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之島》來時路,離時傷,我們都是香港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想像中的香港是什麼樣子的呢?」
「那時候的香港......是很自由的。」
󠀠
如果《#時代革命》是將反送中的身影記錄下來,那麼《#憂鬱之島》就是將鏡頭拉得更遠,把各個時代的香港人聚集起來,重現歷史,讓我們看見世代之間的對話。
󠀠󠀠
上一個世代,或被文革肅清,或因六四定罪,他們都為了追求民主而來到香港。他們曾經相信,香港會是最後一塊自由的淨土。
󠀠
當隨月流逝,越來越少人記得(知曉)過去之事,這些身影逐漸被人遺忘。
󠀠󠀠
「你有沒有覺得,從(天安門)廣場上回來的人們,都很孤獨?」
󠀠󠀠
當維園亮起點點燭光,當事人這樣問著同樣經歷過六四的夥伴。而在隔年,持續了二十九年的維園六四紀念晚會就此被禁止,所有相關活動不復存在。
󠀠󠀠
而將鏡頭󠀠轉向九七回歸後才出生的年輕世代,他們不曾受過政治壓迫,並且對這個地方有著強烈地認同與歸屬。他們理解自由,不願向極權妥協。
󠀠󠀠󠀠
於是,世代交集、對話,一齊走向街頭,投入社會運動,反抗暴政。這就是這部紀錄片讓人感到動容與心疼之處。
󠀠󠀠
無論從何而來,無論年齡性別,我們都記得香港該是什麼模樣。我們都是香港人。
󠀠󠀠
*
󠀠

映後的QA時間,導演 #陳梓桓 說,他從2017年開始拍攝這部電影,本來以為能讓電影在香港上映的,沒想到後來.....。這個「後來」,我們都知道了。
󠀠
香港看不到的,就交給台灣吧。香港人用盡力氣向全世界示範民主自由是多麼地得來不易,台灣也會一同銘記這些事情的。
󠀠󠀠
12月16日上映,請大家繼續關心與支持。
󠀠󠀠
光年映畫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關各種觀影心得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然與想像》,實在是驚人地好看。 我猜以主流來說,應該第二第三篇故事的受歡迎程度會更高,所以想特別挑第一篇故事——〈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 󠀠 --------(以下雷)-------- 󠀠󠀠 在第一時間,我大概會覺得第一則故事〈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中的芽衣子是個討人厭的渣女吧。
在我對《#17歲的帝國》的世界觀設定感興趣之前,吸引我點開觀看的理由其實非常膚淺––就只是為了 #星野源。 󠀠 在貪婪迂腐追求政績與利益的政客與充滿改革理想的青少年之間,星野源飾演的官房副長官 #平清志,這個角色的視角與反思,幾乎是與觀眾最貼近的。 󠀠 這個角色身居官位,想改變世界的心志卻尚未被
在 #派對咖孔明 中,KABE太人加入孔明團隊的意義是什麼?​  ​ 在爬心得文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惑。​ KABE到最後也沒feat到英子發表個人創作曲的終極版裡,就是當個嗆聲的串場咖,孔明到底安排這個人進來幹嘛?於是,我想來講講我的看法。​ 粉絲團 粗劣的厭世香菜
延續上次提到的現代人戀愛的進程順序(做愛-坦承童年創傷-逛超市、採買日用品),這次從《三十九》中觀察到的是,從肢體接觸中透露彼此交心的程度。 傳統的戀愛模式(牽手-親吻-做愛),其肢體接觸和焦心程度幾乎呈現正相關。肢體接觸越往三壘移動,雙方的認識與交心程度也越深入。
《三十九》中最主要的愛情線,負責為劇情灑糖的美昭和善優,兩人談戀愛的順序還真的就是這樣。
「妳知道最好笑的是什麼嗎?我知道自己活不久了,腦中開始一一浮現身邊的人。當我想到爸媽時,我覺得很愧疚而感到悲傷。當我想到真皙哥時,因為覺得遺憾而悲傷。當我想到珠喜時,則是因為擔心和不捨而悲傷。」​
《#偶然與想像》,實在是驚人地好看。 我猜以主流來說,應該第二第三篇故事的受歡迎程度會更高,所以想特別挑第一篇故事——〈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 󠀠 --------(以下雷)-------- 󠀠󠀠 在第一時間,我大概會覺得第一則故事〈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中的芽衣子是個討人厭的渣女吧。
在我對《#17歲的帝國》的世界觀設定感興趣之前,吸引我點開觀看的理由其實非常膚淺––就只是為了 #星野源。 󠀠 在貪婪迂腐追求政績與利益的政客與充滿改革理想的青少年之間,星野源飾演的官房副長官 #平清志,這個角色的視角與反思,幾乎是與觀眾最貼近的。 󠀠 這個角色身居官位,想改變世界的心志卻尚未被
在 #派對咖孔明 中,KABE太人加入孔明團隊的意義是什麼?​  ​ 在爬心得文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惑。​ KABE到最後也沒feat到英子發表個人創作曲的終極版裡,就是當個嗆聲的串場咖,孔明到底安排這個人進來幹嘛?於是,我想來講講我的看法。​ 粉絲團 粗劣的厭世香菜
延續上次提到的現代人戀愛的進程順序(做愛-坦承童年創傷-逛超市、採買日用品),這次從《三十九》中觀察到的是,從肢體接觸中透露彼此交心的程度。 傳統的戀愛模式(牽手-親吻-做愛),其肢體接觸和焦心程度幾乎呈現正相關。肢體接觸越往三壘移動,雙方的認識與交心程度也越深入。
《三十九》中最主要的愛情線,負責為劇情灑糖的美昭和善優,兩人談戀愛的順序還真的就是這樣。
「妳知道最好笑的是什麼嗎?我知道自己活不久了,腦中開始一一浮現身邊的人。當我想到爸媽時,我覺得很愧疚而感到悲傷。當我想到真皙哥時,因為覺得遺憾而悲傷。當我想到珠喜時,則是因為擔心和不捨而悲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