  36. #Metoo 也要警惕變成「麥肯錫主義」,要盡量做到對雙方都公平。如果不講證據,一味地「保障女性的利益」可能會有反效果,因為會讓一些小企業主為了避免麻煩,更少的雇傭女性。
  37. 美國的醫療之所以被人詬病,是因為它嚴重的損害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消費者沒有理由去多方比價,醫療服務的提供商也沒有理由降低成本。因為至少從表面上看,醫療成本都是由別人負擔的。病人不是買方,醫院也不是賣方。
  38. 3G資本(3G capital)招聘新人的標準很簡單。一要窮 (Poor),二要聰明 (Smart),三要渴望成功 (Desire to be rich) 。
  39. 通常社會中的少數族群應該先追求經濟的進步,再追求政治的進步。美國黑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們的政治地位在民權運動之後大幅提高,很多人走上了政治舞臺,但是經濟上並沒有顯著的進步。
  40. 一個有效的社會應該保障所有族群有平等的條件,但沒有人可以保證平等的結果。平等的結果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41. 對任何族群過分的保護和特殊的優待往往會有不好的後果,平權運動(Affirmative Action)使得美國的名校把更多(分數低)的黑人學生吸收到新生中,但是他們很難成功,很多人無法畢業,或者被迫轉去別的專業。對學校來講不過是面子工程。
  42. 由於歷史上的農奴製和過去對黑人的歧視,美國白人普遍抱有強烈的內疚感和負罪感,奧巴馬的上臺,這是一個重要的深層原因。
  43. 奧巴馬八年執政並沒有帶來黑人生活質量的提升。第一,他首先是個政客,在最關鍵的教育改革上,他基本的政策與共和黨差別不大。第二,他多數所謂對黑人有利的政策不過是增加救濟,使更多的黑人靠救濟為生,相信「大政府」。第三,他善於搞「身份政治」,但是從來沒有膽量領導黑人解決他們文化中的深層問題。
  44. 白人普遍的負罪感和政府不斷出臺的救助計劃,使很多黑人有嚴重的「受害者心態」,也掩蓋了黑人族群中很多自身文化的問題:第一,在地位得到提升後,黑人中的單親家庭反而比幾十年前飽受歧視時要多的多,很多家庭沒有父親。第二,很多黑人家庭不重視教育。在學校的小孩普遍比白人和亞裔的小孩讀書的時間少得多。第三,黑人族群有強烈的與白人和主流社會的「割裂感」,「你說話像白人talking white」 「這個人不夠黑 not black enough」等等。這些問題都不是靠提升地位和更多的救濟可以解決的。

能源/石油

石油對人類必不可少,美國的頁巖革命Shale Revolution影響巨大。
  1. 頁巖革命為什麽只在美國發生?第一,與其他國家不同,資源的開采權不在國家,而是在土地所有者(私人)手中。第二,對能源開發的管理由各州決定,而不是聯邦政府,所以很難在美國全面禁止開采。
  2. 沙特的石油條件得天獨厚,本來石油開采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可是沙特80%的財政支出靠石油,而為了社會穩定,這些支出是絕對不可以削減的,所以他們的「實際石油開采成本」是很高的。
  3. 以往的油價除了市場供需之外,中東的局勢和OPEC的態度也至關重要。而頁巖革命之後,美國油氣的產能大大提升,中東石油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市場基本回歸了正常的供需決定價格的態勢。油價仍然不可預測,但是很大概率會在一個更小的區間內浮動。
  4. 即便哪天可以大量廉價的開發可再生能源,也要解決能源的存儲和運輸問題。需要花幾十年的時間重新設計和建造新的網絡,實現把大量風能/太陽能在全美傳輸的目的。
  5. 石油和天然氣有著很不同的經濟考量。天然氣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地點,而且天然氣總體是供給高過需求的。
  6. 全世界仍然有將近30億人口生活在能源貧困中,意味著他們沒有足夠的能源用於生活。所以要在這些人的需求和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之間達到一個平衡。也意味著在未來幾十年,人類對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的總需求不會有大幅的下降。
  7. 石油對人類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除了作為能源使用,石油還是包括農藥,增肥劑等大量農業產品的來源(而且沒有代替品)。沒有了石油,很多人會被餓死。

