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整理人生,練習告別

利用空檔,靜下心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透過從整理身邊所累積的東西來整理自己,如同近年很夯的名詞「斷捨離」,的確,表面我們只是丟棄我們再也用不到的東西,但在這個過程,整理的其實就是自己的人生。
作家廖輝英生動的描述:「在留與不留,懷念與割捨間刻骨椎心地拉扯撕碎自己」,的確,整理人生重點不在於收納,而是在捨棄,在某個角度來看,也就是刻意練習人生的告別。
從小開始,我們「三更燈火五更雞」,很努力讀書考試,工作追求業績,不斷累積了許多有形或無形的東西在身邊,但是隨著年齡漸長,我們終將跟這些身外物分離,與其充滿遺憾地被迫告別,不如我們主動地,滿懷感謝與溫柔地跟這些陪伴我們人生的人事物一一說再見,這是我今年開始進行的告別練習。
身邊擁有的大型物品或實用性的東西,比如衣服、電子用品、居家生活器具……都算好清理,基本上很容易判斷以後還用得到用不到,只要過去三、五年內從來沒用到的,應該可以假設未來也用不到,那麼只要技術性地判斷還可以轉送給別人還是直接回收或丟棄。
比較麻煩的是書籍,每一本都是透過各種因緣來到你身邊,重新審視時往往會發現,雖然已經好幾年沒有翻閱,但是真要捨棄時,卻又萌發「或許還有用」、「內容還頗有趣的,應該值得再看一看」這種矛盾的心情,於是整理大半天,真的確定要清掉的可能沒有多少,所以進度緩慢,形成斷捨離的瓶頸。
另外有一個大類別就是別人送自己或自己買的紀念品,我目前的處理方法是,除非真的對自己有特別意義的,每個生命階段(五至十年左右)最多留下兩件,其餘的拍照之後就斷捨離吧,因為送禮當下,對方的心意已確實領受與感激,至於紀念品就只是個物品,還是用一般的標準,也就是以後還得到用不到來判斷吧!
至於從小到大所累積的相片以及親朋好友的來信,因為體積並不太大,目前我是將原本散落在各處慢慢集中在幾個櫃子或紙箱,打算之後留出固定時間再慢慢整理,不要在興頭上就清掉,因為這些信件與照片,可以說是我們這趟生命之旅的精華,在物品斷捨離告一段落後,再陸續整理這些與人互動的緣分,該感謝、該報恩的,再一一去實踐。
目前困擾我的,除了滿坑滿谷的書以外,還有體積稍小,但數量頗鉅的CD與DVD,還不知該如何處理。我知道現代年輕人根本不再買實體的CD與DVD,直接從網路上與串流平台來觀看。雖然我現在看影片也大部分從串流平台看,但是過去幾十年所購買的影片總不能一股腦的斷捨離吧?現在想到的方法也是集中起來,然後每周固定撥出一段時間,一片一片審視,真的喜歡,以後會再看的才留下,其他的就回收或送人了。
今年疫情多出來的空檔時間,剛好可以讓我們在還來得及的時候,開始練習告別,然後學習活在每個當下,用行動感恩曾經與我們相遇的所有一切。

