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而言,「放手」難嗎?
對我來說,很難!非常難!
開始前,想先聊聊我個人的「放手」課題。
「最近的妳,在忙什麼呀?」
每次收到這樣的關心,就會開始細數自己手上握著的角色/專案:
現在的我,是一位在進修小教師培、論文開跑的「碩二研究生」,也是所在教育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更是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的「第二屆學員」。此外,我下半年還接了無形文化資產的教案設計專案、10月開始和朋友一起每週四天完成Hero零元挑戰賽練英文,還有許多能帶給我「新鮮感」的專案、活動。
每次朋友聽完這些,都會驚訝著我是怎麼分配時間的?到底有沒有在休息?然後提醒我要記得休息、練習「放手」、捨去一些行程,但是這對我來說好難啊!
「放手」是要我放棄嗎?
今年暑假特別爆炸,莫名把自己壓的喘不過氣,連續兩週的生活是「每天熬夜到半夜/每天開會無極限」,真的是「爆肝式」的生活。這件事其實滿困擾我的,總覺得一直在尋找「好好生活」(兼顧健康、家庭、事業)的平衡點。
八月的最後一天,剛好和mentor討論到這件事,她建議我可以重排七八月時間,並於隔週的mentor time跟她分享。
我滿心期待這次調整帶給我的改變,沒想到竟比我想像的還要困難⋯⋯只能硬著頭皮勉強從既定行程中忍痛割捨那些「沒有也沒關係、只是內心會非常痛苦」的行程,例如:和朋友聚餐。然而,對於佔據更多時間的「大任務/專案」,我反而無法「放手」。為什麼呢?
後來發現是因為內心有個擔心/信念——如果我放掉這次機會,下次還會有嗎?總覺得時機點(Timing)錯過就錯過了,必須好好把握才行!這樣的思維使我更難以「放手」,從大學開始,就習慣過著把生活填滿行程的日子。
後來,我把這個困難告訴mentor:「我發現重新規劃行程時,常覺得很難取捨,甚至認為根本不可能排出她建議的1個半天的空白時間,去處理那些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mentor建議我把「各專案的總時數」計算出來,並製作成圓餅圖:
七八月各專案時間圓餅圖(A~J 是該專案在我心中的重要排序)
「啊!」
原來我花了不少時間在執行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其實都是在幫別人完成他們的夢想啊!
有了這樣的看見,讓我更有意識地透過盤點時間去評估我的每一個選擇,尤其是跟「取捨」有關的事。這個新視角也讓我發現:
放手不代表放棄,而是因為我清楚知道自己做這個決定的原因,以及這件事帶給我的意義與影響。
最近的我,難得拒絕了一個寒假的行程呢!算是一個里程碑!(插旗)
是誰做出「放手」的選擇?
聊完自己面對機會 / 新行程時「放手」上的反思,接著要進入正題:這趟和爸爸「漫長的告別」旅途中,所遇到的是另一個「放手」難題。
自從爸爸二度中風後,就過著需長期臥床的日子,加上起初吃了不少西藥(例如抗生素)去抵抗體內各種奇怪的細菌/病毒(期待未來可以寫:細菌、病毒有什麼不同?),於是爸爸的腎臟也在過程中越來越糟⋯⋯
去年底,爸爸被醫生診斷出「腎功能衰退」,必須決定接下來是否要洗腎?醫院給了一份說明書,要我們好好考慮,其中附了張分析表:
養護中心的主任和媽媽討論著:大部分的人會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在手臂上扎針,但以爸爸的牛脾氣來說,如果他感到生氣、不耐煩,可能會忍不住拔管,而那個管子會連接著動脈,只要一拔掉絕對來不及搶救!
那用「腹膜透析」呢?這個方式必須開刀埋管在肚子中,還要每晚裝儀器清洗,但目前的養護中心未提供這項服務,如果我們要選這個,就必須回家自己照顧或換一間養護中心。
這兩個選項,都不完美。
有沒有可能,有第三個選項呢?
「有!什麼都不做!」
不過,醫生說這樣就會無法排毒,後期還是會有嘔吐等不舒服的症狀,也意味著我們要隨時「做好準備」。
想到這,還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氣⋯⋯
理性面上,總覺得洗腎是給可自由移動的人做的選擇,對長期臥床的爸爸而言,真的好殘忍也好難熬; 感性面上,還是會捨不得,好希望爸爸能陪在我們身邊久一點,也好希望他能參與我未來結婚、成家、立業的歷程。
但是,如果我們做了「洗腎」的決定,把爸爸留下來,卻要由爸爸獨自承擔一切的痛苦,這樣一點也不公平啊!