汽車

底特律的三大廠商浴火重生,無人駕駛汽車是當今科技的一大泡沫。
  1. 在上次經濟危機中,底特律三家汽車廠商兩家破產。除了經營不善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高油價,第二就是工會導致的極高的工人成本。
  2. UAW(全美汽車工會)為工人爭得了極高的醫療保險和其他福利,但極高的工人成本導致美國汽車廠商成本極高,而且在沒有利潤的情況下照樣生產汽車,因為即便工廠不開工也要照付工人工資,虧損會更大。
  3. 在破產之前,通用汽車需要每年全美有1700萬的新車市場才能盈利。在破產談判後,由於大幅削減員工福利和關閉汽車分銷商,在新的成本架構下,只需要1100萬輛的汽車市場就可以盈利。
  4. 無人駕駛汽車按照難易程度分為五級。真正會對現有汽車廠商有滅頂之災的是第五級,也就是在任何天氣情況和任何路況下,汽車都可以百分之百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由於雷達無法在極端氣候下工作,所以第五級的自動駕駛仍然遙不可及。
  5. 通常所說的無人駕駛其實是第四級。指的是在沒有惡劣天氣的,道路和地圖非常良好的部分城市實現,用作替代出租車和叫車服務。即便是這種技術也受製於很多技術因素(包括要讓電腦學會怎樣處理各種緊急/極端的情況),在未來幾年內,可能只有少數城市會實現試運行。
  6. 面對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的威脅,底特律的三家廠商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通用和福特選擇進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科技領域,克萊斯勒則選擇謹慎投資,提高自己現有業務的利潤率。
  7. 摩爾定律不是物理和技術的必然定律,更像是一種對技術革命的樂觀態度。而在汽車電池技術當中,受限於材料的物理因素,很難有兩年翻番的巨大革新。
  8. 困擾汽車行業多年的,在零售環節對消費者的大量補貼對品牌是很不利的。一個商品的價格變化應該是一種維護品牌的行為,而不應該成為一種提高銷售量的工具。
  9. 電動汽車最早期的購買者通常是那些富有的,喜歡嘗試新事物的科技愛好者。隨著這部分人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電動汽車面對的將是普通的,對價格很敏感的老百姓。這些人的需求有多大很難估計。

金融危機/銀行

危機裏的道德悖論
  1. 美聯儲的重要職能就是要在市場變得過熱之前,通過利率和調整貨幣供給為市場降溫。就是通常所說的「在聚會漸入佳境之前,收走所有的大酒杯」。
  2. 任何金融危機說到底都是信心危機。
  3. 在解決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的監管者面臨巨大的道德悖論。如果不能迅速的把對經濟危機負有重大責任的銀行挽救出來,消費者和公司就拿不到貸款,那對消費者,勞動市場和經濟將會是更大的打擊。
  4. 在經濟危機之後的美國,兩院通過了大量對銀行業進行嚴格監管的法案,旨在限製銀行,但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準入門檻,為銀行避免了將來來自大型科技公司的競爭。不僅使銀行的風險降低,也對銀行對股東長期提供豐厚回報做了保證。
  5. 經濟學是一個高度復雜的思想領域,許多經濟理論可以清楚的解釋過去發生的經濟現象。卻很少有經濟理論可以正確的預計未來經濟的走勢,所以經濟學家應該被稱作「經濟探索者」。
  6. 為什麽起訴無德公司的高管會這麽困難?因為很多時候他們做的事情雖然不符合道德,卻並不違法。尤其是在律師的幫助下,他們的行為通常符合法律字面的意思,雖然嚴重違背法律實際的精神。

