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50 年代的這些小事 #.阿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是你阿祖這輩唯一的女孫。」
「你外婆說,我阿公是以前人叫的『仕紳』。出外庄裡的人看到都會跟他點頭打招呼。」
「你阿祖疼我啊,因為我是他們教出來的。我也這樣教你們。」
「細漢時陣我都跟我阿公阿嬤睡。我阿公會說『這邊酸』,我就坐在床上幫我阿公捶背,再換我阿嬤。捶到我眼睛都快睜不開了,我阿嬤阿公就會摸我的頭說『阿公阿嬤肩膀袂酸了,緊企睏,乖。』」
「我早上起來就燒水,用洗臉盆打水幫我阿嬤洗腳,她是裹小腳的,再把夜壺拿去廁所倒,最後洗乾淨拿出去曬,晚上還要用。」

「我阿公管小孩和孫子都管很嚴,他從我們小時候就一直教育我們菸酒鴉片都不能碰。他說我們庄上有個有錢人家的小孩,碰了鴉片以後,就不算人,算鬼。」
「夏天我要幫我阿公曬書,就那種線裝書,都會生蟲。我阿公到了七八十歲還是每天都在看書。」
「你阿祖的教育很嚴啊,下課不能去同學家玩,要趕快回家。女生不能去隔壁鄰居家當三姑六婆,然後一定要讀書識字。所以你阿公的字就很漂亮。」

「你阿祖有夠兇。有一次妳外公出去走在街上,看到人家坐在路邊打牌,那種花花的牌,他瞄了一眼,我阿公就覺得這不行要教。連看都不行喔,撂起竹竿就打。那時候我已經出生了。妳外公被追著打,邊跑邊說『我只是看而已』,我阿公還是繼續打,後來妳外公躲進房把門鎖起來,他就用竹竿把門撬開繼續打。我阿公就是這樣,後來我阿公阿嬤過世後,你外婆就全放飛自由生長了。」

「妳阿祖最疼妳們兩個了。她說妳們都亂跳亂跑跟別人要東西,不會去踩別人家的門檻,也不會亂開別人家的冰箱衣櫃。因為我小時候就是這樣被她教的,所以她也特別疼你們。」

「妳阿祖每次都問妳外婆,阿珠那兩個女孫元宵節有沒有要回來呀,提燈籠呀,吃湯圓呀。可我和妳爸以前剛創業很窮,怕發不出紅包錢給親戚小孩們,所以都不敢帶你們回去。然後她就每年都問。」

「妳阿祖很疼我,只是妳外婆不疼我而已。」

「妳大舅也很孝順,以前不是阿祖餵的就不吃飯。阿祖就說,要把他用麻布袋裝起來拿去別的庄丟,他就馬上吃光光了。」

「阿祖死的時候,大舅幫阿祖辦得體體面面,從庄內到米窖到墳墓,沿途都是鮮花。靈堂和墳墓旁也是滿滿的鮮花。很多都是你大舅朋友送的」
「妳阿祖要過世的時候要留一些首飾給我,但我就都沒有拿。後來我每年都夢見她,她總是捧著首飾要給我,都是她下葬時放進去的首飾。」

後記

我出生時外曾祖父已逝,因此我從未見過他,對外曾祖母的印象也是非常稀薄。
唯二記得的兩件事只有:
我在三合院的廳堂,外曾祖母向我走來,旁邊有搖元宵的那種竹簍。我的視線只看得到外曾祖母的腿,看不到她的全身,而她語帶笑意的說:「好乖」。