幾經思考後,我們決定讓爸爸在腦袋清晰的情況下,自己做出選擇。
--------------------------
記得那天,爸爸看見我,開心的笑著,使勁叫出我的名字,輕輕的摸摸我的頭,給了我一個擁抱。
記得那天,媽媽說爸爸做好了「不洗腎」的決定,我問他真的嗎?他大力的點頭,說要去「做仙」。
記得那天,我告訴爸爸我還沒準備好欸~怎麼辦?他說:「那就練習讓自己準備好!」聽到的當下眼眶濕濕的,但我忍住,不想讓眼淚掉下來。
爸爸的決定,讓媽媽不再愁眉苦臉、為這件事情煩惱著,卻迎來了另一個挑戰——好好道別。
後來的我們,格外珍惜每一個偷來的相聚時刻,拍了好多張照片,也錄了好幾段影片,想把一起笑開懷的樣子記下來,也想好好的記得爸爸的聲音與勇敢。
--------------------------
所以,是誰做出了「放手」的選擇呢?
一開始會以為是爸爸自己選擇的,後來漸漸發現,這個「放手」的選擇與決定,是「我們全家人」一起做出的選擇!
因為我們愛他、支持他,所以我們也在後來的日子,一起承擔著這個決定帶來的影響。
什麼時候,才會做好「放手」的準備?
從那刻開始,我就一直在做準備!
準備好隨時都有可能接到緊急電話,不確定爸爸的身體哪天會不堪負荷;準備好爸爸有天會不在我們身邊,如他所願去做仙;準備好⋯⋯怎麼可能有「準備好」的一天?
但神奇的是,回過頭看著這一年來陪爸爸走過的人生旅途,爸爸似乎默默地幫我安排了「準備好」的時間與人生歷練!
「做好準備」的好好道別
五月中的某天,上午接到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的錄取通知mail;下午就接到爸爸「送急診」的消息。那時候的我,時常想著「如果今天就是爸爸的最後一天」,我會想跟爸爸說什麼?還有什麼是想讓他知道的?
於是,那陣子的我,每到晚上總會有個時刻,把我想跟爸爸說的話先記下來,並想像那是最後一封寫給爸爸的信,然後隔天去醫院念給爸爸聽或是錄音給他。
記得第一封,是這樣開頭的:
爸爸,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特別多的話想跟你說,以前我們卻總是講不到幾句話,就不知道要說什麼了!接下來,我每天都會錄想說的話給你聽,這些話,你好好收在心裡就好喔❤️
記得當時寫到這裡,眼睛就濕了!雖然後來沒有履行「每天錄音讀信」的承諾,但那時候的每封信,都是發自內心想跟爸爸說的話,也因為那些信,讓我減少了很多「來不及說出口」的遺憾。
後來,原本已經進入安寧前期階段的爸爸(安寧的護士也來訪確認爸爸意願),竟奇蹟似的在我生日那天接到「再一個禮拜就可以出院」的好消息!暫時解除了當時的緊張、焦慮感。
現在回過頭去看,那段每天晚上以淚洗面、用心準備愛心便當給媽媽、太開心會充滿罪惡感的日子,再到後來爸爸奇蹟復原、回到養護中心的歷程。我總覺得,這麼不可思議的旅程,是爸爸知道「我還沒準備好」的體貼吧!
時間快轉到十月份,那天我接到養護中心的電話,說:「爸爸很喘、要送急診,剛剛聯絡不到媽媽,所以打電話給妳。」我二話不說取消所有當天的行程,只想好好的陪著家人❤️
這次的我依然有很多擔心、難過,也時常有以淚洗面的時刻,內心有爸爸真的要離開我們的感覺,雖然還是會隱隱期待著爸爸像五月的時候一樣奇蹟復原。
只是,看著氧氣機供氧量一天比一天提高,爸爸越來越喘,我們一家的心裡越來越有底,也在過程中看了不少「安寧」的資訊,不停提醒我要好好的完成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看著躺在床上、依靠氧氣罩才能好好呼吸的爸爸,我在內心裡想著關於「四道」還有什麼想說的話?這次的我,不用事先書寫,而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覺得這「四道」好像有個神奇魔力,讓我可以做到真正的不留遺憾,也發現自己在過程中意外的感到平靜。
爸爸去「做仙」之後,接著許多喪禮儀式,隔行如隔山,什麼都不懂的我們,只懂得聽葬儀社的指示與說明,被時間推著走,完成每個儀式——腳尾經、頭七、藥師懺等;親朋好友來拜拜時也有各種眉角要注意,再到火化當天入殮、封釘、家祭與公祭等種種禮俗。
以女兒的身分走過這些流程,突然發現這些繁文縟節有它存在的必要性。雖然我聽不懂師姐在念什麼,有時候還會聽到很愛睏、打瞌睡,但我知道這些誦經儀式是爸爸離開人世後,我還能為他做的事,而這也讓我慢慢的、緩緩地,在一次又一次的儀式中,持續和爸爸告別、練習放手。
這些,都是爸爸在漫長的告別中,教會我的事——關於「放手」。我想,未來的我還有很多跟「放手」有關的課題要繼續學呢!謝謝爸爸在人生旅途的最後教會我重要的一課❤️
P.S.每個人適合/喜歡的方式都不同,這裡只是跟大家分享我的做法,更重要的是依照自己的需求與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撰稿/ If
審稿/ May
下篇預告|漫長的告別#2——「主動積極」做決定:不再為家犧牲自己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