巴菲特

多數基於對《滾雪球》作者的幾次采訪。
  1. 學習最重要的是找到名師。巴菲特從11歲開始,花了十年時間讀了他父親圖書館裏所有的關於商業和投資的書,但是毫無收獲,直到他遇到 Ben Graham 。
  2. 和其他的行業一樣,不斷學習和勤奮工作是投資者最重要的品質,巴菲特尤其如此。但這也是學習巴菲特的人最容易忽視的。
  3. 巴菲特非常善於模式識別。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他都按照決策樹在腦子裏計算各種可能的概率後決定。
  4. 巴菲特絕不僅是坐在辦公室裏就輕易的挑選股票,他早期其實做過很多深入的公司調查。
  5. 巴菲特對下屬的公司幾乎從不插手,其中一個原因是他非常愛惜自己的名聲,想盡可能的屏蔽這些公司可能對自己名聲帶來的潛在的負面影響。
  6. 巴菲特並不介意在股市上「賭博」,只要這種賭是相對理智的,在自己贏面足夠大的情況下,他也曾經賭過匯率,能源這些。
  7. 巴菲特經常講「護城河」和可口可樂的例子。但可口可樂的護城河,並不是可樂的品牌本身,而是它品牌背後的東西。第一,那個讓人越喝越渴的配方,第二,據說是不管喝多少,都不會讓人的味蕾討厭的特殊的可樂口感。
  8. 通過幾十年辛苦的閱讀和積累,巴菲特腦子裏有關於商業,歷史,政治和宏觀經濟的龐大的數據,所以他不需要計算機,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
  9. 這些數據可以讓他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你和我看一個動物,會看它的外表特征,而他卻可以看到這個動物的DNA。他可以看到這個動物有什麽樣的基因特征,讓它可以和別的動物競爭。
  10. 在做任何投資之前,巴菲特會首先確認這家公司有沒有在將來會在競爭中失敗的可能,如果有的話,他絕不會投資,不管估值如何。
  11. 巴菲特說,如果有機會重來,他會花很長時間學習科技股,因為不僅總體的發展潛力巨大,而且大型科技公司之間將來的發展前景也會有很大不同,會提供給投資者很高的回報。

其他投資心得

  1. 投資是一種對精神和心智要求很高的遊戲,最好在自己的心智大幅衰退之前退出。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歧視老人的遊戲。
  2. 要衡量一個公司的價值,關鍵是要找到這個行業中最關鍵的兩三個指標。
  3. 投資的主意不需要保護,而是要不斷地被糾錯。一旦買了股票,你就應該每天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的想法是錯的。
  4. 在投資中一切都是大致估計。所以那些復雜的,基於未來利潤和現金流的模型,只會給你提供一個虛假的準確性,幫助不大。
  5. 很多人把市場中股票和大勢的波動看成風險。其實,只有你投資的公司失敗,或是你買入的股價太高才是真正的風險。市場的波動是買賣的機會。
  6. 投資要盡量投那些公司和消費者共贏的企業。比如,免費模式的互聯網公司和SaaS公司。傳統的成本加成的公司,以及煙酒行業就不是共贏。
  7. 凡是經過大蕭條的人通常不會相信股市,不可能入市投資,因為慘痛的教訓太過深刻。
  8. 每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過後,總會有行業被嚴重低估,提供很好的投資機會。比如說2009年之後的金融和汽車行業。
  9. 不要去買那些剛剛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因為他們是剛剛被華爾街精心打扮而高價出售的。
  10. 即便你投資在最好的公司,如果買的價格太高,你也可能會虧錢。
  11. 現在的美國股市只有10%不到的投資決定是由人做出的。其余的全是機器基於各種復雜的算法和被動投資所為。
  12. 與機構投資者相比,個人投資者有巨大的優勢; 機構投資者完全沒有辦法控製他手中的資金。別人總是在市場最熱/股價最高的時候給他錢投資。又在市場最冷/股價最低的時候把錢取走。而個人投資者則可以長期投資。個人投資者也不必向別人解釋,他為什麽買一些市場完全不看好的股票,完全可以獨立思考。
  13. 成功投資的關鍵之一,就是能夠忍受痛苦,不因為股價的波動和長時間沒有回報而喪氣。
  14. 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對投資者來講,關鍵是如何區別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完全無用的噪音。
  15. 要做一個好的投資者,就不能介意別人把自己看成傻子。不介意走別人不願走的路,看別人覺得沒有前途的行業。
  16. 股市總是在過度悲觀和過度樂觀之間不停地鐘擺,而投資者就是從這種鐘擺之中取利。
  17. 許多家族控製的企業,如果管理的好的話,可以有很好的投資回報。因為他們通常可以真正做到無視華爾街,作長期的規劃。
  18. 不管是衡量一個公司,還是一個管理人,過往的業績極為重要。如果有人說,這個公司的過往業績很差,但前景會特別光明,這種公司不投也罷。
  19. 把自己的投資寫出來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幫助你真正理清自己的思路。第二,可以在你投資成功或失敗後,用來復盤。看自己當時哪些地方估計對了,哪些地方估計錯了(下次怎麽避免)。
  20. 把自己每個投資的公司,看成自己的公司。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製訂公司的發展和藍圖。如果實際的發展,和你的估計相比越來越差,那就應該考慮賣出。
  21. 登山者經常說,不要以為你喜歡山,山就會喜歡你。投資也是一樣。不要以為你喜歡這個公司,就舍不得賣這個公司的股票。記得,這是投資,不是婚姻。
  22. 價值投資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從20年代經濟危機開始,市場上有很多機會,因為多數公司的估值都很低。第二代是品牌的時代。得力於60年代電視迅速普及,很多品牌迅速從美國走向全球。而最新的第三代是互聯網經濟,出現了很多輕資產高增長的科技巨頭。巴菲特華麗的橫跨三代。
  23. 美國股市大致遵循了熊市和牛市交替,17年一次循環的規律。
  24.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與其花時間了解很多公司,不如深入的了解很少的幾家公司。市場提供的波動足夠提供豐厚的回報。
  25. 在決定投資一家公司之前,不僅要了解這家公司,也要了解同行業與其競爭的其他公司的情況。
  26. 如果一個公司的業績不好,銷售和利潤沒有增長的話,那不管公司估值多便宜都可能是陷阱。因為隨著利潤下滑,幾年以後再看,估值就變得一點都不便宜了。
  27. 意大利的西西裏人在捕魚時,往往靜靜地站在地中海裏長達幾個小時,等到魚兒不再註意到他的存在時,漁夫才突然奇襲撲殺,這其實和投資有異曲同工之妙。
  28. 在決定投資一個公司之前,看一下自己的投資清單 checklist。應該有將近100個小項,分為五大類。第一,負債情況。第二,有沒有競爭優勢(護城河)。第三,管理者的能力。第四, 企業的估值。第五,你個人可能的偏見。
  29. 指數化投資 Indexing 的一個問題是,因為過於追求股價的低波動,所以就會把一些波動比較低,但本身價值不高的ETF推到很高的估值上。

