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菸、不酗酒、不肥胖,就可降低5成以上致癌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 黃達夫
雖然,我的工作主要是照顧癌症病人,並且,從事這個工作己經55年。回顧癌症醫療,從1960年代,開始化學藥物的使用,轉眼,50多年過去了!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眼看著癌症病人的存活率越來越高, 固然,給予在這個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員,帶來相當程度的成就感。然而,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罹患癌症的病人越來越少。
數十年來,從為數不少的研究,我們早已觀察到飲食、生活習慣與癌症的密切關聯性。顯然,只要人們能夠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就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
但是,行為的改變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做為醫療人員,我們能夠做的,只是不斷地提醒及宣導。
延伸閱讀

四~五成癌症其實可以預防

大約在一年前,當我看到英國癌症流行病學專家從英國全民健保資料的分析,估算每10個癌症病人當中有四人是可以預防的。其中影響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吸菸,其次是體重過重(肥胖)。這是一個大型的研究,可信度高,我因此在專欄寫了一篇〈四成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希望能夠影響一些人。
今年8月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個更大型的調查結果,統計了全球204個國家的癌症發生率、死亡率及危險因子的關聯性,同樣發現44.4%因吸菸、喝酒及肥胖而致癌。
專家們認為,如果再加上約10%如子宮頸癌,及大部分肝癌可以經由HPV病毒及C型、B型肝炎的預防注射而免於罹癌,則有五成以上的癌症得以避免。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統計,在2020年全球約有1900萬人罹患癌症,其中1000萬人死於癌症。足見,儘管治療癌症的方法不斷地在進步,然而,在絕大多數的國家,罹患癌症的病人越來越多,因此,整體癌症五年存活率的提升卻是緩慢的。
而且,對於任何人而言,面對癌症的診斷,都會是精神上的一大打擊,雖然,因為醫療的進步,近年來,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身心方面的折磨,遠較過去好了不少,但仍然不是件好受的事。
因此,不要得癌症,應該是人人想追求的目標。事實上,個人認為,如果,能夠從國家醫療政策的制定着手,把重心放在癌症的「預防」,就可大幅減少癌症死亡率。
圖/良好的飲食習慣,不但可讓癌症發生率減半,也能減少慢性病的發生,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預防注射可以降低一成癌症發生

從國家醫療政策的角度出發,最容易做到的事,是預防注射。台灣在新生兒B型肝炎的注射方面,有很好的成效。近年來,也積極地在推行HPV病毒及C型肝炎預防注射,我不知道,到目前為止,成效如何?但卻極值得努力推行。如果,預防注射100%做到了,就可以減少10%癌症的發生,這是極可觀的數字。
接下來,比較困難做的是,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的養成,這則是很複雜的社會問題。我們先來談菸與酒,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想見,年輕人在一起時,很容易因為好奇或好玩,而去嚐試吸菸或喝酒,甚而成癮。
如何讓菸害與酒害,從小學生時代開始深植於每一個孩子腦中,是所有父母及學校要一齊努力的工作。
菸酒之外,另一個重要危險因子是肥胖。人們可以選擇不吸菸,不喝酒或少量飲酒,但是,三餐則要天天吃,而在當今的社會環境,要規律地維持健康飲食及作息並不容易。尤其是經濟弱勢族群,要吃飽都不容易,哪裡還顧得了營養。
這方面需要社會的救濟與協助,投資在幫助弱勢族群獲得健康的三餐,同時輔導他們遠離菸酒、規律的作息及適當的運動,是降低整體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