我已經高到足以看到大人的全身了,而這次我站在三合院之外,向外曾祖母的遺照行禮。

三合院已拆,我外公這一脈逐漸凋零,這些回憶將永遠不再有人記得。
而當我把這些記錄下來,這些回憶就會永遠存在。

獻給我未曾謀面的外曾祖父,與相處時光雖然有限、卻給予母親和我們兩個外孫溫暖的外曾祖母。
血脈就算凋零,但家族永遠不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文化分享到社會觀察,商業觀點接軌到行銷策略,我寫那些繽紛燦爛的,也寫那些緊湊燒腦的。歡迎閱讀我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產品開發常見的概念:MVP 來聊聊寫作這檔事。順便回顧一下自己在方格子上的寫作歷程與成長。
疫情鎖國三年,最近終於公佈確認了開放邊境政策。許多朋友紛紛買好機票,我也常被問到何時要出發,不過我總覺得比起疫情前,我好像不太需要「出發」了。 出國有一種神奇的魔力。當出關,飛機離地那刻,所有煩心事彷彿就也一起被留在地面。飛機衝入雲層,你從雲海上空俯視地面,那些瑣事雖並未消失,卻也不再蹲踞在你肩上,
「我覺得你最近變溫柔了。」 『是嗎?我以前很不溫柔嗎?』 「也不是,就是...沒這麼自在的感覺。比較緊繃」 那是從捨棄開始的三堂課。 三段岔路。 第一堂課:天災 2021 年六月一場暴雨,地勢較低的老家繼納莉後再度蒙受水患。尤其大部分兒時的回憶以及個人收藏品等等都是存放在地下室的儲藏間,一樓一浸水,
我在方格子也累積 142 篇文章了,若算上這一篇則是 143 篇。當我把這數字寫在社交網路上時,友人們都說「哇你好厲害」。這篇文章「沒有」能讓人上頭條或收穫大流量的知識,只想讓你在發布文章後說著:「啊,我今天做得這道菜真美味!這段時間值得了!」因為這就是我在方格子感受到的快樂。
在好幾個巷口走走停停,一路從迪化街走到華陰街。我追著它。不忍停下。
用產品開發常見的概念:MVP 來聊聊寫作這檔事。順便回顧一下自己在方格子上的寫作歷程與成長。
疫情鎖國三年,最近終於公佈確認了開放邊境政策。許多朋友紛紛買好機票,我也常被問到何時要出發,不過我總覺得比起疫情前,我好像不太需要「出發」了。 出國有一種神奇的魔力。當出關,飛機離地那刻,所有煩心事彷彿就也一起被留在地面。飛機衝入雲層,你從雲海上空俯視地面,那些瑣事雖並未消失,卻也不再蹲踞在你肩上,
「我覺得你最近變溫柔了。」 『是嗎?我以前很不溫柔嗎?』 「也不是,就是...沒這麼自在的感覺。比較緊繃」 那是從捨棄開始的三堂課。 三段岔路。 第一堂課:天災 2021 年六月一場暴雨,地勢較低的老家繼納莉後再度蒙受水患。尤其大部分兒時的回憶以及個人收藏品等等都是存放在地下室的儲藏間,一樓一浸水,
我在方格子也累積 142 篇文章了,若算上這一篇則是 143 篇。當我把這數字寫在社交網路上時,友人們都說「哇你好厲害」。這篇文章「沒有」能讓人上頭條或收穫大流量的知識,只想讓你在發布文章後說著:「啊,我今天做得這道菜真美味!這段時間值得了!」因為這就是我在方格子感受到的快樂。
在好幾個巷口走走停停,一路從迪化街走到華陰街。我追著它。不忍停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房東的姑姑的美麗回憶,她在年輕時因病去世,但她的靈魂卻與房東的租客展開了一段浪漫的夢中邂逅。文章中充滿了對於愛情、親情與時間流逝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傳統文化對於女性與婚姻的看法,以及現代人對這些傳統觀唸的反思。這是一個關於愛與記憶的故事,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與懷念。
Thumbnail
阿琴,是從我小嬰兒時抱緊緊,到蹦跳四歲時追在我身後餵飯的阿嬤,重男輕女,凶巴巴的他,自從遇到了我,變成我孫女什麼都好的傻瓜阿嬤。我們的緣分,從他為了我撐過日夜顛倒的三個月,一點一滴加深對彼此的愛。
自從決定和Grandpa及丫丫一家回台掃墓後,阿嬤心中時時莫名的驚慌,沒有阿祖的台灣會怎麼樣.... 自從阿祖過逝後, 阿嬤一直不敢正視阿祖的照片(尤其是醫院中的)。阿嬤撐得住沒有阿祖的房間嗎? 终於回來了,阿嬤驚訝的發現,在台灣,阿嬤仍擁著滿滿的愛❤。 跟祖姨婆們去生命館看阿祖和曼虹姨婆,丫丫媽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苦螺仔疼尾" ​ 阿公是東石漁民出身,他出生於民國前二年,雖說阿公上一代的歷史,只能從家族目前最高齡的姑姑(現已81歲)談起,只知阿公兩歲就喪父,出生在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下,早時漁民是以竹筏出海捕魚、挖螺為生,與潮汐漲退共生息的方式謀生。姑姑說她在三十歲時,認識一位長她二十多歲的高中老師,阿公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Thumbnail
