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的真正問題不在於改變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體系永遠的主軸。

108課綱的主旨在於減輕學生在升學及學習的壓力和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未來出路,前者是通過修改、減少教材並引入其它升學管道和學習歷程,後者是給學生加開自主學習課程。

再來講講我自己的經驗,對於減輕學習壓力的部分,我認為其實沒太大實際效益,畢竟每年熱門學系開的名額大致一樣,競爭強度總是那麼高,而學習歷程其實只是把備審資料的工作量平均到高中三年,升學時也可以自己做一套備審資料而不依靠學習歷程,結果其實不好也不壞吧,再多元化學習的部分呢,我其實覺得相當不錯,首先我得要承認有些人在自主學習時間都在打電動,我一開始也找不太到學習的方向,我最後選擇跟風學習程式語言,但是我在學了一個學期後唯一學到的只有我實在不擅長編程,於是下個學期我就改成了自學3D建模,我起初也不知道能堅持學習多久,在學習基礎操作時我光是學習移動視角就花了20分鐘,但隨著我持續學習各種功能和實作,我漸漸掌握訣竅,而當我開始實際開始照著概念圖建模時,我卻在攻克一個個難關中獲得了快樂,當我完成了建模時心中的喜悅早已難以言喻,我不僅學會了blender的用法還確定我真的喜歡視覺藝術,如果沒有自主學習提供這個時間我大概一輩子都沒動力和機會去學。

實作成果

實作成果

所以我對108課綱本身的評價其實不差,但同時也必須要說108課綱所推動的實際改革對它想得到的結果是毫無幫助的,"讓學生多元發展並減輕學生壓力"是永遠無法通過教育改革完成的,所以108課綱在某些層面上很不錯但對它名義上的目標可謂毫無意義。

我之所以這樣說的邏輯相當簡單,乍看之下學生們的升學壓力是來自有限的熱門科系名額,是對教育資源的競爭,實則是對將來職場機會的競爭,而就業市場中理組優於文組、頂大優於其他普大,而文組普遍為人所詬病的低薪使得許多擅長文科的學生依舊選擇理工相關的科目,這難道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自己擅長什麼、喜歡甚麼嗎?應該不是吧!是就業問題使得人們缺少職業選擇、造成人們必須去爭奪學習資源,所以現在這兩個問題根本不是教育問題,它們是經濟問題,不可能透過教育改革改進經濟問題,這正是問題的底層邏輯。

我寫這些並不是要抱怨現在的經濟狀況,也不是譴責教育制度,我覺得現狀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我的心態就是所謂的"現狀之所以為現狀就是因為它是合理的",我之所以想探討這件事主要還是這幾年有聽過太多人在這件事上搞錯重點,既不喜歡現狀又搞不清楚現在的癥結點,所有人起碼現在都必須照著這套制度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願所有人都可以在這片天地中找到自己的應許之地吧!

謝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什麼想分享的觀點或見解都歡迎在底下評論區向各位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ylehsiao的聊天室
0會員
2內容數
大家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來想等確定新學年服務單位後再來回顧,但因為一些因素,拖到七月底還只能先底定。最後決定趁現在還能悠哉享受過渡期(?)趕緊把這一學年課務相關的心得好好整理面對。 這學年我的教職是從10月底退伍後才開始算起,到考季差不多半年,就算全職當考生,存款也能負擔這段時間,所以原本沒打算找兼課,直到快開學前接到
Thumbnail
本來想等確定新學年服務單位後再來回顧,但因為一些因素,拖到七月底還只能先底定。最後決定趁現在還能悠哉享受過渡期(?)趕緊把這一學年課務相關的心得好好整理面對。 這學年我的教職是從10月底退伍後才開始算起,到考季差不多半年,就算全職當考生,存款也能負擔這段時間,所以原本沒打算找兼課,直到快開學前接到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部定必修」課程,就是全國高中生不分學校、不分組別,皆須修習,且課程內容會列入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範圍。 相較於傳統課程,這是一門非常重大的課程改革內容。 我自己恭逢其盛。 還記得108課綱即將正式登場的那年暑假, 想到「探究與實作課」即將來臨, 那全新
Thumbnail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部定必修」課程,就是全國高中生不分學校、不分組別,皆須修習,且課程內容會列入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範圍。 相較於傳統課程,這是一門非常重大的課程改革內容。 我自己恭逢其盛。 還記得108課綱即將正式登場的那年暑假, 想到「探究與實作課」即將來臨, 那全新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