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可讓癌症發生率減半

養成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不但癌症發生率可以減半,同時,也能大幅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反而可以在後端大幅減少醫療資源的耗費。而且,提升國民的健康,就會增加國家的生產力,可真是一舉數得。
可惜的是,台灣的民主尚不成熟,在惡質的選舉文化下,政府難以規劃高瞻遠矚的政策,大部分人期待馬上看得到、拿得到所謂有感的東西。結果,很多需要長期投資,無法立竿見影的政策很容易被忽視,或根本無法推動。
個人認為,如何結合整個社會包括政府、醫界、教育界、社福團體、餐飲業等的力量,幫助全民遠離罹癌的危險因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是最重要且最値得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做的事情。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外傷重症說書人 然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再也沒有新的消息傳出,群組裡也慢慢安靜下來,我想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儘管心知如果是好消息,絕不該這麼久還沒有更新,但又安慰自己或許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直到最後不幸的消息在日本時間下午5點傳出。 昭惠夫人感受到安倍前首相回握住她的手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某天當我在負責管理的飯店大廳與同事交談時,有位客人正好經過,身上有股濃濃的酒味,這在印尼極為罕見,因為印尼八成五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之一是不飲酒,多數正信教徒將之奉為圭臬。這位一早就滿身酒味、喝到滿臉通紅的客人顯得極為突兀。 延伸閱讀 遠洋漁船船員面對傷病驟變 延伸閱讀
文 / 黃達夫 此次「恩恩事件」,在不同的層次,暴露了許多台灣傳統觀念及官僚制度的問題。第一個是,「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記得我出國25年後,於32年前回國,設立全國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與台灣醫界,在醫療觀念上的差距,比我想像的還大。 延伸閱讀 建立容許醫師正當賺錢的健保制度
文 / 黃達夫 編按: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出癌症,及早治療就會大幅提升痊癒率,看似很有道理!但目前我們對癌症的認知,以及科技尚無法分辨哪些腫瘤會惡化,哪些不會!所以,其實越早發現癌症,產生過度醫療的問題也會越嚴重。 延伸閱讀 癌症新希望?BNCT只是迷人卻不切實際的非主流療法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最近社交圈的熱門話題是一位印尼著名華人鉅富家族獨子,當地赫赫有名社交名媛的先生,年僅45歲剛剛往生。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疫情讓我們深切審視、篩選情感 延伸閱讀 打第三劑輝瑞後,竟然確診——痛,傷著傷著就好了 度一切苦厄,是「度過」,不是「免除」
文 / 賴珩佳 藉著印尼新年長假,上週飛到久違了兩年的新加坡。機上與偌大機場,已無任何一人穿防護衣,新加坡航空機組人員也只戴一層口罩。新加坡機場、商場、甚至書店,用「人潮洶湧」絕不為過,以往或者覺得紛亂,現在竟對人潮有份「好久不見」的感動。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文 / 外傷重症說書人 然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再也沒有新的消息傳出,群組裡也慢慢安靜下來,我想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儘管心知如果是好消息,絕不該這麼久還沒有更新,但又安慰自己或許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直到最後不幸的消息在日本時間下午5點傳出。 昭惠夫人感受到安倍前首相回握住她的手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某天當我在負責管理的飯店大廳與同事交談時,有位客人正好經過,身上有股濃濃的酒味,這在印尼極為罕見,因為印尼八成五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之一是不飲酒,多數正信教徒將之奉為圭臬。這位一早就滿身酒味、喝到滿臉通紅的客人顯得極為突兀。 延伸閱讀 遠洋漁船船員面對傷病驟變 延伸閱讀
文 / 黃達夫 此次「恩恩事件」,在不同的層次,暴露了許多台灣傳統觀念及官僚制度的問題。第一個是,「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 記得我出國25年後,於32年前回國,設立全國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與台灣醫界,在醫療觀念上的差距,比我想像的還大。 延伸閱讀 建立容許醫師正當賺錢的健保制度
文 / 黃達夫 編按: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出癌症,及早治療就會大幅提升痊癒率,看似很有道理!但目前我們對癌症的認知,以及科技尚無法分辨哪些腫瘤會惡化,哪些不會!所以,其實越早發現癌症,產生過度醫療的問題也會越嚴重。 延伸閱讀 癌症新希望?BNCT只是迷人卻不切實際的非主流療法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最近社交圈的熱門話題是一位印尼著名華人鉅富家族獨子,當地赫赫有名社交名媛的先生,年僅45歲剛剛往生。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疫情讓我們深切審視、篩選情感 延伸閱讀 打第三劑輝瑞後,竟然確診——痛,傷著傷著就好了 度一切苦厄,是「度過」,不是「免除」
