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讀不可】股市中的二分化直覺偏誤|真確|人性|心理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二分法是人們區分世界常用的方式之一。
二分化直覺偏誤是《真確》一書中提到的其中一種人類常有的偏誤型態,二分法是人們區分世界常用的方式之一,它起因於我們過往賴以為生、根深柢固的直覺,它的優點是好用、且有助於我們快速地得到結論,像是美與醜、高與低、善與惡、富貴與貧窮、昂貴與便宜、安全或危險,但是這樣的區分方式是否有助於我們對現在真實世界的理解呢?答案是否定的。
它更可能造成我們對世界的誤解,以為世界單純地分成兩塊,中間沒有任何事物,只有鴻溝存在,也可能會引起比較的心理,讓我們的心理產生不健康的狀態。

比較平均值帶來的偏誤

在股市中,也常會見到二分化的直覺偏誤,下面是去(2021)年,台股封關時的一則新聞標題:
全年市值大增11兆元,每位股民「平均」大賺95萬元。
這樣的新聞可能會造成誤導,讓人們產生下列的錯覺:
  • 第一是股市中很好賺錢。
  • 第二是若你沒賺到95萬元,就表示你的績效不好。
頭放冰箱,腳放烤箱,平均起來,應該很舒服?
然而,若僅提到一個「平均值」的數字,很容易讓你產生上面的誤解。有個古老的笑話是這麼說的,頭放冰箱,腳放烤箱,平均起來,應該很舒服。真的會很舒服嗎?當然不是,因此,單純比較平均值,會讓我們犯二分化直覺偏誤。
如何導正此種情形呢?我們應當檢視「分布狀況」,尋找多數股民的績效到底是落在哪個範圍,而非僅以平均95萬元這個數字作為分水嶺,成為我們的判斷基礎。我相信多數股民的獲利金額應該是遠低於95萬這個數字,我們或許可以由下面的想法來推論,在股市中,每個人擁有的資本皆不同,而且會有深化馬太效應的現象,馬太效應是一種資源會往富人集中的情形,也就是少數人擁有很多的資本,多數人的資本則普遍很少,因此,就算該年度的股市很好賺錢,這些錢也多半是被資本多的人賺走,若僅以股市中全部的獲利除以全部的股民人數,所得到的平均金額,勢必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損益,所以單看平均值是很危險的
人的心理是充滿著許多微妙變化的,情緒常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另一種常見用來判斷投資績效好壞的標準便是指數的報酬率。一般的認知是若績效勝過大盤指數才是好,若績效輸大盤就是差,因為人們的通常說法是若績效輸大盤,就直接將資金投入指數即可,老實說,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說法有點奇怪,第一是直接將資金投入指數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可以「持續」做到的人應該不多,因為人的心理是充滿著許多微妙變化的,情緒常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進而左右了行動,造成無法將資金長期持續地投入指數,有些人更會試圖抓取指數相對低點與相對高點,目的是想透過這樣的操作賺取勝過指數的報酬率,但這樣的做法多少高估了多數人的理性與紀律,因此實際績效往往偏離了指數績效。自作聰明有時候並不會帶來好的結果。
想要賺取更多錢的心態卻有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心理與行動。
第二是,我認為所謂的績效是否達標?應該是要以「自己心中滿意報酬率」為標準,如果你今年賺取5%的利潤就足夠你一切開銷還有餘,那你又為何要執著於大盤的報酬率呢?為的是要賺取更多的錢嗎?能賺取更多的錢當然是好,但想要賺取更多錢的心態卻有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心理與行動,陷入這個狀況才是不好的,這裡要強調的是我們不需要賺取世界上所有的錢,我們要追求的是自己心中滿意的報酬。

比較極端值帶來的偏誤

再來是比較「極端值」可能帶來的二分化直覺偏誤,下面看幾則新聞標題:
  • 數學老師玩當沖「2年大賺5千萬」,秘訣心法大公開。
  • 寶雅讓他大賺640萬,房仲奶爸看中3特點,梭哈一年獲利6成。
  • 迷因股又造就年輕富豪,20歲大學生一個月大賺1.1億美元。
上面這幾則新聞標題都是屬於極端的例子,這樣的例子很吸睛也很有渲染力,能夠引發我們產生二分化直覺,但卻很少有助於理解,甚至可能會造成誤解與錯誤的行動。譬如裡面的某些字眼:當沖、大賺5千萬、梭哈、大賺640萬、迷因股、大賺1.1億美元等,會令某些人以為採取這些行動才有可能大賺,否則就與大賺無緣。但我們必須要思考的是這些人屬於極端值,有可能真的是因為他們的操作系統確實有效,也有可能是因為運氣好,在當下有效,但之後卻未必,這樣的系統是否適合每個人?是否每個人都能成功複製呢?其實是具有不確定性的。
主力的思維一書的作者cis,擁有一套投資獲利的系統,他也曾經想要擴大這個系統,於是他將他的方法教授給5個大學朋友,每個人都從1,000萬日圓開始操作,他原本以為至少有一半的人可以賺進上億,但兩年操作下來的結果是:
  • 只有一個人變成2,400萬日圓,
  • 其他人是稍微賺一點或稍微賠一點,
  • 也有人是賠了好幾百萬。
明明教授的心法、理論都相同,但實際操作結果卻差很多,因此,我們不應該單看這些極端倖存者的表現,便單純地採取他們的作法,或許有更多的人採取他們的作法,卻在股市無情的震盪下畢業,只是這些畢業生沒有被報導出來而已。所以每當看到這類聳動的新聞標題時,務必要用進一步的思考,檢驗我們當下產生的二分法直覺,這可以減少我們發生偏誤的機率。

