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先放手,在放心(心經)

這本書是吳若權作者根據心經授課多年後的心得,以下我擷取我比較有感的詞句跟大家分享。
鏡花水月,都是會流轉的,都是無常,但是他們在當下都認真盛開、綻放,是真實得存有。
當能力足夠,就相信自己:若能力未竟,請交付上天。愛,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實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薩,都已經可以成佛,它們只是捨不得眾生,才重返人間,陪大家一起學習、精進。
看透,而不看破;放下,而不放空 ,換個角度看事情,如果你願意把所有的困境,都當作一場遊戲,都是一種愛的鍛鍊。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短暫的相遇,對應出一時的關係,雲來雲散,緣起緣滅,不執著於愛怨悲歡,才能解脫於煩惱,超越生死輪迴。
先學會肯定自己,最終願意放下自己。真正的愛對自己,並非錦衣玉食、及時享樂,而是認真活在當下,時時刻刻保持覺察。用盡一生的漂泊,換得一次靠岸的幸福。
啟程,是為了發現自己,每個人都帶著獨特的使命,來到世間,遇見這些人、事務物,發現不同層次的自己,開展愛與寬恕的可能。
慈悲,是最高的智慧,最廣的愛。沒有條件設定、不分親疏遠近,能感同身受地去愛美一個人,才是真正的智慧。必須要時刻記起,這本然就完美的事實,所有的察覺才有意義,否則,即使擁有最美的眼睛,還是無法看清真正的世界。慈悲,是修行最入門的功課,也是成佛最基礎的門檻。
要先覺察自己,才能安頓身心。活出無憂無慮,無私無懼得自在人生。找到自己,再放下自己。觀,也可以說是內在的察覺,即使見多識廣,還不足以看透人生,必須學會向內,觀照自己的心。
外在的環境越封閉,內心的世界越自由。每往外面的世界踏出一步,就會像內心深處更近一步,我們總要離開家夠遠、夠久,才會真正想念家中的一切。
真正的覺察,是讓自己看清楚所處的狀態。在心理學上,處理焦慮的第一步是問自己:我在擔心甚麼?在當下的每一刻,知道自己身在哪裡、為什麼、想甚麼、是甚麼、做甚麼,然後,因為能夠完全得放下,而達到空無的境界。心在這樣的當下,開始自在飛翔。
觀點決定看到的結果,"觀"一種觀點、一種態度、一種風格、一種理念,也可以說是生命哲學。眼睛所見不一定是真的,而真的,也未必是靠眼睛去看見。遇到挫折或逆境時,如果能找到全新的、有益處的見解,就能提醒遭逢痛苦或失意的人,以回頭是岸般的覺悟,不在於悲傷的炫窩裡。
必須要能張開眼睛去看、專注耳朵去聽、全心全意去接受,願意謙卑地知道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一定還無法完全同理對方於萬分之一,才會真正地放下自我的執念,願意傾聽學習,保持內在與外界和諧的關係。
願意主動改變自己,行:行動、改變、實踐、精進的意思,是一種為了精進自己而願意主動的學習,也可以說修行。願意為了改變自己而學習,並且持之以恆地去追求進步,每天小小的改變,日積月累地下來,就會得到很大的成長。先覺察到自己需要改變,才能啟動改變的決心。
先臣服,再行動,接納看似一種被動的應對,其實是主動的化解,尤其是在逆境的時候,越快越早的接納,就不會有太多負面的情緒在原地打轉。臣服,是要妳接納當下所有已發生的事情,就像有人從錯誤的地方,丟一顆球過來,妳總要穩穩地接住,才能重新往對的方向投出。
關於修行的智慧,可以透過學習,讓自己從知道到做到,最後放下一切,變的根本不需要知道,因為心就是神的旨意,聽從上天行進。知道還要做到,我們可以在困難中學習,把每次挫折都當作是禮物,勇於面對,打開外表有缺憾的包裝,深刻趣體驗他,找到意義,就會得到智慧。
勇氣,從鍛鍊戒慎開始,真正夠深的河海,看起來常是平靜無波的,這是勇者該有的戒慎。內在能量越豐沛的人,外在表現越謙卑。敬重深厚的力量,透過水的浮力原理,可以體驗深厚的力量,但前提是妳必須敬重這份深厚,才能享受他帶來的好處。若輕視對方,淺窄的是自己的眼光,不是對方的特質。
能超越煩惱,才是大智慧,無論多麼志得意滿、或挫折失落,都還是會覺得內心空虛,唯有更高的智慧,能幫助自己從煩惱解脫。無論聰明才智高或低,每個人都有煩惱要超越。
用心光照見自己,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層次分明的看清這個世界,曾經經歷黑暗的人,只要重新得到一點微弱的光,就可以讓生命重獲光明。願意用心光照見自己,才是永遠不滅的希望。照見-看見、洞察。無論身處多麼黯淡的境遇,要能夠讓自己的心,保留在光亮的地方;只要願意用心光照亮自己,就會保有永遠不滅的希望。
心靈的斷捨離,我們要丟掉捨棄的,不只是最珍貴的獎狀、旅行紀念品、愛情信物....還有對別人、和對自己的主觀看法,必須跳脫於形貌、異見、既往經驗等。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因緣聚合而生的,每個人終會走到必須捨下肉身的那一天,唯有認清這個事實,願意放下執念,才能讓靈魂繼續生生世世輪迴的旅程。不要輕易地批評自己、論斷別人,不要被感官所覺察到的結果扭曲妳內在的自性,把這些不該有的,不屬於的,都清除掉。
從此岸到彼岸,我們總要先經歷過不是的,才會明白甚麼為是的,經歷過苦,才懂得甚麼是樂,經歷過業力,才知道因果,經歷過恐懼,才發現愛。
