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崩樂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提到「禮崩樂壞」這句話,在【港燦會館】裡聽過不知多少次,要以這四個字來形容當今的官僚敗吏、社會歪風與人心腐化,那是貼切不過的了。但,在春秋時代,禮崩樂壞是怎樣一回事?這禮崩樂壞,跟人倫、人心、人性,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東周末年,周幽王寵愛褒姒,因而廢申后和太子宜臼;而宜臼與舅舅聯合犬戎攻殺幽王,這不就是父子相殘,徹底破壞親親之情。
衛宣公的淫亂,腐蝕了禮法倫常的根基,他先娶庶母,後奪兒媳,以致父子離心,兄弟相殘,國家動亂,把一個本來強大的衛國從內部消蝕了,他的悲劇猶如一聲哀鳴,奏響了分封制土崩瓦解的輓歌。
齊襄公諸兒眷戀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早就發生不倫關係,即使文姜嫁給魯桓公後,仍然藉著回齊省親而與她的兄長齊襄公私通,最終齊國宮廷裡上演了一幕陰謀與亂倫的醜劇,結果戴了綠帽的魯桓公在齊國死於非命。
這些悖逆倫常,人心扭曲,又豈只禮崩樂壞的一個「禮」、一首「樂」那麼簡單、那麼輕描淡寫?
孔子生於那個時代,禮樂的精神已漸告失落;靈與慾已經徹底糢糊。基本上,什麼道德倫常,什麼父子親情,什麼夫妻之別,與禽獸無異。這才可以理解孔子為什麼那麼重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有各的名分,各有各的責任,各有各的擔當。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孟子要提出「五倫」,而這五倫,又牽連到仁、義、禮、智、信。
究竟禮與樂,在孔門教學中,何以那麼重要?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陽貨11】
孔子對於當時的禮樂之虛無、親情之寡恩,而反省到:難道禮就僅僅是玉帛嗎?難道樂也僅僅是鐘鼓嗎?一定不是,一定不僅僅只是玉帛這些禮品,也不只是鐘鼓這些樂器而已,而是牽涉到人心和公義呀!
所以,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3】
人,竟然沒有體諒、沒有同情、沒有真誠;那麼,無論如何講究禮的形式和外飾,那都只是一紙虛文而已。同理,人竟然沒有包容、沒有存異、沒有調和;那麼,無論如何講究樂的鋪排和張合,那都只是音符跳動吧了。
真誠(仁),才是禮樂的根本啊!
(寫於2022年10月14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當然有,君子都是人。 有一天,子貢與孔子師徒倆交心。 子貢問:「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 孔子說:「有,當然有。厭惡說人壞話的人,厭惡毀謗品德高尚的人,厭惡鹵莽無禮的人,厭惡衝動固執的人。」 孔子反問子貢:「賜呀,你也有厭惡的人嗎?」 子貢答道:「厭惡把剽竊抄襲當作聰明的人,厭惡把
今天寫這個話題忒有意思,說要統一臺灣嗎?不妨好好閱讀下文。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語•雍也》 精神文明,才是治國之正道,也是天下的大道,是講人性尊嚴、人格平等的治國之道。 能至於道,才是強國!
