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機和車子都是犯罪工具?都要沒收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法律規定犯罪工具必須沒收,但究竟什麼是犯罪工具,也必須要好好的解釋,不然可就變成了全身上下所有的東西都得沒收了!
(圖片來源:網路)

一、犯罪工具,基本上也要沒收:

被告所擁有的犯罪工具,依法也是法院要沒收的範圍(刑法第38條第2項)。

這聽起來是很容易理解的規定:犯罪成立,就要沒收犯罪工具;無犯罪,自然就不會有沒收犯罪工具的問題。但「犯罪工具」要怎麼判斷,在實務上也很容易出現爭議!

二、先了解什麼是「犯罪工具」:

從字面上去理解,「犯罪工具」是犯罪時所使用、或者是為了犯罪所準備的物品。法院在判斷時,會參考以下幾個重要的觀點:

(一) 必須是被告所擁有:

如果不是被告所擁有、或是被告無事實上的處分權的話,即便是犯罪工具,法院也不會宣告沒收(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05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 必須與實行犯罪有直接關係:

1. 供犯罪聯絡的手機?

如果手機是用來作為聯絡毒品買賣的工具,當然是犯罪工具,只要犯罪成立的話,就必須要被沒收;但如果是平日作為個人生活聯絡使用,就不會是犯罪工具。

2. 犯罪過程中所駕駛的交通工具?

這部分要花一點時間來討論,如果販賣毒品的案件,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9條第2項有明白規定要沒收販毒所使用的水、陸、空交通工具),但這個也要看個案是如何利用交通工具?如果是身上攜帶著幾包毒品,而以開車作為代步工具的話,就不會被認為是犯罪工具而沒收;而如果是因為毒品數量龐大,非用車輛運送不可的話,很顯然使用車輛的目的就是在運毒,並非單純只是代步工具而已,就會被認為是犯罪工具而沒收

從這樣的邏輯來判斷其他案件,如果使用車輛只是單純的代步工具,而不是實現犯罪構成要件且具直接關聯性,那就會被認為是偶然存在之相關物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0年度聲字第284號刑事裁定),自然就不屬於犯罪工具。

(三) 必須再考慮「價值」及「重要性」:

某些犯嫌所使用的犯罪工具,既未扣案,而且物品的價值不高、隨處可取得、又不是屬於違禁品,那麼法院宣告沒收其實也沒什麼意思(例如被告行竊過程中使用鐵尺一支,但被逮補後該鐵尺下落不明),那沒法院也不會宣告沒收。

結論

沒收犯罪工具,在個案中有時涉及到不小的利益(例如可能沒收一輛數百萬的進口車、高昂的電腦等),往往會是案件辯護的重點之一,被告的說詞,也會成法院判決的重要依據!