文 / 賴珩佳 藉著印尼新年長假,上週飛到久違了兩年的新加坡。機上與偌大機場,已無任何一人穿防護衣,新加坡航空機組人員也只戴一層口罩。新加坡機場、商場、甚至書店,用「人潮洶湧」絕不為過,以往或者覺得紛亂,現在竟對人潮有份「好久不見」的感動。 延伸閱讀 「造氧死於缺氧」的學習!印尼被疫情推著往前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節目集體聆聽📎錄製時間:2024年7月 衛服部公布國人10大死因,肺癌長年位居榜首,我們要如何確保肺功能健康?! 醫生開抗生素你不吃,身體竟然會產生世界級新細菌? 沒想到毛孩也可以拯救父母的老後孤獨,養毛孩不只身心靈獲得滿足,還可以幫助流浪的貓貓狗狗! 小編精選新聞,帶你快速了解健康大小事!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自從在20世紀中期發現吸煙與肺癌的關連後,吸煙已經從一種時尚行為、轉大人的宣示,轉向一種不負責任與戕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尤其是「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家具、衣物上的香菸產物)的危害被發現後,吸煙更是被「另眼看待」的行為。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研究發現,就算有藥物幫助,還是有六成的人戒不了煙喔!
根據108年癌症登記資料,肝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第2位,許多名人包括蔡頭、吳孟達等人,皆因罹患肝癌逝世!為什麼大家都說肝癌是很容易復發的癌症?以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吳明順醫師將針對肝癌存活率及復發率說明,以及該如何預防、提早發現。 以台灣來說,肝癌存活率為多少? 若不考慮分期,在台灣一般的
Thumbnail
不是找到肺癌就是成功 經由 LDCT篩檢找到的肺癌,有部分是過去罕見很早期的,它們不見得會快速 長大致病,已知有5分之1屬過度診斷。篩檢是否成功,不是看找到多少肺 癌,而是要證明這些人因篩檢而能延年益壽,一定要與對照組比較死亡率,顯著減少,功過相抵後仍很好才算成功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習慣的變化,年輕人罹患胃癌的案例逐漸增加。 不久前,29歲和35歲的兩位網紅因胃癌去世的消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很多人開始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年輕人的胃癌率上升? 專家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如空腹喝咖啡,可能是「幫兇」。 以下是被認為可能埋下健康「
Thumbnail
超過半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不適合手術,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成為重要課題。你知道癌症免疫藥物是什麼嗎?哪些情況可以使用呢?請蔡俊明教授說明。
Thumbnail
快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節目集體聆聽📎錄製時間:2024年7月 衛服部公布國人10大死因,肺癌長年位居榜首,我們要如何確保肺功能健康?! 醫生開抗生素你不吃,身體竟然會產生世界級新細菌? 沒想到毛孩也可以拯救父母的老後孤獨,養毛孩不只身心靈獲得滿足,還可以幫助流浪的貓貓狗狗! 小編精選新聞,帶你快速了解健康大小事!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自從在20世紀中期發現吸煙與肺癌的關連後,吸煙已經從一種時尚行為、轉大人的宣示,轉向一種不負責任與戕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尤其是「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家具、衣物上的香菸產物)的危害被發現後,吸煙更是被「另眼看待」的行為。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研究發現,就算有藥物幫助,還是有六成的人戒不了煙喔!
根據108年癌症登記資料,肝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第2位,許多名人包括蔡頭、吳孟達等人,皆因罹患肝癌逝世!為什麼大家都說肝癌是很容易復發的癌症?以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吳明順醫師將針對肝癌存活率及復發率說明,以及該如何預防、提早發現。 以台灣來說,肝癌存活率為多少? 若不考慮分期,在台灣一般的
Thumbnail
不是找到肺癌就是成功 經由 LDCT篩檢找到的肺癌,有部分是過去罕見很早期的,它們不見得會快速 長大致病,已知有5分之1屬過度診斷。篩檢是否成功,不是看找到多少肺 癌,而是要證明這些人因篩檢而能延年益壽,一定要與對照組比較死亡率,顯著減少,功過相抵後仍很好才算成功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習慣的變化,年輕人罹患胃癌的案例逐漸增加。 不久前,29歲和35歲的兩位網紅因胃癌去世的消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很多人開始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年輕人的胃癌率上升? 專家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如空腹喝咖啡,可能是「幫兇」。 以下是被認為可能埋下健康「
Thumbnail
超過半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不適合手術,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成為重要課題。你知道癌症免疫藥物是什麼嗎?哪些情況可以使用呢?請蔡俊明教授說明。
Thumbnail
快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