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的一仗:基層診所照顧長照機構新冠肺炎病人的經驗(藍聖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為聖星診所醫師
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最衝擊的群體就是長照機構的老人們。長照機構一旦被攻入,鮮少有能良好控制感染範圍的個案。因為這些機構住民不只年齡高、慢性疾病多,而且多半有神經科骨科疾病導致失能,常見長期臥床或是無法脫離輪椅,容易引起各種感染,一旦感染也很難痊癒。而遇上這波疫情更是厲害,機構一旦被侵入,就會從同病室到相鄰病室,到同樓層,到其他樓層甚至其他建築物內住民都感染上,導致團滅。所以在疫情中長照機構預防院內交叉感染是重中之重。
因為身處偏鄉的關係,我們診所有固定支援若干長照機構的巡診,其中包括老人福利機構與護理之家,本波疫情之中,我們也接獲社會局與衛生局委託進行機構的感染防治措施督導,實地到偏鄉的機構去,對他們的措施進行查證與建議。雖然是小診所兩位醫師,不過同仁們也很認真的去查核了三個單位。說實話我們不是感染專科,能給到的建議並不充分完整,但能做多少是多少。而在疫情中參與防疫會議,市長常常都是都在檢討改善針對長照的作為,父母官的積極,開創了全市的積極防疫氛圍。
長照機構與住民都有固有的弱點
督導查核的結果顯示,雖然都屬於住宿型長照機構,但在人力與觀念上,各機構間仍然有不少的差異,導致防疫能量的落差。更棘手的是,有些立案已經很久的機構,軟硬體都極不如人意,導致感染難以控制,受限於原本的建築格局,其嚴重者甚至難以畫分出適當的隔離區域。這波疫情充分顯示,除了病人身體免疫力差之外,機構的防治感染韌性也是一個弱點。
乍聽之下很難想像,但是這幾年在偏鄉的巡診經驗告訴我,這些機構的存在與沉痾並不能完全怪罪於負責人,更深沉的問題,是家庭經濟能力與國家安全網絡的匱乏。有些家庭收入很低,即使加上公托補助,也會有一大部分收入必須花在讓機構照顧失能的老邁親人,所以一方面無法負擔得起人力較充裕設備較齊全也較貴的機構,一方面親人病危時也無法負擔醫療費用,常會因為經濟因素而選擇 DNR,因此身體狀況真的很不好。然而即便如此不利,這波疫情中,我們在長照機構內遭遇的損失還比其他縣市輕微,端賴早期給予抗病毒藥物與照顧服務人力的奉獻精神。
感染警報響起
我們診所支援的某護理之家,是在本波疫情早期,就發生院內感染的指標性機構,機構裡面的住民有非常多不適合開Paxlovid的狀況。例如服用抗凝血劑、心律不整、失智或是癲癇藥物。我當時並不清楚這些藥物的使用限制,於是遇到不適合開立的通通都開了莫拉皮拉維,結果鬧了笑話,根本沒辦法取得這些藥物。只好開回 Paxlovid,然後仔細地根據病人的狀況給予常規藥物的調整建議。我們平常在診所開立抗病毒藥物時大概會花上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查藥物交互作用,不過在這些病人身上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非常複雜的作業。
除了遇到確診,實際上陣打病毒,支援診所還奉衛生局指示,對每一家支援機構的每位住民都評估過是否適合使用 Paxlovid,結果當然大部分都不適合,但是在沒有其他武器,同時 Paxlovid 又最有效的狀況下,還是必須使用,然後一個一個仔細的調整藥物。交代給機構的護理人員。這種精細的藥物調整作業,跟開住院醫囑差不多了:誰該停、誰不能停,該怎麼減量,除了考驗醫師的心臟與前額葉功能之外,也考驗護理人員的發藥與負責行政人員的調度,還好我們最終發展出比較簡單的模式來給常規藥物,不然一定造成機構人力的危機。
機構人員的奉獻與管理
若是機構有疫情,確診人員就得隔離,人力本就已經稀缺,還要應付更多感染後的併發症與藥物劑量調整,工作量那是成倍成倍的向上加。每一個機構的人員都是一個人當三個人用,睡在機構兩三周沒回家的也很多,其實,能守下高雄市長照機構染疫的低死亡率,這些守護著機構的人員,無論是護理、行政、社工甚至廚工,都值得最高的讚美。
除了到醫院就診之外,住民幾乎沒有機會與非機構的人員接觸,所以就醫時的感染會變成一個破口,另一個破口則是部分工作人員的社交活動,尤其是單身住在宿舍的照顧服務員。照顧工作繁重,在疫情期間常常又會有超額超時的工作量,心理支持就很重要;如果沒有適當的諮詢介入與生活管理,生命就會找到出路,在交友圈或是社團尋求支持,反而難以掌控。這個部分不僅僅是照服員自己的責任,更是機構管理者與主管機關該負起的責任。在我們診所協助的幾間機構中,個案與員工都可能是易受傷害的個體,需要一樣的關注。
終於,大爆發的時候過去,大部分的機構學到因地制宜改善感染控制,團滅的狀況減少許多,我們不用像其他國家付出高死亡率的代價,而是憑藉各個專業與團體的力量,互相扶持、早晚提點,走過荊棘遍佈的路。再回首才發現,是疫情迫使我們針對機構、住民、支援診所甚至是政府照顧與計畫能力,都再一次進行深刻的檢視。