面對困境時,可以有各種正向的態度。度,常被用來描述生命中,必須經過的困頓時光。每個人在努力的過程中,一定都有很艱苦的承擔,但就是這樣一路關關難過關關過,堅持打拼下去,而鍛鍊出自己內在更堅韌的智慧與勇氣。所有的挫折,有時候只是要我們學習,回頭是岸,找到生命的初衷,從世俗不完美的遭遇中,看見靈性完美的自己。
學習成為生命的智者,即使有幸受教於智者門下,未必要立刻照單全收,而是邊學邊看,透過思考及整理,理解及消化,選擇適當的內容,彙整成自己的想法,在靈性的學習道路上,遇到一個好的導師,既是引路、也是點燈,總是可遇不可求。
每位老師都有它的優點,也可能有部分限制,身為學生的我們,不宜太快主觀評論老師,試著打開心胸,已沒有任何價值判斷的立場去向他們學習。懇請生命導師指點迷津,但不要過度依賴標準答案。真正的好老師,會指引妳一個學習方向,透過懺悔與感恩,認識自己、與別人連結,而不是一昧的假藉名義較妳繳錢購買法器,或藉由金錢的捐獻替妳過去所有的錯誤或罪過贖身。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當自己準備好,老師就出現。
真誠面對自己的虛實,我們總要經過很多人生閱歷,完正消化吸收,才漸漸了解所有的皺紋都有意義,有些皺紋代表智慧,有些代表苦難...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需要完全接納的智慧。
見有,不貪愛,見空,不恐懼。不論美醜、青春或衰老的當下,都能把這些每一次的經歷,當作是心靈最好的鍛鍊。
從是非對錯中抽離,漂亮的花朵,綻放的期間常是短暫的,鮮豔的昆蟲,釋放的毒性往往是很強的,唯有從是非對錯、美醜好壞的判斷中抽離,才能看清最真的實像。
人的煩惱常來自於對幻相的執著,唯有具備這個洞見,煩惱才會消失。隨緣幻化不執著,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樣態,所有的關係,都是相對方生時才存在,不要執著於固定的形式。人們向外萬般追求,常只是虛幻的想像,而不是實相。
能夠臣服與放下,才是真正的自由。最高境界的自在,就是徹底地隨順因緣,面對每個當下,都能及時臣服,隨即放下,才是真正的自在。只要真愛,他就從未滅絕,而是化成另一種形式,在宇宙之間流動,你不必刻意去尋找他,只要相信,他就存在。
徹底去除執念,外在環境的變動,不會投射在鏡中,因為沒有感情主觀的好惡,恐懼和煩惱,就自然會消失。所有生滅,並無增減,與其後悔過去,不如把握當下。
時時保持覺察,積極清空所有不該存在的念頭。安頓身心,是時時刻刻都要給自己的提醒,也是必須不斷學習與精進的課題。而且要用心覺察,用行動去實踐,用積極的態度,去改變消息的宿命。真正自在的境界,是空無,是放下,不是放空,就如同靜坐冥想的練習,專注於當下,卻無比放鬆。
真正清新的芬芳,奧修說:空無,是彼岸的芬芳,那是千瓣蓮花同時綻放的美麗與喜悅,當我們經歷很多經歷,而無所求的時候,就什麼都得到了。想藉由享受美食,平復內心的挫折,但唯有反璞歸真,才能真正撫慰心靈。
當下的力量,每個人的前世、還有很多前世,是追究不完的,既然無法追溯到宇宙洪荒初始,不如就好好活在當下,把握這一世該作為的種種努力。過度沉迷於前世今生,容易落入陷阱,解脫煩惱、超越生死,要靠大智慧。
學會與煩惱共處,當我們可以自在地和煩惱共處,就不會太介意他的出現或存在,我們終將知道他只是幻象,不會對我們有所影響或妨礙。
看透,而不看破;放下,而不是放空。
不只做自己,愛的極致,就是慈悲心。最大的慈悲來自最小的同理。當你願意放下自己的主觀,願意同理別人的需要,就是學習慈悲的開始。
先放手,在放心。唯有真正懂得放棄以愛為名,去控制別人或被別人控制,彼此都自由自在,才能經營雙方可以自由呼吸的感情,活出心無罣礙的人生。
活得像雲般自由,我是一片雲,來去無牽掛。真正的愛自己,是把自己當成一片雲,讓自己活得像雲般自由,消除執念,沒有煩惱,即使是對別人付出愛與關懷,都能夠不局限於自我堅持的形式,只要能夠讓對方感到自在,都願意不計較地捨己利人。
無私就不會患得患失,透過甘願而主動得付出,完成此生的意義與價值。與其空談不切實際的夢想,不如腳踏實地的從理想開始,以理想取代夢想,只要有行動力,就能出發。
靜心所有的煩惱皆寂滅,能莫忘初衷,就是覺察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否則,你說出的、所想的,所愛的,所恨得,就不是你的觀點,而是你的盲點。最大的狂喜,存在於最深的靜心之中,透過心去超越六感,讓自己全然地敞開,與天地合一。
願意無條件地為別人付出,並不覺得自己有人和犧牲或委屈,這樣的付出才是最自在,也是慈悲的。連是非對錯都放下,才是真正的解脫。
給自己最深的祝福,相信自己,認為無論遭遇多麼糟的困境,都可以努力找到突破難關的方法,祝福自己,只要心存善念,就能吸引更多的好運上門,這就是最基本的慈悲。
從心開始的幸福練習,每一天的修行,就是找到活著的意義與使命,要讓自己過得幸福,也要幫助別人得到幸福,在每個當下,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這本書說很神也很神,說淺白也淺白,看讀的人的心境到哪裡,感受都不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以上是我覺得比較有感的句子,跟大家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