我的阿嬤是一個今年要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我想以他的孫子來談談我阿嬤的故事。 我是阿嬤自小帶大的,阿嬤對我的記憶似乎都停留在兒時記憶,對於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知道,只要照顧你的人,它就是愛你的人。 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身為家裡唯一的長男,是人人口中的金孫,但是看似被呵護,卻實際也並非如此。
Thumbnail
頂個月(1/9)看著我的大漢小弟line:「屘姑仔往生了。」   阮叫伊「屘姑仔」,是阮阿媽上細漢的查某囝,自小漢予阿媽的妹妹,阮的姨婆做查某囝。阿媽生4个查埔,4个查某囝。   我這幾仔年想著,當初阿媽是佇想啥物?共家己的查某囝予無翁婿,閣愛拜3个姓,抱3个查某囡仔來姓3个姓的妹妹。雖然家
Thumbnail
久違的表哥來到家中,進門一句「阿姑姑好無?」, 瞬間勾起幼年時的回憶。 「阿姑姑」是在外婆家常聽到對老媽的稱呼,表哥是舅舅的兒子,雖然他說從小看著我長大,但我對這個表哥印象稀微,不過他早逝的爸爸我倒是留有深刻的印象。溫柔的舅舅對小孩極好,他一家彼時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是傳統的大家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房東的姑姑的美麗回憶,她在年輕時因病去世,但她的靈魂卻與房東的租客展開了一段浪漫的夢中邂逅。文章中充滿了對於愛情、親情與時間流逝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傳統文化對於女性與婚姻的看法,以及現代人對這些傳統觀唸的反思。這是一個關於愛與記憶的故事,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與懷念。
Thumbnail
阿琴,是從我小嬰兒時抱緊緊,到蹦跳四歲時追在我身後餵飯的阿嬤,重男輕女,凶巴巴的他,自從遇到了我,變成我孫女什麼都好的傻瓜阿嬤。我們的緣分,從他為了我撐過日夜顛倒的三個月,一點一滴加深對彼此的愛。
自從決定和Grandpa及丫丫一家回台掃墓後,阿嬤心中時時莫名的驚慌,沒有阿祖的台灣會怎麼樣.... 自從阿祖過逝後, 阿嬤一直不敢正視阿祖的照片(尤其是醫院中的)。阿嬤撐得住沒有阿祖的房間嗎? 终於回來了,阿嬤驚訝的發現,在台灣,阿嬤仍擁著滿滿的愛❤。 跟祖姨婆們去生命館看阿祖和曼虹姨婆,丫丫媽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苦螺仔疼尾" ​ 阿公是東石漁民出身,他出生於民國前二年,雖說阿公上一代的歷史,只能從家族目前最高齡的姑姑(現已81歲)談起,只知阿公兩歲就喪父,出生在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下,早時漁民是以竹筏出海捕魚、挖螺為生,與潮汐漲退共生息的方式謀生。姑姑說她在三十歲時,認識一位長她二十多歲的高中老師,阿公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Thumbnail
我的阿嬤是一個今年要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我想以他的孫子來談談我阿嬤的故事。 我是阿嬤自小帶大的,阿嬤對我的記憶似乎都停留在兒時記憶,對於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知道,只要照顧你的人,它就是愛你的人。 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身為家裡唯一的長男,是人人口中的金孫,但是看似被呵護,卻實際也並非如此。
Thumbnail
頂個月(1/9)看著我的大漢小弟line:「屘姑仔往生了。」   阮叫伊「屘姑仔」,是阮阿媽上細漢的查某囝,自小漢予阿媽的妹妹,阮的姨婆做查某囝。阿媽生4个查埔,4个查某囝。   我這幾仔年想著,當初阿媽是佇想啥物?共家己的查某囝予無翁婿,閣愛拜3个姓,抱3个查某囡仔來姓3个姓的妹妹。雖然家
Thumbnail
久違的表哥來到家中,進門一句「阿姑姑好無?」, 瞬間勾起幼年時的回憶。 「阿姑姑」是在外婆家常聽到對老媽的稱呼,表哥是舅舅的兒子,雖然他說從小看著我長大,但我對這個表哥印象稀微,不過他早逝的爸爸我倒是留有深刻的印象。溫柔的舅舅對小孩極好,他一家彼時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是傳統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