And we survived. 是為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49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高雄疫情於二O二二年五月開始升溫,筆者於五月十六日第一次到有疫情通報的長照機構協訪,並跟防疫長討論機構現況及抗病毒藥物使用,發現疫情之初,機構是將所有確診住民後送醫院,如此一來,專責病房床位將迅速被佔滿,因此,也完全認同輕症就地治療,中重症住民才後送醫院,是防止醫療崩潰的解決方式。
高雄長庚醫院接受衛生局的高雄市確診者關懷電話計畫,週末擔任醫師志工,三小時打了50位病人,都是輕症。病人太多,電話打不完,昨天長庚醫院發動人海戰術,24小時要把進度趕上來,務期使病人通報後,馬上醫療關懷。神經內科一天內額度要完成1000個確診病例。防疫如作戰,我78歲也志願接受安排。
疫情發生以來,杏和醫院動用了全院人力參與防疫工作,員工除了各司其職外,主管們全都身兼數職。身為經營者,看見全院上下一心,雖甚感寬慰,但有時面臨同仁因壓力過大,情緒崩潰而淚眼婆娑地問我:「莊院長,我們已經吃下了這麼多的業務,會有底線嗎?」,我竟因一時詞窮而語塞。
高雄市的防疫非常快速,陳其邁市長指示成立府級防疫運籌中心,4月11日由七家綜合性市立醫院加上阮綜合醫院,組成確診市民居家照護醫療組。衞生局王小星主秘告訴大家火已經燒過來了。4月12日各醫院輪值表已經攤在每位院長眼前。代表市府對所有確診市民的關懷管道,有醫師護理師以及市府各局處,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
每位護理師一天八小時平均要打120通,然後完成記錄,是不容許有喘息時間的。我常常看到護理師們中午自己沒有去吃飯,仍在電話中關心確診個案有沒有飯吃;連續一天講話8小時的結果,就真的是自己每天都是不是陽性的喉嚨痛。
市政府成功而有效率的派案、抗病毒藥物的教育與推廣、Paxlovid 大量的配賦在基層診所和社區藥局,加上全國最多的「送藥到府服務」(圖 12),造就了高雄市成為全國六都確診者 Paxlovid 處方率最高的都市。高雄市輕症居家照護的滿意度高達85%。
高雄疫情於二O二二年五月開始升溫,筆者於五月十六日第一次到有疫情通報的長照機構協訪,並跟防疫長討論機構現況及抗病毒藥物使用,發現疫情之初,機構是將所有確診住民後送醫院,如此一來,專責病房床位將迅速被佔滿,因此,也完全認同輕症就地治療,中重症住民才後送醫院,是防止醫療崩潰的解決方式。
高雄長庚醫院接受衛生局的高雄市確診者關懷電話計畫,週末擔任醫師志工,三小時打了50位病人,都是輕症。病人太多,電話打不完,昨天長庚醫院發動人海戰術,24小時要把進度趕上來,務期使病人通報後,馬上醫療關懷。神經內科一天內額度要完成1000個確診病例。防疫如作戰,我78歲也志願接受安排。
疫情發生以來,杏和醫院動用了全院人力參與防疫工作,員工除了各司其職外,主管們全都身兼數職。身為經營者,看見全院上下一心,雖甚感寬慰,但有時面臨同仁因壓力過大,情緒崩潰而淚眼婆娑地問我:「莊院長,我們已經吃下了這麼多的業務,會有底線嗎?」,我竟因一時詞窮而語塞。
高雄市的防疫非常快速,陳其邁市長指示成立府級防疫運籌中心,4月11日由七家綜合性市立醫院加上阮綜合醫院,組成確診市民居家照護醫療組。衞生局王小星主秘告訴大家火已經燒過來了。4月12日各醫院輪值表已經攤在每位院長眼前。代表市府對所有確診市民的關懷管道,有醫師護理師以及市府各局處,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
每位護理師一天八小時平均要打120通,然後完成記錄,是不容許有喘息時間的。我常常看到護理師們中午自己沒有去吃飯,仍在電話中關心確診個案有沒有飯吃;連續一天講話8小時的結果,就真的是自己每天都是不是陽性的喉嚨痛。
市政府成功而有效率的派案、抗病毒藥物的教育與推廣、Paxlovid 大量的配賦在基層診所和社區藥局,加上全國最多的「送藥到府服務」(圖 12),造就了高雄市成為全國六都確診者 Paxlovid 處方率最高的都市。高雄市輕症居家照護的滿意度高達85%。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第三章 跟個管師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當失智確診後,想辦法讓她能維持機能
Thumbnail
隨著臺灣醫護人力的逐漸短缺,病房護理師面臨照顧多位病患的壓力,特別是行動不便或重症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政府提供住院看護費用補助以減輕中低收入戶的經濟負擔。沐陽特別護理中心在這邊提供2024年台灣六都的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括申請對象、金額及所需文件,幫助需要的人獲得必要的經濟及照護支持。
