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仁與音樂

    首先要自申,我是不懂玩樂器的,也沒學過樂理;但就很喜歡聽小提琴、鋼琴、古琴、古箏的獨奏。除了喜歡任白的經典粵曲之外,也欣賞Sarah Brightman和Andrea Bocelli的此情不渝,也喜歡Andy Williams的融情於聲。這些經典的歌曲,可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音樂,一首流露出真切情深的音樂,為什麼能蕩滌其邪穢、消融其渣滓、喚醒其人心?
    孔門教學,以禮、樂、射、御、書、數之六藝為主,尤以音樂,基本上比較知名的弟子,都懂得彈奏音樂。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8】
    可見,人格的造就、品性的養成,在於樂,在於有仁心的音樂。
    孔子對於音樂是非常之重視的,對於音樂的要求也相當之高。他曾經批評鄭國和衛國的音樂淫亂,靡靡之音。音樂,要能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除了和諧悅耳,陶冶性情之外,心緒的沉潛,志向的堅定,天人的悲憫,都要有一定的兼顧的。
    孔子去訪齊國,在齊國城郊的山嶺,聽到一些山野之人正在演奏音樂,不但悅耳和諧,而且能感受到德性的完善,體受到蒼生的和悅。請教之下,那是虞舜時的韶樂,於是感歎曰: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25】
    為什麼﹝韶樂﹞能盡美盡善呢?而﹝武樂﹞只是盡美而卻未能盡善?
    據朱熹的註釋: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也就是說,音樂除了節奏悅耳之外,最重要的是樂曲本身的靈魂(美之實)。﹝韶樂﹞之所以能盡美盡善,乃因虞舜能德澤天下,愛及蒼生。至於﹝武樂﹞,雖則雄壯整齊,節奏如一,但始終都是軍樂,都是以征伐取天下的音樂,都是風雲湧起,造成生靈塗炭的音樂。故曰「未盡善也」。
    《論語》又記載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述而13】
    孔子讚歎地說:沒想到音樂的美善,可以達到這樣高的境界啊!聽後,三月不知肉味,還經常繞樑三月啊!
    孔子生於禮樂崩壞之時,夏殷之樂,尚且不得聞,而竟然能聽到虞舜公心天下的音樂,以致三月不知肉味,這就不難體會到孔子對天下蒼生的道德關懷,是如此迫切,如此縈繞於心!
    仁心,才是藝術真正的感官啊!
    (寫於2022年10月17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