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關於十八歲公民權的逆風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本,以為自己不會返鄉投新北市長、市議員及里長的選票,但絕對會趕回去投十八歲公民權。自從開始有想要回家投票的想法後,我不斷鼓吹學生多多關心十八歲公民權,「這是臺灣很重要的一塊里程碑,你們一定要去了解啊」,而我自己也著手了解十八歲公民權的內涵、公民複決與修憲的差異、為何不能直接用憲法修正條文等等的公民權力、法律、政治上的知識。

一邊惡補相關知識的同時,一邊看著周遭的高中生,腦袋跑出的是多數高中生對此事漠然的態度,再加上108課綱總一直讓我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受,而最近也一直聽到「某某國家也是十八歲就有完整公民權」等。

這些種種交雜在一起,讓我現階段不支持十八歲公民權,理由如下:

國家政策的淺碟思考

首先,就身為教師而言,我認為目前的政策在提及此項權力時,總給我一種「跟風」的解讀。所謂跟風,即是來自「某某國家有所以我們也要有」的幼稚心態。從教改的角度看,先前學成歸國的學者,將其豐滿的理想套用在母國的教育體制上,然而卻似乎未深思過適用性;只一味的套用,未能因地制宜,以致有諸多隔膜感。現如今許多大學正面臨招生不足以致停招的困境,即導源於此。而同樣是學習他國的政策規劃,現階段只看到對於公民投票的呼籲,以及重視公民權力的內容,但並未從源頭檢討我們的教育品質以及規劃,是否能夠使學生擁有足夠的公民意識。並不是一到二十歲的那天,公民意識就會自動長出(看看成人們所製造的層出不窮的笑話),而是現行的體制讓十八歲學生的視野只能聚焦於「升學」,「升學」佔據了學生生命中絕大部分的時間與空間,如此一來,我認為反而會適得其反——成人之後,對於公民權力更加無感。

教學實務的觀察

其次,正因為目前的高中教育體制過於強調「升學」,使得許多與升學無直接相關的議題、討論、知識,在學生有意無意的選擇之間,會自然而然忽視與成績無直接相關的事務,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這些事務反倒在離開了學校之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然,教育體制失靈不能類推公民權就無法落實,但會讓人十分擔憂。

制度的失靈

最後,是我個人片面的理解:民主從古希臘羅馬開始,就只能是貴族男子的事務,貴族不需要經手煩人的日常生活事務,只需聚焦在智性地討論上,而我們都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多麽的磨人心性;現今的民主,在權力普及的同時,要求所有公民撥出自己的部分時間。然而,因著工業革命的進程、資本主義的發展,反倒使公民失去對民主的耐心,化約成履行投票行為即是實踐民主,如此便給予了金錢與政客操弄的空間。桑德爾《錢買不到的東西》一書裡認為,所有的美德與良善的事務,只要與金錢沾染上,便會開始腐敗。現在的民主樣態不正是如此嗎。

總的而言,我認為十八歲公民權是一股政治操作的力量,其內涵並不是真誠地要讓權利均等,而是透過某種意識形態,形塑自己是進步、跟上時代變化的政治人物,但究其相關配套措施來看,我認為是沽名釣譽、為強推而強推,缺乏長足的規劃,反而使民主精神更加淺碟。

最後,我誠心希望未來某天以上這番言論會被打臉,越腫越好,那便意味著我目前的觀察是錯誤的、臺灣的民主精神是厚實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教師的教育雜記的沙龍
22會員
45內容數
2025/03/10
我最喜歡這部片的時刻,是當喵急急忙忙從神壇衝下來,想要回到那艘帆船時,洪水退去陸地復生。一直以來在關鍵時刻給予幫助的鯨魚卻在此時擱淺了。喵過去用貓特有的姿態給予撫慰,同伴們陪在身邊。 雖然片尾似乎隱喻了洪水再來,失去帆船的陸生動物們生死未卜,但在能夠給予溫柔的時候就好好付出,那就夠了。
Thumbnail
2025/03/10
我最喜歡這部片的時刻,是當喵急急忙忙從神壇衝下來,想要回到那艘帆船時,洪水退去陸地復生。一直以來在關鍵時刻給予幫助的鯨魚卻在此時擱淺了。喵過去用貓特有的姿態給予撫慰,同伴們陪在身邊。 雖然片尾似乎隱喻了洪水再來,失去帆船的陸生動物們生死未卜,但在能夠給予溫柔的時候就好好付出,那就夠了。
Thumbnail
2024/07/31
電影的開頭,一名女性粉刷著自家外牆,親力親為。讓我聯想到的是「煥新」(renew)的象徵。我帶著這樣的預測進入到這80/20的片子裡。
Thumbnail
2024/07/31
電影的開頭,一名女性粉刷著自家外牆,親力親為。讓我聯想到的是「煥新」(renew)的象徵。我帶著這樣的預測進入到這80/20的片子裡。
Thumbnail
2024/06/18
樂樂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說出「成長的代價,就是快樂變得越來越少」。 那種很純粹、很直覺的情緒,因著長大而越來越不能「被選擇」,如同樂樂所說的,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啊。 然而這也意味著,快樂可以是一種選擇,並不是只能被動地等待他的到來。
Thumbnail
2024/06/18
樂樂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說出「成長的代價,就是快樂變得越來越少」。 那種很純粹、很直覺的情緒,因著長大而越來越不能「被選擇」,如同樂樂所說的,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啊。 然而這也意味著,快樂可以是一種選擇,並不是只能被動地等待他的到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根據民法以及刑法,年滿18歲的公民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跟行為能力。甚至18歲公民權也被拿出來討論過好多次。但,18歲到底代表什麼。今天我從17歲354天開始睡,隔天一叫醒來我就變成成熟理性,饒富智慧、情緒穩定的大人了嗎?成熟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抑或是是否有放諸四海的條件可以定義?
Thumbnail
根據民法以及刑法,年滿18歲的公民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跟行為能力。甚至18歲公民權也被拿出來討論過好多次。但,18歲到底代表什麼。今天我從17歲354天開始睡,隔天一叫醒來我就變成成熟理性,饒富智慧、情緒穩定的大人了嗎?成熟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抑或是是否有放諸四海的條件可以定義?
Thumbnail
  本次憲法修正案公投不同於去年的公投,差異在於前者20歲才能投,法源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內容為修改憲法;後者18歲就能投,法源為公民投票法,內容不得牴觸憲法。現行憲法第130條規定:「年滿20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23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修憲後:「
Thumbnail
  本次憲法修正案公投不同於去年的公投,差異在於前者20歲才能投,法源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內容為修改憲法;後者18歲就能投,法源為公民投票法,內容不得牴觸憲法。現行憲法第130條規定:「年滿20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23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修憲後:「
Thumbnail
何謂成人教育?若依《民法》12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即具有完全之行為能力,能獨立行使有效的法律行為」成人教育便包含了大學教育(高等教育)、非職業性和非正式的教育等,成人教育與義務教育有何差別?又什麼是成人教育的預設與目的呢?成人教育有可能被解構嗎? 成人與中小學生有什麼差別呢?除了
Thumbnail
何謂成人教育?若依《民法》12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即具有完全之行為能力,能獨立行使有效的法律行為」成人教育便包含了大學教育(高等教育)、非職業性和非正式的教育等,成人教育與義務教育有何差別?又什麼是成人教育的預設與目的呢?成人教育有可能被解構嗎? 成人與中小學生有什麼差別呢?除了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