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武后母儀天下(1)

前情提要: 武則天因為王皇后的關係再次入宮,而武則天為高宗生了兒子之後,便展開了爭奪皇后的攻防戰。高宗清楚改立武則天為皇后不是簡單的事,於是跟幾位大臣討論,其中褚遂良與長孫無忌堅決反對。

母儀天下

廢立皇后的事情,群臣們都議論紛紛,只有一位重臣李勣(ㄐㄧ)推三阻四,不是生病就是告假,遲遲沒有發表意見。高宗於是把李勣召來了,試探他說:「朕欲立武昭儀為后,遂良固執以為不可。遂良既顧命大臣,事當且已乎?」意思是我想立武昭儀為皇后,可是褚遂良堅決反對。褚遂良是顧命大臣,這事是不是就沒戲唱了?」李勣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沒有正面回答,只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陛下您娶誰當老婆那是您自己的事,您問別人幹嘛
高宗回:「卿言當理,但朕心猶豫不決。」你說的沒錯,可是我還是猶豫不決。剛好許敬宗進來,高宗又問了他一次。敬宗回答頗妙:「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且欲易其婦,況是天子,立一皇后,何預眾人之事而妄生異謂乎?」意思是一個農夫如果收成(錢)多了,都想要換老婆,何況您是天子,立一個皇后,關別人什麼事?這位許敬宗就是從頭到尾力挺武則天當皇后的,當然後面的仕途一帆風順,當上宰相,且是武則天得力的左右手。
帝點頭大喜曰:「獨卿金石之論,正合其理,朕即從之。」
李勣就是民間傳說中大名鼎鼎的徐茂公,唐初名將。民間傳說「呼風喚雨諸葛亮,神機妙算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投降唐朝後因為功勳顯赫,唐朝賜姓李,他就改叫李世勣了。後來避李世民的「世」諱,因此稱李勣。
針對皇后廢立事件,朝廷中已經形成三個明顯的派別,第一是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反武派、第二是以李勣(代表軍方的勢力)為首的中間派、第三是以許敬宗為首的挺武派。
反武派有幾個共同特徵:
第一、他們出身貴族,長孫無忌出身關隴貴族,和李唐皇室有著共同的淵源。褚遂良是南方人,唐太宗臨終前安排了兩個顧命大臣,一個是長孫無忌,一個就是褚遂良。
第二、他們大多數從太宗朝就開始活躍於政治舞臺,都是元老重臣
第三、他們當時都是宰相,掌握著巨大的政治權力,是既得利益者
挺武派有什麼共同特徵呢?
第一、懷才不遇。他們也都很有才華,但是無從施展。例如許敬宗,他是秦府十八學士之一,和房玄齡等人是一樣的,但是出於種種原因,他的仕途不那麼順利,想要改變現狀。
第二、他們出身都比較低。無論許敬宗、李義府等,都不是出身於當時的世家大族,因為出身低,所以他們在朝中得不到資源,很難往上爬,心裡難免鬱卒;另一方面,他們沒有受到世家大族的禮教薰陶,因此在追逐利益時會不擇手段,也就是說,在當時的那些所謂士大夫的眼裡,他們是一群小人
第三個特點是,他們的官階低。其中最高的就是許敬宗,當時官至三品,但不是宰相。所以希望政治變動,好藉此出頭,並不見得他們有多喜歡武則天。
局勢明朗之後,乃下詔貶褚遂良為潭州都督
永徽六年(西元655年)十月,高宗下詔:「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並除名,流嶺南。」王皇后弄巧成拙,她本想讓武則天和蕭淑妃兩敗俱傷,沒想到卻落得此下場。而當年和她爭風吃醋的蕭淑妃,反倒成了同病相憐的姊妹。只是中宮不可一日無主,六天之後,十月十八日,許敬宗聯絡百官上表,請求重立中宮。當天,皇帝就頒布了立武昭儀為皇后的詔書。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后,皇后正式易人。武則天從貞觀十一年進宮,一路坎坷,歷經十八年的努力,至此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一個人能有幾個十八年?此時的她,終於可以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了,只是這個天子,已經從唐太宗換成了唐高宗。
卻說中書侍郎李義府請曰:「既以冊立昭儀為后,可以今王后、蕭妃安置何地?」帝聞奏默然,沉吟半晌。武氏乃令囚后妃於別院,即日便行封號鎖閉,左右嚴守,非有宣喚,不得入宮。懿旨了當,拜舞謝恩,滿朝眾臣,無不傷感。二后妃含淚向別院而去。
王后、蕭妃被囚於別院,日夜憂悶。高宗跟這兩位也不是沒有感情,思念不已,可是又怕武后不開心,因此不敢多說什麼。某一天,高宗自己偷偷跑到別院,隔著牆跟兩位說話。王皇后當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泣訴,高宗聽了椎心不已,因此說:「你別擔心,我來安排,之後把你搬來宮中住。」結果武則天的情報體系太嚴密,武后得知大怒,馬上令李義甫帶武士十人,把二后妃都處理掉。但武后氣還沒消,還把二后妃的手腳砍了,把身體塞進酒甕中,說:「吾今令此二嫗得以酩酊大醉,再不復醒矣。」隨使人梟下首級,拖出城外埋之。