六、問題討論 我們常常聽到這句話:無人性!那麼,說這句話的大前題,必須肯定人是本有人性的;否則,要是沒有人性的話,那從何罵起呢?不過,「本有人性」與「人的本性是善的」,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我們根據告子與孟子之間的論辯,孟子並沒有說「人性本善」,而只是說人性對於善方面,就像水性向低處流一樣,有一種傾
五、性善之辯 在《孟子·告子篇上6》這一段,孟子的學生公都子,轉述了告子對人性的三種看法: ①無善,無不善 人性本身無所謂善惡,乃後天習成。 ②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即有為善或為惡的可能性、可塑性。 ③有善,有不善。 有些人天生是善的,有些人天生卻是惡的,這是命定論。 人只要一念自覺,肯求、肯爭取
四、水向低流 告子與孟子直接論辯人性之善與不善的,就在《孟子·告子篇上2》這一段: 告子說:人的性,就像流水一樣。引導它向東,就往東流;引導它向西,就往西流。人性無分善或不善,就像水性無分東向或西向一樣。 這就是傅佩容教授認定孟子講的「人性向善」的依據。 問題在:這向善的能力,是根源於那裡而來的呢
三、生之謂性 什麼叫做「生之謂性」呢?與生俱來的本質就叫做性,也就是說,不管是善是惡,總之是與生俱來的,就是人的本性。這樣的說法,孟子同意了嗎? 其實,提出「生之謂性」的,是當時與孟子論辯的告子。也可以這樣說:孟子的性善說,就是被告子質問時所提出的。 如果按照告子的思路,最終就會以「人性是無所謂善
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當然有,君子都是人。 有一天,子貢與孔子師徒倆交心。 子貢問:「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 孔子說:「有,當然有。厭惡說人壞話的人,厭惡毀謗品德高尚的人,厭惡鹵莽無禮的人,厭惡衝動固執的人。」 孔子反問子貢:「賜呀,你也有厭惡的人嗎?」 子貢答道:「厭惡把剽竊抄襲當作聰明的人,厭惡把
今天寫這個話題忒有意思,說要統一臺灣嗎?不妨好好閱讀下文。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語•雍也》 精神文明,才是治國之正道,也是天下的大道,是講人性尊嚴、人格平等的治國之道。 能至於道,才是強國!
六、問題討論 我們常常聽到這句話:無人性!那麼,說這句話的大前題,必須肯定人是本有人性的;否則,要是沒有人性的話,那從何罵起呢?不過,「本有人性」與「人的本性是善的」,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我們根據告子與孟子之間的論辯,孟子並沒有說「人性本善」,而只是說人性對於善方面,就像水性向低處流一樣,有一種傾
五、性善之辯 在《孟子·告子篇上6》這一段,孟子的學生公都子,轉述了告子對人性的三種看法: ①無善,無不善 人性本身無所謂善惡,乃後天習成。 ②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即有為善或為惡的可能性、可塑性。 ③有善,有不善。 有些人天生是善的,有些人天生卻是惡的,這是命定論。 人只要一念自覺,肯求、肯爭取
四、水向低流 告子與孟子直接論辯人性之善與不善的,就在《孟子·告子篇上2》這一段: 告子說:人的性,就像流水一樣。引導它向東,就往東流;引導它向西,就往西流。人性無分善或不善,就像水性無分東向或西向一樣。 這就是傅佩容教授認定孟子講的「人性向善」的依據。 問題在:這向善的能力,是根源於那裡而來的呢
三、生之謂性 什麼叫做「生之謂性」呢?與生俱來的本質就叫做性,也就是說,不管是善是惡,總之是與生俱來的,就是人的本性。這樣的說法,孟子同意了嗎? 其實,提出「生之謂性」的,是當時與孟子論辯的告子。也可以這樣說:孟子的性善說,就是被告子質問時所提出的。 如果按照告子的思路,最終就會以「人性是無所謂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善辯,與宋朝那樣美貌,那就很難免害于今天這個世道』。  而,與;祝鮀(tuó),衛國大夫,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名朝,因長得帥受衛靈公寵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八佾』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關於禮和樂的論述。既有對禮樂的一般性闡述,又有針對具體事例的評論。第一條就是針對魯國季氏僭用禮樂的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孔子批評季氏,說,『他在庭院中觀賞八佾組成的舞蹈佇列表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善辯,與宋朝那樣美貌,那就很難免害于今天這個世道』。  而,與;祝鮀(tuó),衛國大夫,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名朝,因長得帥受衛靈公寵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八佾』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關於禮和樂的論述。既有對禮樂的一般性闡述,又有針對具體事例的評論。第一條就是針對魯國季氏僭用禮樂的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孔子批評季氏,說,『他在庭院中觀賞八佾組成的舞蹈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