自己的上層目光帶來的偏誤

最後一種會造成二分化直覺偏誤的原因是「自己的上層目光」,真確一書中,將世界依人均所得分成四個等級,人均所得最低的是第一級,人均所得最高的是第四級,我們有幸生活在物質較為充裕的第四級區域,但對於我們某些人而言,第三級以下區域的人們,似乎並無區別。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這就是我們的上層目光,帶來直覺判斷上的誤解。
在股市中也有同樣的現象,某些人的投資方式與標的可以穩定獲取年化20%以上的報酬率,這群人裡面的少數人可能會不屑於報酬率較低的投資方式與投資工具,即便這些投資方式與工具具有各自的性質與區別,但對於這些人而言卻無差別,講白點,他們認為這些都一樣爛,但這卻忘記考量了每個人的性格、年齡與經濟條件皆不相同的狀態,若一昧地站在自己的上層目光認為每個人都該與自己採取同樣的投資方式反而是一種偏誤。對於其他人來說,採取某種同樣的作法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有一題投資學的考題,我認為出得很好,題目是這麼問的,建構投資組合的步驟依由上而下策略順序應該為:
  • 甲是設定資產配置;
  • 乙是根據投資人目標與限制決定投資策略;
  • 丙是選擇投資標的
正確答案是乙→甲→丙。
投資中最優先需要考量的就是根據投資人目標與限制決定投資策略。因此,我們應該要考量自身條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做法。
最後再次提醒,單純比較平均值、單純比較極值與著眼於自己的上層目光,會導致我們認知上的偏誤,產生錯誤的視野與行動,因此,不管在生活上或是投資上,每當我們藉由平均值、極值與自己的目光得到某些直覺式的判斷時,務必要讓自己當下保持「覺知」,記得用其他的方式,再次檢視這樣直覺的正確性,相信會將我們的思維導回正確的道路上。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一點幫助,請幫我點愛心與拍拍手五下(下方),這將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謹獻上最誠摯的感謝。
我喜歡閱讀,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專題,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心得與想法記錄下來,因為確實寫下這些想法,才代表自己已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此外,這些寫下來的內容也可以跟大眾分享、交流,或許也能對讀者產生小小的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骰子骰幾點是不確定的;猜錯了而賠錢則是風險。
曾經有個鄉下人說: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
人的性格有其天生的缺陷,需要一張檢查清單讓自己不要做蠢事。
存股可能比存錢還困難!執行存股策略前,可以先思考一些問題。
本文主要在介紹十條投資戒律,可供有緣的朋友進行投資決策時的重要參考。
骰子骰幾點是不確定的;猜錯了而賠錢則是風險。
曾經有個鄉下人說: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
人的性格有其天生的缺陷,需要一張檢查清單讓自己不要做蠢事。
存股可能比存錢還困難!執行存股策略前,可以先思考一些問題。
本文主要在介紹十條投資戒律,可供有緣的朋友進行投資決策時的重要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第三個層次則是系統性思維。當你以一種固定的操作規則來進行股票交易時,你的「盈與虧」並不是簡單地、1:1地對應到漲跌,而是「唯有你容忍自己承受這樣的虧損時,你才有機會拿到那樣的利潤」以及「如果你打算拿這樣的利潤,你必須相應地承受那樣的虧損」。
Thumbnail
西方有句諺語是這樣描述的,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據,那在投資圈裡利用統計數據來說謊的現象是不是也存在呢? 一、精挑細選的平均值?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這樣的新聞,類似"2023台股大豐收!平均每位股民賺近OO萬元"的新聞標題,在這樣文章中,新聞記者通常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 根據
Thumbnail
人腦畢竟不是機器,情緒也經常干擾大腦的運作,有時候連自己都不一定能理解自身的情緒如何運作,更無法理解所有人集合而成的市場情緒變化,當投資人受市場情緒影響而做愚蠢的決定,代價都非常昂貴,而市場的極度樂觀與繁榮,有部分原因就來自於多數人都犯錯,所以股市名言是眾人貪婪時應該要恐懼。
Thumbnail
終於接近160%了 今天的市場波動有讓開槓桿賭運氣的投資人要開始有情緒交易了 好好珍惜市場每一年修理輸家的節奏 這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非常準的人性指標 只需要判斷預期人性要犯錯的節奏,就可以贏過花錢學一堆技術分析的投資人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第三個層次則是系統性思維。當你以一種固定的操作規則來進行股票交易時,你的「盈與虧」並不是簡單地、1:1地對應到漲跌,而是「唯有你容忍自己承受這樣的虧損時,你才有機會拿到那樣的利潤」以及「如果你打算拿這樣的利潤,你必須相應地承受那樣的虧損」。
Thumbnail
西方有句諺語是這樣描述的,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據,那在投資圈裡利用統計數據來說謊的現象是不是也存在呢? 一、精挑細選的平均值?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這樣的新聞,類似"2023台股大豐收!平均每位股民賺近OO萬元"的新聞標題,在這樣文章中,新聞記者通常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 根據
Thumbnail
人腦畢竟不是機器,情緒也經常干擾大腦的運作,有時候連自己都不一定能理解自身的情緒如何運作,更無法理解所有人集合而成的市場情緒變化,當投資人受市場情緒影響而做愚蠢的決定,代價都非常昂貴,而市場的極度樂觀與繁榮,有部分原因就來自於多數人都犯錯,所以股市名言是眾人貪婪時應該要恐懼。
Thumbnail
終於接近160%了 今天的市場波動有讓開槓桿賭運氣的投資人要開始有情緒交易了 好好珍惜市場每一年修理輸家的節奏 這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非常準的人性指標 只需要判斷預期人性要犯錯的節奏,就可以贏過花錢學一堆技術分析的投資人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