改立太子

穩定後宮以後,武則天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重新立太子了。當時的太子是王皇后收的養子李忠,此時已經十四歲了,他看到養母王皇后被廢,隨後又慘死,李忠感到很惶恐。因此主動上疏,要求辭去太子,之後便立武后生的長子李弘為太子。為了慶祝這一盛事,唐高宗大赦天下,改元「顯慶」。為了給新太子祈福,唐高宗和武則天還在大慈恩寺舉辦無遮大會,宴請僧眾,當時玄奘法師是大慈恩寺住持。改立太子,讓武則天鬆了一口氣。她知道王皇后失敗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兒子,現在李弘立為太子,武則天的皇后之位就更加穩固了。

腥風血雨

我們來看看在武則天和唐高宗對反對派進行大清洗的時候,元老重臣長孫無忌在做什麼?他在寫書。自從武昭儀被立為皇后以及褚遂良被貶以後,長孫無忌知道自己在政治上難有作為了,因此專心寫史,宋朝的司馬光也是與王安石的變法不合,跑去洛陽寫資治通鑑。顯慶四年(西元659年),他先後領銜完成了武德和貞觀兩朝的國史共八十卷,梁、陳、北周、北齊、隋等五代的志三十卷。唐朝建立了史館,開創了宰相領銜修史的傳統。
武昭儀當上皇后之後,立刻準備了一份黑名單,對曾經阻擋她上升之路的人,分期分批打擊報復,王皇后、蕭淑妃、李忠、褚遂良、韓瑗、來濟等,一個個都離開了朝廷,有的甚至離開了世界。隨著長孫無忌在朝廷的班底越來越少,這時該輪到長孫無忌了,畢竟長孫無忌是高宗的舅舅,又做了三十年的宰相,權傾朝野,一出手如果沒讓他倒台,只會夜長夢多,最好的方法便是用「謀反」的罪名。於是武則天派出了剛當上宰相的許敬宗,審理一件太子洗馬韋季方勾結朋黨的小案,大家都知道殺雞焉用牛刀,許敬宗不愧是武后的得力助手,馬上知道必須把國舅長孫無忌牽扯進來,因此在審理的過程當中不斷暗示韋季方說出長孫無忌,經過一番嚴刑拷打與逼供,韋季方就是不說,最後自殺,但是被救活了。此時許敬宗找到把柄,認為你無罪為什麼要自殺呢?於是跟高宗說韋季方不單純只是結黨營私,還跟長孫無忌合謀試圖謀反
高宗聽了說:「舅為小人所間,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於反!」意思是長孫無忌應該是受人挑撥的,對我有猜疑是可能的,可是怎麼會謀反呢?
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狀已露,陛下猶以為疑,恐非社稷之福。」
君臣一番對話後,許敬宗說:「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安危之機,間不容髮。無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遷延,臣恐變生肘腋,悔無及矣!」就是說皇帝應該大義滅親,不能存婦人之仁。
話說到這一步,唐高宗連長孫無忌都沒叫來問,直接下令削去長孫無忌的太尉頭銜和封地,給他一個揚州都督的頭銜,把他押解到黔州安置。黔州是現在重慶的彭水縣,是非常偏僻的一個地方。不過,長孫無忌畢竟是高宗的親舅舅,不忍心看他受苦,因此仍按一品大臣的待遇供給飲食。
三個月之後,唐高宗下令讓李勣、許敬宗等宰相進一步追查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接旨後,派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去錄長孫無忌的口供。袁公瑜是當初第一批擁護武則天當皇后的人,當時他還僅僅是一個八品的大理丞,現在已經是五品的中書舍人了。袁公瑜直接逼長孫無忌自我了斷,長孫無忌見大勢已去,長嘆一聲,就地自殺了。唐高宗又下詔將王皇后的舅舅柳奭(ㄕˋ)和韓瑗斬首。長孫無忌的兩個兒子長孫沖和長孫詮,都是駙馬,即使貴為駙馬,也未能幸免於難,被一同杖殺(用棍子打死)。長孫無忌謀反既然是因為前太子李忠被廢引起的,梁王李忠也就被牽連進來。顯慶四年七月,李忠被廢為庶人,安置在黔州原來廢太子李承乾的故宅裡。這樣一來,所有當年反對武則天的元老重臣無一漏網。
從廢王立武到清洗後宮,從改立太子到外廷換血,唐高宗始終主導著事情的發展,而武則天是他的親密戰友,唐高宗早就想洗牌了。他的前半生一直是受人控制的。當太子時,他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中,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還要受制於父親任命的元老重臣,因此他必須突破這個限制,進而伸張皇權。 無論是處理後宮還是對付外廷,如果不是武后從中出謀劃策,事情不會解決得那麼完滿。先易後難、由內而外,武則天表現出一流的政治手腕,雷厲風行後,武后樹立了政治勢力,就在腥風血雨中,一種全新的政治格局誕生了。
貴族官僚逐步喪失了權力,甚至喪失了生命,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長孫無忌等人以及他們的親屬,死的死、貶的貶,朝廷的很多位置空了出來,新興的勢力就可以加入,讓原來一般中階官僚地位有所提高。許敬宗、李義府、袁公瑜等這些新提拔起來的官員,在廢王立武事件中嶄露頭角,在清除長孫無忌集團的過程中大顯身手,此後,他們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經由這樣一番變化,皇帝開始獨攬大權,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帝一直和貴族官僚聯合治理天下,正因為如此,高宗才需要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徵求大臣的意見,處處受制於大臣。隨著元老大臣的下臺和新生力量的加入,皇帝面對的將不再是貴族,而是一般官僚,皇帝和大臣之間的距離拉大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經過四年的內外整肅,此時的武則天,上有唐高宗的專寵和信任,中有太子李弘作為依託,外有許敬宗、李義府等作為心腹,皇后的地位越做越穩了。那麼,武后的心滿意足了嗎?
她的下一站,天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