Thumbnail
廟下的長照中心成為了村民們聚集的地方,除了享用政府補助的食物外,也分享自家的食材。在這裡,人和人之間沒有界線,大家開開心心一起活動。雖然有些人會談論護理長是否追求利益,但大多數村民仍然感激她的付出。在這樣的山村環境中,村民們的心胸都很開闊,一起完成更多事,共同創造美好的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長期照護(長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各國如何處理長期照護問題的例子。同時提出政府應盡快擬訂更適合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扼止長照悲歌持續發生。希望政府能夠研擬出更完善的訓練規則,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工作滿一個半月了,我負責照顧的是長照病房的21位住戶resident。長照病房的住戶都是老爺爺老奶奶,他們是長期住戶,病況也比較穩定,沒有一大堆頻繁入院出院或是要外送醫院的情況,雖然要照顧的病房數比rehab的人數還要多,不過仍然比照顧rehab病房負擔小些,比較適合我這種新護士。 這篇文章我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1989年成立,位於羅東樟仔園旁邊的「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由天主教靈醫修女會所創辦。該機構於1998年、2012年重新整修,目前提供著完善的長照服務,照顧著中心內的106位長者。此外,他們也提供日間照料和居家服務,滿足不同長者的多樣化需求。
在我的工作領域,看了非常多的長照家庭,我有時像局中人情緒陷入其中,有時又像第三者必須客觀看事情,有時更像站在至高點看人生縮影,從事個管這份工作自己的內在能量必須很強大,有信仰更佳。
Thumbnail
第三章 跟個管師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當失智確診後,想辦法讓她能維持機能
Thumbnail
隨著臺灣醫護人力的逐漸短缺,病房護理師面臨照顧多位病患的壓力,特別是行動不便或重症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政府提供住院看護費用補助以減輕中低收入戶的經濟負擔。沐陽特別護理中心在這邊提供2024年台灣六都的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括申請對象、金額及所需文件,幫助需要的人獲得必要的經濟及照護支持。
Thumbnail
廟下的長照中心成為了村民們聚集的地方,除了享用政府補助的食物外,也分享自家的食材。在這裡,人和人之間沒有界線,大家開開心心一起活動。雖然有些人會談論護理長是否追求利益,但大多數村民仍然感激她的付出。在這樣的山村環境中,村民們的心胸都很開闊,一起完成更多事,共同創造美好的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長期照護(長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各國如何處理長期照護問題的例子。同時提出政府應盡快擬訂更適合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扼止長照悲歌持續發生。希望政府能夠研擬出更完善的訓練規則,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工作滿一個半月了,我負責照顧的是長照病房的21位住戶resident。長照病房的住戶都是老爺爺老奶奶,他們是長期住戶,病況也比較穩定,沒有一大堆頻繁入院出院或是要外送醫院的情況,雖然要照顧的病房數比rehab的人數還要多,不過仍然比照顧rehab病房負擔小些,比較適合我這種新護士。 這篇文章我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1989年成立,位於羅東樟仔園旁邊的「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由天主教靈醫修女會所創辦。該機構於1998年、2012年重新整修,目前提供著完善的長照服務,照顧著中心內的106位長者。此外,他們也提供日間照料和居家服務,滿足不同長者的多樣化需求。
在我的工作領域,看了非常多的長照家庭,我有時像局中人情緒陷入其中,有時又像第三者必須客觀看事情,有時更像站在至高點看人生縮影,從事個管這份工作自己的內在能量必須很強大,有信仰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