其他其他(有意思的句子)

  1. 現在流的淚,都是從前腦子進的水。
  2. 活,如同明天就會死去;學,如同生命不會終止。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甘地)
  3.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4. 你每天做什麽,你就會成為什麽。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5. 人生的「墻」是防止別人成功的。The wall is to stop other people.
  6. 看人是看"最低處"。(做人的"下限")
  7. 熱鬧自在心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8. 慢就是順,順就是快。Slow is smooth, and smooth is fast. (Blue Origin)
  9. 文章憎命達。(苦難的經歷是文人必須)
  10. 現金是事實。利潤是一種觀點。Cash is a fact and profit is an opinion.
  11. 追求真知是人的道德責任。Wisdom acquisition is a moral duty. (查理.芒格)
  12.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13. 不要投資於中國股市。Don't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
  14.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15. 我們老的太快,聰明得太晚。We are too soon old and too late smart .
  16.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17. 一生愛好是天然。
  18. 堂中一粟,無非寡婦脂膏,莫暗奪子孫衣食:廊下諸孤,總是人家兒女,要時存父母心腸。(揚州貞節堂大廳對聯)
  19.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20. 人生路好走的都是下坡路。
  21. 你的問題在於書讀的太少,但想的太多。
  22. 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朱元璋)
  23. 我的家鄉是地球。(黑澤明)
  24. 安全第一,樂趣第二,成功排在第三。Safety is first, fun is second and success is 3rd.
  25. 騎車永遠不會變得更容易,你只是騎得更快而已。It never gets easier, you just go faster. (Greg LeMond 環法自行車賽冠軍)
  26. 每個人所能達到的高度,就是打交道最多的幾個人的平均值。You always end up with the average of your peer.
  27. 比別人強沒什麽了不起的,真正了不起的是比以前的自己強。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海明威)
  28. 解決一切問題的終極方法:活著。(長安十二時辰)
  29. 與其費力追求成功,不如小心避免愚蠢。Don't strive for success, avoid stupidity.
  30. 人們通常對不懂的東西會感到害怕。所以,你最好的防禦就是知識。We often fear what we don't understand; our best defense is knowledge.
  31. The world disappear when you go into it. (這句太難翻譯)
  32. 我越是安靜,能聽到的越多。The quieter I became, the more I heard.
  33. 賢者得其位,愚者受其惠。
  34. 當風起時,悲觀者不住的抱怨,樂觀者期待風停,而講求實際者會調整自己的帆。The pessimist complains about the wind; the optimist expects it to change; the realist adjusts the sails.
  35. 剝奪正確的歷史,就是剝奪人格的一部分,這是犯罪。
  36. 主啊,請賜予我貞潔,但不是現在。(聖 奧古斯丁)
  37. 告訴我,我會忘記, 教我,我會學。讓我做,我會記住。Tell me and I forgot, teach me and I learn, involve me and I remember. (本 富蘭克林)
  38. 過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一句頂一萬句)
  39. 黑人家庭需要的是家裏有一位父親,而不是在白宮有一位總統。Black family needs a father in the house, not a man in the White House.