橘世代名人專題

橘名人: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文/夏凡玉 攝影/軍杉)
進入三峽湯城園區,緩緩走進一座大樓、搭上電梯,很難想像,這裡頭竟然藏著一間牙醫診所!更特別的是,診所外的走道上擺滿了書,儼然是座小型圖書館。這是李偉文的牙醫診所,更是他為自己和鄰居打造出的閱讀空間。
李偉文用一貫開朗的笑容迎接我們。談退休?他笑著:「這個問題好像從我大學畢業時就開始想了!」我們讚嘆他太早慧,「不不不,剛好相反,我知道自己是平凡人,所以別人會遇到的問題,我同樣也會遇到,所以就可以透過閱讀從別人的經驗中來預作準備,也就能早早思考,我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想過怎樣的生活?」
小標:從人生的終點往回推
李偉文形容,與其談退休二字,不如把人生拉長來看,從末端往回看,就像一個指北針,就會有一個清楚方向。然而,「這是一個目標,並非一張地圖,若是照著地圖可能會喪失許多機緣,但若是凝望終點,中間無論歷經什麼變化,最終都能走向自己的那顆北極星。」
那麼,李偉文的那顆北極星是什麼?「是慈悲與智慧,」他說,「我小時候是童子軍,從小就知道要隨時準備好自己,日行一善,更記得人生是以服務為目的。」經常,他號召朋友,一起當志工、從事社會服務,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和朋友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為公益付出時,會覺得自己的生命價值提升了,當志工和領薪水的自我意義很不一樣。」
至於對智慧的追求,李偉文不諱言,閱讀是最好的方法,也是他生命的核心。一直以來,他主持廣播節目、電視節目,擔任各種評審委員,每月寫作高達20幾篇專欄,出版書籍,更從2008年到2017年每年演講超過200場⋯⋯「我每個月大概買30~40本書,訂閱20本期刊,我透過大量的閱讀來啟發自己,也分享他人!」
小標:找到自己的使命與天賦
對於退休生活的藍圖,李偉文想了一想,「從退休的那一刻起到死亡,其實還有很長的時間,我們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有什麼事情可以讓我們做一輩子?找到自己的使命與天賦?」如今,一週看診兩天,對李偉文而言,已呈退休狀態,少量的工作讓他維持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我的需求很低,衣服褲子都是穿到破了才買新的,唯一的花費就是買書,所以我真的認為有錢有有錢的過法,沒錢也有沒錢的過法,像是喜歡喝咖啡的人,有一杯30元的咖啡,也有一杯300元的咖啡,都是可以選擇的。」
至於一般人如何在退休後找到自己的使命與天賦?「可以先盤點自己的個性、興趣、喜好,理出自己有什麼資源,做什麼事會讓自己開心?內心的渴望是什麼?」他強調,不要被別人影響,羨慕別人退休可以環遊世界、爬百岳,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與褒貶,終究還是要「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羅盤」。
除此之外,他也提醒:「人際關係,是退休生活的幸福來源!」能與朋友共處,受朋友敬重,是很幸福的事,若是能進一步找到有共同價值的朋友,一起從事公益活動,就會產生一種「活水源頭」,更能活出意義。
小標:幫助別人是永不失敗的追求
近兩年,李偉文的太太從醫院營養師的工作中退下來,他描述太太的退休觀:一是做自己開心的事,二是做別人開心的事,三是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我們笑稱,夫妻倆根本一個模子打造出來!李偉文也微笑:「對,幫助別人是永遠不會失敗的追求,沒錢也能做,一個微笑、說句好話,或是具體的去當志工,隨手的善行都能讓人生充滿正能量。」
對於財富與健康,李偉文謙虛地說自己做得不太好,過去沒有什麼理財概念,年輕時有朋友找他買儲蓄型保單,他就乖乖地每年繳交高額的儲蓄保險金,等存到一些錢就買房,回想起來也是一種保障。至於健康,由於太太是營養師,全家奉行「全食物概念」,很少吃加工食品,同時採低糖、低鹽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每餐都不會吃太多。有時他會做深蹲、簡易踏步機、出門盡量多走路,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
小標:改變心境與思維,豁達面對人生
面對奔向橘世代的人生,李偉文用兩個豁達的小故事提醒。
一是在他國小時讀到「湯姆歷險記」中的一段小故事,描述湯姆因為調皮,被處罰油漆院子外的籬笆,湯姆故意以藝術家的姿態刷油漆,反而引起其他孩子的好奇,紛紛拿出自己最珍貴的寶貝給湯姆,只求也能得到刷油漆的機會。「我當時很驚訝,原來,看待事情的態度是一大關鍵,只要看的角度不同,就有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另一個故事是李偉文大四時的親身經歷,當時,他為了考試,疲倦且痛苦地讀書到天亮,當時,剛好讀到《病理學》中幾百種疾病、以及各種疾病的好發率,突然,他心頭一驚:「我居然都沒有得到這些病,實在太幸運了!好感謝老天啊!」從此,他每天醒來都覺得開心,因為自己能走能跑,還保持健康,實在太難得了。
「只要改變心境與思維,無論在哪個階段,永遠都有重新選擇的機會!沒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也沒有一回頭已是百年生,這時代容許我們不斷去學習,因為平均餘命很長,每個當下都是可以重新開始的時刻!」
言談中,我們感受到李偉文的開朗、豁達與謙遜,儘管他早已出版《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兩本書籍,談過無數關於退休生活的演講,但他始終沒有用教條式的陳述,告訴我們退休該準備什麼?而是領著我們思考,退休後可以分享或付出什麼,才能讓善心在人世間流轉,讓生命熠熠發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