-

若有進一步的法律諮詢、訴訟案件委託及辯護需求,歡迎透過「Line」或電子郵件(lyr@jf-law.com.tw)聯繫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法律事,了解越多當然越有保障,本專題會提供許多法律上必備的「豆知識」,讓讀者在生活上不吃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在法律有嚴格規定要沒收犯罪所得,減少犯罪誘因,但實務上產了一個問題,我跟被害人有和解了,會不會我一方面要賠被害人錢、一方面國家又要給我宣告沒收,這樣我豈不是被剝了兩層皮呢?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許多犯罪背後的動機都是「$$$」,而刑法現在有很嚴格的「沒收制度」,就是要徹底剝奪犯罪所得,讓犯罪變得無利可圖、進而減少犯罪,這篇文章有詳細解析!
打一場官司,不管是自己主動發起的(原告)、或是很無奈的被他人提告(被告),這一場官司必須自己扛起,而在筆者執業生涯中,也常常被問一個問題:律師我可以不要出庭嗎?本文將分別從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以及行政訴訟向各位說明!
觸犯刑事責任而要「進去蹲」,這是每個當事人都不願意面對的結果,但如果能繳繳錢給國庫就解決了,就是一個能夠接受的結果。究竟什麼情況可以易科罰金?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答案!
「打官司、上法院」往往讓民眾覺得是斷冗長、無窮無盡的過程,一份判決書下來,總會有人不滿意(原告勝訴,被告就不滿意;原告敗訴,原告就不滿意),因此不滿意的那一方,依法有權利再提起上訴,讓法院再重新檢視一次案件。那麼一場官司究竟要打到一審、二審還是三審呢?本文為讀者做簡要整理。
現代社會資訊流通迅速,人們很習慣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資訊,也傾向在第一時間就相信所看到的資訊,但如果是惡意不實的謠言,很容易就造成民眾的恐荒,進一步產生很多社會問題,因此也有管制的必要。至於「散佈謠言關三天」這個說法的規定是在哪裡呢?本文將詳細說明!
現在法律有嚴格規定要沒收犯罪所得,減少犯罪誘因,但實務上產了一個問題,我跟被害人有和解了,會不會我一方面要賠被害人錢、一方面國家又要給我宣告沒收,這樣我豈不是被剝了兩層皮呢?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許多犯罪背後的動機都是「$$$」,而刑法現在有很嚴格的「沒收制度」,就是要徹底剝奪犯罪所得,讓犯罪變得無利可圖、進而減少犯罪,這篇文章有詳細解析!
打一場官司,不管是自己主動發起的(原告)、或是很無奈的被他人提告(被告),這一場官司必須自己扛起,而在筆者執業生涯中,也常常被問一個問題:律師我可以不要出庭嗎?本文將分別從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以及行政訴訟向各位說明!
觸犯刑事責任而要「進去蹲」,這是每個當事人都不願意面對的結果,但如果能繳繳錢給國庫就解決了,就是一個能夠接受的結果。究竟什麼情況可以易科罰金?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答案!
「打官司、上法院」往往讓民眾覺得是斷冗長、無窮無盡的過程,一份判決書下來,總會有人不滿意(原告勝訴,被告就不滿意;原告敗訴,原告就不滿意),因此不滿意的那一方,依法有權利再提起上訴,讓法院再重新檢視一次案件。那麼一場官司究竟要打到一審、二審還是三審呢?本文為讀者做簡要整理。
現代社會資訊流通迅速,人們很習慣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資訊,也傾向在第一時間就相信所看到的資訊,但如果是惡意不實的謠言,很容易就造成民眾的恐荒,進一步產生很多社會問題,因此也有管制的必要。至於「散佈謠言關三天」這個說法的規定是在哪裡呢?本文將詳細說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被警察盤查過嗎?有被要求打開包包或車廂嗎?不管是親身經歷或新聞時事,讀者對上述的情況應該不陌生。從中壢音樂老師被警員盤查大外割,到警員查緝毒品被控違法搜索,相關新聞層出不窮,本文探討為什麼類似案件一再重演?警界舊有的違法搜索手段有哪些?也透過判決書查詢,讓讀者更瞭解司法對於違法取證的立場。
Thumbnail
筆者從警以來,每天都有民眾來派出所詢問各種法律問題,但法規多如牛毛,有些因不常用,連同事間都是口耳相傳,一知半解。這時除了找律師諮詢外,也能透過上網以類似案件判決書查詢,讓法官或主管機關直接告訴你答案。今天筆者不藏私,分享3個常用網站,民眾除可增進法律知識,更能解決自己或親友的法律問題,捍衛應有權益
Thumbnail
7月17日的聯合報A14版有一則新聞報導,標題是「GPS、M化車可用來追犯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作者在此提供解說。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上次介紹了搜索的制度,並不是每一種搜索都需要有搜索票,但也不是不用搜索票就可以隨便亂搜索!今天就帶您來看警調單位搜索過程不合法,所蒐集的到證據是否還能作為證據?
Thumbnail