感謝我素未謀面的,2019年的所有導師:

文昭,Ben Thompson, Warren Buffett, Charles Munger, Mohnish Pabrai, Alice Schroeder, Bethany McLean, Stephen Kotkin, Bill Gurley, Jason Riley, James Mattis, Bill Nygren, Tom Russell, Stanley Druckenmiller, David Skok, Keith Rabois, Rob Vinall, Russell Ackoff, Joel Greenblatt, Lee Cooperman, Bill Gates, Condoleezza Rice, Peter Thiel, John Templeton, Patrick Collison, Bill Miller, Stewart Brand, Fred Rogers,John Malone, Sarah Haider, John Huber, Steven Eisman, Cassie Jaye, Edward Thorp, Jane McGonigal, Timothy Geithner
註:花了幾天時間把自己2019年筆記本上的東西整理了一下。內容多數是來源於上面的某位導師,也有些是自己讀書後的「發揮」。不見得都對,但是都對我有啟發。啰裏八嗦搞了一萬八千字。學習本來就是學習,錘煉,拋棄,再學習的循環往復。能學習的人是幸福的。
avatar-img
32會員
10內容數
深入分析优质美国公司的基本面,价值投资思路,长期追踪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着重在1)科技巨头 2)周期性的优质股 3)股息丰厚且增长的好公司 4)新进上市的IPO,未来的巨头。视频内容:YouTube涛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濤之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要想過好一輩子,需要的技能和要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我覺得有四個:一,獨立的思想;二,強健的體魄;三,幸福的婚姻;四,財務的自由。這四者之中,「強健的體魄」我沒有資格講,「幸福的婚姻」我有資格講,你們的年齡又太小,所以今天就講第一個和第四個:腦袋和錢包。 大家可能覺得,人都是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自由意
這是我2020年對一群初中生的論談 大家好! 今天是命題作文,讓我講怎麽學英文和怎麽做人生規劃,學英文的部分我會簡單講,主要時間會放在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怎樣學英語? 我們學校大二才開口語課,之前完全就是啞巴英語。即便開了口語課,我進步也不大,主要是開口有障礙,系裏沒有外教,跟同學講英文(包括在英
叫「中年危機」不見得準確,這其實是多數普通人的危機。年輕人還沒有這種感覺,不是他們的日子過的有多精彩,只是因為他們。。。。還太年輕,夢想還沒破滅。再過十幾年,很多人也就一樣被生活磨得沒了脾氣,身上和臉上一樣暮氣沈沈,同樣陷入了中年危機。 無奈和沈悶的生活是
人要想過好一輩子,需要的技能和要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我覺得有四個:一,獨立的思想;二,強健的體魄;三,幸福的婚姻;四,財務的自由。這四者之中,「強健的體魄」我沒有資格講,「幸福的婚姻」我有資格講,你們的年齡又太小,所以今天就講第一個和第四個:腦袋和錢包。 大家可能覺得,人都是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自由意
這是我2020年對一群初中生的論談 大家好! 今天是命題作文,讓我講怎麽學英文和怎麽做人生規劃,學英文的部分我會簡單講,主要時間會放在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怎樣學英語? 我們學校大二才開口語課,之前完全就是啞巴英語。即便開了口語課,我進步也不大,主要是開口有障礙,系裏沒有外教,跟同學講英文(包括在英
叫「中年危機」不見得準確,這其實是多數普通人的危機。年輕人還沒有這種感覺,不是他們的日子過的有多精彩,只是因為他們。。。。還太年輕,夢想還沒破滅。再過十幾年,很多人也就一樣被生活磨得沒了脾氣,身上和臉上一樣暮氣沈沈,同樣陷入了中年危機。 無奈和沈悶的生活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