上次警察臨檢的文章中,有提到警察只能用眼睛觀察人、物或場所之外表,而不能進一步檢查、翻動,因為進一步檢查、翻動的行為,已經屬於刑事程序中的「搜索」程序,而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電視上演的「警察搜索,這是搜索票,請配合警察辦案!」但沒有搜索票就是違法的搜索嗎?本文帶您了解搜索的制度!
Thumbnail
據報導,中正區一名租客,把行李箱放在人行道上曬太陽,房東以為是廢棄物拿走,房東得知對方報案後,親自帶著行李箱登門歸還,沒想到房客拒收,據傳,還抓準房東理虧,拒繳房租,房東最後乾脆斷水斷電! 因竊盜罪是「非告訴乃論之罪」,因此,就算被害人不願提出告訴,檢警與法院都得「公事公辦」,涉案人都得跑刑事程序!
Thumbnail
當您發現有人偷看您的手機,一定感到震驚和不愉快,這不僅侵犯了您的隱私,也可能觸犯刑法第315-1條的妨害祕密罪,最重可處三年有期徒刑。但如果是為了外遇證據而偷看手機,能否當成正當理由而避免刑事責任呢?而被偷看手機的人又要如何證明自己手機被偷看?保護個人隱私是每個人的權利,接下來將告訴你具體做法...
Thumbnail
關於竊盜罪 一、竊盜罪定義 刑法第320條 第1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白話來說,竊盜罪是行為人以「和平方法」破壞持有人對於動產之持有,而移轉於自己或第三人持有之行為,如果不是用和平的方法,可能就要
Thumbnail
被告犯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款至8款的犯罪(例如妨害性自主、妨害自由、強制、恐嚇危害安全、竊盜、搶奪、詐欺、恐嚇取財罪等),有事實足認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可能。如果能用具保、責付、限制住居等干預人民基本權利較小的替代羈押手段,足以達到目的時,就沒有羈押的必要,不得羈押被告。
- 羈押分為一般性羈押、預防性羈押,兩者均須具備下列形式要件及各自之實質要件,方屬合法,茲分述如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被警察盤查過嗎?有被要求打開包包或車廂嗎?不管是親身經歷或新聞時事,讀者對上述的情況應該不陌生。從中壢音樂老師被警員盤查大外割,到警員查緝毒品被控違法搜索,相關新聞層出不窮,本文探討為什麼類似案件一再重演?警界舊有的違法搜索手段有哪些?也透過判決書查詢,讓讀者更瞭解司法對於違法取證的立場。
Thumbnail
筆者從警以來,每天都有民眾來派出所詢問各種法律問題,但法規多如牛毛,有些因不常用,連同事間都是口耳相傳,一知半解。這時除了找律師諮詢外,也能透過上網以類似案件判決書查詢,讓法官或主管機關直接告訴你答案。今天筆者不藏私,分享3個常用網站,民眾除可增進法律知識,更能解決自己或親友的法律問題,捍衛應有權益
Thumbnail
7月17日的聯合報A14版有一則新聞報導,標題是「GPS、M化車可用來追犯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作者在此提供解說。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上次介紹了搜索的制度,並不是每一種搜索都需要有搜索票,但也不是不用搜索票就可以隨便亂搜索!今天就帶您來看警調單位搜索過程不合法,所蒐集的到證據是否還能作為證據?
Thumbnail
上次警察臨檢的文章中,有提到警察只能用眼睛觀察人、物或場所之外表,而不能進一步檢查、翻動,因為進一步檢查、翻動的行為,已經屬於刑事程序中的「搜索」程序,而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電視上演的「警察搜索,這是搜索票,請配合警察辦案!」但沒有搜索票就是違法的搜索嗎?本文帶您了解搜索的制度!
Thumbnail
據報導,中正區一名租客,把行李箱放在人行道上曬太陽,房東以為是廢棄物拿走,房東得知對方報案後,親自帶著行李箱登門歸還,沒想到房客拒收,據傳,還抓準房東理虧,拒繳房租,房東最後乾脆斷水斷電! 因竊盜罪是「非告訴乃論之罪」,因此,就算被害人不願提出告訴,檢警與法院都得「公事公辦」,涉案人都得跑刑事程序!
Thumbnail
當您發現有人偷看您的手機,一定感到震驚和不愉快,這不僅侵犯了您的隱私,也可能觸犯刑法第315-1條的妨害祕密罪,最重可處三年有期徒刑。但如果是為了外遇證據而偷看手機,能否當成正當理由而避免刑事責任呢?而被偷看手機的人又要如何證明自己手機被偷看?保護個人隱私是每個人的權利,接下來將告訴你具體做法...
Thumbnail
關於竊盜罪 一、竊盜罪定義 刑法第320條 第1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白話來說,竊盜罪是行為人以「和平方法」破壞持有人對於動產之持有,而移轉於自己或第三人持有之行為,如果不是用和平的方法,可能就要
Thumbnail
被告犯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款至8款的犯罪(例如妨害性自主、妨害自由、強制、恐嚇危害安全、竊盜、搶奪、詐欺、恐嚇取財罪等),有事實足認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可能。如果能用具保、責付、限制住居等干預人民基本權利較小的替代羈押手段,足以達到目的時,就沒有羈押的必要,不得羈押被告。
- 羈押分為一般性羈押、預防性羈押,兩者均須具備下列形式要件及各自之實質要件,方屬合法,茲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